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舌尖上的故乡(二)——巢湖炒芹芽

洁白如玉、鲜嫩清香、风味独特的炒芹芽算得上我们巢北的一种特色小炒,也是我最爱吃的一道家乡菜。


舌尖上的故乡(二)——巢湖炒芹芽



芹芽,老家人念白了,称“青霞”。白嫩细长的杆,碧绿细碎的叶子,丰富的根须。街上买来硕大的一捆,剪了根,摘了叶,只剩下一小撮白白嫩嫩的梗,将其洗净,切断,待油烧热,放入事先切好的肉丝和香干,当然,香干也要片成很薄的两片,再切成丝。炒至几分熟时放入芹芽,滴少许生抽并倒入适量的香醋,大火翻炒,起锅前,用粉勾芡,大火一两秒即可装盘上桌,喏!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风味小炒就已呈现眼前――看着粉嫩嫩的,闻着香喷喷的,吃起来脆生生的……淡淡的清香,回味悠长!

似乎是约定俗成,在我们巢北,过年前家家都要买上几把芹芽,尤其是年前的最后一次逢集,赶早去集上再添两把存放在家里,有去迟没买到的也叫左右隔壁的匀上一把,最起码除夕年夜饭桌上要有它吧!过年期间家里来了客人,它自然也成了餐桌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就是这样一道虽独特却又最寻常不过的菜肴,自来到仅相隔二十来里的婆家,二十余载竟一次未能觅到踪迹。直到三四年前,偶然的、奇迹般地出现在街头,爱人如获至宝,赶紧买了两三把,回到家喜滋滋地拿给我看,我也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般地惊喜不已!摘好、洗净,还没下锅,便急不可耐地掏出手机,拍个图片,发到QQ里(那时候还没有微信),晒一晒这道久违的家乡菜和我抑制不住的欣喜心情。

舌尖上的故乡(二)——巢湖炒芹芽



所谓“家住三五里,各处一乡风”吧!婆家这边不“兴时”这种菜倒也罢了,甚至周围的很多人连问起来也是一无所知,这真的让我郁闷不已。有一次和这边的亲戚饭后闲聊,无意间提起这种菜,面对我津津乐道的描述,对方似有所悟:“哦!你说的不就是水芹菜嘛!”“对对对!应该就是!”难得有人听懂,我掩饰不住的欣喜,不,简直是千年逢知己他乡遇故知般的激动不已!谁知,对方随后就抛出一句:“水滂滂的,有什么好吃的……”那不屑一顾的语气和神情,让刚刚还欣喜异常的我一时语塞,内心说不出的委屈:“为何将我钟爱的家乡菜说得如此不堪!”至此,我也终于找到了家乡热卖畅销的芹芽在异乡备受冷落没有市场的根源了。


舌尖上的故乡(二)——巢湖炒芹芽



因此,每年年前回娘家给母亲上坟时总要事先通知父亲让他别忘了给我买几把芹芽或者赶上逢集我就早点到家自己买。

这几年,每逢冬腊月,偶尔有栏杆那边贩菜的人运了芹芽过来赶集,一如既往的,爱人只要见到有芹芽卖,从来没有空手而归。这里的县城也只有个别超市有卖,每次只要去了,总要角角落落寻个遍!尤其是每年过年,总要想方设法地来上一盘炒芹芽,仿佛没有这道菜就缺少点什么。并且,厨艺不佳的我,尽管平时做菜习惯袖手旁观,但是做这道菜我必须亲自上手:肉丝要切得细细的,香醋要放得浓浓的,出锅勾芡用的淀粉也要多少适中……一系列的要求。

对芹芽的深爱痴迷,也越来越让我怀疑自己:味道不过如此,为何恋恋不已!扪心自问:我贪恋的也许不是芹芽本身,而是芹芽自带的那种家乡的气息,每次看到芹芽,便会自然地想起娘家,闻到那种清香,就想起了小时候姐姐给我做这道菜时的模样,放在舌尖上用心品尝,嚼着嚼着,我真就嚼出了童年的记忆和家的味道!

其实,潜移默化中,我早已把儿时的美食当成了故乡的味道。所以,每每品尝,总能咀嚼出一股淡淡的乡愁和甜蜜的温馨。


舌尖上的故乡(二)——巢湖炒芹芽



正如董卿在《朗读者》节目中所言:

――味道落到笔上就成了风格,吃进胃里就成了乡愁,刻在心上那就成了一辈子都解不开的一个结。

故乡的味道已然越过我的舌尖传递到我的胃里,又渗透进我的肌肤和血液,游走遍我的全身,再深入到了我的骨髓乃至心灵,成了一道镌刻在我心上的情结――馨香温暖,夹杂着丝丝甜蜜,偶尔又泛起浅浅的忧伤……

最忆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