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法國為什麼沒有剩女?

用戶70072742407


所謂的“剩女”,就是大齡單身女青年的統稱,這個稱謂其實暗含著某種危機。

大齡單身女青年應該是每個國家都有,法國也不例外,只是法國沒有“剩女”這個說法。

為什麼呢?主要原因還是法國女性社會地位很高,她們財務自由,人格獨立,並不需要依附男性生存。相反,法國的男性在某些事情上卻需要女性的幫助。法國的女人沒有危機感,好多女性活得比男性還要瀟灑舒適。

法國女性沒有危機感,主要是因為:

1、法國是真正的男女平等,女性社會地位很高,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也能勝任,且男女同工同酬,工資差異不大。

2、不同於我們國家的婚姻法,法國的婚姻法更加保護女性,離婚後沒有收入來源的女性不僅能分到一半的家產,而且男方還有義務支付前妻的生活費。僅這一條,法國的男性就不敢輕易離婚。

3、法國的職場媽媽不會遭到區別對待,法國女性生產後最多可申請3年產假,而且法律保證100%可以獲得原工作原崗位,並不會因為生孩子而影響職業發展。

如果是單身媽媽還可以享受很多的社會福利補助,完全不會擔心生活沒有著落的問題。

4、法國女人極其自信,她們的自信源於骨子裡的優雅。以優雅著稱的法國,每個年齡段的女人,都散發著不同的魅力,不管活到什麼歲數,一定是美麗到老。她們無懼歲月的流逝,在她們眼裡,年齡並不是影響她們追求愛情的主要因素,只有她們想嫁與不想嫁的問題。

在法國,不管多大年齡的女人都有人追求。有很多年輕的小夥子就喜歡四五十歲的熟女人,這在我們國家被認為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在法國很正常。

我們最熟知的法國總統馬克龍,他的夫人布麗吉特就比他大整整24歲,而且還是二婚,這在中國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所以,在法國,女性不願意結婚,是不會被七大姑八大姨催婚的,即使同居不結婚也不會有來自外界的壓力和輿論的歧視,沒有壓力自然也就沒有“剩女”一說。

相比於法國女人的瀟灑,中國女人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在中國,女孩一旦年過三十,就會被認為是芳華已逝、青春不再,這個時候若還是單身, “剩女”的帽子就妥妥地戴上了。一旦被認為是“剩女”,女性就要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換句話說“剩女”的心理危機就是來自於對年齡的恐懼。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觀念正在逐漸淡化,越來越多的中國女性更加註重由內而外地修煉自己,讓自己變得更獨立,人格獨立、經濟獨立,她們不再像過去那樣以嫁個好男人來證明自己的社會價值。

而這些獨立自主的大齡單身女孩也越來越多的得到社會的包容,現在大家提到“剩女”時不再像過去那樣帶著異樣的口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剩女”一詞也將會在中國消失。

最後,希望每個女孩都能坦然面對自己的年齡增長,無懼歲月,優雅自信。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法國是一個多情而不濫情的國度,是一個對開放式婚姻接受度極高的地方,他們的婚姻始於情也止於情。請問一個能對婚姻和感情如此包容的國家,怎麼還可能有“剩女”這麼偏激的詞彙。

法國社會觀念包容度極高

他們對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虐戀都無比寬容。他們沒有將性看作是骯髒的東西,更不會將性行為看作是傷害。

他們認為人可以愛上多個人,包括在不同時間愛上不同的人,和在同一時間愛上不同的人。

法國人浪漫多情,相當多的人出得光明磊落,毫不掩飾。法國男人出軌率高達50%多,女人出軌也達40%多。

法國女人天性解放

在法國,女人真正踐行了其輕浮的“天性”,“一些女性換了五任丈夫”,只要她們在戲院裡看上了某男士,就會主動出擊,約他去跳舞、消遣。



中法女人談美的差異

在中國,女人年過二十五不再談青春,年過三十五不再談年輕,年過四十,無論曾經如何花容月貌,就不再談姿色。她們忘記了女人可以永遠談美麗。

而法國女人的心思:她們不管活到什麼歲數,一定美麗到老。女人有各種老法,而法國女人,只希望能優雅地老去,所以法國沒有剩女。


比如年老的奧黛麗·赫本、戴爾·海頓等。而在法國,年老仍舊風姿綽約的普通女性比比皆是。


hello行走的荷爾蒙


法國不是沒有剩女,只是在社會文明程度很高的法國,無論大齡女性是否結婚,只要品質學識不錯,都會得到社會的尊重,不會被歧視,更不會有無知的媒體和直男癌製造剩女這個詞和剩女相關的話題來貶低和侮辱她們。在國內,對大齡剩女的這種打擊使得中國大齡優質剩女心理防線被摧毀,失去自信,生活灰暗無比,是在是民族的悲哀!

法國男性整體素質高,所以他們也理所當然也喜歡高素質的女人,不喜歡胸大無腦的女人,這一點和中國正好相反。他們職場上大都尊重女性,生活中平等的對待女性,善於誇讚女性,使得法國女人從心理上得到極大的滿足,這種精神支持使得法國女人一生優雅!

在國內,直男癌氾濫成災,甚至大部分本科以上的高學歷男生只知道學習和賺錢,不知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不懂得尊重女性,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把女人當做商品一樣評頭論足,什麼年輕漂亮才值錢,什麼能生育才值錢等等低級言論。這樣的輿論大環境下,女人年過二十五不再談青春,年過三十五不再談年輕,年過四十,無論曾經如何花容月貌,就不再談姿色,但卻忘記女人可以永遠談美麗。

但是,法國的審美文化認為,四五十歲的女人最美麗。對一個注重女性修煉和女性魅力的國家來說,女人只有到了這個年齡段,因為職場、人生經歷、經濟基礎各方面的積累,才會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成熟、沁人心脾的魅力。這種由長久歷練而產生的修養和魅力,飽滿、厚實、耐咀嚼、耐欣賞。在這樣的氛圍中,法國女人,二十歲活青春,三十歲活韻味,四十歲活智慧,五十歲活坦然,六十歲活輕鬆,七八十歲就成無價之寶。在法國,很多20歲出頭的男孩就喜歡40來歲的女人,所以,女大男3~10歲,在法國很正常。

在法國生活中太多優雅的老年女性,她們身材苗條,氣質高雅,而且挑選著裝時不考慮任何年齡阻礙。她們有一顆不老的詩心,或許她就是她這個季節的玫瑰,正詩意地綻放著。可以想像,女人要有怎樣的心態,怎樣的追求,怎樣的認識,才會到老了還有這樣驚人的風姿啊!

在中國人的的意識裡,美麗只存在於年輕的時候,年紀大了不值錢而且醜陋。彷彿在人們的審美意識中,美麗與美好只賦予年輕人,年齡稍長,彷彿就不該美好似的。在這樣的群體意識圍攻下,女人年過三十,就會有一種自我心理暗示,我要老了,不值錢了。在這樣的心理暗示下,越發的沒有自信,更別提優雅了。其實對於女人來說,素養和品質才是最有價值的,而不是年輕和生育這種作為男人附屬物的東西。

總的來說,一是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同,輿論環境對大齡未婚女子是碾壓還是寬容,導致剩女的心態不同。二是優質剩女們要活出自信,像法國女人一樣優雅到老,需要強大的內心,不要妄自菲薄,女人難道不是因為素質高人品好更有價值嗎?要像木棉花一樣並立在橡樹的旁邊,風姿綽約,而不是活的像藤一樣纏繞橡樹上才能生存的寄生物!


剩女新說


不是法國沒有“剩女”,是法國的未婚大齡女性不被稱為“剩女”。

“剩女”是一個充滿中國特色的概念,廣義上指的是27歲以上的未婚女性。西方媒體把這一概念翻譯為"leftover women\

胡哲


法國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是剩女!就問你想不想去!

胡哥不知道為什麼會有“法國沒有剩女”這種說法。

當然了,人家不叫剩女,而叫單身女性。

法國的單身女性有多少呢?據法國的社會學家讓·克洛德·考夫曼估算,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是單身!

是的,你沒有看錯胡哥也沒有寫錯,真的是三分之一,也就是有1000多萬女人是單身(法國總人口6000多萬)!

為什麼這麼多單身女性呢?

首先是,法國女多男少。


法國男性人口占總人口的48%,根本消化不完……

其次是法國女性還特別獨立。

舉個例子你就知道她們有多獨立。

法國女性不論年長的還是年少的,她們在思想和經濟上都很獨立,尤其是經濟獨立。

婚姻不順利就離婚,不想結婚就不結婚,一輩子不結婚也沒人說什麼。

再加上家裡也沒有催婚的七大姑八大姨,結不結婚也沒人管,自然就沒有什麼“剩女”的說法。

社會對女性是不是單身也很寬容,單身是你個人的自由,別人無權干涉嘛!

其實,這些單身女性表現出來的更像是中國以前用來形容單身青年的詞,叫“單身貴族”。

當然啦,單身也給她們帶來了一些方便,比如男朋友看不順眼就隨時可以換。

總結一下,法國不是沒有剩女,只是沒有歧視剩女的人。

最後胡哥想說,單身或者結婚都是你自己的生活,是你自己的選擇,你的生活應該由你做主,而不是聽從別人的指指點點。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長得好看的都點讚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國的逗比生活,歡迎關注嘿老外頭條號!】


嘿老外


這問題問的,如果我問一句說美國的野生大熊貓為啥不吃竹子?一定會被人當傻子,因為美國壓根沒有野生大熊貓。

那法國為啥沒剩女,這問題跟我上段提問差不多。因為法國的兩性關係極為開明,從來不覺得女性一定要結婚,除了婚姻,可以單身,可以戀愛,可以同居,都是社會普遍認可的兩性狀態。

小時候讀名著,比如《紅與黑》,《基督山伯爵》,《包法利夫人》等等,裡面有很多情婦情夫的情節,小時候單純,就覺得這種關係怎麼可以堂而皇之的寫書裡呢,這幾個作者都是法國作家。然後看了一下法國那個時代的歷史,發現情人在那個時期的法國是十分普遍的存在,上到國王貴族,下到平民百姓,沒個情人都不好意思打招呼。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大思想家,大文學家,比如說伏爾泰、盧梭、巴爾扎克等等,皆有情人。法國人民對此特別寬容。

可以說,法國人的浪漫情懷是有歷史淵源的,即使在今天,法國人民對兩性關係仍是極為開放。遠的不說,前總統薩科齊,就有幾段婚姻,最後還娶了意大利美女,就這估計連一向標榜開放民主的美國都做不到,但是法國人民卻津津樂道。

所以剩女這個詞,如果對法國人去解釋,估計人家根本無法理解這詞。壓根不存在的東西怎麼會有呢。


張三鳴


你們在分享這種錯誤言論時候,有沒有想過法蘭西這個民族過了幾百年年後,即將自然消忙。因為整個國家本土的女性有三分之一不結婚不生小孩,導致整個國家本土民族人口在逐年減少。比如現在在埃菲爾鐵塔下面都是黑人兄弟姐妹們,白人品種在消失,法國的滿大街都是黑人為主,白人逐年變少。這都是剩女太多,不願意為整個社會,民族做貢獻的結果,雖然我不評判這個好與壞,女性完全解放的好與壞,但是我最後知道對整個種族肯定是壞事。其實現在的法蘭西民族人口減少,對未來中國社會還是可以有很多參考價值,尤其是大批的勝男剩女,從長遠看,對整個國家文明肯定會有很大影響的,比如大家連下一代都不願意撫養,連中國傳統孝道都會在未來某個時間被丟棄。還有剩女剩男更多,導致中國傳統意義的家庭概念被淡化,因為大家都不願意結婚生子,家庭觀念也就無從談起了。


用戶4196204461124


這個問題其實還挺奇怪的。以現在大眾普遍認知的“剩女”就是30歲之後還未結婚的女人為定義的話,法國“剩女”實在太多啦。碰到過很多法國女人都是不結婚,談一輩子戀愛。

相對於中國的“剩女”概念,法國有一個概念相當時尚——同居。用法語來說是cohabiter,不結婚卻一起生活。這個概念在中國一般都是婚前的概念,但是法國人是可以合法的、合法的、合法的“同居”一輩子的!重要的詞說三遍

而且為了應對法國人這樣的生活喜好,法國相應的法律制度(PACS)也非常完善。同居可以登記,能夠享受和結婚差不多的法律保護。同居者生的孩子在教育等方面也能夠享受到婚後生育的孩子的待遇。同居者租房還能便宜呢!

法國真的不愧是一個哲學民族,誕生了盧梭、伏爾泰、西蒙波娃等著名的思想家。他們勇於破除人類帶給自己的枷鎖,蔑視人類繁衍的需要,不希望婚姻給予愛情以束縛,法國的浪漫也來自於此。

想起了李銀河曾經說過,婚姻制度最終會消亡。雖然這樣的定論實在太絕對,但有其道理。隨著女性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自我價值的實現逐漸從家庭過度到社會群體,對生育的慾望也越來越低,其實男性也一樣,現在的生育成本實在太高。婚姻制度是保證人類繁衍的最有效率的制度,為了保證人類的整體利益,這個制度不會消亡,但認為它是剛需的人會越來越少。

人啊,為什麼要自我束縛


小溪解局


說法國女人,為啥配個美國人的圖片。婚姻制度不一樣,法國還有合同婚姻呢。就叫contrat。就是合同的意思。人家生了孩子就能有戶口,婚生非婚生一樣。社會福利也不一樣,單親媽媽很多社會補助,國內有嗎?國內一個人養孩子是都費勁的事。人家沒有結婚不代表沒有孩子,沒有男朋友,不同居。只是沒有領那張紙而已。早晚有一天中國也會如此的。女性越來越獨立,對婚姻的依賴越來越小。那為什麼要結婚。人家不是剩女而是根本不在意婚姻的形式。而且也不像國內似的找老婆非要20多歲,不管男人自己多大歲數了。法國的老太太都是很有品味,很有女人的味道。依然魅力無限,自信,自愛。


掙脫圍城


法國無剩女,這種說法也不對!

“剩女"一詞,來自中國。


法國則稱大齡。應該說只是稱呼不同而已。

法國是一個自由浪漫的國家,對待兩性問題上開放已久。看看歷史上法國那些裸體名畫,就有所印象。

法國的憲法也規定: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在撫養、繼承遺產上,享有同等權利,這就給女性很大的自由度。法國的前總統奧朗德雖是幾個孩子的父親,卻是一個不婚主義者。法國女人也一樣,非婚同居是婚姻的一種形式。沒有法律上的婚姻束縛,散夥率也高。


法國少女懷孕率也很高,很多是未婚同居產生。

法國的女性追求的是一種自我獨立意思,獨身者不是個別現象。開放的兩性觀念,沒人說三道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