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是龐統,張飛,魏延,加劉封,關平,守荊州,能守住嗎?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關羽為什麼會失荊州,因為關羽北上去打襄樊了,把荊州主力全部帶走了,導致荊州空虛,才被東吳偷襲成功的。如果關羽不打襄樊,只是守著荊州三郡,荊州會丟嗎?顯然不會。

如果守江陵和公安的,不是糜芳和士仁,而是其它人,或者糜芳和士仁不是不戰而降,而是拼死抵抗,荊州會丟嗎?顯然不會。

關羽丟荊州,誰都沒有想到盟友孫權會在背後捅刀子,誰也沒有想到劉備的大舅子糜芳居然不戰而降,把江陵城雙手奉上給東吳,才導致荊州盡失,關羽被殺,否則荊州會丟嗎?顯然不會。



沒錯,丟失荊州關羽是有責任,可是劉備與諸葛亮的責任似乎更大,在戰略層面,沒有做好對東吳的防備,也沒有恰當的時候約束關羽注意東吳的偷襲,或者劉備與諸葛亮壓根就沒有料到東吳的偷襲,不要把所有的責任全部壓在關羽身上,關羽有責任,但不是全部的責任。

那麼我們換個視角,如果讓龐統、張飛、魏延、劉封、關平來守荊州,荊州會丟嗎?

龐統是軍師中郎將,張飛是僅次於劉備、關羽,蜀漢排名第三的大將,魏延是劉備的部曲私兵,劉封是劉備的義子,關平是關羽的兒子,這些人算起來,張飛應該是統帥。



官職這樣排:張飛是南郡太守,徵虜將軍,駐荊州三郡主帥,劉封為副軍中郎將,駐荊州副帥,受張飛節制,龐統為軍師中郎將,魏延守江陵城,關平守公安城。

只需一個前提:守荊州不得主動出擊,那麼張飛、龐統、魏延、劉封、關平肯定能守住荊州。

為什麼呢?

張飛號稱萬人敵,熊虎之將,武藝高強,生性勇猛,當年在當陽橋,一聲斷喝,力阻曹操千軍萬軍不敢追擊,張飛曾經擊敗過名將張郃,何其勇猛,讓張飛守荊州,至少曹魏和東吳不敢前來進犯,即使來了,張飛也不怕。張飛善待君子,而輕待小人,就算張飛喜歡喝酒誤事,只有龐統、劉封等人在,也不會有人敢加害於張飛。



劉封是劉備的義子,勇猛善戰,性格剛烈,力氣過人,曾經隨劉備多次征戰,也是一員猛將,但劉封有個毛病,就是喜歡仗勢欺負人,當年孟達就是受到劉封的欺凌,才投降了曹魏,而且這個劉封連關羽的命令也不聽,恐怕張飛也難以管住,但是沒有關係,只要劉封不犯大的錯誤和投敵,其它的都沒有問題,守住荊州更是沒有問題。

龐統是名聲高於諸葛亮的才子,當年得到名士司馬徽的推薦,說龐統是整個南方最有才能的人,一時龐統名聲大燥,後來龐統成為周瑜的功曹,送周瑜的棺木回江東,龐統與江東名士大部分都認識的,後來又在諸葛亮和魯肅的雙重推薦下,得到劉備的重用,龐統的才能重在謀略,只能龐統能在守荊州的過程中,在張飛和劉封犯錯誤的時候,提醒改正,避免錯誤,那麼守荊州是沒有問題的。



魏延是劉備的部曲私兵,在打益州前還沒有太大的名氣,不過沒關係,魏延名氣這個時候雖然不大,但才能是有的,守漢中那麼多年都沒事,守一個江陵城肯定沒有問題,百且魏延非常忠誠,可不是三國演義中有反骨的魏延,那是虛構的,讓魏延守江陵沒有問題。

關平是關羽的兒子,如同關羽一樣忠誠,武藝也了得,讓關平守公安也是沒有問題的。

那麼劉備帶諸葛亮,關羽,趙雲,黃忠進益州,能順利奪取益州嗎?

答案是:能。



從諸葛亮的後世才能來看,其軍事能力也是不容小看的,五出祁山,斬王雙,殺張郃,滷城大敗司馬懿,打得司馬懿不敢出戰,只能以消耗戰跟諸葛亮耗著。可見諸葛亮對於打仗,並不欠缺。

劉備帶著諸葛亮、關羽、趙雲、黃忠去打劉璋,只怕是比歷史上還要快就拿下劉璋了,連馬超也不要請了。基本上關羽一個人就包了,關羽的戰績何其強悍,千軍萬馬斬顏良,那可不是一般的勇猛,顏良是敵軍主帥呢,襄樊之戰,關羽打敗了駐守樊城的曹仁,和駐守襄陽的呂常,又活捉五子良將排名第一的于禁,斬了勇冠三軍的龐德,打得曹操幾欲遷都,威震華夏,三國曆史僅關羽一個,馬超都未必是關羽的對手,劉璋還在話下嗎?



況且還有趙雲、黃忠等人相助,劉備打劉璋其實也沒有多大的難度,就是在雒城和成都耗費了一些時間,其它地方基本是勢如破竹,沒有受到太大的阻擋,而益州又遍佈帶路黨,如法正、張松、孟達,和投降派,如李嚴、吳懿、黃權等。

諸葛亮能讓馬超投降,如果沒有張任射殺龐統,劉備和諸葛亮能讓張任投降嗎?



當然能,簡單一點懸念都沒有的事。就算沒有馬超到場,劉璋也是鐵定失敗的。而馬超的投降,並不是劉備的促使,而是馬超本人決定的,馬超在被曹操擊敗後,走投無路,只得南下投降了張魯,後來張魯也投降了曹操,馬超只能再次南下,要麼投降劉璋,要麼投降劉備,而劉璋這個時候已經被劉備打得快下支撐不了,馬超就只能選擇投降劉備,根本就不需要諸葛亮做太多的努力,馬超必定投降劉備。

至於張任,雒城和成都已經算是益州劉璋最後的兩座城池了,雒城已經堅守了一年,再也守不下去了,劉備、諸葛亮破城只是時間問題,城一破,張任要麼投降,要麼受死,這都是沒有懸念的事。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提起這個問題~其實已經沒有意義了,不論我們怎麼猜測,歷史都不會重演。雖說如此,站在我們後人的角度,也可以分析一下,如果是龐統、張飛、魏延、劉封、關羽、關平守荊州,能守住嗎?

在此之前,我們先分析下關羽為什麼會失荊州。

1.關羽帶兵北上攻打樊城,荊州兵力空虛,東吳才會乘虛而入。關羽為什麼要打樊城?其一,蜀軍剛剛在漢中大勝曹魏,士氣高昂,關羽想乘機拿下樊城。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諸葛亮後期為何要頻頻在祁山出兵?那是因為他只有這一條選擇,若是荊州還在,他就可以北山、東伐雙重夾擊,再配合東吳的水軍,三路大軍,曹魏危矣。關羽正是想到了這一點,才會率軍打樊城。

其二,蜀軍在西征、漢中的戰鬥中,張飛、馬超、趙雲、黃忠、魏延都立下汗馬功勞,關羽這就不淡定了。他可是蜀漢第一大將啊,怎能窩在荊州?按照關羽自負的性格,求功心切,自然就會急於拿下樊城證明自己。

2.荊州沒有一流軍師。陸遜的白衣渡江計策著實陰險,荊州並沒有一流軍師,不需要有龐統,只要有法正在,都可以識破計策,守住荊州等待援軍。

3.吳魏聯合。戰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在利益一致的前提下,東吳選擇與曹魏聯手,共同侵襲荊州,這是關羽沒有料到的。一直以來,關羽都看不起東吳這些文人,也看不起孫權,覺得他是靠父親和哥哥得來的江東,可是就沒料到這個人竟然敢打自己…...諸葛亮和劉備也對關羽太過放心。

那麼,如果是龐統、魏延、張飛過來守荊州,可以守住嗎?答案自然是可以。憑藉龐統的謀略,守住荊州不在話下,呂蒙和陸遜的白衣過江只會被看穿,魏延有勇有謀,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張飛也是勇將,這些人互相配合的話,荊州肯定能守住。大家覺得呢?


NGA玩家社區


我覺得如果是龐統,張飛,魏延,加劉封,關平,守荊州,能夠避免關羽敗走麥城,能夠守住荊州。


關羽主動進攻曹魏,荊州空虛才讓東吳有機可乘,導致呂蒙白衣渡江,蜀漢丟失荊州。

關羽丟失荊州是因為關羽主動發動了對曹魏的進攻,並不是安安分分的把守荊州。

關羽對東吳掉以輕心,全力進攻魏國,水淹七軍,斬殺龐德,威震華夏。


關羽本人和主力部隊都在前線,荊州空虛,才給了呂蒙白衣渡江的機會,導致荊州被偷襲,關羽因此丟失了荊州。

所以如果關羽本人老老實實的守荊州,或者留下部分主力部隊把守荊州,荊州是可以守住的。

魏延是蜀漢不可多得的優秀統帥,守住荊州綽綽有餘。

魏延是蜀漢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劉備得到漢中之時,眾人都以為漢中太守非張飛莫屬,但是劉備卻讓魏延為漢中太守,以劉備的知人知面,如此重用魏延,足見魏延是有真才實學的。

魏延為漢中太守,面對魏國的虎視眈眈,漢中始終固若金湯,魏延的本事得到驗證。


所以,如果有魏延鎮守荊州,再加上龐統,張飛,劉封,關平等人,荊州肯定守得住。


花開花落緩行客


如悟空所問,那是毫無疑問的,一定能把荊州守得住的。龐統,與諸葛亮齊名,足智多謀,政見一致,且與東吳有舊,有他處理調和孫劉兩個集團一致抗魏沒問題,孫劉聯盟就算不向前發展,也不至於破裂,更不會反面內鬥;龐統與諸將相處也很融洽,諸將也樂於聽命。張飛,劉備桃園結義的兄弟,致力幹兄長劉備的事業,勤懇兢業,雖有時酒後暴躁,性情剛烈,卻也識大體、懂輕重,有情誼(義),有龐統的節制他會忠於劉備使命,不折不扣聽命於龐軍師。他威信、威望、威風極高,長板坡一聲嗥吼,曹操大軍嗄然而止,甚至一些敵將心膽俱裂,倒撞馬下而死,更兼關羽曾對曹操言及“吾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曹操為防日後忘記,令人記於衣袖衫尾當中,告戒部下以後撞見張飛不可輕敵;而事實上張飛生得豹頭環眼、虎背熊腰、威風凜凜,武功超群,一杆槍使得出神入化,曾大吼要與呂布大戰一百五十回合(曹操手下沒有一個敢出此言的)!力敵萬人不是空話!魏延,鐵心追隨劉備(諸葛亮說他腦後有反骨,只是想給他個下馬威〈如殺威棒〉,警醒他不要再生背主之念),武藝與智慧共存的僅次於張飛的猛將,極有豪氣和勇略,武功蓋世,勇謀兼備,守漢中時使曹魏不能“雷池"一步,曹軍十萬而來,他能吞之。劉封,劉備義子,武藝超群,跟隨劉備出生入死、忠於劉備事業,屢立戰功,漢中破曹時,耀武揚威,曹操手下大將也有點驚懼,說要調他的黃髯兒曹彰來與劉封決戰。可見劉封也並非泛泛之輩,是有戰陣經驗、武功上乘的戰將。關平,關公義子,武藝了得,曾與徐晃大戰三十個回合而不分輸贏,且有統兵能力(曾代父統兵)和組織能力。有以上幾人上下齊心共守荊州,勝關羽十倍,定能確保孫劉聯盟,使荊州固若金湯,東吳人不敢有(也不可能有)非份之想,更別想偷襲荊州了。以此推斷:用龐統、張飛、魏延、劉封、關平共守荊州,一定能守得住!若能鞏固孫劉聯盟,守住荊州,對北伐曹魏必然是最大的利好和幫助。


漢強20


“關羽失荊州”是劉備集團從鼎盛轉入衰落的折點,同時也標誌著諸葛亮《隆中對》戰略的失敗。公元219年~220年左右,在曹操和孫權的夾擊下,荊州地區的7萬大軍土崩瓦解。

同時,鎮守荊州的關羽、關平父子被殺,而傅士仁、糜芳、趙累等人則投靠了東吳孫權。那麼,如果龐統、張飛、魏延、關平、劉封等人協助關羽鎮守荊州,能守住嗎?


答案是肯定的,關羽丟失荊州的直接原因是他孤軍深入討伐曹操,可是後方卻遭到孫權偷襲。諸葛亮原本就告誡關羽要採取“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方略,可是關羽並沒有遵守,結果讓自己身首異處,連荊州也丟了。

如果龐統、張飛、魏延等人協助關羽鎮守荊州,一方面可以加強荊州的防禦,另一方面也可以削弱關羽獨斷專行的特點,緩和關羽與孫權之間的矛盾。而且由龐統坐鎮荊州,必然會緊盯孫權的小動作。



不過問題就來了,如果劉封、魏延、張飛協助關羽守荊州,誰又去幫助劉備平定益州呢?龐統早在劉備平定益州的過程中就已經戰死,而魏延、張飛、馬超、法正、劉封、雷銅、吳蘭等人被劉備悉數調去支援漢中方面。如果劉備將主要的武將集團放置在關羽的荊州方面,那麼益州方向反過來就會非常虛弱了。


世界人文通史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來看看關羽是怎麼丟失荊州的。

1、關羽主動進攻襄樊,雖然前期非常順利,一度“威震華夏”,但在曹仁的堅守和徐晃進攻下,致使關羽遲遲拿不下樊城。

2、關羽要求劉封、孟達出兵支援前線,但遭到拒絕。

3、曹操在情急之下和孫權達成交易,孫權決定偷襲荊州。為了迷惑關羽,孫權用沒有名氣的陸遜代替呂蒙,向關羽示弱。

4、關羽中計,將留守後方的部隊抽調到前線,造成後方空虛,給了東吳可乘之機。

5、關羽和糜芳、士仁、潘俊等人關係不和,導致後者未作抵抗,拱手而降。

6、由於關羽士兵家眷全在荊州,士兵無心戀戰,一鬨而散。關羽只能帶著親信突圍,最終在臨沮被東吳擒殺。

所以關羽丟失荊州的原因有三點。

1、他主動發兵進攻樊城。他如果不打樊城,荊州根本不會丟。

2、關羽的戰略眼光不足。他沒料到東吳會在背後捅刀子,將後方士兵抽調前線,造成後方空虛。

3、關羽和部下關係不和。他沒料到糜芳、士仁會不戰而降。

那麼換成龐統、張飛、魏延、劉封、關平能守住荊州麼?當然可以。

1、他們只要不打樊城,以他們的能力絕對能守住荊州。

2、這個組合的戰略眼光明顯高於關羽,不會給東吳可乘之機。

這5人之中,張飛的官職和資歷最高,他應該是荊州最高負責人。

龐統為軍師中郎將,他不僅有很強的軍事謀略能力,而且曾在東吳為官,對東吳將帥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有他在肯定會防備東吳,不給東吳可乘之機。而且龐統也一定會像關羽那樣煽動宛城候音等人叛亂,騷擾襄樊後方。

3、他們的作戰能力也不遜於關羽。

張飛人稱“萬人敵”,戰績不用多說。

劉封是副軍將軍,曾帶兵攻克上庸,並節制孟達,也有一定的軍事統帥能力。

關平的記載雖然很少,但在關羽的耳濡目染之下,能力不會太差。

雖然魏延雖然還是個基層小軍官,但其軍事能力無需質疑。

4、唯一的問題就是他們幾人組合在一起是否會出現矛盾?

張飛善待士大夫和讀書人,肯定會聽從龐統的建議,這兩人搭班是沒問題的。

劉封的官職雖然不高,但他畢竟是劉備義子,張飛好歹給會給劉封個面子。而劉封這個人其實心不壞,沒有孟達的摻和,他不會和張飛鬧矛盾。

關平是關羽的兒子,張飛關羽恩同兄弟,關平就是張飛的大侄子,關係肯定非常好。

魏延雖然自傲,但當時的他只是個基層軍官,肯定不敢對張飛有所造次。雖然他在擔任漢中太守時搶了張飛的位子,但這是劉備帶魏延入川以後的事情了。如果魏延和張飛同時留守荊州,劉備肯定不會如此重用魏延。

總的看,這個班子相處起來沒啥問題,不會出現關羽和糜芳、士仁上下失和的局面。

所以龐統、張飛、魏延、劉封、關平等人肯定能守住荊州。


石頭說歷史


張飛他們一起都是守不住。。。!為什麼呢。。。?當時武聖關羽橫掃魏國。。。無人能及!嚇的曹操遷都回朝!吳國也是驚弓之鳥。。。在這樣的威脅,壓力下,魏吳突然聯盟絞殺武聖。。。!這是諸葛亮都沒有預料到的!從起初的孫劉聯盟火燒赤壁!劇情突然輾轉。。。誰有那麼料事如神?如果是龐統張飛,他們雖然守不住荊州。。。但是可以撤退回巴蜀。。。!或者不至於血灑疆場。。。!但這是曹孫聯盟,任何人都是守不住荊州的。。。這是史實不能假設!三國演義的所有精髓就是~~曹操成功破局成為霸主。。。!可惜了孫劉聯盟的苦心經營。。。更可惜了義薄雲天的武聖~~關羽!讓人惋惜。。。唏噓!





流浪的雲999


先說結論:肯定能守住,甚至還有可能拿下樊城!

關羽丟了荊州的根本原因是勢單力孤,無法同時對抗曹魏孫吳的夾擊。而不是戰略以及戰術方面出了問題,況且關羽身邊缺乏頂級謀士跟能力出眾的大將,而在此假設中這些問題都已經不是問題了。

主將張飛,資歷、忠誠上沒有任何問題,能力上或許沒有關羽全能,且性格上有缺陷,但仍是那個時代最頂級的武將之一。

謀士龐統,能力不必說,且已經贏得了張飛的敬重,有他在對於整個荊州全局的安排不會有什麼大的紕漏。

魏延,一個從基層做起的大將,能承擔起獨當一面重任的人物,無論張飛出徵他看家還是魏延出征張飛看家,能攻善守是上上之選。

關平、劉封等也算不錯吧,當個先鋒副將啥的不成問題。

有以上陣容,就不存在因為出征攻伐而導致後方空虛的事。而且還很有可能在龐統的謀劃下,攻強守弱的張飛能拿下樊城。畢竟有龐統加成的張飛進攻,曹仁又沒有與之相當的謀士加成,很難守得住樊城。

當然水淹七軍就不要想了,如果真有這種態勢,曹操絕對不會只拍于禁龐德來,至少也得配個頂級謀士,如程昱、賈詡等。即便張飛拿不下,難道還守不住?


璀璨的雙子星


針對這個猜想,其實我們簡單分析就能得出結論:至少不會比關羽鎮守荊州的結果慘。為什麼這麼說呢,可以從主帥和下屬兩個方面來看:

1:主帥:作為鎮守劉備當時唯一地盤的人選,那麼這個人就是必須是死忠且跟隨多年的心腹才行,而以劉備陣營來說,則只有關張可以選擇,而關張有何不同呢,其實從三國志的評價就能看出差別:“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大意就是關羽更親近於士卒而不喜歡文人,張飛則相反敬重文人不體恤士卒。而這也是由二者出身說決定的,關羽出身貧寒,且殺人而亡命江湖,屬於社會最底層,接觸的都是士卒之類,張飛則因為是塚縣有名的富商,頗有家資,相對的社會地位也會高很多,則自然接觸的文人更多一些。雖然最後都因為自己的性格問題不得善終(關羽輕視文人導致被糜芳傅仕仁等出賣,而張飛則因為酒後鞭撻士卒死於張達範疆之手),但是作為荊州主帥二者誰更合適呢?答案是張飛,當時的荊州雖然已經被劉備統治,但是當地的治安,民生,管理等工作基本上還是有之前的荊州文人們掌管,例如伊籍,馬良等,而張飛對這些人是十分敬重的,所以相比於關羽水淹七軍之後的狂妄不聽人言,相信張飛的容忍程度要好很多,當初龐士元在縣令職上翫忽職守,暴躁的三爺也沒有直接動手就可見一斑,而且更為重要的一點,實際上關羽一直是把自己作為劉備集團的二把手來自比的,從當年劉備但凡分兵,基本上就是關羽自領一軍就能看出,包括長坂坡大戰,也是關羽帶領水軍救援劉備的,所以在劉備封五虎大將的時候,關羽才能“羞於老卒為伍”,可以說關羽是一直有傲氣的,而張飛則不一樣,不管是演義還是正史,張飛真正開始出彩的是劉備入川的戰鬥和漢中爭奪戰等,之前的張飛一直是一名勇武之將的身份存在的,不一樣的身份,也決定了張三爺在此是很難驕縱的起來的。同時因為曹操對關羽有恩,加上關羽在曹操那邊的朋友較多,所以可以看到,在徐晃,張遼,這些跟關羽關係不錯的魏國外將駐守荊州北部時,關羽基本上沒有組織過大的攻勢,也是因為歸還三郡之後的地盤縮小,和諸葛亮隆中戰略的影響,才起兵攻打宛城的,這期間孫劉之間也是起了多次摩擦,如果是張飛鎮守荊州,不斷出兵攻曹的情況下,孫劉的蜜月期還會延續,到那時,天下誰屬還真說不好。

2:下屬:對比魏延+劉封+龐統的這個陣容,可以說比關羽當時的班底好太多了,關羽手下當時文人不受重用,基本只能管管後勤,軍中也不過是關平周倉這種跪舔黨,而如果魏延在的話,想必出征的將領選擇餘地就會大很多,畢竟能出奇謀兵出子午谷的人,想必也是一介有勇有謀的將領,加上鳳雛龐士元的輔佐,基本上當時的荊州是很難出亂子的,再加上鳳雛是荊州本土人士,出仕一些荊州人士進行管理想必不難,這種情況下,怎麼會有後方起火的事情發生?唯一的問題,就是不知道三爺能不能耐住性子,願意在荊州老老實實待著。

我是豬豬俠說故事,歡迎大家點贊留言討論喲



豬豬俠說故事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守荊州,一個關羽就已經足夠了。我們平常說起荊州被東吳奪取,都會說是“關羽大意失荊州”,什麼是大意呢?當時關羽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北方,與曹操的部下在襄陽一帶惡戰,而對於東面的孫權,只是在沿線建造烽火臺用於報警,是純粹的防禦。而且關羽一直不相信孫權敢真的襲取荊州,因為他們現在畢竟還是實打實的盟友,這個聯盟打破了對孫權和劉備誰都不好。當呂蒙白衣渡江的時候,關羽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北邊,這才讓呂蒙一擊而中。

劉備借荊州

所以說,荊州的丟失,一是因為關羽的自大,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劉備集團根本沒想到孫權會因為荊州真的和他兵戎相見,而事實上孫權為了奪取荊州已經謀劃了很長時間,間諜工作也做得十分出色,關羽的一舉一動幾乎都在東吳的掌握之中。這和人沒有太大的關係,我相信即便將龐統等人調過來防守荊州,也不可能比關羽做得更好。而事實上,關羽在北面已經奪取了襄陽郡(水淹七軍之後),連曹操對他都恐懼不已,想要遷都避開關羽的兵鋒,這些恐怕龐統等人也做不到。

關羽

荊州實際上是橫亙在劉備和孫權心頭的一棵刺。我們常說“劉備借荊州——一借不還”,劉備這事兒做得確實不厚道,滿口的仁義道德,但在荊州問題上,說是耍賴潑皮也毫不為過。事情總得做一個瞭解,孫權襲取荊州,算是把這根刺取出來了,也算是一個解決的方法,只可惜之後的劉備被怒氣遮住了眼,兵發東吳,這也不算什麼,但戎馬半生,居然在猇亭山林之中連營紮寨,被陸遜一把火給燒個精光,這確實是大大地不該了。

呂蒙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