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三大战役,东吴参与的两场全胜,为何还是三国最弱?

被称为神


首先魏最强没有任何争议,而蜀吴却各自有支持者,但以国力来看,最弱的恰恰是演义猛如虎的蜀汉,东吴虽然实力不及曹魏,但却也远胜于蜀汉!

首先,三国三大战役是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结果众所周知,相同点是,进攻者失败,防守方获胜,其中官渡和赤壁都是防守方以少胜多,而夷陵之战却不是,夷陵之战刘备自带4万人,加一万蛮兵,总数5万左右,而孙权给陆逊的就有5万人,再加上东吴的前线边防部队,总数是要多于进攻方的刘备的。官渡之战没有东吴的直接参与,所以这里不做讨论,分别看下赤壁和夷陵。

赤壁之战

不要被《三国演义》左右,七八十万的大军在整个三国都没有出现过的,不过赤壁之战仍然是三国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了,赤壁之战曹军大概有十七八万,而东吴和刘备联军人数有5万左右。这个只是统计人数,但实际能投入战斗的数量并没有这么多,曹操收降荆州刘琮的降兵有6,7万,这一部分人的战力相当有限,刚刚投降的人马想送到前线当炮灰是不现实的,不然很有可能哗变,所以这一部分只能作为形势,参战的很少,曹军的主力仍然是从中原带来的北方兵,那问题就出现了。

北兵不善水战,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曹军出现了瘟疫,而且曹军当时的确算是劳师远征了,所以曹军的战力跟正常水平相比已经打了折扣了,因为赤壁是水战,所以曹军擅长的骑兵部队(如虎豹骑)基本也用不上,就算曹军的实力不打对折,不过差不多也只有6成吧,那十万人大概就相当于6万人左右。

孙权给周瑜的军队是3万,不过这完全是投入前线的3万人,而且是保家卫国的军队,刘备还有大概2万人的军队对曹军有牵制,所以赤壁之战虽然曹军人数上有优势,但是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而这些完全可以抵消掉人数上的优势,所以赤壁之战东吴胜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以此说明东吴有多强。

夷陵之战

如前所说,夷陵之战东吴防守的人数是要超过刘备进攻的人数的,兵法常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就算双方人数差距不大,但是攻守之势不同,东吴仍然是占据有利地形的,而且实际上东吴的兵力要比刘备的多不少,因为刘备还分给黄权约1万人在江北防卫曹魏,所以刘备实际能用的兵大概只有3万蜀兵和一万沙摩柯的蛮兵。少于陆逊的约6万人的兵马,而陆逊其人又相当老到,所以夷陵之战东吴胜是理所当然,并非是逆转了什么。

虽然胜了两次,但是东吴得到了什么?

虽然赤壁、夷陵东吴都胜了,但是东吴并没有得到什么具体的利益,赤壁之战胜利了,荆州的南四郡被刘备收了,南郡又借给刘备了,南阳郡还在曹操手里,东吴仅仅得了一个江夏郡,赤壁虽胜,但是自身一定也有不小损失,仅仅得到了一个江夏恐怕都不够弥补损失的,所以赤壁之战胜利,东吴并没有得到具体利益,甚至还有点亏损。至于后来湘水划界又得2郡,袭杀关羽,获得荆州另外3郡那是后话了。

夷陵之战就更是赔本的了,夷陵之战前东吴连败几阵,已经有了不小损失,虽然后来把刘备杀的比较惨,但是自身的损失也是有一定的,所以夷陵之战东吴、蜀汉都是失败者,曹魏才是做的渔翁之利的,东吴和蜀汉都有不小损失。所以夷陵虽然胜了,但是还是陪葬了不少兵力,物资。

所以虽然三大战役东吴参与的两次都胜利了,但是对实力的影响并不大,对东吴的国力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增长,所以这个并不能拿来作为评论国力的标准。

实力国力靠什么证明?人口,财富,兵力,地盘。这一点对比很明显,如上所述的这几样全部都是曹魏>东吴>蜀汉。所以蜀汉也是三国中第一个灭国的,不是什么凑巧,真的是实力所致。


胡侃解密三国


首先,东吴始终不能算最弱的,蜀汉和曹魏都比东吴的消亡要早。

其次,所谓的三大战役也是见仁见智,包括赤壁之战,吴蜀胜利;猇亭之战东吴又胜;但官渡之战发生在曹操和袁绍之间,东吴与此战无甚关联;因此东吴三大战役参与其二。三场战役东吴

再次,东吴的大帝孙权虽然称帝较晚,但在位时间却是魏蜀吴各帝王间最长的,他把吴国治理得还不错。

最后,东吴不能认为是最弱的,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占有天下九州中的扬州、荆州和交州。





延庆卅三年


孙权为人宽厚,聪明仁义,容贤蓄众,人道助信,孙策交位给孙权的时候,就告诫孙权“打战你不如我,但是守住疆土,发展生产,治国安民,我不如你。”,所以孙权较为保守,东吴高层也就比较保守。

孙权自知自己的优势在哪,所以把重心都放在防守,赢得几场战役也都是被动而为,并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想守住祖宗们打下的疆土,让百姓过的舒适,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稳定发展,但东吴多年来积蓄的能力和资源,却因为儿子之间的皇位之争,一散而空,在厚积薄发的关键时期陷入内乱,被晋朝司马家所灭。


吞天历史


东吴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