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孩子做事拖拉,學會用“事件”標記時間,聰明的父母這樣“催”

文l松鼠媽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從心理學上說,我們成年人與孩子的生活、生理甚至是生命的節奏是非常不同的。孩子在6歲前,其實是沒有能力掌控自己做事快或慢的節奏的。

這在家長們眼裡,就成了“拖延”,或許,在孩子眼裡,他們做事的節奏是一種正常的表現。大部分父母都會忍不住催孩子,不過,似乎越催,他們越慢。

今天是公司復工的第一天,本來是部門女同事們茶話會的時間,不自覺地就變成了對自家孩子的吐槽大會:

一個6歲男孩子的母親的同事小劉說:“我家兒子真是氣死我了,假期都過了將近2個月了,他的寒假作業還有將近一半沒寫完。”

孩子做事拖拉,學會用“事件”標記時間,聰明的父母這樣“催”

同事小何,有一個4歲的女兒,她對於小劉的抱怨,也深有體會:“我女兒也是個嚴重的拖延症患者,佈置一個繪畫的任務給她,你在旁邊催她,她就畫一會兒,不到晚上檢查前,別指望她能畫完!”

聽了兩位同事的抱怨,小李也忍不住加入,她家7歲的兒子也讓她們家煞費苦心:“我兒子也是,才1年級而已,每天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我們全家輪番地催他,他才會慢慢悠悠的寫完,看著他那拖拖拉拉的樣子,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就這麼小小的一個部門裡,就出現這麼多有“拖延症”的孩子,看來,這種做事拖拉的問題,還是普遍發生在許多孩子身上的。

而這種“催娃”的日常,已經是許多家庭常見的現象。那麼,是孩子們故意拖拉,和家長們唱反調,還是家長們的教育孩子時沒有使用正確的方式呢?

孩子做事拖拉,學會用“事件”標記時間,聰明的父母這樣“催”

一、為什麼孩子做事拖拉會成為習慣?

1、孩子沒有時間概念

我們作為成人,知道時間的緊迫感,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都會有一個大致的規劃。

但對於孩子而言,特別是6歲以前的孩子,他們對時間的概念其實是模糊的,做事情時,更多地是隨心隨意,想起什麼就做什麼,腦內不會有對於時間的規劃。如果沒有經過培養,孩子根本不會意識到時間的緊迫,更別提合理利用時間,提高做事效率。

家長們應從孩子小時候便開始對他進行時間概念的意識的傳輸、引導,讓孩子能更好地理解時間的概念以及緊迫感。

2、對孩子下達的指令太多,孩子接收受到困擾

美國兒科協會經過研究發現,孩子們的大腦發育還未健全,他們的記憶力以及對事情的理解能力還有待提升,對於太難、太繁雜的指令,他們是無法消化的。

我們成年人越專注地做某一件事情,越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這便是感覺時間“變短”。而孩子出於對整個世界充滿了未知與好奇的天性,都對他們而言,需要注意和記憶的事情非常地多。

孩子做事拖拉,學會用“事件”標記時間,聰明的父母這樣“催”

所以,在他們的概念裡,時間是“變長”的。因而他們不會有著急,覺得時間不夠用的感覺。這也是孩子們普遍存在的,算是客觀現象吧!

所以,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在佈置事情給孩子時,儘可能地將事情簡化,或者在同一時間段裡,不要給孩子堆積太多的事情。

3、被催太多,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許多育兒專家都曾指出,在父母不斷地催促,不斷地對孩子說“快一點”時,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負面情緒,以及造成許多負面的影響。

而在心理學裡,有一種現象,叫“超限效應”,它是指:如果對一個人刺激過多、過強,並且作用的時間持續很久,那麼,很容易使這個人產生厭惡、反感的情緒,甚至出現逆反現象。

對於經常被家長催,打亂自己節奏的孩子,不僅容易出現脾氣暴躁,耐性很差的性格特徵。還會有反應遲緩,對事情缺少責任心等等特點,再嚴重者,甚至會在父母持續對自己否定後,失去自信,專注力被破壞等更壞的結果。

所以,許多孩子在被父母一直催促之後,會故意與父母唱反調,越催促越拖拉,甚至是父母讓他往東,他偏偏往西的叛逆之舉。

孩子做事拖拉,學會用“事件”標記時間,聰明的父母這樣“催”

當孩子沒能達到家長們期望的節奏時,比起一味地不斷催他,不如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反思一下,是孩子的節奏太慢,還是我們要求的節奏太快?當我們拖拉時,被人一直在身邊催個不停,真的有用嗎?

相信不少家長對於如何幫助孩子改掉做事拖拉的習慣感到很茫然,如果一味地催孩子,又害怕破壞了孩子自己的成長髮育規律。但不催吧,又擔心孩子越來越習慣拖拉,最後變成拖延症。

其實,家長們進入了一個教育孩子的誤區,所謂尊重孩子的成長髮育節奏、規律,不是說家長們要聽之任之而不管,應該是以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合理的引導。如學會用“事件”標記時間,聰明的家長們可以這樣“催”孩子:

二、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催”孩子

1、引導孩子認識時間概念,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關於兒童發展心理學裡,對兒童的時間觀念有明確的表示:孩子在2歲至3歲左右,只是對時間觀念有一些模糊的意識,哪怕到了6歲,孩子對於時間的長短也還是沒有概念的,直到7歲後,才慢慢開始有了一些時間概念。

孩子做事拖拉,學會用“事件”標記時間,聰明的父母這樣“催”

家長們需要對孩子進行時間概念的教育,並且,用具體的事件標示時間。儘可能地用具體的某一時間來標示一件事的概念,慢慢的在孩子腦子加深印象,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對於用具體的事件標示時間,家長們可以選擇一些日常的小事,如跟孩子說:“如果你能越早去到學校,老師會表揚你哦!”將去學校這件事情加入早起的時間觀念,加深孩子的印象。

2、比起一直催孩子,適時的鼓勵更用效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很多時候,比起一直催促孩子,給予表揚和鼓勵反而更有效。因為一直催促,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時刻受到控制,也是父母否定自己的一種表現,孩子就會故意拖延,相當於對父母的無聲反抗。

所以,家長們可以選擇另一種方式,當孩子做事比以前快時,要給予明確的表揚或者一些小一點的物質獎勵。讓孩子感受到提前做完事情的快樂與成就感,慢慢地便養成快節奏的做事習慣了。

3、父母應以身作則,做好表率作用

如果父母很自律,做事不會拖沓,那麼,他們的孩子也不會有拖延的壞習慣。

對於孩子來說,還太小的他們,父母便是他們第一個模仿學習的對象。比如父母吃完飯,一直看電視玩手機,拖到第二天才把碗洗乾淨。那麼,孩子也會有樣學樣,效仿父母本應立刻做完的事情一拖再拖。

孩子做事拖拉,學會用“事件”標記時間,聰明的父母這樣“催”

當然,父母不止要起到一個良好的帶頭作用,還要時刻監督好孩子,鍛鍊孩子的專注力,哪怕是再小的事情,也不可能拖拉。

有些人說,養孩子,其實就像牽著一隻蝸牛散佈,你不斷地催他,生拉硬扯,都是沒有用的。更好地方法是放慢自己的腳步與節奏,讓自己適應蝸牛的速度,那麼,才能使彼此的這次散佈充滿意義。

當家長們發現自己與孩子在節奏上出現明顯的差異時,應停下來,調整自己的節奏,適應孩子。同時,通過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慢慢加快節奏,讓孩子學會在有限的時間裡,做更多的事情!

你家孩子在做事時,是否也會有拖拉的壞習慣呢?你又是如何幫他改掉的?歡迎分享你的故事,我們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