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是事业编制的干部身份可以转成公务员或参公吗?

用户64748749121


事业编编制的干部身份可以转成公务员或者参公,那到底怎么转?参公又是什么意思?请听我分析:



事业编干部要转公务员最有可能的是这两种群体,一种是混编混岗事业人员,一种是履行行政职能到没有被划到行政类事业单位的事业单位人员。


混编混岗就是事业编人员在行政岗位,搞行政事,但是编制却在事业单位(一般这个单位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个现象在县区局和乡镇比较常见,我觉得国家迟早给这部分人参公。承担行政职能没有被划为行政类事业单位的有承担行政职能乡镇站所,局机关执法队和承担行政职能下属站所,这些以后参公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那参公到底是什么意思,就是按照公务员办法管理事业单位,里面人员享受公务员改享受一切,也可以和公务员互通有无,自由流动。其实就是公务员的另外一种叫法。



事业编转公务员办法还很多,比如参加公务员考试,扶贫一线干部提拔,乡镇干部提拔等,只要你肯努力,机会都在向你招手。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祝你好运!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


事业编制不可能转成公务员,但可以参公。

1、公务员。公务员必须是行政单位,占行政编制的干部身份的人员才可以。事业编制的人,不管是不是干部身份,如果想直接转成公务员,必须先考、提拔或者调任到行政机关(调任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占行政编制之后,才可以报批公务员身份。非特殊原因,2007年12月31日之后,调动到公务员单位的一般职工,即使占编也不能转公务员,因为凡进必考,程序不合规。

2、参公。事业编制的干部,如果所以单位整体参公,通过一定手续可以直接参公。如果考、提拔或者调任到参公单位,同样也可以过渡为参照管理的公务员身份。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很多,比如党群团里面的党校、工会、妇联、团委、机关工委等,县级一般都是事业单位参公管理;还有就是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公益一类大部分事业单位,同样参照其上级单位,一般也参公管理。公务员管理部门改革之后归组织部管,县一级事业单位是否参公,会规范很多,不像现在,同一单位在邻县几乎全部参公,在自己县就是不参公,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还没有合理的解释,乱象可见一斑。

参公之后,工资待遇参照公务员执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等级作废,中级以上工资受影响很大。除此而外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工作也更稳定了。


职言管语


事业编可以通过调任的形式调入公务员队伍。

根据《公务员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只要调入行政单位担任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即可转换身份。

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要调任机关单位,一般来说还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接受的行政机关单位有空编;

2、在事业单位取得事业副科;

3、有一个强势领导帮你运作。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尤以最后一个为重。事业单位有很多人,为什么成功调入公务员队伍的不多,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僧多粥少,不可能见人就调。这时候,领导就成了决定因素,有领导帮你,自然可以捷足先登。

至于参公,其实和公务员差不多,从事业单位调入参公单位,所需的程序也大致相似,公务员都能调,参公单位当然也可以调了。

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80后小公


说实话我国编制类型真心多,有事业编、行政编,还有参公一说!不了解的人总是一头雾水,题目问到事业编干部身份可以转为行政编吗?答案是可以!



就目前我在的单位就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叫混编混岗。在我国所有编制类型中,最好的就是行政编,也就是所谓的公务员。如果你是事业编制的干部身份,内心肯定也想着转为行政编,但该怎么操作呢?



我见过这样一个例子。该同志正好就是题目提到的事业编的管理岗位,也就是干部身份。平常表现突出,业务能力强,人际关系融洽,工作认真负责,再一次推荐提拔科级干部中被局党委推荐给组织部,最后经过一系列程序,该同志被提拔为副科长实职干部。个人的身份也实现了华丽的转变,由事业编制转为行政编制。这就是我要说的一个途径,提拔为副科级干部。



当然你可以通过考试或者组织提拔等方式都可以,只要你提拔为副科级干部你就有机会转为行政编。为什么说是有机会,还要满足这几个条件,一是要有实质职务,也就是指实职副科;二是要有空编,刚好有行政编的空缺。这样的话,你就可以顺利转为行政编了!我们本地是这样的,也可能各地情况有所不同。

总之,如果有机会直接进入公务员序列还是要努力争取直接进,这样今后会省很多劲!


大白i说事


首先说一下,啥是参公

其实,参公只是我们的简称,全称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如果看全称大家就应该理解了,什么是参公了吧。简单说就是参照公务员的各种规章制度对事业编制的人员进行管理,无论是晋升发展还是薪酬待遇,全部按照公务员的标准参照执行。

要想参公必须是单位改革变为参公单位才行,然而现实中对于参公单位的要求和标准经常发生分歧,导致同一个地区,甚至同一个系统的两家单位一家参公,一家不参公也是常见的事情。所以,事业编制的干部能否享受参公待遇,主要看单位能否参公。

其次说一下,咋转公务员

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干部的主要区别在于编制问题。公务员属于行政编制,而事业编制干部则为事业编,要想改变编制当前主流的三个转变途径:

  • 一是参加公务员考试。


这是相对比较普遍的一种选择方式,但是对于工作年限有一定要求,一般都必须超过1年。

  • 二是参加公选。

公选就是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岗位或者储备干部。这种考试一般得具备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对年龄也有一定的要求。

  • 三是工作调动。

这种方式虽然不是很普遍,但在现实中也有不少例子,一些行政部门存在编制空缺的情况下,会面向所属领域的一些事业单位调动能力突出的副科级以上干部。所以前置条件必然是副科级干部。


除了上面这些主流的,还有一些不具有普遍性的转变途径,比如基层县市区的选举;破格提拔等等,这些特殊情况必须要经过层层审核,每年针对这些领域和环节的审核调查多如牛毛,所以,不具备普遍参考价值,权当了解和知晓吧!


丁Bar不是银


大家都觉得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不如公务员的行政编制,人往高处走,都想要有一个更好的待遇保障,那事业编制如何才能转为行政编制?



1.其实有一种事业单位编制却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的人员,就是大家统称“参公”。参公单位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介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之间的形式,大部分都是一些行政执法类单位,这些参公单位的福利待遇和晋升空间是和公务员一样的。所以,进入这种事业单位也是一种途径,因为参公和公务员队伍是可以直接调岗的。



2.再有一种凭自己真本事考取的。因为事业单位在满足最低服务年限和经过单位同意是不限制报考公务员的,而在职公务员是不能报考的。每年都会有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各省的省考考试,只要年龄没有超过35周岁,符合职位报考的其他条件要求就可以报考。这是一种光明正大的途径,有能力得之,也是最常见的方法。



3.参加各级副科级岗位的选拔。每年的特定时间,根据工作需要会面向基层单位人员,一般是同一地区或者全国选拔优秀的工作人员担任副科级领导岗位。不过这种要求比较严格,都会硬性要求至少三年工作经验,年度考核连续都是优秀,还有就是年龄也有一定的限制。

4.直接调任。这种途径就需要强大的社会关系和背景,并且自身工作水平也要不错。在你工作能力较强的情况下,运用强大的权力手段可以破格提拔。还有一种,最常见的就是各个地位引进高学历人才的时候,一般会一年的试用期,然后同意留下会直接给予公务员身份。



那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总体来说大家就是看重两方面的不同,一方面就是身份编制的不同,这一方面的不同,对以后的晋升、待遇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还有一方面就是工资待遇和福利的不一样了,公务员单位是政府财政拨款,而事业单位除了一小部分是全额事业单位很多都是根据单位的盈利情况来发放工资的。所以在工资待遇上,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会普遍高于事业单位。


公务员简志


您好,事业编制干部身份可以转公务员。

需要组织上将您提拔到高一个级别的单位担任实职领导职务。

比如您从县水利局提拔到市住建局任办公室主任(正科级)就可以进行公务员登记。

参公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意思。

填写参公过渡表经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后即成参公人员,可以参照公务员科处厅等职务发放工资,不走职称技术岗,走行政管理岗。

据猜测,再过些年事业单位改革完成了,参公的人员估计能登记为正式公务员。


职场小巴



事业编制的干部身份可以转为公务员,也可以参公,但有一定条件限制。


参公就是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一.企事业单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可以任职公务员部门,当然也可以任职参公单位,政策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为有利于领导干部交流、轮岗,领导干部可以在企事业单位、公务员部门之间调动任职。

大家从公开报道中可以看到,中国铁路总公司、新华通讯社等企事业单位领导调往公务员部门任职,或从公务员部门调来任职。

二. 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习称参公事业单位。

参公事业单位,组成部分有三。

(一)原来是党政机关工作部门,经多次的机构改革,因为压缩行政机构数额、缩减行编制,不得不退出党政机关序列,使用事业编制而成为事业单位。

(二)具有行政职能、行政执法、委托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

(三)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

参公事业单位,其性质本身就是事业单位,当然是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但完全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工作人员执行国家公务,执行公务员工资福利待遇,与公务员没有任何差别。

说白了,参公事业单位,就是公务员在事业单位工作。



z山海


事业单位干部转为公务员或参公人员只有以下三种途径:

1.该事业单位根据中央、国务院两办文件要求,单位性质进行转变。比如近年来国家层面对执法队伍的改革要求,一部分事业单位通过上报审批为参公单位。想转变为公务员单位是不可能的。这是一种单位性质转变带来单位工作人员身份的转变,工作人员等着就行,不用出力即可获得,但是参公路漫漫。

2.在单位内表现突出,受到单位领导乃至上级行政主管部门青睐,年度考核时被定为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后备干部,后备三五年之后,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推荐,组织部考核,从管理九级科员提升为副主任科员等副科职级,组织部任命文件下来后,如果任命在行政单位做副科,就能通过公务员局进行登记备案为公务员了。如果任命在事业单位做副科,则依然是事业单位身份,只是从管理九级提升到管理八级(副主任科员)。

3.如果年龄还不大,那么还可以骑驴找马,参加公务员国考或是省考,这样考上之后直接就是公务员。


卧雪扬风


你好,看来你是刚入职不久的事业编干部,事业编制干部身份想转成公务员或成为“参公”管理人员,按照《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是允许的,不过在实际工作中,事业编干部转公务员或成为“参公”管理人员的难度较大。


我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事业编制干部身份如何转成公务员?


按照《公务员法》第六十三、六十四条(见上图)的关于国家公务员交流的规定,担任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人员是可以通过调任、转任等方式进入行政单位担任相对等的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从而实现从事业编干部到公务员身份的转换。



你的第二个问题,事业编制干部身份如何转成“参公”人员?

所谓“参公”全称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是指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的“参公”管理事业单位。按照《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参公对象为除单位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参公”必须要先有单位“参公”后才有人员参公管理。



事业编干部转成“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比事业编干部直接转成公务员相对要容易的多,特别是在一些经法律、法规授权,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按规定这类单位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是完全可以转为“参公”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中除工勤编外也都是可以参加“参公”过渡考试的,考试通过后,工作人员会进行公务员身份登记,这样事业编干部身份自然就会转成“参公”事业单位人员。



我能想到的事业编制干部身份转成公务员或“参公”的途径只有以上两种,另外还可以通过公务员考录,副科级公开选拔,扶贫获得职务提拔,行政类事业单位改制成行政单位等等方法,这些方法已超出了本题的答题范畴,就不展开细说了,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