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十二年前,我們在農村結婚,別人封了個50塊的紅包,現在別人家辦喜事,我該回禮多少?

壞男人說小龍蝦


十二年前,我們在農村結婚,別人封了個50塊的紅包,現在別人家加喜事,我該回禮多少?

不知道在農村的人,結過婚的還有沒有保存著自己當時辦酒席的“禮單”。我家的禮單還是在抽屜裡面放著,不是為了看禮金的多少,而是害怕自己忘了誰家來給自己“隨禮”了,以後人家結婚辦喜事也要“回禮”。


農村老俗話說,隨行就市,水漲船高。現在的社會消費水平怎麼能拿來和十二年前相比較的呢?我媽曾說過,她們那個時候有人結婚辦酒席,客人隨禮大多是一塊五毛的,這個是三十多年錢的禮金份子錢的行情,如果現在還人家人情,再拿出一塊五毛的,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讓人笑掉大牙的嗎?

十二年不說是滄海桑田,起碼是日新月異的吧。自然彩禮金也漲了不少,我記得我們這裡。十二年前的禮金應該是二十塊,現在農村辦酒席,一般的街坊鄰居隨禮金是100塊,一門人是200塊,自家兄弟姐妹隨禮就不好說了,500塊1000塊的都有,隨心便意的了。

因此,在農村,就有凡事跟著形勢走的大趨勢。如果再拘泥於十二年前的禮單數據,回禮人家50塊,就算主家不說什麼,在眾目睽睽之下,自己也無地自容了吧,哪裡還有心思坐下來吃飯。農村老俗話說,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咋著。辦事也一樣,和大家都一樣就行了,標新立異鶴立雞群的作法,自己也下不來臺面。

一方水土一方俗。各地都有約定成俗的規矩,只要不離譜,隨大流最好,也很安全。不說了,外甥子年底結婚,估計1000塊錢是跑不掉了。肥水不流外人田,這禮金左手出右手進的,也就圖個熱鬧開心,誰家一輩子還不辦個喜事呢?


農村老俗話



在人際交往中,講究的就是禮尚往來。送禮收禮都是學門,不但要有根有據,而且還要結合不同場合,不同時期,不同規格等來決定。

題主12年前結婚,按照村裡的農曆算法就是2006年。那時候別人給封了50塊錢的紅包,現在輪到他家辦喜事了,又該回禮多少呢?一點結合我們當地的禮金水平,說說自己的看法。

06年給50塊應該算挺多了,一點記得那時候村裡族叔家辦喜酒,鄰居都是給15元。所以說,按照我們當地的禮金水平,題主和“別人”應該是親戚關係,而不是鄰居。

對於這個問題,一點認為封50塊錢還回去肯定是不合適的,除非是不想和這家親戚來往了。具體該給多少呢?因為一點不知道題主當地的風俗,給出具體的金額難免會有失偏頗。但是,可以給出一些建議:

1、找親路相同的親戚,依樣畫葫蘆。辦宴席,自然是親朋好友都來,題主可以找到和主家親路相同的親戚(比如說,舅家辦酒席,你和你親姨家),封一樣的禮金。如果他們也不知道該給多少,那也可以彼此商量著來,兩家都一樣。

2、參考當地的物價,給出合理的禮金。這個也是比較簡單和實用的方法:以豬肉為參考,假設06年題主當地的豬肉價格為6元/斤,親戚給了50元;現在豬價漲到12元/斤了,比起當年漲了兩倍,那現在給100元禮金也就差不多了。

3、禮多人不怪。大家都是親戚朋友,情誼才是最重要的。都講究吃虧是福,如果有條件,多給一些也是完全可以的。再說,禮金本來就是你來我往,這次你多給了,下次你家再辦酒宴他們也是隻能多不能少的。


以上是一點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對於題主遇到的上述問題,你怎麼看?歡迎留言吐槽,批評指正和補充。

——END——(完)


一點三農


十二年前,我們在農村結婚,別人封了個50塊的紅包,現在別人家加喜事,我該回禮多少?

七星老農身為農村人,我個感覺到咱們農村人凡是過來有過禮尚往來的人,大家還真沒算過這人情份子錢的細數目,只感覺咱們農村送份子錢如同過去老時候的人打會,打平夥似的,只要你夠朋友,大家都不計叫什麼個人得失的。


七星老農記得八十年代以前,咱們農村誰家有做紅白喜事的,大家送的份子錢都是2塊,5塊,送15塊,20塊的人大家還是血親。

而到八十年代以後,份子錢就船漲水高了,一次次創造出歷史紀錄,大家送份子錢都是50,100,150,200塊錢了。

到2000年以後,咱們農村裡的份子錢隨著物質價格的上漲,一部人結婚酒席在大酒店裡去辦,送200錢份子錢好象有點對不起人似的了,所以份子錢在進入新世紀以後,逐步又從200塊,升漲到了300,500,600塊錢了,還不說這事情還真正成了大多數農戶家庭一筆不小的開支了,大家都感覺到有點兒壓力山大了。

七星老農又拿12年前城裡門店租金來比較一下,12年前我在莆田市做生意時,門店租金只有1200塊錢一個月,12年以後門店租金翻了6倍多了,漲價到了現在的7500塊錢一個月了,市場上有些前面位置好的店鋪租金更貴了,上萬錢一個月,做實體店的老闆們也真正感覺到壓力山大了吧。

以上面七星老農個人例舉的許多事實來看,12年前物質價格低,大家都工資收入低,50塊錢紅包錢比現在值錢多了,12年前我大兒子結婚肉價只有6元,搞裝修時水泥價格才360塊錢一噸,現在水泥價格漲了一個多些倍了,所以,七星老農個人認為,12年前你在農村結婚,別人封了你50塊錢紅包,現在別人家辦喜事,你不去人喝酒,拜託別人去回禮,最少也要封他150塊錢的紅包才行了,如果你們是好朋友,好鄰居的話,你自己親自上門道喜的話,我個人建議你最少要封300塊錢紅包才行了。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都在評論區留言,看看大家建議又如何呢?謝謝各位!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這個問題我用我的親身體會來回答,希望可以給你帶來參考。

這也是十幾年前,村裡人結婚。因為我媽媽和村裡的一個阿姨關係特別好,而且我們兩家都是村裡的小戶,村裡的那個阿姨兒子結婚了,我媽媽給人家上了200元的禮。這在當時可算是夠大的。因為那時候村裡人上禮一般都是30元,最多50元。


當然我媽媽也有自己的小算盤。阿姨家只有一個兒子,而我們家有我和我弟弟兩個男孩子。我媽媽覺得如果我和我弟弟結婚,這家人也不會上禮上得少的。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我和我弟弟相繼結婚。因為我父母經常在外面和村裡人也來往很少,阿姨和我的父母也都老了,但是到了我這一代,我和他的兒子關係也是很一般,沒有很深的交往,弟弟結婚的時候,這家人上禮的時候也和平常人一樣。我知道我媽媽如果看到了,肯定會很生氣,因此禮單就沒有讓我媽看。


這也就說明了,上禮的多少和之前的禮單沒有相互的關係。而且事隔這麼多年,人情世故早已面目全非。如果和這家人以前交往一般,現在交往好了,不妨可以多上一些。真的沒有必要為了禮單而發愁。

人情世故就像割韭菜一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關係網。不用去計較那麼多,這樣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我在單位上班,老科長的兒子結婚了,按照同事的關係,我們這裡也就是100元。但是畢竟老科長對我有知遇之恩,雖然他已經退休了,但做人不能忘恩負義,因此他兒子結婚的時候,我自然要比其他人多一些,沒必要總是和別人一樣。


農村人上禮,其實也是人情錢,當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歡迎大家的評論。


鄉村小二哥


二十年前,我們在農村結婚別人封了個50紅包,現在別人家辦喜事,我該回禮多少?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二十年前你們結婚別人封50元紅包,現在別人家有喜事,你不知回多少禮合適。咱先不說各種物價都已經上漲,就說說二十年前咱們一月掙多少錢,現在一月掙多少錢,那時候普通工人工資也就五六百塊,現在一般工人工資五六千。那麼,對比就出來了,當初他封50紅包,是他一月掙的錢的五分之一; 假如你現在月工資五千,你應該拿五分之一就是一千塊錢。別人當初50塊紅包,你回一千感覺有點多的話,最少你不能低於500元紅包。


.我們農村現在村裡誰家辦喜事,左鄰右舍的鄉親隨禮二百塊錢,關係好的五六百塊,親戚關係一至五千不等。農村人為湊個熱鬧沾點喜氣,拿錢喝個喜酒,是不計較回不回禮的。

禮尚往來是我們的民族傳統,也能增進人們之間的友誼。至於結婚送禮回禮的多少,要以當地風俗或自己的經濟條件為準。大家怎麼看呢?



碼字不易點個贊吧!!!!!!!!!!!!!!!!!


田園金子


我靠。12年前人家能給你封50,還是在農村…12年前,也就是等於零六年。06年的時候我19歲,06年我工資600塊1個月。現在一個月6000以上都覺得少…那時候有個2000多塊的手機不得了。智能手機那個時候剛剛起步。那個時候還是諾基亞的天下…買個手機要幾個月的工資?那個時候能給封分50塊錢的,除了親戚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現在人家辦酒,我覺得500塊不多。


江西老表小張


十二年前,我們在農村結婚,別人封了個50塊的紅包,現在別人家加喜事,我該回禮多少?

隨禮在我國是一個老傳統了,不管是紅白喜事,還是家裡有小孩出生,人們在吃飯的時候必然就要給主家隨禮。隨禮隨的是錢,但體現的卻是情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遠近,根據隨禮錢的多少還能確定相互間的關係。記得小時候,在農村生活,只要村裡有紅白喜事,家裡的大人則必然要帶我去吃酒席,現在回憶起來是一個非常珍貴的記憶。十二年前,別人封了50塊紅包,別人喜事該回禮多少,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


十二年前,能夠隨50塊錢的禮,其實已經很高了,畢竟當時很多人的經濟都不是很寬裕,50塊錢已經可以做很多事情了。現在回禮的話,如果和主家關係比較好,則要在當地隨禮“官禮”的基礎上有一定的增加,如果和主家關係一般,則需要和當地的“官禮”一樣即可。隨禮其實主要看的是心意,只要心意到了就可以了,也沒有多少人是指望通過收禮錢可以發家致富的。回禮只要看一下當年隨禮的記賬單,如果當年隨的比當時的官禮高,則回禮也應該如此,比官禮低,也儘量和官禮一樣。

隨禮看似是紅白喜事的附屬品,但實際上從隨禮上卻可以看清楚很多東西。在鄉村當中行善事的人,大多人緣比較好,願意來捧場的人也會多一些,人緣差的話,那捧場的人就會比較少,本來是喜事,可能到時候會鬧的不歡而散。隨禮更是人際交往的輔助品,在鄉村人們用這種樸素簡單的方式,相互捧場,互相支持,人際關係也會因此拉近不少,隨禮其實也是智慧的一種體現。


老農民說事


記憶中,有兩次印象很深刻的隨禮。一次是高二時,課代表叫教份子錢隨禮給老師做教師節禮物。還有一次是剛畢業那年,領導叫隨禮給老闆買蛋糕。

暑假補課時,那天搞衛生太晚了,飯堂沒飯吃,課代表就慫恿老師請我們吃飯。結果,老師還真請了我們5個學生和一位是老師同宿舍的別班級老師。

在那年教師節時,課代表就找我說,那天老師請我們5個吃飯了,我們也湊點錢給老師買個教師節禮物。因為要湊50塊,都差不多是一個星期的飯錢了。



本來不想湊的,後來課代表言語擠兌了幾句,我覺得不好意思,湊錢了。教師節那天上課時,課代表上去送了一個禮盒給老師。至於送的是什麼,我就不知道了。我沒問,他也沒和我說。

就感覺那次湊錢隨禮,傻乎乎的,像被騙了一樣。5個人共250塊,那是2003年,感覺還很值錢的。也不知道這錢是否全用來買禮物了。更不清楚,老師是否知道這份禮物是5個人一起的,還是老師認為這只是課代表的。

反正,人生第一次隨禮,就這樣稀裡糊塗地隨出去了。

2009年,畢業出來工作時。第一份工作,老闆生日,老闆請大家吃飯。領導讓去吃飯的同事,每人給100塊,湊錢給老闆買個蛋糕。

領導找哪些人要了份子錢,我就不清楚了,反正我的那一份給了。才剛出來工作一個多月,薪水不到1000塊。

那100塊的份子錢,是咬咬牙交上去的,感覺憋屈,心有不甘,而又無可奈何。後來,上班3個月,我就辭職了。

迴歸正題,12年前,別人封紅包50塊,現在應該回禮多少合適呢?

我國是個比較注重人情往來的。像你這樣,是農村同一個地方的親戚朋友,當初他都給你隨禮了,這次你隨禮回去,也是應該的。要不然,會感情變淡。

至於隨禮多少合適呢?

首先,先來分析下,12年前,你們那裡的份子錢一般是給多少的。

像我們這邊,雖然說,東家不在乎你隨份子錢,給多給少,都歡迎你來做客。但該懂的規矩,我們還是要懂的。

12年前,我們這邊一般隨禮68,88,128,168等。現在一般隨禮128,168,188,268,288等。實際上變化不是很大,重要的是你有這份心意,和隨禮有個好意頭。

像別的地方,就難說了。普遍來說,12年前隨禮50塊,屬於大眾價,是那種不高也不低的隨大流的份子錢。

通常,來客屬於普通親戚和朋友。當然了,也有因為家庭條件不怎麼好的近親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而現在隨大流的份子錢呢,一般都是100或者200了,看具體地方的隨禮習慣。

所以,如果你要隨禮的是普通親戚或者朋友,感情很普通的話。我覺得隨禮個200塊,一個大眾價格就可以了。200塊,很大眾化,自己不會覺得吃虧,也對得起別人。

如果,你們感情比較好的話,而且你家條件不差這點錢的話。我覺得可以隨禮500到600。千萬別隨禮400。很多人會忌諱這個數字的。

如果是你的近親,而且12年前他家比較窮還隨禮50塊錢的話。我覺得你可以隨禮600,再送點別的禮品。最好不要隨禮超過一千的。

農村隨禮,是一個很講究的學問。隨禮少了,會被笑話,說你這人吝嗇。隨禮多了,大家都看著,會說你突出表現,讓隨少了的別人難看。甚至以後給別人隨禮不多時,會被認為是偏心的,看不起人。

所以,我覺得隨禮,還是隨一個大眾價,比較好。親點,感情好點的話,可以適當多隨禮點,或者買別的禮物補上。

在很多地方的隨禮裡,是不喜歡看到4和7這兩個數字的。隨禮的錢數,千萬別出現這兩個數。


村哥小凡


這個需要你來看當地現在的人情往來,,記得零幾年前我們這邊禮金還是十五三十呀這些,,,普通鄰居就是15關係好的三十,五十,親朋好友關係好的也就是50,一百來著的,,,記得當初一鄰居結婚我家隨禮50然後前年我妹妹結婚人家回禮是60,現在我們這邊普通關係還是有50的,,,一百都是100,好點的200,,親戚朋友也有五六百的,,,,所以呀你這個問題,不同地區是不同的,,,還是按照你們當地來,,,,但是個人絕對零幾年人家隨禮50我覺得如果是在西部地區還有偏遠地區已經很高了,像在我們這邊偏遠地區50真的高,,,,按照現在隨禮的話,回禮就是兩百也不算多,如果條件可以的話你回禮三四百四五百都可以


哎咿呀hi咯


有人提到,“十二年前,我們在農村結婚,別人封了個50塊的紅包,現在別人家辦喜事,我該回禮多少”,對於這個問題小編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十二年前,也就是2006-2007年左右,那時的物價水平還不高,正常城裡工作的工資待遇在1000-1500元,所以當時的條件下50元不能跟現在的50元相比,好比小時候我們一毛錢能買很多東西,現在連一塊糖都買不到。


通常農村誰家辦喜事的時候,都會專門叫上一個人來登記每位來客給的紅包,以後到別人家辦喜事的時候通常就會封一樣的紅包給對方,這也算是我國的傳統風俗了,但如果相隔時間太長已達十多年,就不好再按當時的數目來隨禮了。

按照當下的農村習俗,通常結婚辦喜事的時候,隨禮的紅包在100-200左右,少數還有給400-500的,所以如果這個時候別人家辦喜事的時候,聯繫回禮200元吧。


最後小編想說一下,隨禮這個事情沒有必要太糾結於數目,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來決定,主要表達的是心意,圖個熱鬧,人到了,禮到了,表示祝福也送到了,不管禮金是多少,對方都會很開心的。


歡迎關注頭條號:灣塘谷, 更多三農的相關內容。歡迎進入灣塘谷頭條店鋪選取特色農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