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为收回《五牛图》真迹,新中国即使百废待兴也要让国宝回家

文|郭晔旻

为收回《五牛图》真迹,新中国即使百废待兴也要让国宝回家

1955 年12 月11 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左)将3 本永乐大典交还给周恩来总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但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同样也结束了中国文物的百年噩梦。根据中国文物学会所做的统计,自从鸦片战争爆发以来,我国流入到日本、东南亚及欧美等地的文物有1000万件之多,其中一、二级国家文物就有100多万件。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中的200多个博物馆中存有176万件的中国文物,有许多孤品唯有去国外的博物馆才能一饱眼福。而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的数量竟然是这个数字的10倍还多(约1700万件)。

当时中国文物流失之多,从1950年在苏联、东欧等地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展览会”中就可见一斑。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首次重大活动,参展文物却大费周章,“以书画为例,被无意中留存在故宫的,属于宋、元二代的,还不到一二十册轴。”最后文物局不得不从南京博物院、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处,乃至私人手中分别征集,才将600件文物准备停当。

如此多的中国文物,绝大部分自然是被巧取豪夺而去。《永乐大典》的命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帝国主义侵略军竟用《永乐大典》来代替砖块,构筑工事和铺路,甚至做成马槽,肆意糟蹋。一些稍微懂得此书价值的侵略者,又乘机抢劫。浩劫之后,《永乐大典》的残存本被分割散裂在世界各国的图书馆或私人手里,成为他们象征东方文化的陈列品或高价待沽的商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永乐大典》才结束了颠簸流散的命运。与新中国正处于“蜜月期”的苏联,就先后三次将沙俄和日本侵略者劫走的64册《永乐大典》(分别属于列宁格勒大学、国立列宁图书馆及苏联科学院)归还了我国,此外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归还了3册。

为收回《五牛图》真迹,新中国即使百废待兴也要让国宝回家

《中秋帖》,晋,王献之,纸本手卷,现藏故宫博物院

对于文物,新中国不但早在1950年5月24日就制定了《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以“防止此项文物图书继续散佚”,同样开始关注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问题。《五牛图》是唐代宰相韩滉的寄情之作,也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画。这幅画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同样遭到厄运,落入强盗之手后被就地出售,被香港汇丰的老板吴蘅孙买下。1950年,由于经营上的问题,吴蘅孙不得不忍痛割爱,转让《五牛图》。消息传出后,周恩来总理收到一位香港爱国人士的来信,说他本想买下来献给国家,但是主人要价10万港元,自己力有不逮,只能写信给中央,希望人民政府能够出资收回国宝。当时的10万港元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当然也非一个小数目,但国宝不容有失。于是,周恩来立刻给文化部下达批示:派专家赴香港对国宝进行鉴定,确定其真伪后负责收购。文化部接到周恩来的批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赶赴香港。经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终以6万港元买下此画。饱经岁月风尘的《五牛图》终于重新回到北京故宫博物院。那五只温厚而倔强的黄牛,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岁月风霜后,依然生动传神、光彩夺目,令人叹为观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