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新疆有左公柳吗,都在哪些地方?

榉木年华


新疆不仅有左公柳,而且左公柳可以说是新疆历史留下来的宝贵纪念品。柳树耐旱、耐寒极易生存,生命力顽强,左公柳也给给黄沙漫天吼的西北,增添了一道绿色的符号。左公柳并不是一种柳树,而是新疆人为了纪念左宗棠对当年挥师西进收复新疆,带领军队一路上植树造林的树木的统称。这其中不仅有柳树,还有杨树和沙枣树。

据说左宗棠为收复新疆率领湘兵来到西北大漠,作为一个南方人,到了满是戈壁的新疆,感觉这里气候干燥,生态环境恶劣,水土不服。为了改善新疆的环境,他便决定在所到之处都广种榆柳。穿越时光,左公柳不离不弃,与大漠戈壁结成铁杆朋友,鼓舞一代代戍边将士。清代文人杨昌濬曾写过一首诗:“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左宗棠除了在沿路植柳树外,还增修了许多新道,并一概进行绿化。种柳树成功后,左宗棠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广大地区普遍倡导种树,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大漠之上,仿佛神话一般,现出道柳连绵、千里凝绿的景象。

新疆的左公柳主要分布在哈密,在哈密绿洲,乘火车观看,道路旁以柳树为多,有人会告诉你,那叫“左公柳”。军新疆后,左宗棠将行辕大帐设在哈密凤凰台。他下令植树是仅次于作战的硬任务。他是苦出身,自称“湘上农人”,挖坎儿井、砌渠、刨坑他都带头干。立有战功的标统詹玉启糊弄人,树栽得太浅,左宗棠验收时,轻轻一提就离了土,抽了他两百鞭子。都统左宗柜,大帅堂弟,为盖军械库擅令属下占用了四亩苗圃,被砍了头。在干旱少雨的哈密,左公柳对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起到了积极作用,哈密人民自然对“左公柳”怀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所以哈密的“左公柳”最多。


亚心网



游曳戈壁间


新疆有左公柳这种树,在哈密东西河坝生长着一种树,有别于它的大家族,每颗树都有自己的名字,”身份证”——编号。这就是有名的”左公柳”。是左宗棠大人西征时,沿途栽下的柳树。赞美左宗棠种树的诗有,征西大将凯歌还,种树秦川连陇川。绿荫多于冢上草,春风一路到天山。


紫色794


据记载是晚清重臣左宗棠西进新疆时在道路旁种植的道柳,道柳不是一种树,是一种统称,包括杨树、柳树、沙枣等,用于防风固沙,固定路基同时人也可以乘凉。后人为了缅怀左宗棠,将其栽种过的道柳称为左公柳。到后期才基本统一到左公柳指的就是垂杨柳树。

但是在新疆并不多,1935年的统计是,甘肃平凉有近8000棵,而1998年的《甘肃森林》一书记载,只剩202棵,可能是因为不是具体物种,因此统计上会有偏差。

在新疆,据资料也只有哈密还有一些,包括后期人工种植的,而且他们依然把这些古柳统称为左公柳。

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但是仍能保留下来这种特别的称呼,可见当时左宗棠深受人民爱戴。

【点击右上角,新疆人都在关注的头条号】


新疆戈壁老王



阿克苏朋友“河边对话”晒出的左公柳:

左宗棠为新疆的水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左手种树,右手开渠,百年以前的援疆干部。


彤同飞2020


大将筹边还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栽得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