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地产大败局系列之一:爱屋吉屋们败于“暗局”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

我们倾向于追逐成功者的经验

却忽视了成功背后的条件

那些我们不屑一顾的失败者

往往有更深刻的分析视角

失败者的经验有时候更加宝贵

——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终身教授张首晟

接近两个月没有更新内容了,在此跟大家说声“抱歉”!

每当朋友们关切地询问原因,我一般都开玩笑地说在练易筋经。

朋友们会意说,哦,原来还在看书啊?

是,也不是。

这两个月,我主要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我今年看了大量的书,涉及的领域也颇多:经济、管理、哲学、历史,甚至物理和天文等,我想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抽象出来,找到它们在哲学层面的联系(比如熵与管理的联系),形成一个全新的知识和思维体系。就像令狐冲,练了易筋经之后,将体内的八道真气融为一体,化作内功。

现在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微信公号运营者,还是以分享“干货”为第一要务的(地产邦曾经也是)。但自2016年初以来,我开始抛弃和反对这种做法,记得当时写过一篇稿子:《我不想只做“干货的搬用工”》。

因为我意识到“干货”虽属“有用之用”,但也可能是有毒的。《西藏生死书》里有这么一句话:“我们沉迷娱乐,追求简单答案和速成效果的年代里,那种比较沉静和没有戏剧效果的修行功夫很可能引不起注意。”

《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出品人吴伯凡认为,“干货”有三个特点:

娱乐

简单答案

速成效果

“干货”其实是一种成功学。而成功学之所以无法教人成功,是因为它只是简单夸大了成功的某一项因素。然而,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成功,是多重因素的“共振”形成的。就像,王石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个人的艰苦奋斗,还因为他是某位高官的女婿。

翻阅一下朋友圈,可以发现,有不少朋友忙着分享和收藏“干货”。但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干货”,除了满足你的好奇心和收藏欲之外,可曾让你得到过些许变化?是不是像喝了一顿大酒,醒来后你还是那个你?

所以,在2017年,我更多的是想,与朋友们一起,深入到万事万物的哲学层面,回归原点,重新去认知这个世界的真实运作规律,也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道”。

第二件事,是认真思考了我的“一”是什么。我一直认为,

自媒体只是大众媒体向分众媒体过渡的一种短暂形态。那么,是每年写几篇软文谋一个温饱,还是趁此时间窗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做一些老了都不会后悔的事?

如果是后者,那么,就必须停下来想清楚我的“一”是什么,用管理用语来讲,就是“我”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战略是什么。

元旦是一个万象更新的开始,是一个自然周期里的终点,也是始点。我想建议诸位朋友,在新的一年开始时,不妨认真思考一下你的“一”是什么,而不是继续见招拆招,见子打子。

接下来,我想写一个“地产大败局”系列,初衷就是本文开头张首晟教授说的那段话。

吴伯凡在《与其醉心于成功学,还不如研究一下“失败学”》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用逻辑学的话说,在成功的巨大的“原因包”中,每一个单个的原因,都不构成结果的充分条件;但是在失败的“包裹”中,任何一个单个的原因,都足以成为失败的充分条件。”

在《穷查理宝典》中,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也说过类似的话:“我只想知道我将来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可以永远不去那里了。”

所以说,我写这个系列,对当事人或企业,没有任何的恶意或商业目的,只是想让后来者跳出一个怪圈:“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之所以把爱屋吉屋作为第一个案例,有这么两个原因:一是,爱屋吉屋是房地产业这一轮互联网创业浪潮中,做得比较大的公司,它甚至已完成了D轮融资,四轮融了两亿美金;二是,爱屋吉屋犯的错误,具有某种共性,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爱屋吉屋的联合创始人邓薇曾说:“我们是用互联网的飞机大炮的方式挑战传统房地产中介的刀耕火种。”

地产大败局系列之一:爱屋吉屋们败于“暗局”

邓薇

邓薇所说的“飞机大炮的方式“,可以分为这么几招:一是不像链家那么密集地开门店,而是在写字楼里开几个规模比较大的办公地点,经纪人全部在写字楼里办公,以节约店面租金;通过广告投放来搜集房源和用户;大幅度降低交易佣金,烧钱补贴用户。

从这两年风行的“互联网思维”来看,这么做并没有错——毕竟滴滴就是这么异军突起并成为了一家独角兽公司。邓薇的前一个创业公司——大黄蜂,就是一家网约车公司。

但为什么爱屋吉屋在烧了两亿美金后,却屡屡传出大裁员的消息?甚至,邓薇在接受界面记者采访时说:“我现在思考的,就是如何活下来。”

不能老让“互联网思维”当背锅侠!真正的原因是,邓薇这个外来者,没有看清二手房中介业的一个“暗局”。

什么是“暗局”?我来举两个例子。

元末,南方的起义军主要有三大势力:安徽的朱元璋、苏南的张士诚和湖北的陈友谅。

张士诚势力小,陈友谅势力大。将士们纷纷建议朱元璋先收拾张士诚,壮大以后再打陈友谅。

然而朱元璋却不愿意这么做。他认为,张士诚“器小”(格局小),而陈友谅是一个有谋略的人。如果打张士诚,陈友谅一定会趁机“截胡”,这样两面作战,后果不堪设想。而如果先打陈友谅,张士诚大概率会抱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心态,坐享其成。

朱元璋看的就是一个“暗局”。

再一个例子是空城计。你以为司马懿不知道诸葛亮坐守的是一个空城吗?司马懿心里明白得很。但他决不能冲进城活捉了诸葛亮,因为那样,他就完成了任务,等着他的,就是重回曹操的大牢了。

诸葛亮设下的,就是一个“暗局”。

那么,过去一两年,二手房中介业的“暗局”是什么?

是谁掌握房源。

京沪的二手房市场是一个卖方市场,也就是供小于求。这跟网约车市场正好相反。

在一个狂热的市场中,买方能买到房,是最重要的事,佣金高低,是其次的事。

链家密集的门店,以及基于IT系统的“速销”模式,为它获取房源提供了优势。而爱屋吉屋前期通过投放广告,后期靠广场舞大妈地推的方式,在房源的获取效率上显然处于劣势。

而正是因为这么一个bug,导致爱屋吉屋的互联网中介模式无法实现“闭环”,更谈不上进入“正循环”。

更可怕的是,别说从0到1,甚至从0到0.1,也就是商业模式的试错,都没有完成,爱屋吉屋就信心膨胀,盲目地大规模扩张了。

虽然爱屋吉屋后来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今年开始在上海开门店,但钱可能也烧得差不多了,为时已晚。即使还有钱可烧,但用链家的模式挑战链家,也基本没有希望。

可以印证这个推测的,是“安个家”创始人梁伟平的一封内部信。梁伟平将安居客卖掉后,创立了安个家。安个家号称是“爱屋吉屋的升级版”。但在烧完梁伟平的1000万美金后,安个家倒闭了。2016年12月,梁伟平在信中说:“两年来……我和管理团队依然没有找到这个行业互联网化的有效模式,如果执意坚持下去对所有的员工都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地产大败局系列之一:爱屋吉屋们败于“暗局”

梁伟平

所以说,妨碍我们达到目标,让我们在达到目标的途中疲惫不堪、疼痛难忍的往往不是眼前的这座大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一个小小的缺陷,足以毁灭全局。

我们很多人,做事情很努力,但最后徒劳无功,甚至遭遇毁灭性的悲剧。原因就在于,我们对所处的那个局,缺乏深切的认识 ,贸然地采取行动,只知明局,不知暗局,所以最后莫名其妙地成了牺牲品。

可以说,房源这个“暗局”不破,二手房互联网中介创业是没有大的机会的。而这个时间窗口,可能要等到二手房进入买方市场,也即供大于求。

盛大游戏老板、曾经的首富陈天桥,近期复出后说,其实世界上没有做错的事情,永远是时间不恰当。

邓薇2015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几个创始人内部聊过,如果早五年做爱屋吉屋,都不会像今天这样顺利。

但现在看来,爱屋吉屋还是出现得有点早了。

地产大败局系列之一:爱屋吉屋们败于“暗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