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好消息!中医药可全程参与治疗肿瘤

对肿瘤的治疗,大家都知道「西医的三招」:手术加上放、化疗。现实情况是,很多人一发现患癌,往往已是晚期,因年龄、身体状况等原因,与「西医的三招」失之交臂。这时,他们往往会得到这样的建议:「吃点中药试试吧!」


好消息!中医药可全程参与治疗肿瘤


“中药对于肿瘤病友来说,似乎是没办法的办法,更多是寻求心理上安慰。其实,这是个大大误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委、杭州种福堂(艾克)中医医院院长孙彩珍说:中医不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一确诊,就可看中医用中药。

她解释,在手术、放化疗的同时,中医药全程干预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术后用,可帮助减少发热、贫血等并发症,提高有关脏器的功能;在放、化疗间歇期用,还能适当减轻因放、化疗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白细胞下降,减轻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等。中药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增加疗效,有望出现1+1>2效果。中药还可以帮助减轻副作用减缓耐药性。

此外,中医药还能作为单独的治疗方法,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解郁、通络、软坚、排毒来帮助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8个字:解郁、通络、软坚、排毒

孙彩珍认为,在肿瘤治疗中,千万不能藐视中医。“长期实践证明,目前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方法,可以归结为8个字:解郁、通络、软坚、排毒。”她说。

具体说来,中医认为,肿瘤是气、血、痰、毒相互交结的有形肿块。这里面的“气”,简单地说是指“气郁”、“血”是“血瘀”、“痰”是“痰凝”、“毒”是“肿瘤毒素”。解郁、通络、软坚、排毒,针对的就是疾病的本质。“在8字治疗原则下,分两步走,对癌肿主动发起进攻,变消极为主动。”

她介绍,第一步,诱导、杀灭肿瘤毒素,软化肿块阶段。经过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一般需3个月),控制肿瘤毒素的进一步积聚,并减少毒素,让杀灭的毒素通过汗、尿、大便排出体外,使肿块渐渐软化;第二步:努力达到消除肿块的目的,应用诱导、杀灭肿瘤毒素同时,加大排毒和运用破瘀药物,争取使毒尽肿消。

中医用药如用兵

“‘用药如用兵’。为了达到以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的目的,我认为,在有的中药用量上,既要大胆,超常规用量,也要谨慎,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至于‘身体虚是否药量轻一点’,我是不赞成的。这好比打仗,敌强我弱,要打胜仗,就要集中优势兵力。”

孙彩珍提醒,面对药力的强大攻击,由于患者体质和疾病所处阶段不同,对药物的吸收不同。有一部分人服药后感到四肢无力、喜欢卧床、懒得说话、经络和腹部稍有点胀,或局部有点微痛,有的有点恶心,个别皮肤发痒,这些都在正常范围内,少数有点咳、吐、便血,只要量不多,也属正常范围。

忌口真的很重要

中医理论一直是这样说的:要想疾病控制得好,一定要忌口。而对于肿瘤治疗来说,像姜、辣椒等发疮动火之物,当禁食。

就像《黄帝内经》说的,「客邪之处,必有伏火」,要避免火中加火,助长毒势。

孙彩珍说,癌症病人还要慎服补药。因为「补必客邪」,就是说补药用下去,会留住癌毒,为了尽快排除癌毒,补品尽量少吃。“实践表明,凡是注意忌口的病人,好得快些,疗程也短些”。

良好情志也是防治肿瘤重要一步

很多专家都认为,癌症的发生与情志不良有很大的关系。孙彩珍认为,喜、怒、哀、乐、悲、思、恐七种情志的过度,可直接伤及内脏,尤其是怒、悲、思、恐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以肝癌为例,怒伤肝,思伤脾。怒则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气滞血瘀,与癌毒相交结则发为癌。

“所以保持心情开朗,热爱生活,不多思、不发怒、不恐惧,是预防和治疗癌症重要的一步。”孙彩珍说。

即便到了医学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人们依然会谈“癌”色变,高昂的治疗费、痛苦的治疗过程、疲惫的心理……所有这一切都是压垮肿瘤患者及其家人身上的稻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