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草书书法该如何练习?

891536008


草书是很多学习书法的朋友都非常喜欢的一种书体,感觉写起了可以挥毫泼墨,十分潇洒。但要注意的是草书不是“潦草”,也不是“草草行事”,更不是一味地疾风暴雨。要想真的把草书学好,就一定要学好楷书。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过:“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同草,殊非翰札”,孙先生在告诉我们,写草书的时候如果不兼具楷意,那就失之于单调拘谨,不会写出好的草书;写楷书的时候如果没有参入草意,也会失去“尺牍”书的韵味,也不是好的楷书。所以作草要兼真,作真要参草,方可写出好的作品。

孙过庭在《书谱》中还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楷书的基本要求是点画,点画结构严谨构成其形体。但是楷书的精神则是使转表现出来的,使转不顺,则流于刻板、呆滞。

草书的形体是由用笔的转折、呼应之势体现出来的,而它的精神则寄托在点画之中。宋代的欧阳修也说过:“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告诉我们,草书不是一味地潦草,草书也有它的法度。

学习草书也要临帖,从今草入手,首推最为经典的孙过庭的《书谱》,《书谱》既是一部书法理论著作,又是非常精妙的草书作品。边临帖,边学习一下古代书法理论知识,一举两得。

草书的笔法最为丰富,但是尽管千变万化,始终不离擒纵转折。擒是要受得住,不要一味地快,纵要放得开,转折之处要注意行笔的方圆变化。所以千变万化,最终落在四个字上,那就是“提按之间”。

孙过庭的《书谱》非常好的一点就是它是墨迹书稿,用笔的提按变化可以看得真切。所以在临习的时候,要注意这些点画行笔的提按变化,按下不死,提起不虚。提按之间就有了行笔的节奏感,快慢相兼、动静得宜,这才能体现出草书的韵味。

在临帖之余,再多去记记草书的字根、符号,草书是有规矩、有法度的,不可胡乱行笔,随意牵连、减省。


翰墨今香


结合自己的学书经验,浅谈三点学习草书的心得。

第一,草书忌讳涂鸦。

衡量一个人是否写的是草书,就看这个人动不动草书符号。草书2千余年的演变过程中经历了所谓章草、今草、狂草三大阶段,这种看上去信手而书的书体其实尤其内在的基本脉络,这个基本脉络就是草书符号。丢弃了草书符号,便不能称其为草书,就是涂鸦了。

第二,草书忌讳临单字。

有些学书者在临写草书的时候习惯单字练习,这个办法不是绝对不可以,但是单字练习的时间不宜过久。掌握了草书的基本书写规律之后,建议就不要单字临写了,而要整行练习,至少要三五个字一起练习。这里头有两个问题,一是草书的笔势,二是草书的行气。只有通行、通篇练习,才能掌握草书的笔势、行气乃至章法。

第三,草书忌讳虚浮。

现代人写草书为了追求草书的所谓灵动飘逸很容易把草书写的虚浮,灵动和飘逸的确够了,但是笔画都是飘在纸面上的,没有入纸。“古人以楷法作草”这句话其实把草书内在精神概括的很到位了。灵动和飘逸固然重要,但在追求灵动飘逸的同时,如果能照顾的笔力,写出力量感则更为重要。

欧阳询《草书千字文》


水滴国学


我是一人。草书并不是随便写写,也不是不需要学习就会的。

绝大部分人,写草书是不需要考虑“章法”或者“气韵”这些的。不要扯得太远,请先从基础开始练习。

不好意思这个问题,我有点情绪。很多人写草书就是乱写。

虽然我们现在的草书,尤其常用字的草书,都是历史上大书法家的写法。但是他们的写法都是有一定想法的,不是随便写写的。

千万不要把草书当成,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大概能看懂就行了,草草了事。

我知道有些人心中的想法,那些古代大家他们的草书很多都是自创的,为什么王羲之王献之的写法,后人都要学。我自己写有什么不可以。

虽然是一部分事实,但是他们是王羲之王献之,之后一千年绝大部分人都是按照他们写法来的,他们的写法已经成了标准。

这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你不服不行,请你老老实实学习,按照标准来。

我们不说章草,不说引碑入草等等,只说普通的草书。

草书也要从单字练起,常用字每个字都是有标准写法的。

有些人嘴上说:草书是书法中最难的最高的,但是自己却从草书基础都不肯练。

现在书法一般说五体,篆隶草行楷。下图是某杂志的五体配图。

这五体,每一种字体需要写出自己的风格和风貌,都不简单。

有一个健康正常的心态学习书法很重要,不要过分贬低和吹捧。

如何开始学草书呢?

先学单字的草书写法。

《草诀百韵歌》和《真草千字文》,学草书必读入门教材。

《千字文》是学习书法必定会接触的文章。历史中很多书法家都写过《千字文》练字。

其中《真草千字文》是学习草书单字写法非常好的教材。

智永和赵孟頫的《真草千字文》,非常适合初学草书。

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如下图。

赵孟頫墨迹版本的《真草千字文》如下图。

关于《草诀百韵歌》,很多人都潜移默化的背过里面的话。

《草诀百韵歌》的有很多版本,推荐明朝韩道亨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书写的。

一般来说,认真的把上面的几个帖子练了,草书单字大概能够认识。

感觉自己练习比较顺手了,千字文里面的单字,所有的草书写法都有大概了解。可以临临,王羲之的《十七帖》。

孙过庭的《书谱》,也可以临一临。《书谱》有很多问题,真假论证的问题等等。并不适合初学者。

一人有感

先把基础学好,才开始“创作”。

先把单字练好,才开始“作品”。

写一个常用字的草书,你连是什么字都不认识,那就不要说一幅草书的章法气韵怎样。

如果没有基础,想得多想得美不如自己动手写一写。当你有一定基础的时候,很多事情自然知道怎么思考。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一人笔记


垂钓客作为一个爱好草书几十年丶近数年专门习研草书的书法爱好者来说,对于“草书书法该如何练习?”这个问题,有非常靠谱的回答。

一丶草书书法练习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草书入门练习,可临习《草诀歌》;第二阶段是草书提高练习,可临习《智永真草千字文》、《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第三阶段是草书临创练习,可临习《怀素自敘帖》《张旭古诗四帖》《黄庭坚座上诸帖》贺知章《孝经》、以及王献之、苏轼、祝允明丶王铎、傅山等诸多草书大家与名家的法帖

(一)第一阶段是草书入门练习,建议临习《草诀歌》,通过这一阶段的临习,不但可以学习诸多关于草书的基础知识,还可以激发学习草书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目前网络中介绍的《草诀歌》有众多版本,垂钓客购置过的是山西教育出版社1984年9月第1版,1992年7月山西第2次印刷的《草诀歌》。是垂钓客所见最为优秀的最经典的《草诀歌》版本!(以下阐述皆以此版本《草诀歌》为例、简称《草诀歌》。)

1)山西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草诀歌》83韵,共830字。可谓字字珠玑,每一韵两句十字,句句有深意,字字可为范(草书的范字)!通篇墨迹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态、“翰逸神飞”之感!不但值得初学草书者临习,也值得草书家终身临习!

2)《草诀歌》歌诀朗朗上口,易诵读、好记忆!是初学者激发与保持学习草书兴趣、草书入门的好法帖。(更多关于《草诀歌》特点、优点的介绍,请参阅垂钓客2018年09月23日发表的“《草诀歌》能作为草书入门经典法帖吗? ”一文。)

(二)第二阶段是草书提高练习,第二阶段临习《智永真草千字文》《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等经典草书法帖,学习丶训练丶体悟草书的字法、笔法、墨法与章法等基本技能。

1、《草诀歌》可作为草书初习者的入门法帖,这是勿庸置疑的!但《草诀歌》涉及的草书范字有限,并且对于草书章法以及诸多约定俗成的草书法度未能一一涉猎。所以习草中、后期还需在《草诀歌》继续习研的基础上广习众多传世的传统经典法帖。决不能囿于一本《草诀歌》的学习,以免固步自封、成井底观天之蛙!

2、《王羲之十七帖》、《智永真草千字文》、孙过庭《书谱》等经典草书法帖都是草书学习者的必须临习的经典法帖,以上法帖的临习的过程即是草书学习的中级阶段,是提高表现力(书法技能)与鉴赏力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不但有助于草书学习者开阔眼界、进一步学习掌握更多的草书法度与规律、掌握更多常用字的草法,还有助于草书学习者训练草书技法中的字法、笔法、墨法以及领悟草书的章法与神韵。

1)王羲之的《十七帖》,在书写时意不在书,但天真毕现,妙合自然,形式上非常完美,气息典雅飘逸、结体生动多姿、线条准确细细腻、呈现妍丽流美的特征。从书法的形式元素分析,神韵、线条、结构、章法皆达到了完美状态。王羲之将“方圆、肥瘦、刚柔、动静、疏密、形神”的矛盾关系巧妙的统一得恰到好处!

2)《智永真草千字文》,书法秀逸,风神娟静,笔法精到;真草相间,气息畅达。章法上字字独立,笔势呼应相关,字断意连;下笔有源,使转自然,达到了“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意境。该帖的用笔、结构、章法具有如下特点:

(1)笔锋的运用呈现多样化。起笔处以露锋为主,起笔空中取势,下笔处有灵动之感,轻盈妍美。行笔转折处圆转为主,不生圭角,中锋用笔,圆转暗过,线条圆润质朴。收笔处以藏锋为主,收笔稳健,迟涩凝重。笔锋的多样化,体现了书写节奏变化。

(2)从草书结构来分析,虽然是小草书作品,但字字神采飞扬,力能扛鼎。通过结构疏密关系的对比,在收的笔势中积聚放的力量,字形或方、或圆、或扁、各具形态。线条在盘旋的过程中,笔不离纸,如印印泥,迟涩稳重的同时又不失灵动之美。

(3)《智永真草千字文》章法上承袭了魏晋书法的特点,正是王羲之今草的特征。

3)孙过庭《书谱》,全文三千七百余字,被后世草书书家极力推崇并列为必临之经典法帖。《书谱》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对书法艺术在理论上的阐述极其精辟。不但指陈笔墨利弊、点评前代诸家优劣、古今沿革。尤其是在阐述形质与情性的关系等方面,夹叙夹议,以历史的观点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 “驰鹜沿革,物理常然”,阐明书法是一种抒情达意的艺术。“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强调书法表情艺术的特性。

(2)《书谱》“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以及“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和“五乖五合”等等不胜枚举的观点与著名论述更是揭示了草书的真谛。

(3)《书谱》字字随意潇洒,中锋、侧锋、逆锋、藏锋并用,笔画飞动,心手双畅,可谓“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通篇通过字的穿插避让,将散落在字内的气脉贯通其中。

(4)《书谱》在行气的处理上,字字相连,三字相连组合频繁出现。行与行这间的关系上,也多见一些明显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体态欹侧,错落有致,具有书写的节奏韵律感!

以上三经典法帖的诸多特点,临习时应仔细体悟。

(三)第三阶段是草书临创练习,是草书学习的高级阶段,也是学以致用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练习可临习《怀素小草千字文》、贺知章《孝经》、《怀素自敘帖》《张旭古诗四帖》《黄庭坚座上诸帖》以及王献之、苏轼、祝允明丶王铎、傅山等诸多草书大家与名家的法帖,目的是培养草情、开拓视野、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同时也可为今后学习大草(狂草)、更上层楼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三、垂钓客学习草书的几点心得体会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浓厚的学习是坚持书法学习的不竭动力。垂钓客爱上草书从接触《草诀歌》开始,几十年来一直保持对草书的兴趣、关注与欣赏。碰上好的草书作品便不由自主的心摹手追。

2、用水写布临习草书,对于熟悉草书的草法、练习草书的笔法(如草书的使转、点画)、熟悉草书符号非常方便,可作为草书的早期练习方式与手段。

3、“读帖、临帖、悟帖”是书法学习的不二法门与必由之路,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可偏废!书法学习,贵在坚持、难在坚持。草书学习尤其如此。惟有精习精研,才能登堂入室、才能学有所成、才能更上层楼。

(1)读帖有助于提高“鉴赏力”。读帖有利于开阔眼界,见多才能识广,才不会少见多怪。

(2)临帖有助于提高“表现力”, “表现力”就是“书写能力”即“书法技能与技巧”等“笔墨”功夫及表现能力。光读不临、“表现力”薄弱,则“心有余而力不足”,知道应该如何写但写不到位,达不到想象中的效果。

(3)悟帖可提高理解力,悟帖是提高“读帖”与“临帖”水平的催化剂,只读不悟、只临不悟,常常事倍功半;“读帖”中悟帖、“临帖”中悟帖,往往事半功倍!

4丶草书学习宜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要有“信心、静心、耐心、恒心”,只有临池不辍,读帖丶悟帖不止,才能功到自然成!

5、较好的楷书行书的基本功,适当涉猎一些篆书的基本知识,有助于草书点画与线条的学习及对草书草法的理解。





落月湾中垂钓客


要中锋行笔,快慢自如,手腕要活,草法要准,讲究互应对比,墨色变化,注意到了这些应该把草书写得差不多了。这哥三的草书就各有风貌!





云雪书画


草书,最抒情写意的一个书体。也是学者思维误区最大的一块。篆丶隶丶楷,都是静态美。行书,流便度适中。草书,精神激奋,翩翩起舞了。尤其狂草,"颠张醉素″,狂而近魔了。

世间法,都是相对论。过犹不及,风高浪急,就有倾覆之危。论到草书,也要守法。不能"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

当说到"图真不悟,习草将迷″时,当前好多朋友非常反感,甚至脱口谩骂。进而至于主观解读书体的进化史,错解名词,为张扬己意找立论根据。说是楷书成于草书之后,先以楷书打基础再学草书没道理,甚或违反书法发展史。话说到這里打住,弊人只声明,永远不会认同這一观点,也不去争论辩驳。

草书。适情,而非随意。随意,而非滥情。

要想学习,先要蓄志,並要守法。其规律也是笔法(点画丶使转)丶字法(形体结构)丶章法(分间布白丶行气)丶墨法(燥润浓枯)的学习锻炼养成功夫之修行。

究竟学草书与楷书有什么关系,的确不应有模糊不清的认识。首先说,各自独立,又血缘亲密。不能说跳过楷书,单刀直入挑战草书不行。世界上有普遍的道理,也没有绝对不行的事情。只要能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运用到极致,便有奇迹发生。

要从经验规律和普遍理论上看,古来之大成就者,张芝丶索靖丶二王丶张旭丶怀素,都不是单一成就者,而且不排除只有全面的基础才力挺了他某项的伟大成就。

对草书的认识,重要的是一个全面。其技术层面上说,功力要求要高于其它书体,(如果仅是玩玩而已,一切免谈)。然而它却並不是主要的,主要还在字外功的修养。文气丶人品,思想丶情操。古人不说,于右任,林散之,启功,哪个不是学问家丶思想家?经世致用,诗词文章,所谓毕生修养,饱学之士,高山仰止之人。我辈后学,"虽不能至",但要"心向往之″。敝人一开始说了"志″,先贤榜样,就是立志的目标。

直奔写字而去,或者直奔"草书"而去,应该知道事实不存在填飽肚子的最后一个饅头,最后一个饅头是与前几个馒头共同起作用的。五体兼能,绝对有利于一体独精。字外功,潜心读书,冶炼思想,培训情操,绝对会产生超越技法层面的书法创作的高境界妙效果,那是光练手头功夫解决不了的灵觉智慧。

当今的书法学者,如果受了书协丶国展的圈诱引导,绝对入不了高境界,再出舒同丶启功的层次造诣都不可能。展览体,绝对不是雅正,更发散不出真正的"颠张醉素"豪气。书协倡导过一阵子王铎,现在看有没有写王铎立住脚的?名利浮躁,只有江湖丶俗滥丶丑怪的懵人骗己结果等在那里,别无出路。可以嘴硬皮厚不承认,绝对改变不了一蟹不如一蟹的事实。

劝君听我一句话,学草宜慢不宜急。激情上来要约束,否则顺流便入俗。

"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真空妙有无量寿


许多学习草书的人分不清潦草和草书的区别,片面认为胡乱写去越潦草就越像草书,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如此学去离真正的草书还有十万八千里!

草书的学习要抓住两点精髓:

一是要熟记草书符号。草书是有符号识别的,也是有约定俗成的笔法和章法的,不是胡乱草去,更不是满纸涂鸦人不识,以潦草以为草书!

二是不能臆造它的笔画和结体。这个要通过阅读草书法帖和大家作品去体会去临摹,否则很难入门!通过大量的阅读、临摹和练习掌握草书的点画线条的流动和结体,真正悟透它的闪展腾挪、疏密有致、枯湿浓淡才能步入正轨的草书学习!





冀之笔


草书的学习,是书法中最难的一种。不仅要有超强的控笔能力,还要有全局的构思。

楷书的学习,我们只要学会了笔法和结构规则,按着规矩来写,就能写出合格的作品来。草书则不同。临摹时写的很好,一到创作时,便很难写出理想的作品。为什么?因为草书是动态的,


草书的入门学习,是从识读开始。先从单独的字开始,从认识辨别,到笔法训练,都要从最根本的地方开始。不把各种偏旁部首的代用写法弄清楚,一开始便去临摹整幅的草书作品,不明草书的结字原理,任何一篇作品的字数都不可能概括所有的汉字。遇到没有临摹过的字,便不知如何变通。有人便凭空臆造。想当然的以为就是这么任性的写。但草书是有严格的结字规范的。同一个部首,在不同的字中,写法是不一样的。比如”寺”,在“時”和“诗”这两个字中,它们的写法完全不同,学过和没有学过的人,对行家来说,一眼就能看出来。


草书的学习教材,于右任编写的《标准草书》,非常详细的介绍了草书的各种偏旁部首的代写方法。结合千字文为范例。收集各朝代名家的草字汇集其中,供学习者参阅 。是草书入门学习最好的教材。《草诀百韵歌》,是古代的一本重要的草书入门教材。五言一句,朗朗上口。把草书的主要部首偏旁的应用与结体的区别,解说简要明了。是学习草书必不可少的范本。

草书最难的,是全局的布置。必须通过大量的临帖和读帖来积累,丰富自己的草书题材库。要结合自己的自身情况去选择学习方向。张旭、怀素的草书,不是每个人都能学的。孙过庭《书谱》,王羲之草书《十七帖》,赵孟頫《草书千字文》,贺知章草书《孝经》,把这些比较平和的草书学到手,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成果。



子衿书法


草书书法练习与其它书体一样,都需要临帖,需要高师指点,因为中国的传统艺术都是口口相传的。草书与其它书体不同的是,草书的偏旁部首大多是代笔,大多是约定俗成的,因此需要熟记于心。草书变化非常,与书者个性一致,因此写草书需要天赋异禀,一般人初学尚难,再进一步就好似"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故没有那个灵性天赋就不要练习草书了!





菊香堂菊香斋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