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为何刘禅明知道司马昭在下套,还说乐不思蜀?专家:他不蠢就完了

为何刘禅明知道司马昭在下套,还说乐不思蜀?专家:他不蠢就完了

在三国时期,有很多传奇人物,流芳百世。如智谋高绝的诸葛亮,隐忍蛰伏的司马懿,一身是胆的赵子龙,忠义无双的关云长。这些人都被各种崇拜,他们的故事也广为流传。但是三国时期还有一位人物,他比较特殊,备受争议,很多人都觉得是他拖了诸葛亮的后腿,是一个“扶不起”的人物。没错,小编这次说的这个人物就是蜀国的帝王,刘禅。

为何刘禅明知道司马昭在下套,还说乐不思蜀?专家:他不蠢就完了


​关于刘禅,很多人能够想到的就是那句话,叫做“扶不起的阿斗”,觉得这个人就是什么能力都没有的废物,被人嫌弃。但其实刘禅是不是真的傻?这个还有待商榷,小编总结出了几个方面的原因,和大家分析一下这件事。

刘备有三个儿子,虽然他有三个儿子,但是他还是把自己的位置留给了刘禅。难道刘备看不出来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扶不起的人吗?还是说刘备本就看明白了刘禅的为人和能力,所以才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他的?刘备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就是礼贤下士,与人为善。有人说刘备是“伪善”、“爱哭”,但是即便他真的是“伪善”,能把这个面具从初期,戴到去世,也算是独一家了,足以让人佩服。

为何刘禅明知道司马昭在下套,还说乐不思蜀?专家:他不蠢就完了


而刘禅呢?他本身也是有这样的一个特点,刘禅上位的时候,诸葛亮正大权在握。刘备也深知诸葛亮权力过大,于是在托孤之时,还说出了那句振聋发聩的:“君可自取”。这句话欲擒故纵,想要通过这个测试诸葛亮的野心和企图。而诸葛亮听后大惊,誓死效忠。

为何刘禅明知道司马昭在下套,还说乐不思蜀?专家:他不蠢就完了


当然,表面上诸葛亮是答应要帮扶刘禅,但实际上,诸葛亮还是刘禅的“相父”,面对诸葛亮,刘禅也只能低眉顺耳。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刚刚上位,根基不稳;另一方面则是诸葛亮在军中的威势过大,不可对抗。而刘禅在上位之后,很快就了解到了自己应该怎么做,那就是“放权”。这也只有刘备的儿子能干出这样的操作,毕竟刘备就是一个擅长放权的帝王。要是放给曹操、孙权等人,是绝对不可能放权的。而刘禅知道,自古以来,帝王和前朝权臣,一般都是势不两立的,而刘禅却以他的方式和诸葛亮相处的很好。

为何刘禅明知道司马昭在下套,还说乐不思蜀?专家:他不蠢就完了


诸葛亮六出祁山,展开北伐的时候,刘禅也是没有丝毫的阻拦个干扰,只是默默为其准备粮草和兵马。要知道,打仗是一件非常劳民伤财的事情,更何况是蜀军北伐,粮草、交通和人口,都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不可有差池。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坐镇川蜀大地的就是刘禅,他甘愿当诸葛亮的后勤,并且还能够将川蜀的补给线和粮草、人口募集到位,也算是不笨了吧。

后来诸葛亮陨落五丈原,对于蜀国来说是一个灾难,但是对于刘禅来说却不是,因为刘禅终于可以摆脱诸葛亮的阴影了。不仅成全了诸葛亮的美名,也让自己没有落下“陷害英烈”的骂名,最多就一个“无能”的评价罢了。在诸葛亮死后,刘禅依然稳坐皇位41年,要知道整个三国时期也就七十多年,刘禅当皇帝就当了一半的时间,要是他没有一点御下和自保的能力,是不可能当这么久的皇帝的。

为何刘禅明知道司马昭在下套,还说乐不思蜀?专家:他不蠢就完了


后来司马昭俘虏刘禅,将其囚禁魏国,并且当着刘禅和蜀汉大臣的面,表演一些蜀国的风俗舞蹈。很多蜀汉大臣都掩面哭泣,但是刘禅却面无表情。刘禅是一点都不触动吗?他可是在蜀国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只不过曾经的生存智慧让他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所以也就有了后来的“乐不思蜀”的故事了。这其实就是为了消除司马昭的防备,而能够成就的活下去。所以刘禅即使知道这是一个坑,也只能闷不做声的往里面跳了。

为何刘禅明知道司马昭在下套,还说乐不思蜀?专家:他不蠢就完了


专家对此只说了一句话:“他不蠢就完了!”专家分析,刘禅不论是真蠢还是假蠢,都可以站得住脚。因为他的“蠢”正好让他获得了足够多的生存机会,不论是早期面对诸葛亮独揽大权的局势,晚期面对司马昭的测试。最终他的“蠢”也算是救了他,不管是运气也好,大智若愚也罢,他只能蠢,除了蠢之外,别的做法都得完蛋。对于专家的理论,大家怎么看呢?大家对刘禅这个人物了解多少呢?欢迎留言讨论,谢谢观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