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初一新生如何尽快适应新环境?

用户7984276687123


新学期开始了,小升初的孩子也将成为一名初中生了,但初中毕竟不同于小学,它是一个新的台阶,新的人生起点,学习方式和作息习惯都不同于小学,这就要求新初一的学生要及时做好调整,改变自己,使自己尽快适应初一的新环境,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那么初一新生在新环境会遇到的问题及改变方法有哪些呢?


1. 学习科目增多,需改变学习策略

上了初中,科目增多了,会让孩子有一种手忙脚乱,无从下手的感觉,这是因为孩子习惯了小学安逸,固化的学习方式,而初中学习任务加重,不但内容增多,难度也加大,孩子一边要吸收高强度的教材知识,一边还要完成繁重的课后作业,这对于新初一的孩子很难适应。

改变策略:

① 调整学习思维:如果想尽快适应初一的学习,首先就要改变小学固有的学习方式,不但要掌握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还要课下多做总结和反思,每个科目准备一个笔记本和错题本,笔记本用来记课上老师讲的重点内容,错题本用来记自己在平时练习、考试中出错的题目。课下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需要花费半个小时来翻看这些内容,举一反三,增强记忆。

② 增强学习技巧:小学的题目比较简单,课下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去复习。而初中科目增多,学习时间有限,要想提高效率,不走弯路,就要增强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了,学过的内容再复习一遍,再通过做一些测验题目,加深巩固,这样才能学的更牢固;完成每天的作业后,再抽出半个小时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知识点,通过引导小节,初次掌握基本概念,再通过强化和练习巩固重点,这样第二天在课堂上学习起来才会更容易。

③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上初中后,老师不会再像小学那样,每天叮嘱你完成作业,初中更多的是靠自觉。学习任务加重,就需要孩子合理分配好时间,摆脱依赖老师,父母的心理,学会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作息时间做计划的习惯,每天按照计划表独立完成每个时段的任务,在无形中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2.老师授课方法不同,需改变听课策略

初中的老师因为侧重点在教学上,对学生的关注度会低一些,不会像小学那样面面俱到,老师在课上讲的内容,速度会偏快,如果课前没做过预习的同学,课上稍微一留神,可能老师讲的重点就与学生擦肩而过了。

改变策略:

① 课上集中注意力:课上的45分钟很珍贵,千万不要在这段时间“打小差”认真听老师的每一句话,思维跟着老师走,但也不能长时间埋头做笔记,这样会错失了老师讲的重点。

② 遇到问题及时问:课上如果遇到自己听不懂的问题,要及时举手示意,课堂上能解决的尽量课上解决,这样影响会更深。把胆子放大一些,不要害怕自己突然举手会打乱老师讲课思路,每个老师都喜欢“不耻下问”及早解决问题的学生。

3.情绪不稳定,需及时做出调整

进入初中后,一部分学生转压力为动力,学习积极性提高,而大部分学生因为学习任务加重,家长的期许增加而不堪重负,学习兴趣越来越低,最后厌学。

改变策略:

①增加交际圈:初一新生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面对陌生的同学,情绪上难免有些难接受,为了尽快适应新环境,应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多和新同学接触,让自己自信起来。

②调整好心态:遇到挫折,给自己打打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实在想不明白,也可以和自己的父母,同学谈谈心,或许他们会给你一些建议,帮你打开心门,找到自我。

③父母参与进来:

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很多事情不愿和父母交流,家长不能放任不管,可以抽出周末时间,陪孩子散散心,聊聊天,一起出去看个电影,逛个图书馆。既促进亲子关系,还能了解孩子当前遇到的问题,家长也能及时给些鼓励。


4.作息方式不同,需及时改变生活习惯

小学时期,大部分孩子由于年纪比较小,收拾课本,整理衣物这些小事都是有父母代劳,而上了初中之后,大部分孩子开始寄宿,生活上的一些事情就要自己去着手做了,因此,初一新生要摆脱小学懒散的习惯,就要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尽早适应初一的作息时间和规律。

初一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尽快融入到初中这个新环境中。


乐学一百


初一新生怎样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我觉得家长不是等新生进了初一才考虑的问题,而是提前就要做好准备;新生才能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首先得考虑环境有哪些变化?

一是生活环境的变化;这里有走读生也有住校生,不管哪一种,都面临生活自理能力问题。这个能力不是一时能转变的,而是长时间培养的过程;这也是一部分家长忽略的问题;孩子小得照顾好;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衣服小孩又洗不干净!不让他(她)洗。但你问过小孩没有?其实你已经使小孩伤失信心了!失去教育的良好机会了!其实小孩只要你让他(她)洗,洗不干净没关系,一次洗不好,多次就洗好了!还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锻炼孩子不怕困难的精神,何乐而不为呢?让孩子做做饭也是这个理!"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生活上的准备。

二是学习上的准备,初中知识要求变化准备!我觉得可以在小学学习目标完成外做准备!让学生做一点奥数题目,但这个不能强行学习,适可而止!从四年级开始比较好!掌握一些简单方法;

三是从教友上做准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让孩子学会选朋友,这个家长应不只顾批评!而是引导子女分析,欲速则不达。

四是学校做好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转变!











用户77632895370


如何让初一学生尽快适应中学新生活? 顾高从事初中教学30余年,我认为要让初一学生尽快适应中学新生活,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进入初中,对学生的要求同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要求,有所不同。初中学生有初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要求,通常情况下,这个行为规范班主任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作为初中新学生,就要以这个规范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初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比如作业的习惯,必须要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绝不可以拖拉散漫;再比如功课的侧重点,初一学生学习的重点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对这些功课的作业平时要多加复习、多加巩固;而其他学科属于次要学科,作业、复习等基本上要求在课间完成。

第二,要学会制订自己的学习与复习计划。每日里做什么,花多少时间,早上起来干什么,晚上复习什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了自己明确的计划,也就有了自觉学习的行为,要持之以恒,这样就会养成好的习惯。

第三,要学会思考和对错题的订正,对每门学科都要准备一本错题集,将每次练习检测考试中遇到的错题整理在一起,并能经常进行反思,,这样学习的内容虽然每天在增加,但是由于又反思总结,每天还是能进步的。

第四,要开始学会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要增加自己的主观意识,遇到问题要进行思考,怎么解决?要学会发挥同学的力量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同学间的友谊,同学之间要建立中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良好关系。

第五,当然你必须知道你自己已经是一个初中学生了,初中学生要有一个初中学生的标准,能做到分辨是非,凡事都要动个脑力,不要太过依靠别人,顾高第四点说到的要有独立的意识,因为你开始从童年迈向少年了,甚至可以进行成人礼了。
总之进入初中,快速融于班级适应新的环境,以上五点作为家长必须懂,作为初一年级的班主任、任课老师也必须懂。不知顾高的建议,对你了是否有帮助,如果有帮助点个赞。


初中语文顾高


初一新生如何适应新环境?

第一,提前了解你将要进入的初中学校。可以通过你的亲戚朋友中在这所学校读书的学姐学哥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学风,校风,学校的相关制度等。从他们口中了解初中的学习、生活与小学的不同之处。

第二,改变小学的学习方式。进入初中之后,要改变小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初中的课程比小学增多了,内容也加深了,小学的学习方法就不一定适用于初中的学习了。相应的学习时间也比初中增多了。如果还是拿小学那一套来对付初中的学习,就很难适应初中的学习了。因此要学会自己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第三,多和同学交流。到了新的学校,又有了新的同学,大家一开始都是陌生的,慢慢地就熟悉了,这也是一个适应的过程,要学会与新同学相处,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和同学交流交流进入新学校的感受,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这也会使得你尽快融入新的集体,适应新的环境。

第四,学会心理调适。人到了新的环境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心里不用担心害怕,心理上积极了,适应起来也就快了。相信自己,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一样会过得很好,甚至更好。

相信你会很快适应新的学校哦!




乡村微教育


第一,主动与新同学新老师打招呼。

在一个新环境中,一声“老师好”,一声“同学早”,简单的一句问候,礼貌的一声招呼,无形中拉进了与人与人的距离,也锻炼了自己在陌生环境的沟通能力,这就是养成教育的好习惯之一。

第二,主动申请做班干部或者做科代表。

在新环境里,同学彼此不熟悉,做班干部做科代表,无疑可以增加与同学的接触交流的机会,可以让自己很快融入新环境。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孤僻又怯生的胆子小的同学更加有好处,更加要主动把自己推销出去,改变自己的缺点,大胆发声,大胆主动毛遂自荐都值得肯定。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自己很快融入了班级这个大家庭中。

在这里我想说个人,那是我的一个学生,已经是大一的同学了,上个月突然辍学了,原因就是自己从小学到高中,都难以融入陌生环境,今年考到大学,还不到一个月,感觉自己和其他同学价值观不同,话不投机,无法融入同学中,无法融入大学宿舍的集体环境和大学无人管的班级环境,于是产生了厌学的念头。

第三,主动参加学校的各项文娱体育活动和协会。

在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都会考虑孩子们的心理,都会营造一个家的环境,希望孩子们尽快适应环境。但是,做学生的,自己也要为自己创造环境,主动而大胆地与老师交流,向老师讨教学习生活的方法和经验,学习老师的处世之道,主动问问老师,学校有哪些协会可以参加,自己主动出击,踊跃报名参加。

别迷恋哥,哥读的不止是书,哥读的是一种思想,一种交流,一种精神的碰撞。

在学校,要学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更多除知识以外的校园文化,尽快适应一个新的中学环境,就是孩子们的一个成长经历。

祝初一的孩子们在新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是岳念云,专注中学教育。


岳念云教育


新的环境新的同学,这么多的新鲜事,难道不是很快的融入进去吗?初中刚上学,一切都是陌生美好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一个星期就打成一片了!我上初中的时候,真的就是和同学打成一片,初中的知识也不算太难(刚开始),初中生很容易接受新事物,结交新同学,不要想的太难。我当时迟到,就坐在后排,上课看不见,总是跟旁边的人说话,之后又坐前面,一下子全班都认识了。就这么简单。青春期的开始喜欢表现自己,家长多给点他表现的机会,也多点他自己做主的事情,那么他会知道他长大了,他自己心态就放松了,一旦放松他就有自信了,还有什么事情能难倒一个有主见又有自信的人呢?


考拉琪宝


初一新生刚从小学迈入初中,面对突然增多的学习科目、突然增加的知识难度、突然增重的学习作业往往会感到压力倍增,突然间有些无

所适从。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于初一新生而言,迅速调整心态,尽快融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直接关系到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基于此,我们从端正心态、方法优化、习惯培养三方面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端正心态:重新定位,调整自我

初中不同于小学,不仅是课业的加重,还有新的需要你面对的同学、老师和环境,这些都需要你正视现状,重新定位,调整自我。

一方面是客观看待自己在新集体中的位置,调整心态,勇对现在和未来。

因为初中招生范围较广,可能你刚进入的新集体里人才济济,一时间让小学阶段一贯表现出色的你备受打击:

不再拔尖、竞选班干部落选、成绩不尽如人意...

这时,你需要调整心态,不能因此灰心丧气,要积极的看待你所面对的竞争和压力,准确的进行定位,并将此化作向上的动力,告诉自己,入学或摸底的成绩只是代表过去,而现在的你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提升自己,充实过好每一天,以不懈的努力一点点证明自己,以更昂扬的姿态把握现在,冲刺未来,成为三年后笑的最好的那一个!

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熟悉新的班级和同学,融入新集体。

初中人际交往的范围相较小学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而且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也在发生变化,因此,身处这个新环境的你,可能会感到孤独,甚至孤立无援。

这时你需要调整心态,想一想大家其实和你一样,同样都是处在一个新的环境,没有朋友,又都渴望交友,你可以主动一些,

比如,主动问同学姓名,自我介绍;碰到缺什么东西的同学,而你刚好有,可以借给他;发新书时,你积极帮忙领书、发书,主动打扫卫生...

这样,无形之中能加深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了解,也会越来越适应并融入新的集体,陌生感也逐渐消失了。

此外,还要理性对待老师,适应老师新的授课方式。

要始终记得,对于学生而言,没有不会讲课的老师,只有不好好学习的学生。

相比较小学教师事无巨细式的教学方式,初中老师讲课更注重重难点的集中讲解,我们听课时要注意把握老师讲课的思路、要求及教学习惯,做好预习,要多思多问。

二、优化方法:把握重点,做好规划

爱因斯坦曾说“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可见正确的方法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而好的方法意味着你需要把握住着力点,也就是重点,做好学习规划,高效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从“二八定律”来说,就是你需要高效利用20%的关键,掌握80%的知识。

要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学习程序,提高学习效率。

而这三个环节中,比较复习,预习的重要性站到80%。

预习是课前的自学,古语说的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上课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可以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率。

预习的时间最好安排在前一天晚上,某些科目,也可以利用周末集中预习。预习时间要灵活,难度大的新课,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的,就少安排一点时间。

把预习重点放在那些自己学起来比较吃力的科目,预习时要明确任务,

总体来说是先感知教材,复习涉及旧概念,理清新概念,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新课的这部分基本内容是什么?思路如何?

在原有知识结构上向前跨进了多远?并找出书中重难点和疑难点,尝试做一下练习,力求看、做、思结合,最好能用思维导图架构新课知识。

听课时要注意做好笔记,有的放矢,把重点放在自己有疑问的知识点上。复习时依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以天、周、月为单位及时复习,避免前功尽弃。

此外,还要做好学习规划。这是解决初中科目多学习量大的有效方法,学习规划既要包括宏观的目标,如期中期末成绩达到什么水平?想考取哪个高中?未来的人生理想等。也要包括明确的短期规划,如预习、复习的时间安排,一天的作息时间等。还要多总结,注意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摒弃死记、死学,注意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力求事半功倍。

三、培养习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因此,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初一新生而言可以受益终身。

一是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学生应利用初中阶段这天时和学校这个陶冶情操、培养良好习惯、完善自我的地利,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培养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摒弃自由散漫、无视纪律、粗鲁等不好的行为,

培养早睡早起、遵守纪律、自制、文明礼貌等良好的习惯。

尊重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远离电脑游戏,经常锻炼身体,做个有朝气、健康的少年,为自己未来的美好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面对初中课程多、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的现状,初一新生应积极转变心态,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养成自己自主学习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预习、听课、复习的习惯,养成多思多问的习惯,养成有计划学习的习惯,养成做笔记、纠正错题的习惯等。

具体而言,包括培养自主整理课本的知识框架的习惯,以查漏补缺,提高总结归纳能力;

建立错题本,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更正错题时,不仅标注出错误和正确的答案,还要写明错误的原因,并经常翻看;

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认真听讲的同时,一定要做好笔记,这样不仅利于加深记忆,还能有效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

多读多记,书永远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多读书,并随时记录感悟。

三是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

马尔兹曾说:“快乐是一种可以培养和发展的心理习惯。”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剧变期,很容易陷入不良的心理情绪,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甚至危害以后的人生。

因此,初一新生一定要注意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提高自己的耐挫力和抗压能力,接纳自我,乐观自信的对待生活。


艾亦名


结交新的朋友,学习玩伴是最好的适应新环境的开始

人与人的交通是最简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