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不能再拿“基金管理“忽悠投資者了!一場私募“淨化”監管聯動來襲

不能再拿“基金管理“忽悠投資者了!一場私募“淨化”監管聯動來襲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洪小棠 不能再拿“基金管理“字樣忽悠投資者了!

11月22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公佈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9年版)》以下簡稱《清單2019》)明確了對私募基金行業的管理,提出“非金融機構、不從事金融活動的企業,在註冊名稱和經營範圍中原則上不得使用‘基金管理’(指從事私募基金管理業務的基金管理公司或合夥企業)字樣”,如使用,工商部門會將信息與金融監管部門共享,確認其主體名稱和經營範圍合法性。

這也意味著,各地工商部門與金融監管之間將形成信息共享和聯動機制,進一步將私募基金市場準入標準進行統一,提升私募准入透明度。

而對民營企業來說,該新政意味著市場準入“隱形門檻“將消失;行業整體來看,則是”扶優限劣“再升級;包括利好創投私募基金;與此同時,新政亦將進行私募行業的“去偽存真”,鼓勵真私募加快進場,偽私募逐步出清……

現在,一場“淨化“私募行業的監管聯動已經拉開大幕。

統一準入標準

私募基金工商註冊“玻璃門”等問題將迎來破壁。

在《清單2019》中,首次將私募基金行業納入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體系。

這也意味著,過去私募基金行業准入難、特別是民營企業准入難的問題將得到改善。

記者瞭解到,此前有不少機構人士抱怨稱,不同地區監管部門對私募基金准入標準不一致,流程不透明等問題。

據業內人士透露,確實存在部分地方對私募行業的管制不穩定,工商註冊窗口“開開停停”,甚至對民營私募管理機構有歧視,並存在“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問題,無形中造成了市場準入的壁壘。

為此,《清單2019》對私募基金行業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納入市場負面清單對私募基金行業進行規範,在全國實行統一的准入標準,統一的監管措施等,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賦予市場更多的自主權。

此外,不得隨意提高註冊等級門檻也被納入了重點工作之一。

“實際上統一了全國私募市場準入的標準,也給了監管部門一個明確的判斷流程,此前部分地區為了“防風險“被迫提高准入門檻等現象將得到改進。“一位接近監管人士透露。

在該人士看來,私募行業負面清單制度的確立,將進一步健全行業信用體系,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為信用良好、內部治理穩健、具備專業投資能力的優質私募機構脫穎而出塑造更加有利的環境。

“真正想做私募業務的機構,能夠有更清晰、更市場化的展業,從制度層面讓這些管理人更放心、更高效的去運營。”北京一傢俬募機構負責人表示。

“扶優限劣”升級

在推動放寬市場準入門檻,破除私募基金行業准入隱形門檻的同時,監管部門將更大力度地“扶優限劣“,並規範透明企業註冊登記環節管理。

《清單2019》提出,非金融機構、不從事金融活動的企業,在註冊名稱和經營範圍中原則上不得使用“基金管理”字樣。如使用“基金管理”字樣的企業(包括存量企業),將被市場監管部門予以持續關注,並列入重點監管對象。

在此基礎上,記者瞭解到,相關政策亦在不斷促進私募備案的標準化和透明度,並進一步細化、量化登記備案標準,前置公佈登記備案所需各項材料清單,並於近期擬發佈新版《私募投資基金備案須知》。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範圍內,工商登記名稱中包含“投資基金“、”資產管理“字樣的有限合夥企業共計35.87萬家,但包括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產品在中基協登記的有限合夥企業共計僅2.84萬家。也就意味著,目前真正納入證監會監管的登記備案數量僅佔全部註冊私募企業的7.9%。

這一現狀不久將得到改善。據記者獲悉,目前進行增量私募機構准入的過程中,將打通工商登記和金融監管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各地工商部門與金融監管部門亦將形成雙向聯動。

也就是說,前端的工商部門和證監會形成信息的雙向交換,在工商部門登記後,在中基協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協會再將登記信息推至市場監管部門,同步該信息後,未來或將對未完成備案的機構進行出清。“未來還應制定更加明確的機制,方案可能有多種選擇,例如某自然人想註冊私募基金機構,首先要去工商部門註冊,註冊之日起的規定時間內去中基協登記,備案成功後方可進行展業。“一位接近監管層的私募人士透露。

目前,中基協已經與市場監管總局簽署了信息共享合作協議,市場監管總局將相關私募基金登記註冊數據信息全面推送協會,協會正加快開發建設數據信息對接平臺,建成後將實現數據信息全面共享。

對此,在多位私募人士看來,這一監管動態將對私募行業起到“去偽存真”的作用,對真正做私募和資產管理的人來說是重大利好,同時也對“偽私募”進行逐步的出清,行業將會得到更加良好的發展。

此外,對於存量企業,未來也將在增量私募機構註冊備案工作進入正常運行軌道後,進一步出臺方案進行相關治理,屆時,將列入市場違法違規範疇的偽私募予以出清。

對於一些打著“基金管理”名義從事私募基金業務的機構,通過誤導、欺詐、利益輸送等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以及出現以此為名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行為將被制止和扭轉。

上述接近監管人士表示,市場監管部門與行業監管部門將更好的密切協作,對打著“私募基金管理”旗號,卻不從事相關業務企業的監管力度將進一步加大,而對於真正從事私募基金管理業務的企業,市場準入將更加透明公正,准入隱性壁壘將進一步消除。

創投提速

此外,《清單2019》也有望對創投資本的差異化管理進行進一步落實。“創投私募基金只是創投企業的一部分,但並不是全部,而創投企業和創投資本的存在顯然能夠為價值發現、推動一級市場資本形成、促進科技創新進步起到關鍵作用。”一位接近監管的創投負責人表示。

但在真正落實過程中,部分地方因適用標準不清,對非創投基金的一般性創投企業有所限制。“需要明確的是,創投企業不能等同於創投基金,例如幾個人合夥出筆錢成立公司做投資也屬於創投企業,但它不涉及資金的募集,因此並不在協會監管範圍。”上述接近監管的創投負責人表示,“但是這類企業在工商註冊信息中也包含如‘投資管理’字樣,因此遭到了部分工商部門限制,這就錯殺了一些創投資本的投資運作。”

而在私募機構准入標準得到統一後,由於上述情況被限制的創投企業能夠得到支持,並落實推動創投行業的寬市場準入和事中事後監適度、有效的監管機制。“過去一些私募股權機構或合夥式創投企業,因為隱形門檻等原因造成的註冊登記困難問題,在新的規則下將給這些私募創投機構及創投企業帶來更大的便利性,有助於促進一級市場環節的資本形成,助力科技創新,推動資本市場助力實體經濟和經濟結構轉型。”上述接近監管層的私募人士評價稱。

此外,記者獲悉,對創投基金登記備案設置專人專崗,探索“分道制”備案,創投寬准入和稅收優惠政策亦將是監管層加快創投資本形成效率,推動創投基金支持實體經濟的具體工作重點之一。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訪問yuanben.io查詢【CLDGB7N4】獲取授權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