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用親身經歷講述,為何買房要趁早?

Lost-學不會


親身經歷,親身經歷,親身經歷,買房要趁早!

一次慘痛經歷,一次趕上了末班車的成功經歷,絕對親身。

2015年,座標上海,第一次動了買房的念頭,老婆催著計劃買房,那時上海郊區(松江區)房價是1萬多一平,但對當時自己的收入水平來說,1萬多一平也是非常可怕的數字,加上當時公司有了搬遷江蘇的計劃,個人前途也是不明,最後這個念頭就不了了之,結果是2016年開始,上海房價在半年之內翻了一倍,郊區變成了3萬多一平,變成了遙不可及的數字,血淋淋的經歷。

2017年,座標山東,這時公司已搬遷江蘇,這時考慮在老家買房,確認後家裡房價4千一平,經過1周的遠方,買了一個大三房,結果是2018年老家房價大漲,每平漲了2000,慶幸自己趕上了末班車。

可憐的是2018年,本人又調回了上海,為了孩子上學問題,不得不面臨3萬多一平的房價。

現在國家明確了“房住不炒”的政策,上海房價基本是“高位橫盤”,不會大漲也不會大跌,需要時間消化前兩年的大漲帶來的泡沫,另外上海的限購政策也保證了房價不會大漲,但一旦放開限購,房價還是很可怕的。

兩次不同的經歷告訴大家,買房要趁早,如果你是自住,也就是真正的剛需,一定要趁早,不要太關注房價的漲跌,因為你也不會賣。


明言明記


2007年上大學,當時在北京通縣,現在叫通州區,那時候家裡正在買房,那時候父母買房沒有按揭這麼一說,當時設計我爸單位的單位房,那時候覺得父母挺愁的經濟條件一下就發生了變化,之前我們家已經有一套88平米帶小院的房子,預製板的,據說我媽當時5萬買的,現在感覺太良心了,88平米帶21平米小院子。無公攤。後來因為漏水問題,我媽就總想著換房,剛好,我爸單位蓋房了,當時的價格應該是1280元左右一平米,我家當時分了一套93平米的,總高5層。那時候,開始注意房價,當時,通縣的價格是5000左右一平米。覺得貴的好離譜哦!

2013年我準備結婚,和老公商量買一套小一點的,當時看了一套小複式,89平米,公攤下來70左右,樓上樓下各35平米,當時花了378474。那時候我沒工作,我老公剛剛上班一年,那時候他工資是5000左右,分期買的,第一次交了12萬,後面分2次交完。

2016年考慮到寶寶出生想要個好一點的學區房,所以買了一套教學資源比較好的房子,買的是清盤的尾房,2層,均價6800.面積144。首付了26萬,把幾年的積蓄都搭進去了,然後把之前的複式年租1.7萬。然後第3年,收回來後,以50萬賣掉,拋去裝修,淨賺8萬,(忘記說了,那套複式是小紅本)然後把錢都還在這套大房子裡,這樣我3年房租收到5萬加上賣房的差價8萬,淨賺13萬,3年賺13萬。感覺還是有房子好啊

2016年前中旬開始做民宿,自己的一套144平米,還有一套之前的30平米的公寓,加上和朋友一起租的一套100平米裝修的房子,一個月差不多1.5萬左右,老公這時候的工資是7000左右,上浮不大,但那時候房價已經是8600左右了。

2019年,基本靠房子做民宿穩定在1.5萬一個月,我老公的工資是1.2萬左右,今年又拿下一套地鐵站旁邊的74平米的樓盤,今年的均價是13500元,這套74和我16年買的144基本價格一樣了,今年的利率5.88

現在手裡還有點錢,準備投資一套公寓,

當家作主的感覺真的很好,

可以說,有房基本離實現財務自由不遠了


住在太原的大木木Mu


2000年,我和老公在城市相識並結婚,老公修摩托車,我照顧他的生活,當時他家在農村蓋的新房,但是我們只是結婚結在新房,卻沒有在家裡住,婆婆公公一直住我們的婚房。

孩子三歲時,我們看上了一個二手房,90平,三室一廳,四樓,88000元,當時我們手裡只有33000,借了好多親戚才湊夠,住進了自己的家裡,雖然是二手房,但是總比原來租的冬冷夏熱的房子好,這房子就在學校對過,是學區房,現在如果賣的話,怎麼也得四十萬上下。

後來在兒子十歲的時候,又買了第二套房,當時3800元一平,現在怎麼也得八九千一平了。

所以說買房要趁早,如果是住的話,買的越早越合適。


zlp陽陽


經歷就是經驗,是教訓,也是成長!本人山東臨沂人!2001年,老家拆遷。老爸為了我和弟弟說媳婦容易點就選擇了抵平方的方式用老家換了2位樓房!都是2樓,記得當時房價是1250元一平方!後來臨沂發展迅速,到2012年開始發生質的變化!感覺臨沂房價是越長越高,越長越高。那個時候我還不做房地產中介。只記得南坊剛剛開始大興土木的蓋起了高樓大廈!慢慢的臨沂給我的感覺就是向大城市成長了!最起碼感官上臨沂也已經遍地的高樓大廈了。然後到了2015年,我開始做物流行業,這個時候,臨沂已經形成了物流之都的事實!大家掙到錢了最多的就是討論房價!不知不覺中,房價從4800左右一平升到了18000一平!等你感覺你的錢夠買套房子的時候,3年後,它緊緊才夠首付而已!唉,買房要趁早,不然錢全跑。後悔又苦惱,還是趁早好!


美資富豪


2008年我和老公談戀愛,他當時很想結婚。於是就叫他爸爸給我們買房子。那時候合肥房價基本上在3500-5000左右一平方,我們選了一個4600的小區。反正90平方左右兩室兩廳。他爸給我們首付8萬塊錢。我大伯說:不能買,要跌價,哪有房子這麼貴的。結果到6000,8000。。。最高是17000,現在即使跌了一點也在14500一平方。幸虧沒有聽我大伯的話。我認為房子只要自己住,有錢就買。別聽別人說。


晶靈水晶樑子


2010年結婚,爸媽給了一套房陪嫁,那時候估計就幾千一平,現在2.5萬左右

2013年,第二套1萬入手,目前2.7萬左右

2016年,懷老二,購入第三套房,1.7萬買入,目前2.8萬

如果不買,估計現在一邊頭疼孩子讀書學區,一邊頭疼房不夠住

👉我是“房地產先鋒號”,看戶型,論過戶,買賣房避坑、維權,地產有關看這就對了!


房地產先鋒號


這話題對我來說有切身感受,我就把我的經歷跟大家說說。

本人以前自己搞車床加工,到14年底時,由於普遍形勢不好,關鍵是廢鐵跌價只有二三毛一斤,房租卻猛漲。就一狠心賣掉設備,盤點往來帳,看還剩餘七八十萬,直接在無錫花七十多萬買了一套145平米的洋房,首付只要三十萬不到,但考慮輕鬆點,就付了五十萬,房貸十年,每月不到二千。當時和我們相約一起有四個朋友,最後組成三家團購,還有一家說房子會跌再等等。結果我們15年1月份買的房,到16年下半年房價翻了一翻,再到現在前後不四年,再想買象我們一樣的洋房要兩百多萬。有次我看到那位當時沒買的朋友房子買在哪裡。他說腸子都悔青了,再幹半輩子也買不起了。

所以說房子能早買就得早買,不能指望會跌價,很難說。


車工00


我的買房親身經歷:

2008年滿大街都是賣房子的,連續租房搬家,弄得心力交瘁,決定買房,可手裡沒錢。突然有天看到朋友買房,信心倍增。

找房子看房子,找到了房子,更名,裝修。都弄好發現根本沒法住,賣了,換個能住的。又開始找房,看房,籤合同,搬家。後來這房子也賣了,但是真正體現當家做主人!

買房要趁早,越早學收益!


哈爾濱房博士


2015年3月,座標合肥祥源城,眼疾手快,拿下108平的房子。當時價格8千每平,現在2萬2每平。慶幸自己當時沒有太多的顧慮和猶豫,在家人反對的情況下,依然選擇了買房。買房帶給我的不僅是財富升級,更多是一種安穩和自信吧!


偏執的王小姐


一直覺得,天底下最失誤的事情,就是在該買房子的時候沒有買房子。或者說,明明自己有能力買房子,但是聽信了三大姑姑八大姨姨的話,傻乎乎認為著房價會下降,於是乎就把錢放到了銀行裡面,每年守著那點利息過日子,絲毫沒有再想過買房子的事情了。

事實上,這些人現在肯定特別後悔。因為從全款變成首付,大概只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而從首付變成買不起,再到無論如何都買不起,一輩子只能租房子,大概需要3年的時間。事實上,正是在這五年裡,房價就像是坐著火箭一樣躥升,根本就不回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