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刘伯温是否为朱元璋毒杀?各执一词。其忠臣儿子却因一字丢了性命

向敬之

神机妙算的刘伯温,是否死于朱元璋之手?

这是一桩历史迷案。

《明史·刘基传》记载:“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

刘伯温是否为朱元璋毒杀?各执一词。其忠臣儿子却因一字丢了性命

《朱元璋》刘伯温与胡惟庸剧照

刘伯温死在洪武八年四月,享年六十五岁。而御史中丞涂节作为胡惟庸的心腹,迫于朱元璋的淫威,首告座主胡惟庸有谋逆之举,则是在洪武十二年。在此四年中,朱元璋并没有详查刘伯温的死因,而是在扳倒权倾朝野的胡惟庸后,为之罗织罪名,增加了一项毒杀刘基的罪名而已,却没有对刘伯温任何追封、赐谥。

就连把他当做开国功臣,配享太庙,封予世爵,也是一百多年后那位大闹“大礼议”、沉迷长生不老的荒唐皇帝嘉靖的一时清醒。

吴晗《朱元璋》第五章《恐怖政治·大屠杀》说:“刘基是幕府智囊,运谋决策,不只有定天下的大功,而且是奠定帝国规模的主要人物,因为主意多,看得准,看得远,被猜忌最深,洪武元年便被休致回家,又怕隔得太远会出事,硬拉回南京,终于被毒死。”

刘伯温被放回家,吴晗是据曾入李文忠幕府、在永乐朝修过《太祖实录》的刑部侍郎刘辰的《国初事迹》。书中称朱元璋没见到刘伯温时,把他当做“国士”而隆重聘请,相处久了,则以“国师”“先生”称之。

但是,这位国士,这位国师,这位先生,就因为朱元璋的不放心,给毒死了。

即便功成身退,也是在劫难逃。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之《朱元璋的大屠杀》中,旗帜鲜明地说:“朱元璋最信任的智囊刘基,他的高度智慧使朱元璋芒刺在背,终于把他毒死,反而宣称是胡惟庸毒死的。”

朱元璋借刀杀人,还想请汪广洋作证,旁证清白。汪丞相不谙帝心,回答不知,触怒圣上。朱皇帝大怒,当即下旨,将他贬谪海南,中途翻旧账而绞杀。

刘伯温是否为朱元璋毒杀?各执一词。其忠臣儿子却因一字丢了性命

朱元璋与朱棣

表面上看,朱元璋没有杀刘伯温的理由,因为他是皇帝的智力帮手,对皇权构不成威胁。倒是右丞相胡惟庸为排除异己,借了皇上真诚赐药之名而行了铲除政敌之私。

但是,刘伯温却真正死在朱元璋的权力阴谋上。他既不相信起于草莽的淮西集团,害怕他们武装抢班夺权,但对于在元帝国时代便已深孚众望的浙东智库,草根出身的他更有鲜明的自卑心理。

他不喜欢刘伯温,更担心刘伯温不为自己所用。

刘伯温的功成身退,让他认为是看不起自己。

刘伯温死于阴谋,而刘伯温的长子刘琏,虽然《明史》记载,是朱元璋要大用,而遭到胡惟庸党羽胁迫,堕井而死。

究竟谁是凶手,谁是黑手,都是说不清的。毕竟他代父呈送的《天文书》,是高度机密。他是否读过,谁也说不清,朱元璋和胡惟庸都害怕他了然于胸。

而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却真切地杀掉了刘伯温次子刘璟。

刘伯温和长子刘琏死后,朱元璋对刘璟施恩,特设閤门使以任命之,让他负责皇帝与大臣之间的消息传递。这是一个要职,足见朱元璋对刘璟很是看重。

刘璟继承了刘伯温的刚直和智慧,让朱元璋感到了欣慰,除了命他协助延安侯唐胜宗平叛,还授职他做谷王府秘书长(左长史)。

他不但被朱元璋重视,还和时为燕王的朱棣下过棋,因艺高一筹而绝不让棋,给过朱棣难堪。

难堪归难堪,朱棣靖难一役成功、做了永乐皇帝后,还是想方设法逼迫已逃回老家的刘璟出来做官。

刘璟曾经随谷王朱橞进京勤王,献计十六策,遗憾的是他运筹帷幄,却碰到了草包大将军李景隆刚愎自用,兵败燕军。

刘璟曾深入前线,但救国无门、回天乏术,于是辞职归里,也导致了朱橞骑墙迎风倒。

刘伯温是否为朱元璋毒杀?各执一词。其忠臣儿子却因一字丢了性命

刘璟

朱橞为朱元璋第十九子,就藩长城九镇之一的宣府镇,颇有成就,曾为大明王朝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袭扰建功立业。建文元年,他应侄皇帝诏,带兵三千赴京师护卫金川门,防患四哥朱棣的靖难大军偷袭。建文四年,朱棣带燕兵渡江计伐至金川门外,朱橞见大势已去,赶紧伙同表侄李景隆开门南城,迎王纳降。

朱棣称帝,重赏朱橞,也想到了朱元璋看重的刘璟,于是盛情邀请。

刘璟不识时务,以病请辞,被强制押返京师。

刘璟见到新皇,不称陛下呼殿下,明摆不想做俊杰,弄得龙椅上的永乐帝更加难堪。

此次难堪,已是无人臣礼。

朱棣大怒,言辞斥责。

刘璟抗颜回答:“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明史•刘璟传》)

篡位称帝,新皇大忌。

永乐不再礼贤下士,将刘璟下狱,使之吊死。

究竟是永乐残忍缢杀,还是刘璟自杀殉主,不得而知。

好在朱棣还是对其家人网开一面,没有连坐。

但有一事值得注意,当初朱元璋要刘璟袭爵诚意伯时,被他让给大哥刘琏之子,传之后世。崇祯皇帝死后,第六代诚意伯、刘琏的后人刘孔昭,时任操江提督,扼守上、下江防务大权,与凤阳总督马士英及其走卒阮大铖沆瀣一气,联合四镇军阀,拥立毛病不少的福王朱由崧,虽然没作降清的奸逆,但也是误国的忠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