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村裡有人去世,嚴重擾民,該怎麼辦?

管冬悅


同學父親去世,前去弔唁!發現他們那(冀東南地區)逝者入殮後,棺槨都是放在堂屋,北方的房屋都知道,不是很寬敞,門也不是很寬敞!待出殯眾人抬棺很不方便!尤其現在生活好了棺材用料也大,重量重的達上頓重!幾個人是不行的!很是不方便!

事後和他們那得老人聊天瞭解到,以前白事很忌諱,不可叨擾四鄰,只好房屋內(還有別因)流傳演變成習俗!自然而然就這樣了!問及我們老家(冀中地區)習俗,答,我們那人去世兩或三天(看日子單雙日)入殮!入殮後就在大街高搭蓆棚(現在改進了)移棺至大街了!他問鄰居願意嗎?不忌諱嗎?答:誰家不死人,誰能保證長生不老!誰都有誰家,以前主家注意蓆棚門不衝別家大門就行,現在什麼都沒有了!一家有人去世,四鄰都幫忙,要說和自己過事一樣不好聽!但實際行動就是這樣的!

一曲嗩吶定終生,也許是中國人特有的喪葬音樂會!吵鬧是避免不了的!但又不是長時間的,一兩天的事,鄰里之間要理解要尊重!城市化把集體分化成了個體!獨立的生活模式養成了人的獨性格!有一點就受不了!而互幫互助的傳統忘懷了!《楊三姐告狀》中費氏那句不中聽但又實在的話“我們家死了人你們幫著忙活忙活,等你們家死了人,我們也幫著你們忙活忙活!”而如今卻沒有這種關係了!就有了題主的這種困惑!

所以這個問題我回答有些跑偏!但回你就是!你忍著吧!


乾元泰昶


大家好!我是農村豔豔姐,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在農村是普遍存在的,每個人都遇到過,我們這裡的農村死了人都是土葬,而且要放三天以上,請了和尚道土一大幫,日日夜夜都要做齋,大廣播放個不停,有的人都快要精神崩潰了。那種感覺只有自己知道,沒有經歷過的人是體會不到的,有的人父母在的時候,不孝順,死了搞的非常熱鬧給別人看,真是讓人無語,為什麼不用這些辦熱鬧的錢給父母用。在生對他們好一點。有的家裡老了人還要請人哭喪,真是搞不懂,難道自己的親人死了,不是發直內心的傷心嗎,還用請人哭,請的人哭的驚天動地,還有鞭炮也是等幾分鐘就放一小段,附近的鄰居都睡不了覺,真是苦不堪言。但是也沒有人去說,因為天大地大死者為大。只有默默的受著,誰也不會去說。像這樣的事就是要靠自覺,要做到不打擾別人,晚上把廣播關了,白天聲音要放小些,最好是老人在生的時侯對她們好,死了一切從簡。對人對己都好,何樂而不為。生老病死,人生規律,誰都改變不了,但可以選擇不打擾別人。個人觀點,謝謝大家的分享!





農村豔豔姐


你問這個問題前,第一你本來就是農村人,還真不配做農村人,有這樣想法,就要有本事把自一家老人先轉出去冷漠的城裡去,己然沒這本事,就得默認,只有自已見儀,或帶頭起的作用,才能改變作風,我家就把村裡老人亡身的事改了,本來請法事是一天一夜的,我奶奶時,我叫他在晚上十二店前做完,完事,從九七年到現在,大家也跟我一樣完全改了,把拜祭祖宗,原正月的,我把他放年前回家,因為哎事,同春節分開,又可外地一起同聚會,不影響工作,現在好多人一樣跟上了,只能自已改變方,才能讓人家跟上


勝紅科技


我是錦荃媽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村裡有人去世,擾民,我覺得我們都應該理解,在農村,死者為大,我們這邊村裡有人逝世,村裡的男女老少都會去幫忙,這是個傳統。我們這邊沒有因為這個問題有人說擾民個,大家都能理解,畢竟家家都有可能會遇到這樣的事情,理解萬歲。


錦荃媽媽


對於有的地區農村習俗真的是見怪不怪,我曾到湖南漵浦,在一個小鎮住了幾天,真的是被“死者家屬”吵得幾天日夜不得安寧,剛這幾天這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小鎮,在不同角落大約有五個逝者家庭,每天24小時都是哭聲不斷,我剛開始以為是活著的親人傷情痛別逝者,第二就覺得不對,哭聲千遍一律,同樣的哭聲、同樣的方言、同樣的聲音、同樣的時間段,我一問本地朋友,原來是DVD光盤在“哭泣”每家逝者家門前都懸掛著一個白色充氣的大門,左右擺放著花圈,親朋好友圍著大桌子在說笑喝茶,那高音喇叭從光碟機發出來“哭泣聲”可以傳播好多公里,讓全小鎮人民“共享”悲哀。湊巧的是,我時隔一年後再經過此處,又是同樣有三家逝者家庭,也分散各個角落,照樣日夜不停由光盤代替逝者家屬們哀悼逝者,我就不明白了,這樣民俗風情真的很好嗎?真的是對逝者的哀思嗎?


藍色海天19


這說明你還年輕,不通人情世故,如果以後你當家做主了,還這樣做可能連狗都不會進你家門。中國農村講究死者為大,過去哪怕是當官的儀仗隊遇到出殯的都要躲避一邊。娶親的如果和出喪的相向而遇,也要給喪事家讓路的。同村之間不管和喪家平素有沒有過節,都會去弔喪行禮,喪家晚輩無論多大的官都要給你磕頭行孝,有好多農村的恩怨都是一場喪事化解的。你說你有這種想法是多麼的不懂事!


豔陽高照149244659


說“村裡人過世辦喪事屬嚴重擾民”一說,實屬不明智之舉。

在農村,人去世辦喪事是對逝者的生命最大尊敬,是子孫後代報答養育之恩之孝心,也是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也許噪音太大影響了個人的日常作息,出於人道精神和對生命的敬畏,逝者已故之時,也應當讓其走得體面點,至少應該學會理解和忍耐,我們是人,不是神。因為人固有一死,終究要面臨那一刻。

當然在孝順親人的時候,我們不能偏離了原來的軌道,在學習以前的傳統的時候,應該吸取精華,去其糟粕,把好的傳統留下來,不好的就要拋棄。以前留下來的老傳統並不是讓我們在親人去世後做面子孝道,而是當他們在活著的時候去盡孝,不然就是花再多的錢也沒有用。

其實,在村裡,農村人基本都經歷過白事,理解那種感覺,沒有人會覺得“擾民”一說,相反大家聽到誰過世了,都會抱有憐憫之心,送上自己一份分子錢,以對逝者的離去表示遺憾。如果去世的是年輕人,那麼應該理解家屬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更有憐憫之心才是,人家失去孩子是一輩子的事,而你失去的只是幾天安靜的日子而已,將心比心,孰輕孰重,應該懂得判斷。

據我所知現在很多人都在城裡務工,喪事基本都是請假,很多請假是要被扣工資,時間越長對亡者家屬也是增加經濟負擔。所以,農村喪事時間並不可能太久,一般也就3天。

當然農村比較注重看日子,如果無出殯吉日,那麼可能延長到5天也是有可能。為了不影響周邊鄰居,敲鑼打鼓和哭靈都是有時間規定的,一般三餐上香請亡者吃飯時會有敲鑼打鼓,可能早上會比較早點6-7點左右。哭靈也就是有賓客祭拜時,家屬才哭靈,整天哭靈,有誰能做到,即使有那個孝心,也沒那個體力。現在請來的敲鑼打鼓,也學聰明瞭,沒有以前那樣賣力,敷衍了事,怎麼可能整天敲?虧本買賣沒人做。所以,嚴重擾民一說,似乎過於牽強。

那麼,如果實在無法接受,怎麼辦?除了只能先搬到其他親戚家暫住幾天,等鄰居辦完喪事,再回來,其他別無他法。

所以,“擾民” 一說乃犯了農村人自古以來講究的“仁,義,禮,德,信,孝”的大忌。人都會有終老的那一天,我們要學會孝順父母、喝酒有量、好色有品、玩笑有度、待人有禮、生活有道。做人應該以平和的心態去處理事情,即使委屈,不能什麼話都不經大腦思考,就滔滔不絕,正所謂三思而後行。


龍泉vlog


我是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小伊,村裡老人去世,按照習俗,葬禮上連續幾天敲鑼打鼓,嚴重擾民,作為被“擾”的鄰居,我們該怎麼辦?看到大多數人的意見是“死者為大”一個字“忍”,過了這幾天就好了,我倒是有不一樣的看法。

死者為大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死者為大是我們對死者的尊重。所以,儘管農村裡老人去世舉行葬禮,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加上喇叭嗚哩哇啦的響一整天,還要請嗩吶,在有弔唁的人行禮的時候吹上一會兒,近幾年還出現了請人哭喪這一“節目”。

雖然葬禮的吹吹打打對很多人造成非常大的困擾,但是我們一般都選擇忍著,(1)畢竟生老病死,誰還沒有個老死百年呢,誰家又能避免葬禮呢。(2)大家都是一個村的鄰居,抬頭不見低頭見,都要互相給點面子。(3)仙逝的人怕驚擾,如果有人在葬禮上鬧是對先人的不尊重,農村的老人辛辛苦苦一輩子,我們都應該尊重逝者,理解主家。

民間習俗

我依稀記得小時候民間對待白事是前兩天用喇叭播放哀樂,入土的當天請嗩吶班吹奏,有錢的大戶人家會在入土的前天晚上請人唱戲,多是唱豫劇等一些傳統戲,後來也會播放電影,但是這種活動都是在晚上。

隨著時代的進步,如今民間的習俗也有所改變,哀樂和嗩吶必不可少,這是傳統文化,人們也容易接受。近兩年多出來了搭舞臺唱歌跳舞的節目,有些歌曲輕鬆歡快,有些舞蹈驚豔全場,有些雜技驚心動魄,甚至有魔術前來助陣;把一場白事生生做出了喜事的氛圍。

葬禮上也不能含糊,自己哭聲音不夠大,還是請一些專業哭喪的人來烘托悲傷的氣氛;更有甚者請些妖嬈的女子在墳上跳舞給先人看。


傳統習俗和“現代”的傳統習俗

現代的農村葬禮請人唱歌、請人跳舞、請人哭喪,花的錢多了,也比以前的葬禮風光了,子女的臉上也更有“面子”了,但結果真的是這樣嗎?

在老家,聽一些老人說起,現在白事越來越鋪張,反而越來越沒有原來的味道了。唱歌跳舞代替了原來的唱戲,歌曲舞蹈不如古典喜劇更能表達悲傷;請人哭喪,老人的子女反而不怎麼落淚,看著他們就像在看電視劇,心裡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我們應該怎麼做

我奶奶前些年去世,我們按照習俗,守靈三天等待親戚朋友前來悼念,為了儘量減少擾民,我們七點開始打開喇叭播放哀樂,十二點關掉;我們的習俗弔唁都在上午,下午基本上沒有人來。在葬禮當天,只是請了嗩吶,在行禮的時候吹奏。

或許有些人覺得我們吝嗇,不捨得花錢,我們在奶奶去世三週年的時候,給爺爺奶奶立碑,在前天晚上請人唱戲,放煙花,我覺得我們該做的都做了。

在老人去世後做的風風火火,還不如在老人生前多些孝敬。我奶奶在去世前生病臥床將近十年,我媽媽貼身照顧,奶奶沒有生過褥瘡,她的床上沒有過異味兒,偶爾尿床第二天床單被罩都會全部換洗,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只要晚上我奶奶要上廁所,我媽媽都馬上起床,用我媽媽的話說:我就沒有睡過完整的覺。我們兄弟姐妹上學或者工作回家,也都會幫媽媽照顧奶奶,給奶奶洗腳,推她出去曬太陽。

我到現在都記得奶奶那天早上去火化的時候,我在家幫忙不能去,我朝著車走的跪著哭了十多分鐘,被我表姐拉起來,我也不能理解如今請哭喪的做什麼,親人去世,內心的悲痛需要讓別人來表達嗎?還是子女為了攀比、為了面子?



結語:我認為農村老人去世應當按照當地習俗舉行葬禮,作為鄰居,如果被影響也儘量去理解、尊重死者。但是作為老人的子女,我們更多的還是在老人生前多去孝敬老人,老人去世後葬禮簡單一些也一樣會贏得別人的尊重。農村舉行葬禮的時候,作為主家,也要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一下,儘量把對別人影響降低一些。比如晚上十點以後,早上七點以前不吹嗩吶、不播放哀樂。

作為子女,孝敬為先,作為鄰居,死者為大,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才會更和諧美好!


我是農村土生土長的伊人間,以上是我對“村裡人去世,葬禮擾民”的回答,如果覺得還不錯的話,點贊關注一下作者吧!如果有補充或者別的意見,歡迎留言!


伊人間


題主能提出這個問題我覺得太奇葩了,恐怕你是咱們大中國第一個提出來這樣的問題和第一個有這種骯髒的想法之人

題主今年多大了?如果題主是未成年人,咱就不計較了,如果題主已經成年了,今天我就給你說道說道,

第一:題主從出生後到現在,你家有沒有人去世?包括所有遠近親屬,你敢說沒有嗎?題主你最近的親人父母親都還健在嗎?假如他們去世了你是不是準備像賊一樣偷偷的把父母安葬了?

第二:全國雖然地域遼闊,各地風俗習慣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家裡人去世後,都會盡力的想把喪事辦好,為了就是最後送親人一程,雖然現在大力提倡紅白事簡辦,但是人們從心裡上還是願意辦好的,我們這裡風俗習慣就是家裡有紅白喜事等等,家裡人來的越多越好,鄰居都會主動幫忙的,如果不熱鬧的話鄰居有可能不滿意呢,有一些城裡人可能覺得這是陋習,但這就是農村,農村人還覺得城裡人沒人情味呢,所以都互相理解對方就好了,

總之題主這樣的思想,很可怕,很無知,很小人,心裡很陰暗,想法很卑鄙,心胸很狹窄,做人很失敗,


怡瀾軒


如果你生活在農村,為這點事去計較的話,可以說你這個人不懂人情世故,你可以去大城市生活了。

在我們農村,有人家要辦白事,人家請了我們,甚至還要去幫忙,特別是自己家有老人的情況下還更得去幫忙,因為人總有一死。如果白事村裡人請到你,拒絕了,下次你請別人辦白事,基本上很難請到人了。

人去世了,要做法事超度,白天做到晚上,要做好幾天,在村裡基本上沒有人聽到這種吹吹打打的聲音感到厭惡,甚至還想到前幾天還見的面,怎麼突然就走了。雖然聲音有點吵,但也是送他的最後一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