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十二年前,我们在农村结婚,别人封了个50块的红包,现在别人家办喜事,我该回礼多少?

坏男人说小龙虾


十二年前,我们在农村结婚,别人封了个50块的红包,现在别人家加喜事,我该回礼多少?

不知道在农村的人,结过婚的还有没有保存着自己当时办酒席的“礼单”。我家的礼单还是在抽屉里面放着,不是为了看礼金的多少,而是害怕自己忘了谁家来给自己“随礼”了,以后人家结婚办喜事也要“回礼”。


农村老俗话说,随行就市,水涨船高。现在的社会消费水平怎么能拿来和十二年前相比较的呢?我妈曾说过,她们那个时候有人结婚办酒席,客人随礼大多是一块五毛的,这个是三十多年钱的礼金份子钱的行情,如果现在还人家人情,再拿出一块五毛的,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让人笑掉大牙的吗?

十二年不说是沧海桑田,起码是日新月异的吧。自然彩礼金也涨了不少,我记得我们这里。十二年前的礼金应该是二十块,现在农村办酒席,一般的街坊邻居随礼金是100块,一门人是200块,自家兄弟姐妹随礼就不好说了,500块1000块的都有,随心便意的了。

因此,在农村,就有凡事跟着形势走的大趋势。如果再拘泥于十二年前的礼单数据,回礼人家50块,就算主家不说什么,在众目睽睽之下,自己也无地自容了吧,哪里还有心思坐下来吃饭。农村老俗话说,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办事也一样,和大家都一样就行了,标新立异鹤立鸡群的作法,自己也下不来台面。

一方水土一方俗。各地都有约定成俗的规矩,只要不离谱,随大流最好,也很安全。不说了,外甥子年底结婚,估计1000块钱是跑不掉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礼金左手出右手进的,也就图个热闹开心,谁家一辈子还不办个喜事呢?


农村老俗话



在人际交往中,讲究的就是礼尚往来。送礼收礼都是学门,不但要有根有据,而且还要结合不同场合,不同时期,不同规格等来决定。

题主12年前结婚,按照村里的农历算法就是2006年。那时候别人给封了50块钱的红包,现在轮到他家办喜事了,又该回礼多少呢?一点结合我们当地的礼金水平,说说自己的看法。

06年给50块应该算挺多了,一点记得那时候村里族叔家办喜酒,邻居都是给15元。所以说,按照我们当地的礼金水平,题主和“别人”应该是亲戚关系,而不是邻居。

对于这个问题,一点认为封50块钱还回去肯定是不合适的,除非是不想和这家亲戚来往了。具体该给多少呢?因为一点不知道题主当地的风俗,给出具体的金额难免会有失偏颇。但是,可以给出一些建议:

1、找亲路相同的亲戚,依样画葫芦。办宴席,自然是亲朋好友都来,题主可以找到和主家亲路相同的亲戚(比如说,舅家办酒席,你和你亲姨家),封一样的礼金。如果他们也不知道该给多少,那也可以彼此商量着来,两家都一样。

2、参考当地的物价,给出合理的礼金。这个也是比较简单和实用的方法:以猪肉为参考,假设06年题主当地的猪肉价格为6元/斤,亲戚给了50元;现在猪价涨到12元/斤了,比起当年涨了两倍,那现在给100元礼金也就差不多了。

3、礼多人不怪。大家都是亲戚朋友,情谊才是最重要的。都讲究吃亏是福,如果有条件,多给一些也是完全可以的。再说,礼金本来就是你来我往,这次你多给了,下次你家再办酒宴他们也是只能多不能少的。


以上是一点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对于题主遇到的上述问题,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吐槽,批评指正和补充。

——END——(完)


一点三农


十二年前,我们在农村结婚,别人封了个50块的红包,现在别人家加喜事,我该回礼多少?

七星老农身为农村人,我个感觉到咱们农村人凡是过来有过礼尚往来的人,大家还真没算过这人情份子钱的细数目,只感觉咱们农村送份子钱如同过去老时候的人打会,打平伙似的,只要你够朋友,大家都不计叫什么个人得失的。


七星老农记得八十年代以前,咱们农村谁家有做红白喜事的,大家送的份子钱都是2块,5块,送15块,20块的人大家还是血亲。

而到八十年代以后,份子钱就船涨水高了,一次次创造出历史纪录,大家送份子钱都是50,100,150,200块钱了。

到2000年以后,咱们农村里的份子钱随着物质价格的上涨,一部人结婚酒席在大酒店里去办,送200钱份子钱好象有点对不起人似的了,所以份子钱在进入新世纪以后,逐步又从200块,升涨到了300,500,600块钱了,还不说这事情还真正成了大多数农户家庭一笔不小的开支了,大家都感觉到有点儿压力山大了。

七星老农又拿12年前城里门店租金来比较一下,12年前我在莆田市做生意时,门店租金只有1200块钱一个月,12年以后门店租金翻了6倍多了,涨价到了现在的7500块钱一个月了,市场上有些前面位置好的店铺租金更贵了,上万钱一个月,做实体店的老板们也真正感觉到压力山大了吧。

以上面七星老农个人例举的许多事实来看,12年前物质价格低,大家都工资收入低,50块钱红包钱比现在值钱多了,12年前我大儿子结婚肉价只有6元,搞装修时水泥价格才360块钱一吨,现在水泥价格涨了一个多些倍了,所以,七星老农个人认为,12年前你在农村结婚,别人封了你50块钱红包,现在别人家办喜事,你不去人喝酒,拜托别人去回礼,最少也要封他150块钱的红包才行了,如果你们是好朋友,好邻居的话,你自己亲自上门道喜的话,我个人建议你最少要封300块钱红包才行了。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都在评论区留言,看看大家建议又如何呢?谢谢各位!

[热爱生活,喜欢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七星老农回答,不胜感激!]


七星老农


这个问题我用我的亲身体会来回答,希望可以给你带来参考。

这也是十几年前,村里人结婚。因为我妈妈和村里的一个阿姨关系特别好,而且我们两家都是村里的小户,村里的那个阿姨儿子结婚了,我妈妈给人家上了200元的礼。这在当时可算是够大的。因为那时候村里人上礼一般都是30元,最多50元。


当然我妈妈也有自己的小算盘。阿姨家只有一个儿子,而我们家有我和我弟弟两个男孩子。我妈妈觉得如果我和我弟弟结婚,这家人也不会上礼上得少的。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和我弟弟相继结婚。因为我父母经常在外面和村里人也来往很少,阿姨和我的父母也都老了,但是到了我这一代,我和他的儿子关系也是很一般,没有很深的交往,弟弟结婚的时候,这家人上礼的时候也和平常人一样。我知道我妈妈如果看到了,肯定会很生气,因此礼单就没有让我妈看。


这也就说明了,上礼的多少和之前的礼单没有相互的关系。而且事隔这么多年,人情世故早已面目全非。如果和这家人以前交往一般,现在交往好了,不妨可以多上一些。真的没有必要为了礼单而发愁。

人情世故就像割韭菜一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关系网。不用去计较那么多,这样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我在单位上班,老科长的儿子结婚了,按照同事的关系,我们这里也就是100元。但是毕竟老科长对我有知遇之恩,虽然他已经退休了,但做人不能忘恩负义,因此他儿子结婚的时候,我自然要比其他人多一些,没必要总是和别人一样。


农村人上礼,其实也是人情钱,当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欢迎大家的评论。


乡村小二哥


二十年前,我们在农村结婚别人封了个50红包,现在别人家办喜事,我该回礼多少?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二十年前你们结婚别人封50元红包,现在别人家有喜事,你不知回多少礼合适。咱先不说各种物价都已经上涨,就说说二十年前咱们一月挣多少钱,现在一月挣多少钱,那时候普通工人工资也就五六百块,现在一般工人工资五六千。那么,对比就出来了,当初他封50红包,是他一月挣的钱的五分之一; 假如你现在月工资五千,你应该拿五分之一就是一千块钱。别人当初50块红包,你回一千感觉有点多的话,最少你不能低于500元红包。


.我们农村现在村里谁家办喜事,左邻右舍的乡亲随礼二百块钱,关系好的五六百块,亲戚关系一至五千不等。农村人为凑个热闹沾点喜气,拿钱喝个喜酒,是不计较回不回礼的。

礼尚往来是我们的民族传统,也能增进人们之间的友谊。至于结婚送礼回礼的多少,要以当地风俗或自己的经济条件为准。大家怎么看呢?



码字不易点个赞吧!!!!!!!!!!!!!!!!!


田园金子


我靠。12年前人家能给你封50,还是在农村…12年前,也就是等于零六年。06年的时候我19岁,06年我工资600块1个月。现在一个月6000以上都觉得少…那时候有个2000多块的手机不得了。智能手机那个时候刚刚起步。那个时候还是诺基亚的天下…买个手机要几个月的工资?那个时候能给封分50块钱的,除了亲戚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现在人家办酒,我觉得500块不多。


江西老表小张


十二年前,我们在农村结婚,别人封了个50块的红包,现在别人家加喜事,我该回礼多少?

随礼在我国是一个老传统了,不管是红白喜事,还是家里有小孩出生,人们在吃饭的时候必然就要给主家随礼。随礼随的是钱,但体现的却是情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远近,根据随礼钱的多少还能确定相互间的关系。记得小时候,在农村生活,只要村里有红白喜事,家里的大人则必然要带我去吃酒席,现在回忆起来是一个非常珍贵的记忆。十二年前,别人封了50块红包,别人喜事该回礼多少,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十二年前,能够随50块钱的礼,其实已经很高了,毕竟当时很多人的经济都不是很宽裕,50块钱已经可以做很多事情了。现在回礼的话,如果和主家关系比较好,则要在当地随礼“官礼”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增加,如果和主家关系一般,则需要和当地的“官礼”一样即可。随礼其实主要看的是心意,只要心意到了就可以了,也没有多少人是指望通过收礼钱可以发家致富的。回礼只要看一下当年随礼的记账单,如果当年随的比当时的官礼高,则回礼也应该如此,比官礼低,也尽量和官礼一样。

随礼看似是红白喜事的附属品,但实际上从随礼上却可以看清楚很多东西。在乡村当中行善事的人,大多人缘比较好,愿意来捧场的人也会多一些,人缘差的话,那捧场的人就会比较少,本来是喜事,可能到时候会闹的不欢而散。随礼更是人际交往的辅助品,在乡村人们用这种朴素简单的方式,相互捧场,互相支持,人际关系也会因此拉近不少,随礼其实也是智慧的一种体现。


老农民说事


记忆中,有两次印象很深刻的随礼。一次是高二时,课代表叫教份子钱随礼给老师做教师节礼物。还有一次是刚毕业那年,领导叫随礼给老板买蛋糕。

暑假补课时,那天搞卫生太晚了,饭堂没饭吃,课代表就怂恿老师请我们吃饭。结果,老师还真请了我们5个学生和一位是老师同宿舍的别班级老师。

在那年教师节时,课代表就找我说,那天老师请我们5个吃饭了,我们也凑点钱给老师买个教师节礼物。因为要凑50块,都差不多是一个星期的饭钱了。



本来不想凑的,后来课代表言语挤兑了几句,我觉得不好意思,凑钱了。教师节那天上课时,课代表上去送了一个礼盒给老师。至于送的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我没问,他也没和我说。

就感觉那次凑钱随礼,傻乎乎的,像被骗了一样。5个人共250块,那是2003年,感觉还很值钱的。也不知道这钱是否全用来买礼物了。更不清楚,老师是否知道这份礼物是5个人一起的,还是老师认为这只是课代表的。

反正,人生第一次随礼,就这样稀里糊涂地随出去了。

2009年,毕业出来工作时。第一份工作,老板生日,老板请大家吃饭。领导让去吃饭的同事,每人给100块,凑钱给老板买个蛋糕。

领导找哪些人要了份子钱,我就不清楚了,反正我的那一份给了。才刚出来工作一个多月,薪水不到1000块。

那100块的份子钱,是咬咬牙交上去的,感觉憋屈,心有不甘,而又无可奈何。后来,上班3个月,我就辞职了。

回归正题,12年前,别人封红包50块,现在应该回礼多少合适呢?

我国是个比较注重人情往来的。像你这样,是农村同一个地方的亲戚朋友,当初他都给你随礼了,这次你随礼回去,也是应该的。要不然,会感情变淡。

至于随礼多少合适呢?

首先,先来分析下,12年前,你们那里的份子钱一般是给多少的。

像我们这边,虽然说,东家不在乎你随份子钱,给多给少,都欢迎你来做客。但该懂的规矩,我们还是要懂的。

12年前,我们这边一般随礼68,88,128,168等。现在一般随礼128,168,188,268,288等。实际上变化不是很大,重要的是你有这份心意,和随礼有个好意头。

像别的地方,就难说了。普遍来说,12年前随礼50块,属于大众价,是那种不高也不低的随大流的份子钱。

通常,来客属于普通亲戚和朋友。当然了,也有因为家庭条件不怎么好的近亲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而现在随大流的份子钱呢,一般都是100或者200了,看具体地方的随礼习惯。

所以,如果你要随礼的是普通亲戚或者朋友,感情很普通的话。我觉得随礼个200块,一个大众价格就可以了。200块,很大众化,自己不会觉得吃亏,也对得起别人。

如果,你们感情比较好的话,而且你家条件不差这点钱的话。我觉得可以随礼500到600。千万别随礼400。很多人会忌讳这个数字的。

如果是你的近亲,而且12年前他家比较穷还随礼50块钱的话。我觉得你可以随礼600,再送点别的礼品。最好不要随礼超过一千的。

农村随礼,是一个很讲究的学问。随礼少了,会被笑话,说你这人吝啬。随礼多了,大家都看着,会说你突出表现,让随少了的别人难看。甚至以后给别人随礼不多时,会被认为是偏心的,看不起人。

所以,我觉得随礼,还是随一个大众价,比较好。亲点,感情好点的话,可以适当多随礼点,或者买别的礼物补上。

在很多地方的随礼里,是不喜欢看到4和7这两个数字的。随礼的钱数,千万别出现这两个数。


村哥小凡


这个需要你来看当地现在的人情往来,,记得零几年前我们这边礼金还是十五三十呀这些,,,普通邻居就是15关系好的三十,五十,亲朋好友关系好的也就是50,一百来着的,,,记得当初一邻居结婚我家随礼50然后前年我妹妹结婚人家回礼是60,现在我们这边普通关系还是有50的,,,一百都是100,好点的200,,亲戚朋友也有五六百的,,,,所以呀你这个问题,不同地区是不同的,,,还是按照你们当地来,,,,但是个人绝对零几年人家随礼50我觉得如果是在西部地区还有偏远地区已经很高了,像在我们这边偏远地区50真的高,,,,按照现在随礼的话,回礼就是两百也不算多,如果条件可以的话你回礼三四百四五百都可以


哎咿呀hi咯


有人提到,“十二年前,我们在农村结婚,别人封了个50块的红包,现在别人家办喜事,我该回礼多少”,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十二年前,也就是2006-2007年左右,那时的物价水平还不高,正常城里工作的工资待遇在1000-1500元,所以当时的条件下50元不能跟现在的50元相比,好比小时候我们一毛钱能买很多东西,现在连一块糖都买不到。


通常农村谁家办喜事的时候,都会专门叫上一个人来登记每位来客给的红包,以后到别人家办喜事的时候通常就会封一样的红包给对方,这也算是我国的传统风俗了,但如果相隔时间太长已达十多年,就不好再按当时的数目来随礼了。

按照当下的农村习俗,通常结婚办喜事的时候,随礼的红包在100-200左右,少数还有给400-500的,所以如果这个时候别人家办喜事的时候,联系回礼200元吧。


最后小编想说一下,随礼这个事情没有必要太纠结于数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来决定,主要表达的是心意,图个热闹,人到了,礼到了,表示祝福也送到了,不管礼金是多少,对方都会很开心的。


欢迎关注头条号:湾塘谷, 更多三农的相关内容。欢迎进入湾塘谷头条店铺选取特色农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