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山竹”來勢洶洶,除了停業停課,我們該從颱風中學到什麼?

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強颱風級)已於16日17時在廣東臺山海宴鎮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45米/秒,相當於162公里/小時),中心最低氣壓955百帕。

超強颱風“山竹”來勢洶洶。據氣象專家預測,這是今年以來我國遇到的最強颱風,其具有生成時間長,移動線路變化大,所到之處將會帶來強風暴雨,而且影響區域重疊、影響時間長等特點。

這幾天,廣東、廣西等與“山竹”迎面相遇的地區正嚴陣以待,全力以赴做好應對“山竹”的迎戰工作。昨天,廣東發出史上最大規模的颱風預警,特別是珠三角沿海城市,發佈全線紅色預警,沿海各市停工、停業、停課、停市、停運。相鄰的廣西也發出橙色預警,沿海及受影響較大的部分城市也是停業、停課、停運。據統計,16日晚上,颱風登陸我國僅幾個小時,已造成2人死亡,15人受傷。截至 9月17日3時50分,廣西應對臺風“山竹”避險轉移安置人員達26萬多人。

那麼,“山竹”來勢洶洶,除了停業、停課,我們該從颱風中學到什麼?

學點颱風小知識,認識颱風的危害性

颱風發源於熱帶海面,那裡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形成一個低氣壓中心。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了颱風。

全球檯風主要發生於8個海區,其中北半球有北太平洋西部和東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5個海區,而南半球有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東部3個海區,這些海區,就是颱風源地。從數量上看,大洋西部發生的颱風比大洋東部發生的颱風多得多。其中以西北太平洋海區為最多(佔36%以上),西北太平洋颱風的源地又分三個相對集中區:菲律賓以東的洋麵、關島附近洋麵和南海中部。在南海形成的颱風,對我國華南一帶影響重大。

颱風是氣象災害中最具破壞性的災害之一,我國由於幅員遼闊,所以常年飽受颱風的肆虐,是世界上受颱風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據統計,每年平均會有7個颱風光顧我國沿海地區,給當地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且颱風還會誘發其它的自然災害。

“山竹”來勢洶洶,除了停業停課,我們該從颱風中學到什麼?


颱風的次生災害包括暴雨引起的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另外,房屋、橋樑、山體等在臺風中受到洪水長時間的沖刷、浸泡,即便當時沒有發生坍塌,待颱風、洪水退去後,由於上述原因容易出現房屋、橋樑坍塌等,也要引起高度的警惕。

雖然“山竹”來勢洶洶,但它並不是人類歷史上最強的颱風。人類歷史上的最強颱風是2013年的海燕號颱風王,峰值中心風速為每小時379公里,專家估級為23級,超出了1979年的泰培號,打破人類至今颱風記錄,此次颱風造成菲律賓死亡四萬餘人。

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颱風雲圖越美麗,威脅越致命!

日常生活中,許多東西往往表面上看起來越漂亮,越危險。比如大自然裡,一些看似非常漂亮的花啊、蘑菇啊、動物啊,其實本身卻帶有毒素和危險。比如人類世界裡,一些看似外表光鮮靚麗、但內心毒辣無比的人。《倚天屠龍記》裡,張無忌的母親就告訴他:越漂亮的女人越會騙人,讓他一定要遠離。她自己就是個典型的例子。長得漂亮有人愛慕,見識也會比常人更多,更可以揣摩透別人的心思,玩弄別人於股掌之間。

如果在太空中看超強颱風,會感受到一種令人震撼的美,它們往往體型龐大、結構對稱、色澤飽滿……。像0608號颱風“桑美”、1409號颱風“威馬遜”等,都有著美麗的外表。其中,“威馬遜”是有紀錄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颱風,當時共造成廣東、廣西、海南、雲南4省區1009.9萬人受災。

“山竹”來勢洶洶,除了停業停課,我們該從颱風中學到什麼?


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與“桑美”、“威馬遜”等超強颱風一樣,都有著優美的形態。從太空中俯瞰,“山竹”的颱風雲圖形態渾圓,結構完整,眼區清晰,美得驚人。網友直呼 “壯觀”、“美翻了”……。

那麼,是不是颱風雲圖越美麗,破壞力就越大呢?

我們從衛星雲圖中可以看到,颱風中心有個圓形空洞,周圍的雲系正不停地旋轉著,這個空洞就是我們常說的“颱風眼”。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分析師李靚稱,當颱風強度較高時,眼區無雲或少雲覆蓋,眼區形態以圓形為主;當颱風強度較弱時,眼區界限模糊,可能被高而厚的對流雲蓋遮蔽。也就是說當颱風很強、結構緊湊時,才能從衛星雲圖上清楚地看見“颱風眼”。“山竹”、“威馬遜”、“桑美”這些颱風在巔峰時都有著“美麗的眼睛”,眼區圓潤通透,正對應著它們超強颱風級別的實力。

正是在這美麗的皮囊下,孕育著致命的危險,帶給人們的災害也是最大的。其中,“威馬遜”是有紀錄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颱風,當時共造成廣東、廣西、海南、雲南4省區1009.9萬人受災。

所以,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很重要。即使是颱風,也會教給我們這個道理。

學會辯證地看問題,颱風不是隻有壞處!

作為一種災害性天氣,可以說,提起颱風,沒有人會對它表示好感。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我們的先人早就辯證說明了這一點。

所以,雖然颱風給人們帶來的多是狂風暴雨的災害,但颱風也並非只有害處沒有好處。其實,颱風給人們帶來的好處也是巨大的。

科學研究發現,颱風這一熱帶風暴為人們帶來了豐沛的淡水;驅散靠近赤道的熱帶、亞熱帶地區這些地區的熱量;巨大的能量流動使地球保持著熱平衡,為人們帶來了豐沛的淡水,使人類安居樂業,生生不息;颱風還能增加捕魚產量。

“山竹”來勢洶洶,除了停業停課,我們該從颱風中學到什麼?


比如,颱風給中國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東南亞和美國東南部帶來大量的雨水,約佔這些地區總降水量的1/4以上,對改善這些地區的淡水供應和生態環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颱風降水也是我國江南、華南等地夏季雨水的主要來源。正是因為有了颱風,才使得我國珠江三角洲、兩湖盆地和東北平原的旱情得以解除,確保農業豐收,也正是因為颱風帶來的大量降水,才使得許多幹涸的水庫又重新蓄滿了水。特別是靠近赤道的熱帶、亞熱帶地區,由於受日照時間最長,乾熱難忍,如果沒有颱風來驅散這些地區的熱量,那裡將會更熱,地表沙荒將更加嚴重。同時寒帶將會更冷,溫帶將會消失。我國將沒有昆明這樣的春城,也沒有四季長青的廣州,“北大倉”、內蒙古草原亦將不復存在。

颱風到來時,準備與防範不可少!

那麼,作為不可抗的自然現象,當讓人愛恨交加的颱風到來時,我們要做好哪些準備與防範呢?

首先,作為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做好防颱風搶險應急工作。特別是督促相關水域水上作業和過往船舶回港避風,加固港口設施,防止船舶走錨、擱淺和碰撞;督促停止室內外大型集會和高空等戶外危險作業。

其次,作為個人要注意做好下面這些應對措施:

一是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對於室外體積大、不牢固、重量輕的物品必須及時轉移,以免颱風來襲得時候被吹走或發生高空墜物,傷及人員生命安全。

二是必要時要對房屋進行加固,可用木條、封箱帶以米字型封住玻璃窗。如果屋子確實不太牢固,就必須轉移人員,做好轉移人員的安置工作,確保轉移人員的生活必需。

三是颱風到來時,人員切勿隨意外出,應儘可能待在防風安全的地方,確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員要及時轉移。當颱風中心經過時風力會減小或者靜止一段時間,切記強風將會突然吹襲,應當繼續留在安全處避風。

四是要注意防範強降水可能引發的山洪、地質災害。必須要記住,無論是什麼情況,人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因小失大。

災害發生時,請為孩子補上生命教育這一課

存在即合理,我們一直在接受著大自然無私的饋贈,颱風也需要我們客觀去看待。雖然誰都不希望災害發生,但災害總會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

颱風肆虐時,許多地區樹木被連根拔起、電線杆崩倒,建築物損毀,滿目瘡痍,人員受傷和死亡的不幸消息,總是相伴而來。

這時,生命教育的契機不期而遇,學會善用這個時機,相信會對孩子的一生都有積極而長遠的影響。

不管是與我們不期而遇,還是發生在別人身上,作為父母或長輩,這時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對災難有正確的認識,採取積極的態度。

“山竹”來勢洶洶,除了停業停課,我們該從颱風中學到什麼?


可以告訴孩子:

① 得知災難即將來臨,無需恐懼,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

② 當災難降臨時,不要怨天尤人,而是盡力做好自救工作,想辦法尋求幫助,讓救援的人知道你在哪裡,然後積極配合,安靜等待救援。

③ 如果自己不是受災的人,要做力所能及的幫助,而不是莽撞行事。

應該讓孩子明白,再厲害的防禦,都抵不過自然災害的衝擊,其實人類很脆弱。所以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放假,為什麼要防風,是為了安全,為了生命。防風準備一定得做,寧願是“虛驚一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