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歷史上有哪些手足相殘的例子?

洪浩江蘇南通


①唐朝:“玄武門之變”

唐高祖即位以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

三個人當中,李世民功勞最大最得民心,太子李建成比不上李世民,心裡妒忌,就和弟弟齊王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

李世民於是策劃了“玄武門之變”,一舉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等,得立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

②魏國:“七步詩”

曹操死後,曹丕上位,稱帝為魏文帝。

由於昔日爭封太子那段經歷讓曹丕無法釋懷,他仍對曹植耿耿於懷,他擔心這個有學識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著法子要除掉他,於是就命曹植七步之內做一首詩。

作者曹植:

煮 豆 燃 豆 萁,

豆 在 釜 中 泣.

本 是 同 根 生,

相 煎 何 太 急?

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表達了對曹丕的強烈不滿,生動形象鬥爭和詩人自身處境艱難,沉鬱憤激的思想感情。

③秦國“沙丘政變”

秦始皇在臨死前,曾叫趙高手寫一份詔書,內容是讓扶蘇到咸陽參加葬禮,這份詔書還沒有發出去的時候,秦始皇就去世了,於是趙高扣留了這份詔書,私下找了胡亥與李斯,三人密謀參與了政變。

胡亥、趙高、李斯三人封鎖了秦始皇去世的消息,首先偽造了一份秦始皇給丞相李斯的詔書,詔書的內容是立胡亥為皇帝繼承人,接著又以秦始皇的名義偽造了一封給扶蘇的詔書,然而扶蘇在悲痛中自殺而亡。


瞬間kiss


手足相殘皆為一個利字。

歷史上手足相殘的大事件基本都與爭奪王位有關,下面二哥給您舉幾個例子,讓您從中窺探一番人性的複雜。

胡亥假傳旨意害死扶蘇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為人正直,也是統治階層中具有遠見的人物。

扶蘇因為反對秦始皇“重法繩之臣”等政策,而被貶到了外地。

秦始皇外巡時突然暴斃而亡,身邊卻只有胡亥在身邊。

這是胡亥上位的絕佳良機!奸臣趙高趕緊獻計——用假詔書立胡亥為太子,並賜死扶蘇。

生性軟弱的扶蘇在拿到詔書那一刻心如死灰,並沒有反抗,而是選擇了領死。

從頭至尾,這都是趙高的陰謀!因為紈絝的胡亥上位當皇帝,趙高就可以趁機掌控朝野,而一旦正直的扶蘇上位,那他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所以趙高堅定地站在胡亥身後,導演了兄弟相殺的這出慘劇。

曹丕對曹植的“七步”之恨

曹操在66歲那年病逝,曹丕則逼迫漢獻帝禪讓皇帝之位,曹丕稱帝,史稱魏文帝。

弟弟曹植,一直是曹丕過不去的一道坎兒!他擔心有學識、有抱負、有人脈的曹植會搶走自己的位置,於是一心想除掉他。

聰明的曹植一次次僥倖逃過,最有名的一次勝利大逃亡就是朝堂之上的“七步”之恨。曹丕讓曹植現場作詩,七步之內不能成詩,就殺頭。

悲憤的曹植哭著作出了那首膾炙人口的《七步詩》,也成功躲過一劫。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樣的一種慨嘆震撼人心,也一定會讓曹丕無地自容吧。

北魏上演子殺父,兄殺弟的慘劇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王朝,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朝代。這是一個充滿著宮廷殺戮的朝代。

開國皇帝拓跋珪生性頑劣,因為妻子賀夫人犯錯就要將其處死!小兒子拓跋紹看不過去了,於是翻牆進入宮中,並在宦官的幫助下,殺了父親拓跋珪。父親縱然有錯,但兒子殺父親,實數大逆不道。

逃難多年的長子拓跋嗣眼看著弟弟要奪權,趕緊帶兵殺回皇宮誅殺拓跋紹,平息叛亂。

這一家子,為了一個皇權之位,竟然能喪失人倫,父子相殺,兄弟相殺接連上演,可謂人間的悲劇。

李世民與李建成的兄弟相殺

唐高祖李淵稱帝后,立李建成為太子。

李建成最為忌憚弟弟李世民的才幹,害怕這個弟弟將來與自己爭奪皇位,於是決定藉機除掉李世民。

哪知,提前知道消息的李世民來了一個先發制人——發動了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

最終,李世民上位成為太子,不久李淵就將皇位傳給了李世民。李世民也開啟了貞觀之治的盛世。

明英宗上演奪門之變

明英宗不知哪來的勇氣非要御駕親征瓦剌,結果在土木堡之變中被蒙古人俘虜。

蒙古人想以皇帝為人質相要挾,打算討要一大筆贖金。

大明朝廷卻放出了大招——立刻換了皇帝,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稱帝,史稱明代宗。

明朝廷的意思很明確:我們有了新皇帝,你看著辦。

蒙古人傻眼了,大明朝廷不按套路出牌,手裡的人質沒用了。

怎麼辦?放了吧。

明英宗回到北京,皇帝做不成了,那就做個被架空的太上皇吧,也不錯。

讓明英宗窩火的是,自己的兒子原先已經被立為太子,卻被明代宗給廢掉了,明代宗的用意很明顯:想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欺負我行,欺負我兒子沒門!”於是明英宗聯合一眾朝臣發動了奪門之變,將明代宗趕下臺,自己重新當皇帝。

明代宗憋氣窩火,沒多久就病死了。

雍正在“九子奪嫡”中勝出

康熙年老,太子無能被廢!誰是未來皇帝的接班人呢?康熙的九個兒子上演了“九子奪嫡”的宮廷鬧劇。

康熙病逝!在一片質疑聲中,雍正拔得頭籌拿到接班的遺囑,成功奪得皇位。上位後,雍正對這群昔日的兄弟開始了逐一收拾。

老三胤祉、十四弟胤禵、十五弟胤禑被髮配,為康熙守墳。

老大胤褆、老二胤礽、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則被幽禁起來,沒了自由。

更狠的是,老八、老九除了被幽禁還被改了名字,老八被雍正改名為“豬”,老九則被叫做“狗”。對於皇子來說,改成豬、狗的名字,就是最大的侮辱,可謂生不如死。

結論:兄弟相殺、手足相殘,這就是權力的誘惑使然。在古代社會,皇權至上的光環讓不少人迷失了自我,不惜踐踏人性的底線,這樣的人即使君臨天下也會被歷史所嘲笑。套用曹植那首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月二的二龍頭


著名的大概有:

1、春秋時公子小白(齊桓公)殺公子糾;

2、趙惠文王殺兄趙章;

3、秦二世(胡亥)殺公子扶蘇及秦始皇其他子女;

4、前趙劉聰殺兄劉乂;

5、後趙太子石宣殺弟石韜;

6、南朝宋孝武帝劉駿殺劉劭;

7、隋煬帝殺其兄楊勇;

8、李世民殺李建成和李元吉;

9、南漢劉洪熙殺眾弟兄;



我的乾坤


慧眼識才,因你而樂, 大家好我是伯樂說歷史,很高興為大家解答歷史問題。

1.秦朝長子扶蘇與次子胡亥

講到秦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秦王嬴政於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後相繼滅掉了關東六國,完成國家統一,後北擊匈奴,南服百越。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華夏族為主體,多民族共融的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為防衛 匈奴,秦在秦、燕、趙三國長城的基礎上,修成了著名的萬里長城,這比現存的明長城更往北,距離也更長。就這樣還是逃脫不了,兄弟相殘的事情。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主要巡遊雲夢、會稽等地時,李斯、胡亥、趙高等隨從,上卿蒙毅也在隨行之列。蒙毅是蒙恬的親弟弟,為皇帝的親信,可是當秦始皇在途中病重時,蒙毅被遣"還禱山川"。因蒙恬領兵30萬隨公子扶蘇駐防上郡,從秦始皇的身邊遣走蒙毅,也就是去掉了扶蘇的耳目;加之趙高曾被蒙毅治罪而判死刑,後因秦始皇赦免,趙高才恢復官爵,趙高對蒙毅恨之入骨,要誅蒙氏一族。趙高是個宦官,其專管宮廷御車與印信、墨書。這次秦始皇巡遊,自然少不了中車府令的事務。而且後來趙高還"行符璽事",執掌傳達皇帝命令和調兵的憑證"符"和"璽",趙高當然隨從。秦始皇這次出巡,一路勞頓,到平源津就病倒了。趙高奉命寫遺書,給受命監軍河套的秦始皇長子扶蘇:"與喪命咸陽而葬。"信還未送走,秦始皇就嗚呼哀哉於沙丘(今河北廣宗縣北)行宮了。 為了不使秦始皇死的消息傳揚出去而引起亂子,丞相李斯秘不發喪,將屍體載於車中,飲食奏請如常。一面命令車了加緊趕路,一面讓趙高儘快派人把秦始皇的遺詔給扶蘇送去。趙高可不願意讓扶蘇繼承皇位。因為扶蘇為人正派,根本瞧不起阿諛奉承的趙高。秦始皇的小兒胡亥是一個昏庸的傢伙,且趙高還曾受命教胡亥學習法律,二人正好臭味相投。趙高想立胡亥為皇帝,以便實現他篡權亂政的陰謀,因而他違背秦始皇的命令,扣著詔書不發。三人經過一番密謀,就假造秦始皇詔書,由胡亥繼承皇位。同時,還以秦始皇的名義指責扶蘇為子不孝,指責蒙恬為臣不忠,讓他們馬上自殺,不得違抗。接到詔書後扶蘇流著淚自殺了。

2.玄武門事件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統治階級內部一場爭權奪利的鬥爭。唐朝建立後,李淵封長子建成為太子,協助處理軍國大事,實力雄厚的次子世民文武雙全,武功卓著,由此形成兩大勢力。太子建成聯合四弟元吉,準備除掉世民。

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曲意侍奉各位妃嬪,奉承獻媚、賄賂、饋贈,無所不用,以求得皇帝的寵愛。加之賓妃們時常在,高祖李淵耳邊說世民的壞話,使得李淵對李世民 心聲猜疑。局勢對李世民非常不利,於是定計發動政變。公曆626年,世民率長孫無忌等人經玄武門入皇宮,埋伏在臨湖殿附近,突然射殺了準備入朝的建成和元吉,然後聲稱“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並派親信“宿衛”高祖,迫使高祖接受了既成事實。三天後,高祖立世民為皇太子,詔令軍國庶事一切委太子處決。八月,高祖傳位於太子世民,自稱太上皇。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這就是史稱的“玄武門之變”。

3.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叔侄之間的鬥爭

1398年5月朱元璋病故,皇太孫朱允炆繼位為帝,因顧及藩王勢力極大,在登基之後開始實施削藩政策。當時觸及到很多藩王權益,引起很多不滿,其中朱棣是當時權益,波及最為廣泛。朱棣於1399年7月起兵反抗明朝,發動了持續三年的靖難之役。1402年6月13日燕王軍攻入金陵,江山易主,靖難之役結束。成功奪取了,其侄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建文帝下落不明,有人說死於皇宮大火之中,也有人說趁亂逃出皇宮,在寺廟裡面斬三千煩惱絲出家當和尚了。

歷史總是引人非議,現在的我們只能在史書中找尋答案。



喜歡的朋友可以一起探討下






伯樂說歷史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其兄弟;曹植逼死曹丕;胡亥賜死扶蘇;雍正登基後殺死其兄弟。



沙漠孤狼138609229


1、秦二世胡亥:

秦二世,也稱二世皇帝,姓趙氏,名胡亥。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太子扶蘇的弟弟。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途中時,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謀殺了其兄扶蘇後就當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

2、昭武皇帝劉聰:

劉聰是十六國時期漢國開創者劉淵的第四子,自幼聰慧好學,通習經史、百家之學,對孫吳兵法尤為精熟。永嘉四年,即公元310年,太子劉和繼位,劉聰遂殺劉和自立,改元光興,是為漢烈宗,史稱昭武皇帝。

3、宋孝武帝劉駿:

劉駿,是南北朝時期宋文帝的第三個兒子。宋文帝北伐失敗後被他的大兒子劉劭所殺。但劉劭只當了短暫的三個月皇帝,又被其弟劉駿擊敗處斬。劉駿在新亭即位,是為宋孝武帝。不久,將劉劭全家男女妃妾一併誅殺。時人流傳這樣一句歌謠:“遙望建康城,小江逆流縈。前見子殺父,後見弟殺兄。“

4、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拓跋嗣,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兒子。公元409年10月,拓跋珪為其子拓跋紹所殺,拓跋嗣在宮中衛士的擁戴下殺了其兄拓跋紹,於同年即位,改年號“永興”。

5、隋煬帝楊廣:

楊廣,隋文帝楊堅的次子。公元581年被封為晉王,在南下滅陳和抵禦北方突厥的過程中立有大功,並一心要取代兄長楊勇的太子地位。

6、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個兒子。公元618年,隋煬帝被殺之後,李淵建立唐朝,立大兒子李建成為太子。

但隨著李世民的功名日盛,李建成開始排擠李世民。是年,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親信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目的是掌握兵權並趁機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時先發制人,發動了著名的玄武門事變。三天後,李世民便被立為皇太子,從他父親李淵手裡接過實際的皇權。隨後不久,唐高祖李淵禪位,李世民即位,是為太宗皇帝。

7、宋太宗趙光義:

北宋開寶九年,即公元976年,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一夜之間猝然駕崩,其弟三十八歲的晉王趙光義登上皇帝大位,是為宋太宗。

宋太祖駕崩前夜,曾詔晉王趙光義入宮。趙光義入宮後,宋太祖屏退左右,與趙光義酌酒對飲。室外的宮女和太監在燭影搖晃中遠遠地看到趙光義時而離席,擺手後退,似在躲避和謝絕什麼,又見宋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

然而到了凌晨,宋太祖卻不明不白地駕崩了。得知宋太祖去世,宋皇后立即命太監王繼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宮。然而,王繼恩卻去開封府請來了趙光義,皇后因心有所懼,只好承認趙光義做了皇帝。於是,後世就留下“燭影斧聲”殺兄登位的故事。

8、後梁末帝朱友貞:

朱友貞,梁太祖朱全忠的第三個兒子。他的二哥名叫朱友珪,其母原為亳州營妓。唐僖宗光啟年間,朱全忠有一次率軍經過亳州,召其母陪侍,並且使之懷孕並生下一子,即朱友珪。

乾化二年,即公元912年,趁朱全忠病重,其次子朱友珪率所部政變,誅殺其父並假傳遺詔,自登帝位,翌年正月改元鳳歷。

朱友珪登上帝位之後,雖然大量賞賜將兵以圖收買人心,然而很多朝中老將還是頗為不平,而朱友珪本人又荒淫無度,因此人心沸騰。鳳曆元年,即公元913年,朱全忠四子朱友貞再次發動政變,逼迫朱友珪自死身亡。

9、齊肅明孝皇帝王延鈞:

王延鈞、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國主王延翰之弟,原任泉州刺史。後唐明宗天成元年,即公元926年,王延鈞發動政變,謀殺了其兄閩王王延翰。其後,王延鈞被推為閩王。後唐長興四年,即公元933年,王延鈞稱帝,國號大閩,改元龍啟,改名王鏻,又作王璘。史稱齊肅明孝皇帝。

10、南朝漢中宗劉晟:

劉晟,南朝漢帝劉玢之弟,原封晉王。南漢帝劉玢即位後驕傲奢侈,不理政事,並且猜忌諸弟。南漢光天二年,即公元943年,劉弘熙與劉玢飲宴觀賞角力表演,劉玢大醉,劉弘熙即命力士抓住劉玢,摧擊其前胸斃命。劉弘熙隨即繼位,並改名劉晟。


酷酷的千尋


其實歷史上幾乎每個朝代都有這樣的事情。

最早的比如五帝中的舜帝,他不是迫害自己的兄弟。而且被自己的父親和兄弟迫害。當時舜受到了堯帝的賞賜,他的父親和兄弟眼紅,就騙舜挖了一個坑。然後把他推下去,準備活埋了。

秦二世胡亥,為了當皇帝假造聖旨,讓自己的大哥公子扶蘇自盡,並且在登上皇位之後,命令趙高把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殺了。

隋煬帝楊廣,楊廣為了當上皇帝,弒父殺兄這是都知道的事情。

最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中兄弟相殘。李世民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兄弟李元吉和李建成,並且還逼迫自己的父親李淵退位,成為太上皇。

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李泰為了皇位也是相互之間手足相殘。

這樣的事情還有更多,這只是其中比較出名的幾個,幾乎每個朝代的更替前期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而在對於皇位的爭奪之中,也沒有不流血的。位置只有一個,誰都想做皇帝,爭奪之下手足相殘太普遍了。而且不僅僅是皇位的爭奪,一些大家族的繼承人爭奪也是充滿血腥。

以上屬於個人意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歷史費勁兒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自古以來我們都說血濃於水,親情似乎是這個世界上最牢固的紐帶。也許當手上沒有權利,沒有金錢,沒有地位的時候,兄弟抱團取暖,這個時候什麼都看起來很美好。但是當達到了權力的頂峰特別是在帝王將相家,兄弟為爭權奪利,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事情還少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那些著名的手足相殘的故事。莊公和共叔段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他們的母親是武姜。姜是齊國的姓,我們有理由相信武姜是齊國人。鄭莊公是共叔段的親哥哥。既然如此哥哥為什麼要打弟弟呢?還得從他們的媽說起。記得聽別人說過,兄弟三個,老大最苦,老二受氣,老三享福。這從側面反映出父母具有愛小心理。武姜也不例外,共叔段就是她的心肝,有什麼好吃的好喝的都想給她的這個小兒子。甚至連太子的位置都想給他,但是這是一個嫡長子子繼承製的時代,所以反對歸反對,鄭莊公照樣作他的國君。國君當不成,給塊地總成了吧。於是在武姜和共叔段的強烈要求下,鄭莊公答應了。可沒想到過了二十年共叔段竟把彈丸之地發展的初具規模起來,甚至具有了私人武裝,成了名副其實的國中國。統常到了這個階段,無非是造反,再就是準備造反。共叔段選擇了前者,是時候了,我等了二十年不是要證明什麼而是要把我曾經失去的東西拿回來!他對自己很有信心,況且在都城裡還有內應~武姜。要說這娘當的也不含糊,一聽到風聲馬上就宣佈:來吧,到時候我替你開城門。巴不得共叔段馬上殺入京城。然而鄭莊公真的就不知道嗎?這二十年來,他一直在觀察,靠他的耳目~在武姜和弟弟身邊,他明白弟弟在做什麼,之所以不動手是抱著一種僥倖心理~希望弟弟好好過日子,大家平安的過著各自的幸福生活.可是現在不可能了,最不願發生的發生了,好吧,撕破臉幹吧。當共叔段滿懷信心的來到都城時,迎接他的不是他母親,而是他哥以及其身後整齊劃一的軍隊。戰鬥很激烈但並不精彩,辛苦創業的共叔段被打回原形,回到解放前。莊公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共叔段逃到共這個地方。鄭莊公就親自領二百乘戰車攻打共,再次取勝,“共叔段”這個字號便由此得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精品文史


要說歷史上手足相殘的例子,多出於帝皇奪位之爭,其中最為後人所詬病的,大概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了。

為什麼他會被後人所惦記?

其一、唐太宗被稱為千古一帝,功德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總有人想挖一挖他的黑歷史,證明人無完人,而玄武門之變的殺害兄弟,切切實實是其人生中的一大汙點,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汙點。

其二、唐太宗過分了,在殺害了兄弟之後,將其斬首示眾,把兄弟的兒子都殺光,妻子全部納入自己的後宮。

其三、唐太宗,是歷史上第一位篡改歷史的人,恰恰是因為他怕自己的一些事情被後人所詬病,他一開始給自己製造的人設就是“仁義”,對朋友是如此,但是對敵人就沒那麼仁義了,即便這些敵人是自己的親人。

兄弟相殘、逼父讓位,這些都是為後人所不齒的,孝文化從來就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大主題,但是這些事情是事實,既然不能抹殺掉,就必須給一個合理的名義自己,於是乎在史書上,李建成、李元吉就成了先逼害他的人,他是再三被勸諫,而且是身邊的良師益友都生命受威脅的情況下,才被逼殺的兄弟;而逼迫父親讓位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向世人說明李淵不適合當皇帝,李世民自己更適合,於是乎李淵就成了父憑子貴的皇帝。


歷萊順授


我們知道雍正皇帝確實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皇帝,但也是極具爭議的一個皇帝,因為雍正涉嫌殺害父親康熙,而且登基之後,展開了一系列對自己兄弟的打擊行動,可以說非常的讓人害怕,真正做到了冷血無情的地步。

雍正在《大義覺迷錄》一書中,就“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好諛”、“任佞”等十項大罪,進行自辯,頒行天下。然而,事與願違,欲蓋彌彰,弄巧成拙,愈描愈黑,留下生動而曲折的歷史故事。

那麼事實究竟如何?雍正的上述罪名能否成立?讓我們一一分析:

雍正是否毒死皇父?一種說法是:康熙帝是喝了胤送的人參湯被毒死的。這話從倫理、法理、情理講,既悖於情,也不合理。從當時的具體環境、周圍條件分析,既違背史實,也絕無可能。

雍正是否逼死生母?《大義覺迷錄》說:“逆書加朕以逼母之名。”看來當時雍正“逼母”說流傳很廣。雍正生母烏雅氏,生有三個兒子:胤、允祚(5歲死)、允禎。傳說:雍正繼位後,將允禎調回北京關押起來,他母親想見允禎,雍正不準。太后一氣之下,撞死在鐵柱子上。烏雅氏眼看親生兒子允禎被囚禁,作為皇太后能不生氣嗎?時人將雍正母親的死同雍正囚禁胞弟聯繫起來是很自然的事情。

雍正是否弒兄殺弟?雍正繼承皇位之日,就面臨著兄弟們的不滿和挑戰。康熙崩逝的噩耗傳出,京城九門關閉6天,諸王非得令旨不得進入大內。箭在弦上,形勢緊張。當時年滿20歲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的大哥允、二哥允、三哥允祉、五弟允祺、七弟允、八弟允、九弟允、十弟允、十二弟允、十三弟允祥、十四弟允禎、十五弟允、十六弟允祿和十七弟允禮。

大阿哥允禔,在太子廢立中得罪皇父,被奪封爵,幽於府第。康熙派貝勒延壽等輪番監守,並嚴諭:疏忽者,當族誅。允已成為一隻不見天日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貝子禮殯葬。

二阿哥即廢太子允礽,被禁錮在鹹安宮。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縣鄭家莊蓋房駐兵,將允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允死去。

三阿哥允祉,本不太熱心皇儲,一門心思編書,但也受到牽連。雍正即位後,以“允祉與太子素親睦”為由,命“允祉守護景陵”,發配到遵化為康熙守陵。允祉心裡不高興,免不了私下發些牢騷。雍正知道後,乾脆將允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允祉死。

五弟允祺,康熙親征噶爾丹時,曾領正黃旗大營,後被封為恆親王。允祺沒有結黨,也沒有爭儲。雍正即位後,藉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允祺死。

六弟允祚,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七弟允佑,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誇他:“心好,舉止和藹可親。”康熙親征葛爾丹時,命允佑領鑲黃旗大營。18歲,被封為貝勒;29歲,晉淳郡王。八年,卒。

八弟允禩,是雍正兄弟中最為優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廢也,允謀繼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繼位後,視允及其黨羽為眼中釘、肉中刺。允心裡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繼位,耍了個兩面派手法:先封允為親王—其福晉對來祝賀者說:“何賀為?慮不免首領耳!”這話傳到雍正那裡,命將允福晉趕回孃家。不久,藉故命允在太廟前跪一晝夜。後命削允王爵,高牆圈禁,改其名為“阿其那”。“阿其那”一詞,學者解釋有所不同,過去多認為是“豬”的意思,近來有學者解釋為“不要臉”。允幽禁多年,受盡折磨,終被害死。

九弟允禟,因同允結黨,也為雍正所不容。允心裡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將出家離世。”雍正哪能容許允出家!他藉故將允革去黃帶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允名為“塞思黑”。“塞思黑”一詞,過去多認為是“狗”的意思,近來有學者亦解釋為“不要臉”。不久又給允定28條罪狀,送往保定,加以械鎖,命直隸總督李紱幽禁之。允在保定獄所備受折磨,以“腹疾卒於幽所”,傳說是被毒死的。

十弟允(礻我),因黨附允禩,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來京病故,送靈龕還喀爾喀(今蒙古國),命允印冊賜奠。允稱有病不能行,命居住在張家口。同年藉故將其奪爵,逮回京師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開釋,後死。

十一弟胤禌,康熙二十四年生,母宜妃郭絡羅氏,康熙三十五年夭折。

十二弟允祹,康熙末年任鑲黃旗滿洲都統,很受重用,也很有權,但沒有結黨謀位。雍正剛即位,封允為履郡王。不久,藉故將其降為“在固山貝子上行走”,就是從郡王降為比貝勒還低的貝子,且不給實爵,僅享受貝子待遇。不久,又將其降為鎮國公。乾隆即位後被晉封為履親王。這位允較之其他兄弟氣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歲。

十三弟允祥,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為怡親王,命總理戶部三庫。雍正元年,總理戶部。為人“敬謹廉潔”,雍正照例賜錢糧、官物,均辭而不受;對雍正“克盡臣弟之道”,總理事務“謹慎忠誠”,為雍正所賞識。三年,從優議敘,復加封郡王,任王於諸子中指封。後總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樹。又辦理西北兩路軍機。八年,死。是雍正最知心、得其協助最多的兄弟。

十四弟允禵,雖與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黨同允,又傳聞康熙臨終前命傳位“胤禎”而雍正之黨篡改為“胤”,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許撫遠大將軍允禎進城弔喪,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將其父子禁錮於景山壽皇殿。乾隆繼位後,將其開釋。

十五弟允偶,康熙死後,雍正命其守景陵。

境遇比較好的有三人:就是其十三弟允祥、十六弟允祿和十七弟允禮。允祥,曾被康熙幽禁,原因不詳。雍正繼位,即封允祥為怡親王,格外信用。允祿,過繼給莊親王博果鐸為後,襲封莊親王。允禮,雍正繼位封為果郡王,再晉為親王,先掌管理藩院事,繼任宗人府宗令,管戶部。允祥和允禮顯然早加入“胤黨”,只是康熙在世時,十分隱秘,沒有暴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