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最終我們都會活成自己討厭的模樣”,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張一二


其實,

並非我們活成了最終自己討厭的樣子,

而是,

我們慢慢活成了自己舒服的樣子。


因為,人的本能,都是能夠更多地探求生命的內涵和外延...


我們可以試著,換一個方式來提問:

①、3歲的你,喜歡玩泥巴,現在還喜歡嗎?

②、6歲的你,喜歡奧特曼,現在還喜歡嗎?

④、12歲時,喜歡隔壁桌的ta,現在還喜歡嗎?

...


或許,現在你明白了一些,喜歡與討厭,是非常的主觀的。而我們的主觀意識,是受環境/物質影響的,也就是所謂的物質決定意識。


世間萬物,只有變化,是不變的。


或許你曾經,堅定的認為,自己只喜歡諾基亞手機,實體鍵盤的敲擊感,的確讓人慾罷不能,但蘋果4s來了。然後你發現虛擬鍵盤原來這麼好用。同樣,當年固執的Iphone,也不曾想,不願推出大屏手機(相比較其它品牌,iPhone大屏推出較晚),但你看看現在,max都出來了。我們能說iPhone活成了自己,活成了大家討厭的樣子嗎?它的市值,可擺在那了。


所以,與其說“最終我們都會活成自己討厭的模樣”
不如說,“最終,我們捨棄了自己討厭的樣子,只是曾經誤以為是喜歡”


套用

《我的前半生》中,唐晶一針見血地指出她閨蜜(羅子君)婚姻失敗的原因:兩個人在一起,進步快的那個人總會甩掉那個原地踏步的人,因為人的本能,都是希望能夠更多地探求生命的內涵和外延。


那麼

現在進步比較快的自己,只是甩掉了那個原地踏步、曾經的自己而已。


祝好。


村長維安vlog


雖然我還沒正式的進入社會,但這句話我有自己的理解。小的時候,我們肯定有一些心中的榜樣,夢想能過上他們一樣的生活和狀態,或者我們都說將來要成為什麼什麼家的,但隨著慢慢的長大,漸漸的發現生活永遠不是一個人的事,要考慮的事情很多很多,父母,家庭,孩子等等,生活遠沒有想象中的簡單,而是充滿了變數與無常。生活迫使我們要去選擇一些我們不喜歡的工作,不喜歡的東西等等,漸漸的我們也就向生活妥協了,活成了另外一種樣子。我想每個人從小的生活必定都是自由的,只是後來我們被迫要去與不喜歡的人應酬,交流,這其中可能會有巴結,奉承,說一些套話等等,這是自己討厭的。你這情況有點兒自暴自棄的感覺。


欲何如



浪淘沙1785


可能是因為自己太討厭那種人,總會不自覺的去關注,關注的多了就發現對方有些事處理的比自己好,如果自己也跟對方處理方式一樣呢?慢慢的去學習對方的處理方式,時間長了就會偏向對方,也就成了自己討厭的人了。沒必要糾結太多,如果自己都討厭自己了,還指望誰喜歡自己呢


雅痞v


我們最終都活成了自己討厭的那一類人。

社會就是一個大染缸,以前的你比現在的你更純真,未受侵染,滿腦子天真的想法,眼睛裡只有黑白兩色。

你覺得社會無節操,爾虞我詐,虛偽,價值觀扭曲…………後來你在時間的沖刷下,自我世界與外界的邊界不斷模糊,三觀開始符合外界的標準。學到了“處世之道”,開始有了灰色地帶。哪裡不僅是容納他人的地方,也是容納自己所作所為的地方。

現在你吃炒田雞,不會說這個東西吃害蟲不能吃,換了以前就是罪大惡極之事。不是你變得罪大惡極了,是你知道現在有農藥除蟲不用田雞,也有人工養殖肉蛙,在一定限度內,人類是可以控制並改變食物鏈的,大家都吃你不吃你是異類!

以前你噁心那些人際關係能處理好的人,你覺得他們就是馬屁精,會巴結人,你覺得他們很虛偽,自己才不要那樣。可慢慢你才明白,這是社會生存法則,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副面具,不是虛偽,只是為了生活!

以前你覺得愛一個人就要負責,或者有人對你好就不可辜負。可沒想到你卻是被背叛哭得撕心裂肺,痛苦萬分的那一個。慢慢你也開始渣了,再也不願意做個卑微的舔狗來作踐自己,你想要灑脫!

。。。。。。。

所以說,我們終究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不然,只是你為了想要的東西適應了這個世界。





卿大爺


第一,我們首先要認識到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在探討什麼東西?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我們討論它有什麼意義?


這個問題本質上是關於人們對教育和成長的探討。


它出現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在這方面出了某些問題,人們對現狀感到很失望。


討論它的意義在於幫助我們認識到哪裡出了問題,以便做出最好的選擇。


教育的目的不是將人培養成某個特定的產品,而是讓你學會獨立的判斷與思考,成長為真實的、完美的自己。


完成了,就是好的教育,也是一件好事,反之亦然。


你若是變成了你所討厭的人,不論這是怎樣的人,都不是你認為的真實的、完美的自己,與真正教育的目的也相違背。


第二,我將從現在的教育現狀來分析一下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我們是如何變成自己討厭的人。


我們的教育注重知識,而忽略智慧。


我們教育我們的孩子思考什麼,而不是如何思考。


當我們向我們的孩子傳遞知識,我們是在告訴他們去思考什麼。


也就是說,我們正在對我們的孩子說他們應該知道些什麼,我們希望他們明白什麼是真相。


這樣就將人培養成了某種特定的產品。


當我們向我們的孩子傳授智慧,我們不會告訴他們去認識什麼,或者真相是什麼,而是告訴他們如何找到他們自己的真相。


這樣才能讓他們成為真實的、完整的自己。


具體舉例說,我們的學校高度重視知識,極少關注智慧。


許多父母認為各種有關批判式思考、問題解決和邏輯的課程是有害的。他們希望課程表不要安排這些課。


如果這些父母想要保護他們的生活方式,這種做法倒也無可厚非。


因為孩子若是得到允許去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他們非常有可能會放棄父輩的道德倫理和整個生活方式。


為了保護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創建了一套教育系統,著重於培養兒童的記憶力,而不是能力。


我們教導兒童記出各種事實與謊言(每個社會都傳的關於自身的謊言),而不是讓他們有能力去發現和創造他們自己的真相。


有些培訓班倒是注重開發兒童的能力和技巧,而非記憶力。


可是有人認為這樣的培訓班很荒唐,因為他們自以為知道兒童需要學習什麼知識。


然而我們對後代的教育已經將我們的世界引向無知,而不是讓我們世界遠離無知。


我們社會上大多數人甚至不希望他們的孩子認識各種關於生活的基本事實。


假如學校開始教孩子認識人類的生理機制,人們就會抓狂。


現在你們認為不應該告訴孩子生命是如何誕生的,男女有什麼不同。



當然如果我們是站在某個特定的立場上,告訴他們這些,那就另當別論。那樣話就可以對他們說。


但只是告訴他們事實,然後讓他們自己去做決定?我們死活都不肯。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失去獨立批判性思考的孩子們該怎麼辦?他們別無選擇,只好效仿它。


沒有別的路可走時,他們便成為了它。他們這麼做是錯了,然而從來沒有人教他們別的做法。


他們不允許批判分析長輩的作為。


他們只被允許記住長輩做過的事。


凡是你們記住的,你們就會將其供奉起來,視其為神聖不可侵犯。於是,我們終將成為這樣討厭的人。


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


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幸生


每一個普通人都在成為自己討厭的人的路上:

1、小學階段,我們討厭大點的孩子,總是瞧不起小的。默默的想著:有什麼了不起,辣雞!

後來,自己長大後,覺得一二年級的都是小毛孩,打心裡鄙視他們

2、中學階段,討厭那些為了父母老師讚賞,和遙遙無期的未來起早貪黑學習的人,處處和自己作對。默默給他們幾個字:死讀書的傻子!

後來,頓時醒悟,熬夜學習,廢寢忘食,只為考個好大學

3、大學階段,別人朋友圈大秀旅遊、證書、戀愛!自己大心裡討厭他們,暗暗給他們兩個字:虛偽!

後來,自己也遇到了真愛,接著就是各種秀!

4、結婚生子,你打心裡看不起那些被生活所迫,找人抱團取暖,接著就是房貸,車貸,養老,育兒……心想:此生不會過得這麼不堪

後來,自己漂泊累了,也選擇了自己最討厭的安定!

5、年輕時鄙視老人是消化食物的機器,什麼都做不了,迂腐,落伍,討厭至極,嘮嘮叨叨,為何不自食其力?

後來,自己老了,也開始抱怨兒女不孝。想做什麼事都力不從心!自己也成為了一架老舊的機器,腐朽,落伍,遭人嫌棄!

事實上,1000人裡面有99%個普通人,0.5%天才.0.5%白痴 ,作為大多數的普通人,難免要在固定的生活模式中踉蹌前進!變成自己討厭的人,或許是一種長大、一種成熟!





星座推特


這叫做“社會塑造人”。作為人類的個體,我們的力量渺小,不能改變世界,只能適應世界。


用戶8639973894448


我做到了...自已討厭的模樣😈😈



七夕59557019


並不會,只所以活成自己討厭的人,是因為以前懶散,努力的方向或者努力的方法錯誤。當別人在睡覺的時候,你也在睡覺。這是對的,但是當別人在玩王者榮耀的時候,你在努力,三五年後就會感謝自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