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蘇聯人製造的喀秋莎,是納粹德國噩夢,卻被志願軍發揚光大!

北風之神529

喀秋莎或許是俄羅斯人最愛的名字了,名曲喀秋莎是蘇聯乃至俄羅斯人最喜愛的愛國歌曲,而喀秋莎火箭炮則是二戰時期蘇聯最著名火炮。它剛剛登上戰場時曾經一度給德國軍隊士兵帶來極大的陰影,甚至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給了美軍以巨大的打擊。

蘇聯人製造的喀秋莎,是納粹德國噩夢,卻被志願軍發揚光大!


喀秋莎火箭炮是世界上第一種自行火箭炮,也常見多管發射方式不同,喀秋莎採用了多軌式發射方式。一門喀秋莎擁有8條工字型發射軌道,可以上下分別懸掛火箭彈,一門喀秋莎火箭彈一次齊射可以發射16枚132毫米的火箭彈。當時蘇聯紅軍一個火箭炮團有24門喀秋莎,一次齊射就可以發射400枚火箭彈,也就說蘇聯一個裝備喀秋莎的炮兵團的火力甚至超過了德國炮兵師。

蘇聯人製造的喀秋莎,是納粹德國噩夢,卻被志願軍發揚光大!


當喀秋莎第一次出現在戰場時,那是德軍剛剛攻佔了蘇聯的戰略重鎮-奧爾沙,德國士兵們正在忙著從搬運這繳獲來的物資。然而突如其來的密集炮火將火車站附近的德國士兵和他們的物資全部消滅了,倖存的士兵還沒回過神來就炮火就已經結束,當然戰爭也結束了。迷惑的德國士兵大為不解,他們無法想象什麼樣的武器可以在短短十秒內傾斜如此多的彈藥。直到他們在莫斯科會戰時才繳獲了喀秋莎後才第一次直到蘇聯這款神秘武器。

蘇聯人製造的喀秋莎,是納粹德國噩夢,卻被志願軍發揚光大!


別說德國人不知道這款秘密武器,就連蘇聯士兵也對這款火箭炮知之甚少。這款火箭炮在裝備時,蘇聯紅軍並未對其命名,而是隻有一個“K”字作為它的代號。蘇聯紅軍處於對這款火箭炮的熱愛,以及愛國歌曲《喀秋莎》的流行,蘇聯士兵們親切的將這款火箭炮命名為喀秋莎。

蘇聯人製造的喀秋莎,是納粹德國噩夢,卻被志願軍發揚光大!


雖然喀秋莎火箭炮是蘇聯人發明的,但真正把它作用發揮到最大的還是中國人。抗美援朝期間雖然美軍佔據著制空權,喀秋莎又因為發射時會產生較大煙霧而暴露目標,本來是不足以成為美國人心腹大患。然而志願軍火炮部隊採取“快去、猛打、快回”的游擊戰術,入朝作戰兩年半給美軍造成巨大傷亡,有力的支援了步兵作戰。那時火箭炮部隊的車號是“84”,在路上只要是“84”車號都會得到主動讓路的禮遇。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志願軍對喀秋莎的高度評價。當時志願軍將領評價喀秋莎怎麼說?當年45師師長崔建功晚上看到喀秋莎齊射把敵軍陣地燒紅了一片冒出一句:要是戰爭不死人,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玩的遊戲了。而該師政治委員稱,喀秋莎在部隊中當得“嬌驕”二字,一個嬌是使用嬌氣,發射容易暴露陣地,打完要馬上轉移,一次發射60兩黃金就沒了。第二個驕是戰果嬌人,通常是在反擊中使用,打兩次覆蓋基本陣地上的工事碉堡就掃清了,還有次打第二梯隊敵軍集結,也是兩次齊射結果敵軍當天再也沒發起過進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