09.10 戰爭奇觀,看看八路軍還有哪些抗日神器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戰爭奇觀,看看八路軍還有哪些抗日神器



抗戰時期,八路軍軍火奇缺,常常是幾個戰士合用一支步槍,還有些人扛著長矛,每支槍也只有5發子彈,行軍時為了壯聲勢不暴露彈藥奇缺,戰士們只好將高粱稈掰成一段段裝進子彈袋使其顯得飽滿。然而,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我抗日軍民團結一心,以弱搏強,不畏強敵,充分發揮智慧和創造力,用最簡陋的武器對抗裝備精良的日軍,用血與火譜寫了悲壯而傳奇的抗戰史。

鍘刀

1937年9月下旬,115師在進行平型關戰前準備時,考慮到日軍一旦遭到伏擊,會用汽車逃之夭夭。所以,要想甕中捉鱉,讓狡猾的日軍進入伏擊圈而又逃不出去,就必須先破壞日軍的交通工具——汽車,而讓汽車癱瘓的最好辦法是弄爆它的輪胎。但如果用埋地雷、破壞公路的方法,難免會打草驚蛇,前功盡棄。如果用匕首、菜刀等割破汽車輪胎,在戰前是不可能的,而在戰鬥打響後又很難靠近日軍的汽車。

為此,大家紛紛獻計獻策,終於想出一個好辦法:埋設鍘刀。由於鍘刀鋒利、刀背寬、穩定性好,很適宜道路埋設,而且老鄉家家都有,收集起來很容易。於是,戰士們連夜在日軍必經之路預先挖好一些淺溝,把收集來的鍘刀刀刃朝上,露出地面約50毫米,或橫或豎地埋好,並在上面做好精心的偽裝。

戰爭奇觀,看看八路軍還有哪些抗日神器


9月25日7時許,坂垣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師團輜重部隊進入第115師設伏區,約有1000多人,前面是100多輛汽車,中間是200餘輛大車,後邊是少量騎兵。由於道路狹窄,加之雨後路面泥濘,日軍的車輛及人馬擁擠,行動遲緩。

當日軍進入伏擊圈後,汽車不知不覺碾上鍘刀。沒有發出任何聲響,汽車輪胎的外胎就已被割裂報廢,而內胎則因不堪車身重壓而爆裂。我第115師立即抓住有利戰機,以步槍、機關槍、手榴彈的猛烈火力給日軍以大量殺傷,並乘其驚慌混亂之際發起衝擊。第115師以劣勢裝備一舉殲滅日軍精銳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1000餘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和其他軍用物資。單是軍大衣就足夠115師每人一件。

紅纓槍

在1938年3月的神頭嶺伏擊戰中,由於八路軍第386旅新建部隊的步槍數量嚴重不足,很多連隊完全是用紅纓槍裝備起來的。紅纓槍長度一般在兩米左右,槍身由白蠟樹杆製成,鐵製槍頭末端的紅纓可以阻止血順杆流下,以防槍桿溼滑難以握持。

被日軍稱為“長劍”的紅纓槍顯示了其特有的威力。首先其長度可以保證在與日軍步兵肉搏時保持一定的心理優勢;其次,與雙手持的大砍刀相比,紅纓槍不需要大幅度揮舞,更便於多人協同作戰,也不需要高超的武藝,適合主要由農民子弟兵組成的八路軍。但如果紅纓槍的木杆被刺刀斬斷,那麼戰士立刻就會陷入赤手空拳的境地。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由於我方的人數佔優,日軍相對較強的拼刺技術無從發揮。

戰爭奇觀,看看八路軍還有哪些抗日神器


◆扛起紅纓槍上戰場。

日軍在白刃戰時對紅纓槍比較畏懼。1939年2月第二次長生口戰鬥中,葉成煥的第772團佈下疑陣,在白刃戰中大破敵軍,並抓獲了一名被紅纓槍刺傷的日軍俘虜。此人心有餘悸地供稱:“你們的武器配備好,長劍厲害。”

紅纓槍這種武器畢竟不能對付敵人的機槍火炮,所以八路軍的裝備逐漸得到改善後就淘汰了它。

辣椒炮

1940年9月,百團大戰第二階段,八路軍129師進攻山西遼縣管頭村日軍據點。管頭位於遼縣附近,是日軍的一個重要據點,約有100人擔任守備,配有1門“九二”式步兵炮。9月23日深夜,趁著夜色,385旅第13團對管頭據點實施了包圍。從24日零時起,13團以4個連的兵力並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的山炮1門、迫擊炮4門,與敵展開激戰。由於攻擊部隊受地形的限制,進展緩慢,激戰2小時,未能得手。後又經3次強攻也均未奏效。至24日天亮,該團只攻佔了日軍的哨所陣地。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日軍施放毒氣,加重我作戰難度,直到26日管頭據點仍未能攻克。

到了29日,第13團再次向管頭髮起強攻,同時,駐武鄉縣的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團第12大隊600多人,得到管頭據點內日軍無線電呼救後,馬上出動,企圖救援管頭被困之敵。危急時刻,管頭據點如不能迅速攻克,我軍將陷入兩線作戰,形勢將對我很不利。八路軍總部和129師師部在獲悉這一情況後,果斷決定圍點打援,以第13團攻打管頭,集中其他幾個團設伏打援。

儘管據點內的敵人經我軍幾天圍困,傷亡很大,但聽說援軍已經出發,猶如困獸猶鬥,拼死硬撐,一時難以拿下。29日晚,第13團第1營在管頭東面做好了攻擊準備。同時,八路軍總部炮兵團迫擊炮連為配合13團強攻,也轉移到據點東面的高地。負責指揮炮擊的正是迫擊炮主任趙章成,這位老炮手早在紅軍時期就已出了名,第四次反“圍剿”黃陂戰役中,炮擊龍坪百發百中,神炮手的美名就傳遍了紅軍。大渡河邊,劉伯承親自點將,4發炮彈,彈無虛發,成功掩護17名勇士橫渡大渡河。

此刻,站在管頭東面的高地上,居高臨下的趙章成密切觀察著日軍據點內的防禦和兵力部署情況。他也在琢磨著怎麼才能把這些鬼子打出來,突然間,靈光一閃,一條妙計湧上心頭,他迅速命令通訊員找來辣椒麵,他們一起把炮彈內的炸藥倒出一部分,然後用辣椒麵填滿,再裝上引信。經過簡單改裝,一枚辣椒麵炮彈就製成了,就這樣,他倆共配製了20發辣椒炮彈。為了提高射擊效果,他率領炮兵連把發射陣地向前推進到距敵150米處,標尺打到50度,實施抵近射擊。隨後,趙章成親自進行瞄準試射,只見他右腿向前邁出半步,右手抱著炮彈,左手翹起大拇指,閉上一隻眼通過大拇指測定了距離,並規定了各炮的射擊地段。攻擊開始,趙章成和通訊員共同操作1門迫擊炮,全連4門迫擊炮都已炮彈入膛。“轟轟”幾聲,炮彈在日軍碉堡及其周圍炸開了花,同時,我攻擊部隊的各種武器也一齊開火。伴隨著炮彈的爆炸聲,一團團黃黑交織的濃煙升上天空,籠罩住了日軍的堅固碉堡,一股股濃烈的辛辣氣味湧進敵堡,直燻得日軍難以忍受,咳嗽不斷,眼淚直流,用慣毒氣彈的小鬼子,以為八路軍也打毒氣彈了,本來就忍著連日的飢餓死命硬撐著,這樣一來,哪還能有心思打仗,早嚇得魂飛魄散,紛紛棄堡出逃。突擊隊發起衝鋒,10分鐘就消滅了所有的敵人。

連攻數日不下的管頭據點,由於我方指戰員充分發揮了積極性、創造性,被我八路軍迅速攻佔,並繳獲“九二式”步兵炮和山炮各1門、重機槍2挺、擲彈筒1具,步槍30餘支等軍用物資,日軍大部被殲。

石雷

抗戰時期,膠東大澤山根據地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發明了石雷,並以石雷為主要武器,配合主力部隊,廣泛開展石雷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石雷是用石頭作殼的地雷,它具有製作簡單、易於偽裝、成本低而殺傷力大的優點。

大澤山位於平度市東北部,是膠東半島的西部屏障。由於地理位置重要,因而成為敵我必爭之地。抗戰爆發後,日軍曾於1938年2月和10月先後兩次侵佔平度城,進逼大澤山,妄圖控制全膠東。1940年9月,八路軍解放了大澤山區,大澤山成為平(度)招(遠)萊(陽)掖(縣)抗日根據地的中心。為了包圍“蠶食”我根據地,日軍在大澤山周圍先後設立了20多個據點,經常進山“掃蕩”,實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正是在此種特定的戰爭環境中,我軍民就地取材,製造武器,保衛家鄉。

大澤山區掀起了造石雷的熱潮。當時,上級為了鼓勵民兵造石雷,還做出了每造一個石雷由政府獎勵1斤小麥的決定。據老民兵張炳春介紹,當時為了造出合格石雷,民兵們還研究著把鏨子的尖端打成一斜彎,這樣容易鑿成出口小肚大裝藥多的石雷,還有的把石雷表面鑿成菠蘿狀,這樣石雷爆炸時容易粉碎,石片鋪開的面積廣,威力大。

1941年秋,日偽軍進山“掃蕩”,高家聯防民兵利用新鑿成的石雷除封鎖交通路口外,還在高家村西北河灘里布下了石雷陣。這次鬼子的探雷器不管用了,當敵人陷入雷區後,石雷四處爆炸,石塊紛飛,當場就有50餘名日偽軍被炸死炸傷,首次石雷炸敵取得成功。

大澤山根據地廣大民兵在實戰過程中,對石雷的使用方法,認真加以研究,不斷進行創新。開始,民兵們使用的是“拉雷”,專等敵人經過時把石雷拉響。但拉雷往往受地形地物的限制,人也不便隱蔽。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便把拉雷改進成“絆雷”、“踏雷”和“前踏後響雷”,誘使敵人自己把雷弄響。後來狡猾的鬼子派人在前面專門尋找石雷絆線,發現絆線就剪斷,使雷失靈,甚至把雷起走。針對這一情況,民兵們又創造出“真假雷”、“夾子雷”、“膠皮雷”、“竹筲雷”等幾種反起雷。為了大量殺傷敵人,民兵們又進一步發明出“連環雷”、“子母雷”、“空中雷”、“水雷”等40餘種,各種雷靈活使用,打得敵人防不勝防。

戰爭奇觀,看看八路軍還有哪些抗日神器


◆民兵在埋設地雷配合主力作戰。

自石雷在大澤山區被普遍使用後,鬼子走大道,大道石雷炸,走小路,小路石雷響。鬼子被炸怕了,也更加狡猾起來,專走地堰、田野、山坡,有時甚至從河水裡走。根據敵人的行動變化,石雷的使用方法也隨之加以改進和變換,人們便把石雷埋在地堰上、田野裡、山坡上,還把拉火管用蠟封起來,把石雷下在河水裡。為了更大地發揮石雷的威力,民兵們還採用真假難辨的埋雷方法,使鬼子上當挨炸。如在埋雷的新土上輕輕印上鞋印、馬蹄印,或撒上牲口糞,使敵人誤認為有人或動物從此走過,免去懷疑。有時在埋設的雷旁插上鬼子或漢奸模樣的草人,敵人見了就生氣,上前一拔雷就響。

為了更沉重地打擊敵人,群眾在家裡的門上掛雷,鍋裡設雷,雞窩裡放雷,抽屜裡藏雷,大澤山區成了石雷的世界,炸得鬼子聞風喪膽。

1943年夏末秋初,日軍從20多個據點糾集日偽軍3000餘人對大澤山根據地進行拉網合圍“掃蕩”,各聯防民兵配合主力一個排,一面阻擊敵人,一面大擺石雷陣和地雷陣。敵人所到之處,鐵雷、石雷一齊開花,炸得敵人首尾不顧,寸步難行,一天沒走上10里路,最後只好拖著250多具屍體,狼狽逃回據點。大澤山下撒羅網,在日偽軍中,傳出“進了大澤山,把命交給天”的哀嘆。

毒地雷

一般而言,我抗日根據地所用的地雷厲害的有兩種:一種裝填黃色炸藥,這是我軍兵工廠生產的,每個村只發幾個。如果打了勝仗,立了功也能再獎勵幾個,總之十分難得;另一種是特大號地雷,可它不僅成本高,而且容器不好找,還不容易偽裝,所以用的也不多。

最常見的是裝黑火藥的“鐵雷”,實際上就是個大鞭炮,主要靠混在爆炸物裡的鐵片、石子傷人,炸得好能打中要害,炸得不好也就是個燒傷。因此,在真正的地雷戰裡,那種“地雷一響,鬼子就飛到天上”的場面其實不多。更常見的是“轟”的一聲,鬼子突然變成個黑不溜秋、渾身冒青煙的灶王爺,怪叫著又蹦又跳,殺傷力有限,無法炸死鬼子。

針對此種情況,冀南抗日根據地平鄉縣委軍委委員孫光瑞發明了毒地雷,殺傷了大量鬼子、漢奸。孫光瑞年少的時候好讀雜書,知道宋史裡有一段,說唐家給皇帝獻過“毒火球”,就是古代火藥武器裡面摻雜毒藥的武器。於是他靈機一動,玩起了抗日版的“霹靂堂主”。他把砒霜、巴豆、狼毒粉碎,摻入地雷的黑火藥中。鬼子出城掃蕩,踩上地雷後,依然是變成個黑不溜秋、渾身冒青煙的灶王爺,怪叫著又蹦又跳。但是,這之後事情可就不一樣了。傷是不重,但受傷的地方很快大面積潰爛,奇癢難熬,發黑、壞死。軍醫束手無策,日本方面百般研究,始終弄不清八路的地雷裡放了什麼。敵偽方面紛紛傳言八路的地雷現在是“神秘武器”,偽軍稱為“一粘死”。

高粱稈

據白田欽太郎的《春二回憶文獻》(日本混成第8旅團團史)載,1943年12月7日,在河北撫寧縣西北的劉田各莊,出現了八路軍的活動,日本混成第8旅團派出一支坦克部隊和一支步兵部隊組成的討伐隊,一起前去襲擊這個地方,討伐隊有3輛坦克和兩輛負載燃料專用的卡車。到處都是八路,日本步兵就和八路軍展開了戰鬥,這個時候坦克已經衝進了曹西莊內,自此就沒有消息了。因為日本的坦克和後來坦克不一樣,他們不喜歡用裡面的電報通訊設備,那個設備不太可靠,經常發出很奇怪、很大的噪音,所以日本兵在裡面本來就悶罐一樣的,再發出那種噪音,很難受的,他們常關了,所以他們以為是坦克部隊關了這個通報器沒和他們聯繫。

戰爭奇觀,看看八路軍還有哪些抗日神器


◆自制的各種武器。

但是等日軍都打完了這一仗回縣城後,坦克依然不見,怎麼也聯繫不上這支坦克部隊,全軍覆沒了,一個活人沒有。這時候日軍就懷疑了,是不是在村子裡發生什麼事了,他們馬上就跑到村子裡去看,結果在曹西莊看到了一個非常奇怪的景象:坦克拋錨、兩輛卡車著火,日軍全部被消滅了;坦克完整無損,裡面的坦克兵身上一點傷都沒有,但是上面堆著大量燃燒的高粱稈。

日本坦克是分兩路衝進去的,正好就被八路軍慢慢的引到了兩條巷子裡。而這個巷子越來越窄,最後坦克就成了一路縱隊在裡面走。八路軍把他們引進了曹西莊的巷子,然後在周圍堆了大量的高粱稈,突然傾倒在坦克上面,點燃,造成坦克裡面缺氧,於是所有坦克兵都沒有任何的傷就被消滅了。

立下此功的是戰鬥在灤東地區的八路軍第十二團特務連和第三連、第五連,該團團長為曾克林。

青蛙兵

1943年秋天,駐沁源縣城的日軍經常出城搶老百姓收割的麥子。八路軍武工隊和民兵為了保衛秋收,採用了“青蛙戰術”。他們捕來許多青蛙,往青蛙嘴裡塞上辣椒麵、胡椒麵、芥末面,然後悄悄放到鬼子據點的壕溝裡。這些青蛙辣得難受,“呱呱”地叫個不停,鬧得鬼子們白天不得安寧,夜裡睡不好覺,非常疲勞,無法外出搶糧。後來,鬼子下壕捉青蛙,把它們煮著吃了,又來了搶糧的勁頭。

八路軍武工隊和民兵又生一計,在青蛙腿上拴上地雷引線。鬼子聽到青蛙叫,以為美味又來了,紛紛下壕捉青蛙。誰知捉住青蛙一拉,地雷就轟隆爆炸了,把鬼子炸得血肉橫飛。從此,鬼子再也不敢輕易惹“青蛙兵”了。

煙梗末

抗日戰爭時期,膠東地區人民深挖地道,隱藏軍用物資,掩護與疏散傷病員。日軍常常利用狼狗搜尋地道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群眾想出一種制服狼狗的好辦法,即用煙梗末拌辣椒麵撒在洞口的周圍。狼狗聞到這種刺激性很強的氣味,連打噴嚏,嗅覺失靈,只得耷拉著尾巴走開。


戰爭奇觀,看看八路軍還有哪些抗日神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