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影視劇中的人皮天燈,是真的嗎?

#奇葩問·85輯#

這些腦洞大開的橋段,真的經得起仔細推敲嗎?

影視劇中的人皮天燈,是真的嗎?

#編輯團注:本文內容曾給團長包包童鞋的童年留下深刻的陰影,因此,這是她囉嗦的文字預警:胃口淺的童鞋,不要往下拉了!如有不適,立刻關掉窗口!#

近年來,隨著《法醫秦明》《白夜追兇》等一批優秀網劇的出現,刑偵推理這個題材也在大小屏幕上火了起來。這不,新播出的網劇《唐詩三百案》裡,就用一個人皮天燈的案子,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但是等等……這裡面那個製作天燈的手法怎麼看起來有點眼熟?

影視劇中的人皮天燈,是真的嗎?

圖源:搜狐視頻

哎?這不就是赫赫有名的水銀剝皮法嘛~對於喜歡驚悚題材的小夥伴們來說,這個典故恐怕是再熟悉不過了,而故事傳得多了,自然就會有質疑,於是就有好奇的小夥伴想問了,這個水銀剝皮法,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關於這個水銀剝皮法,我第一次看到是在古龍著於1966年的小說《武林外史》裡,書中是這樣寫的:

獨孤傷狂笑道:“你這是想駭我?你以為抽筋剝皮的事老子沒做過。”

幽靈宮主道:“你自然是做過的,但你可知道,要用什麼法子,才能將一個人的皮完完整整地剝下來……”

……

幽靈宮主道:“我先將她的身子大半埋在土中,然後,再在她頭上剝條縫,將水銀一滴一滴地倒進去。”

她輕輕接道:“這時候,她的身子就開始有了變化,她的嘴被塞住,身子就像蛇一樣往上擠,往上擠……但她的皮卻已被黏在土上,她的身子就像是個肉球似的擠了出來,告訴你,那白色的肉球到了地上還會跑哩……”

獨孤傷全身都抖了起來,嘶聲大喝道:“住口!住口!”

幽靈宮主柔聲道:“這你不願意聽麼?你害怕了麼?”

獨孤傷道:“你……你這惡魔,你是人麼?”

幽靈宮主銀鈴般笑道:“我早就告訴過你,我不是人……對了,我還忘了告訴你,這件事的最後一步,就是將一壺滾水倒在那肉球上。”

而更多人對這個故事的記憶,則來自1992年周星馳版本的《鹿鼎記》和1994年的港片《滿清十大酷刑》。韋小寶在《鹿鼎記》中用水銀剝皮的酷刑來恐嚇多隆,令他吐出貪汙的財物:

韋小寶:啊?仇恨似海洋,啊啊啊永難忘!我一定要再啟奏皇上,恢復明朝對貪官的剝皮法,你知道是怎麼樣嗎?

多隆:怎麼樣的?

韋小寶:首先把你整個人呢,埋在沙裡面,埋好,只露出個死人頭,然後用把刀在頭中間切開,打開個死人洞,然後再用水銀灌進你的傷口裡面,哇!你整個人就會奇癢難止呀!

多隆:難止又怎麼樣啊?

韋小寶:難止就拼命找洞要鑽了!這麼敞開的頭頂有個洞,哇裡面皮也不要了,啾的一聲就鑽出來了!不知何年何月得償所願,覺不覺得癢啊,你?

而在電影《滿清十大酷刑》的開頭,則更是實打實地演示了一遍用水銀剝皮的操作方法(鑑於不可描述的原因,此處內容不予顯示)。

從這三部作品的時間和古龍小說在華人世界的知名度來看,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是兩部電影借鑑了《武林外史》,那麼古龍書中描述的這個手法又源自何處呢?據考證,這個故事的原型最早來自於清朝陸士諤所著小說《清朝秘史》,原文如下:

解到洋人,不問是兵是將,是商是民,一例剝皮處死。那剝皮的刑法,最是慘酷不過,用小刀先把那人腦袋上割裂成幾條縫兒,就將水銀倒下,周身輕拍,等到皮裡腠外,沒一處不灌注滿足,才拎住割破的皮口,用力向下一脫,頓時活剝成個血人兒。

論到人道主義,這原是很不行的事情。然而裕欽差此時只圖快意,哪裡管什麼人道不人道?這幾個月裡,不知被他活剝掉幾許洋人。

怒還未洩,又令軍民搜掘洋人屍首,架火焚燒。這種舉動傳佈到廣東,英人異常憤怒,誓必興師報復。

顯然,古龍老先生把這個情節稍作修改,化用在了自己的小說裡,再經過電影和小說的發揚光大,變成了書迷們耳熟能詳的驚悚橋段。那麼這種操作手法,在現實中是否真的能夠實現呢?

就讓我們根據故事裡的描述,一步一步來分析吧。

首先我們用熱油滑鍋……啊不是……按照操作手冊,我們得把人活埋在土裡。而要達成灌水銀的時候人無法掙扎,最後再“唰”一下從皮膚裡蹦出來的效果,至少要把人埋到肩部高度左右。但是人的呼吸主要是依靠胸廓和膈肌的移動來完成的,如果把人埋到這樣的高度,不用等水銀流淌全身,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人就會因機械性窒息死亡。既然人都死了,那哪裡還有力氣蹦出來?

好吧,我們姑且先跳過這一步,來看看頭頂劃十字的環節。在這裡我們瞭解一下頭皮的結構。

影視劇中的人皮天燈,是真的嗎?

圖源:局部解剖學彩色圖譜

人的頭皮由外向內分為皮膚、淺筋膜、帽狀腱膜、顱骨外膜,其中皮膚是我們剝取的對象,帽狀腱膜和顱骨外膜堅韌結實,不易撕裂,於是只能從淺筋膜或者腱膜下層入手了。然而人的頭皮總厚度一般只在4mm上下,雖然水銀的密度是13.60 g/cm³,但是對於厚度只有4mm的傷口,這一點點重力恐怕還是不夠的。

也許有人會說:“水銀不夠我可以繼續加嘛,加到足夠重就可以了啊。”

讓我們再看一遍上一張圖,人的頭骨是一個近似球形,也就是說,即使你在頭皮上畫出花來,它也不是一個好的容器。你倒下再多的水銀,液體的性質依然會導致它從毫無阻礙的傷口缺口處流走,而不是傻乎乎地往皮下鑽。如果你一定要把水銀限制在頭頂的話,恐怕得在頭上箍一個鐵桶才行了。

另外,解剖學上,因為皮膚、淺筋膜、帽狀腱膜三層結構不易分離,所以統稱為頭皮。頭皮部位皮膚缺乏彈性,且血管豐富,出血後不易止血,也可能會發生出血性休克而死亡。而且切開頭皮之後,水銀從皮膚切口入血,不能排除運行到肺部形成大面積水銀微粒造成肺栓塞死亡的可能。

再退一萬步說,即使水銀的重量足夠撕裂皮膚,那麼別忘了撕開的頭皮下面還有人的七竅呢。難道水銀流到了眼耳口鼻的位置後也會違背自然規律無視這些孔洞繼續流下去嗎?

要不……我們再跳過這個環節繼續往下看?然而這下一步卻真的無論如何都“跳”不過去了。

假設我們已經成功讓水銀流滿全身,也沒有因為出血和栓塞導致人死亡,那麼人會不會因為痛得受不了而從皮膚裡面跳出來呢?來……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體育課上的立定跳遠動作,在起跳之前我們會怎麼做?先下蹲,對不對?肌肉充分收縮了,才能發揮出更大的力量,然而別忘了,全身埋在土裡的人,連挪動都很困難,哪裡還有空間下蹲發力,而齊肩的土少說也有一米多高,想單憑小腿發力從皮膚裡跳出來……難不成這土裡埋的其實不是人,而是個殭屍?

另外還有一點,劇中的操作手法和小說裡略有差異,沒有了把人埋到土裡的環節,但是需要將水銀燒至沸騰。嗯……讓我們再複習一下水銀的性質:

汞為銀白色的液態金屬,常溫中即有蒸發。汞中毒以慢性為多見,主要發生在生產活動中,長期吸入汞蒸氣和汞化合物粉塵所致。以精神-神經異常、齒齦炎、震顫為主要症狀。大劑量汞蒸氣吸入或汞化合物攝入即發生急性汞中毒。對汞過敏者,即使局部塗沫汞油基質製劑,亦可發生中毒。

而對應汞蒸氣中毒的驅汞治療不但需要用到肌肉注射,使用的藥物也是古代沒有的,所以雖然兇手也準備了所謂的“解藥”,如果還是按照劇中的要求使用沸騰的水銀的話,且不說被害者的皮肉會不會直接燙爛,吸入大劑量的汞蒸氣以後,被害者和兇手到底誰先死還說不定呢。

最後再說句題外話,關於史實裡的剝皮方式,有一種可能性更大的手法。魯迅先生在《病後雜談》裡寫到,他病中無聊,找了幾本野史看,其中就有一部《蜀龜鑑》,是講張獻忠禍蜀的書,這本書的卷三里有這樣的一條:

又,剝皮者,從頭至尻,一縷裂之,張於前,如鳥展翅,率逾日始絕。有即斃者,行刑之人坐死。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把受刑的人從頭到屁股一刀劃開,然後把剝離的皮膚向前張開,樣子就像鳥展開翅膀一樣(#如果大家有看過美劇《漢尼拔》的話,對這個鏡頭應該還會有點印象#),讓受刑人第二天才能死去,如果技術不好導致受刑人當場死亡的,行刑人也要連帶一起死。雖然在手法上沒有水銀灌頂聽起來那麼離奇,然而其殘忍之處卻不遑多讓。

看到這裡,大家對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心裡應該有數了吧?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文學作品中往往帶有大量的虛構和理想化的成分。即使是以嚴謹著稱的本格派推理小說中描寫的許多手法,看似無懈可擊,真正實行起來時,也會因為各種現實因素而收效甚微,操作不當的話,還可能危及自身。

可能有人會覺得:“哪裡會有這麼傻的人啊?”會這麼想的人一定低估了人類的多樣性,在現實生活中不乏膽大妄為之輩,憑著不知從哪裡看來的某些“精妙的手法”施行犯罪,意圖逃脫法律的懲罰,最終還是機關算盡,害人害己。故事和現實之間的分界,還是要分清楚的哦~

[1]《武林外史》.古龍.1966

[2]徐國成.局部解剖學彩色圖譜[M] 出版社: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3]《清朝秘史》.清.陸士諤

[4]《蜀龜鑑》.清.劉景伯

[5]豆瓣電影《畫皮》


主稿人-風一樣的蠻子;顧問-我在你左右;審稿-小緣緣;校對-阿丁;美編-菁藝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