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明軍對清軍連戰連敗,為什麼兵力越打越多?

朝代更替,明亡清興,歷史上最後這兩個封建王朝,一直被人津津樂道。

清朝靠什麼取天下,不用說也是軍事,沒有軍事優勢,在亂世裡誰也不會把天下送到你手裡。

在明清交替之時,清軍的戰鬥力顯然強於明軍,不管是在關內還是關外,除了偶爾的一兩次,清軍很少吃到敗仗,幾乎是一路碾壓著統一了天下。

明軍對清軍連戰連敗,為什麼兵力越打越多?

不過有個現象挺有意思,清軍入關後,雖然明軍一路失敗,被打得灰頭土臉,兵力卻不見減少,反而翻著跟斗增加,統兵好幾十萬的將領層出不窮。

在崇禎自縊後,明朝在賬面上的大軍還不下百萬,僅僅是坐鎮武昌的寧南伯左良玉麾下,就還擁兵達到數十萬。等到弘光帝朱由菘在南京即位後,左良玉的兵力已經發展到了八十萬,號稱百萬之眾。

這裡面當然有水分,不過把水擠幹,左良玉手下兵力也不會少於五十萬,這點在他兒子左夢庚降清時手下還有二十多萬人馬也可以得到證明。

再比如弘光江北四鎮兵馬,在朱由菘即位前,上報的定額是十二萬,按照軍隊吃空餉的習慣,能達到十萬就已經很不錯了。

等到弘光登基後,不到一年內,四鎮的兵員翻了四五倍,上報給朝廷的達到了四五十萬之多。

(弘光潛臺詞:“哦?我江南這裡還有這麼大的戰爭潛力嗎?我自己都不知道啊。”)

左良玉此後不是抵抗清軍,而是全師東進,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直奔南京,馬士英急調江北四鎮主力攔截,兩軍火併下來,左軍被擊敗,退守九江,這時候左良玉已死,遭遇大敗後他兒子左夢庚手下仍然有二十多萬的軍隊。

離奇的是,左良玉拉走了這麼多人,在湖廣留下了真空的被何騰蛟所填補。何騰蛟在短短一兩年時間裡,再次擁有了一支人數可觀的軍隊,他的手下號稱楚軍,有六十多萬之眾。

除了湖廣,在多鐸率軍東進時,大批明朝軍隊投降清朝,朱由菘倚重的江北四鎮,除了黃得功堅持抵抗,幾乎是一路投降,李成棟、劉澤清、劉良佐這些總兵的手下加上南京投降的兵力,總數又有四五十萬之多。

明軍對清軍連戰連敗,為什麼兵力越打越多?

隨著清軍的南下,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往往是某位明軍將領被清軍擊敗損失不少兵力,回頭他的人馬卻不少反多,翻著個往上增加。

就拿何騰蛟來說,他在湖廣戰場一再被孔有德、勒克德渾等擊敗,其中不乏大敗。手下卻始終保持著幾十萬人馬的規模,彷彿對他來說損失的只是些紙人紙馬一樣。

除了何騰蛟,還有李成棟的例子。

李成棟和佟養甲奇襲奇襲廣州,平定廣東,靠的不過是不到一萬的兵力。根據記載,李成棟進攻廣東的主力,是他原本的西北舊部,一共有4131人,其中有騎兵300名,到了長途奔襲拿下廣東後,士兵或病或死,已經減員過半,只剩下了2000多人。

“職所統原部北來官兵吳淞舊額四千一百三十一員名,歷浙抵閩以及入廣,萬里馳驅,衝鋒破敵,險阻備嘗,病故及陣亡者,人馬已損失過半矣。”

此外,還有徵發的福建兵,定額是每府700-800人。福建共有八個府,號稱“八閩”,總數也就是6000人左右。

第二年,李成棟反正,拉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這時候他手下有多少兵力呢,具體多少沒有準確數字,但他隨後親自統帥出征的兵力就達到了二十多萬,這樣來看,他同樣擁有數十萬的兵馬。

明軍對清軍連戰連敗,為什麼兵力越打越多?

那麼問題來了,明軍一路被擊敗,投降的、被收編的不計其數,南明朝廷哪裡來的這麼強的回血能力,能做到短時間內兵力不減反增,一再翻番呢。

除了最常規的操作——吃空餉之外,大致還有以下辦法:

一、收編盜匪、流民。

天下大亂之時,少不了盜匪的身影,世道越亂,壞人越多,等到官軍過境,不少混不下去的盜匪就投靠官軍,混一身軍裝穿穿,換個身份繼續欺壓百姓,這種事,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

沒有飯吃,到處流浪的流民,接近於盜匪,他們同樣樂意從軍,至少有口飯吃。

何騰蛟、江北四鎮這樣的官軍,也樂於收編這些盜匪和流民,擴充自己的實力。亂世中,兵匪其實就是一家,觸發了某些條件,兵就成了匪,達到了某些條件,匪就成了兵。

二、拉壯丁。

拉壯丁,更是自古以來最為經典的招兵辦法。太平盛世裡,軍隊有軍戶和募兵的辦法,到了亂世,沒人再管得了這麼多,大軍過境,寸草不生,不管你家裡有沒有待贍養的老母,膝下有沒有嗷嗷待哺的幼子,只要被軍隊看上,那就沒得跑,否則立馬就得被砍。

於是,這些軍閥的兵力短時間內就像吹氣球一樣膨脹起來,除了江北四鎮,還有左良玉,包括何騰蛟,都是如此。

明軍對清軍連戰連敗,為什麼兵力越打越多?

由盜匪改編和拉壯丁組織起來的軍隊,就是三無軍隊:無組織、無紀律、無戰鬥力。當然也不是全無作用,他們的作用就是,再去改編盜匪,再去拉壯丁,如此循環。

所以,左良玉坐鎮武昌時,號稱手下有八十萬大軍,真正能有戰鬥力的,有八萬就不錯了。

左良玉兒子左夢庚降清時,手下還有二十萬左家軍,清軍予以清點改編,發現其中還能打一打的,不超過三萬,其餘的都是兵痞。

何騰蛟手下的楚軍,也是這麼個成色,用現在的話來說,差不多就是偽軍與正規軍的區別。

明軍對清軍連戰連敗,為什麼兵力越打越多?

兵在於精而不在於多,以比例來算的話,這些軍隊真正能作戰的比例也就是十之一二。

如果這麼算,南明先後拉起了不少於兩百萬軍隊,就算其中有20-30萬軍隊真正有作戰能力,也還可以與清軍拼一拼,因為八旗兵的體量也就在十萬上下,且還在不斷消耗。

光追求數量而不求質量,南明這些軍閥們以盜匪、流民充任軍隊擴充自己的地盤,卻不考慮真正與清軍作戰。目光短視且私心極重,這些兵力投降後被清軍淘寶,加以整編後成為了綠營,卻又重新煥發了戰鬥力。到頭來,數十數百萬大軍,只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為他人做嫁衣而已。


對於明末清初這段歷史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小院的專欄。
大明怎麼就亡了,大清怎麼就興了,細讀這段歷史,拆解一個個人物、一樁樁事件的背後,就會發現,這一切都有來自深層的原因。在小院這個專欄中,為您一一理清。這個專欄超過150節,超過30萬字內容,現在價格19元,拆分下來每一節內容只要0.12元,並且評價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