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俄国历史抛物线,两位大帝的辉煌及背后农奴制难题的代代积压

如果说俄国是欧洲最为特殊的国度一点都不为过,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波澜壮阔的历史。之所以“壮阔”是因为它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国土面积,之所以说它“波澜”是因为它的历史总是大起大落,不似英法那种虽然也有国力的升降,但从未表现得如此突出。


俄国历史抛物线,两位大帝的辉煌及背后农奴制难题的代代积压

先来对这种“波澜”概览一番,关于俄国的起源和蒙古的统治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聊过了,这里不再赘述。自从彼得大帝采取一系列向西方学习和国家军事化的改革之后,俄国从一个欧洲“偏远地带的穷乡僻壤”变成了军事实力超强但依然很穷的国度,通过击败当时的北欧霸主瑞典,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圣彼得堡之后,俄国不再是那些欧洲传统强国英、法、德、奥匈眼里的蛮夷,而成为了一个真正值得小心对待的潜在敌人(或潜在朋友)。


俄国历史抛物线,两位大帝的辉煌及背后农奴制难题的代代积压

从维京人统治的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吞并到彼得大帝的学习西方,这是俄国史”抛物线“中的第一段,而且是直线上升的一段。但彼得大帝去世后,这条抛物线就开始下行。首先是因战争而被俘虏的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农民之女因被彼得大帝宠爱而立为皇后,彼得去世她便在近卫军的帮助下上台,是为叶卡捷琳娜一世。虽贵为女沙皇却没能实际掌权,俄国政治把持于摄政王手中。后来她把皇位传给了彼得大帝的孙子彼得二世,偏偏这又是位短命的沙皇,终年15岁。他死后沙皇位子接下来在血脉上就越传越远了,虽然后来的君主依然属于罗曼诺夫王朝,但从此不再是父系直传。

接下来即位的是彼得二世的堂姑,也就是彼得大帝的侄女安娜。这位沙皇好动武,虽然一生取得过几次胜利,但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中惨败,这是自彼得大帝以来的第一次沙俄重大失败。而且她无后,把皇位传给了自己外甥女的儿子伊凡六世,不仅血缘上离当年的彼得越来越远,而且还是个婴儿。如果这个婴儿的父母不作,或许能够等到伊凡六世平安长大,但先是其父政变、后是其母政变,搞得宫廷实际掌权人瞬息万变,而且这些政变都要拉拢宫廷近卫军,从此圣彼得堡近卫军成了沙俄极其重要的一支力量,有时真的可以左右沙皇的人选。


俄国历史抛物线,两位大帝的辉煌及背后农奴制难题的代代积压

政变最后还是以政变收场,收拾乱局的是彼得大帝的三女儿伊丽莎白一世。可见从彼得大帝死到她小女儿即位,中间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发生了 这么多宫廷变故,一个帝国想要不走下坡路都难。伊凡六世从不懂事的娃娃到监禁二十年后被杀害,其短暂的一生恰是俄国国运抛物线的第二大低谷。但到了伊丽莎白一世这条线又有了起色,以前沙俄的各个公国之间是有贸易关税的,她废除了这项政策并创立了莫斯科大学,对沙俄具备进步贡献。但这种贡献远不及她对自己继承人的媳妇的影响,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嫁没有子嗣,晚年淫乱宫廷,为了集权把重要位置都交给了她的情人们,单纯她公开的情人就多达九人,这种依靠众多男人来满足自己生理和权力欲望的模式给了后面的那位女沙皇以教科书式的指点。


俄国历史抛物线,两位大帝的辉煌及背后农奴制难题的代代积压

她的继承人是她姐姐的儿子彼得三世,出生在普鲁士,长相猥琐且具备神经质性格,总体上就是一位极具病态气质的沙皇。而前面提到的他的媳妇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同样出生在普鲁士,是个地道的德国人,在被普鲁士国王指定婚姻之后,她为了保证自己能在沙俄适应并生存下来,选择脱离新教而改信东正教,并且把名字由原来的索菲亚改为叶卡捷琳娜。她通过结识并拉拢近卫军军官逐渐建立起听命于自己的宫廷集团,其中就包含她的情人们。利用这一集团的支持在彼得三世登基仅半年后发动政变将丈夫囚禁,并且彼得三世于下台8天后离奇死亡。


俄国历史抛物线,两位大帝的辉煌及背后农奴制难题的代代积压

如果说彼得大帝是俄国的第一个高峰的话,那么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是第二个高峰,这个高度甚至超越了彼得大帝和后面亚历山大一世,堪称沙俄之巅峰,接下来我们着重了解一番。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丈夫在跟他结婚后由于生理原因一直未同房,而喜好撒谎的彼得三世为了要面子,整天跟叶卡捷琳娜吹嘘自己在外面有多少外遇,实不知情又无能为力的叶卡捷琳娜只能忍气吞声。独守空房的她除了读书无事可做,也正是那些书籍让她的心智和报复逐渐成长起来。后来她也开始找情郎,并且发现情人的忠诚度在混乱的宫廷斗争中是一把利剑,在成功推翻丈夫统治,在近卫军将领的拥护下登上沙皇宝座后,她对这个当时已然千疮百孔、国运凋敝的沙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俄国历史抛物线,两位大帝的辉煌及背后农奴制难题的代代积压

她的改革总体上来说不是进步性的,而是务实性的,在她心目中,先把这台“破败的国家机器”修到正常运转再说。于是她出台大量维护贵族统治、加强现有农奴制的措施,从而得到了大贵族的拥护。此时的西欧正处在启蒙运动的浪潮中,“人人平等、重视文学、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成为当时欧洲的思想潮流。而最强大的君主从来不会是“一根筋”。就在她之前实施的那些看似反动的政策,恰好使他坐稳了沙皇宝座之后,她便又改为“开明专制”政策,兴建了一系列学校,取消了绝大部分贸易壁垒。这两大波改革使得国家机器不仅正常运转起来,而且相较以前动力更足了。


俄国历史抛物线,两位大帝的辉煌及背后农奴制难题的代代积压

在攒足了家底以后,就该琢磨着怎么花这笔钱了。对于俄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的叶卡捷琳娜来说,发展军事、对外扩张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用她的名言说就是“想要让俄国在欧洲得到尊重,就必须让俄国的变得令人畏惧!”对于一个贴着北冰洋、有海也出不去的“准内陆国”来说,每在一个方位获得出海口就算是跳跃式的进步。早年彼得大帝通过与南面强邻奥斯曼土耳其签订和平条约的方式,腾出手来从瑞典人手里夺取了西面出海口。而今天轮到叶卡捷琳娜了,她选择与奥斯曼土耳其开战,目的就是为了夺取黑海的出海口。


俄国历史抛物线,两位大帝的辉煌及背后农奴制难题的代代积压

当然奥斯曼土耳其当时是欧洲少有的大帝国之一,也不是好惹的,因此叶大帝的方针是蚕食,先是往西南方向,一个公国一个公国的吞并,在把波兰吞到快一半的时候,土耳其沉不住气主动开战了。沙俄在这次战争中由于国力的提升而具备明显优势。此时西边的普鲁士和奥地利看不下去了,对于欧洲各国来说,谁也不愿意看到身边另外一个国家一家独大,如果纵容下去,早晚祸事会轮到自己头上。于是这两个德意志民族国家开始出兵压制沙俄。叶大帝心中也是有数的,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同时跟这三大强国硬抗,于是出了一个通过平分波兰而拉拢普奥的方案,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瓜分波兰。


俄国历史抛物线,两位大帝的辉煌及背后农奴制难题的代代积压

之后叶大帝便马不停蹄的向土耳其进攻,直到成功吞并克里米亚,但此时由于国内发生了一波起义而使俄土战争停歇了一阵子。在打扫干净后院之后,叶大帝再次南进,这次出征她真算得上是“天时地利人和”了,因为当时的欧洲国际环境对其特别有利。英国刚刚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败北、法国大革命“山雨欲来风满楼”、普奥早先已经安抚过,因此沙俄得以真正展开一场与土耳其的1V1决斗。


俄国历史抛物线,两位大帝的辉煌及背后农奴制难题的代代积压

在占领了黑海所有北岸的土地之后,瑞典实在坐不住了,出兵夹击沙俄,虽然沙俄顶住了南北两方面的合击,但已经实现了在黑海拥有制海权的目的,因此在土耳其请求议和的时候叶大帝答应了。自此沙俄西面、南面都有了出海口,就剩下远东还没有了。

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时候沙俄得到的是今天的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地区;波兰内部通过一项改革法案打算重振国家,结果普鲁士和沙俄同时进逼,达成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议,沙俄又得到了今天西乌克兰和立陶宛地区;不堪屈辱的波兰人民爆发大规模起义,普鲁士和奥地利又一同前去镇压,与沙俄一起第三次瓜分波兰,这次致使波兰这个国家消失在了世界地图上,而俄国因为三次瓜分得到了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得本来“穷乡僻壤的偏远国度”成了与中欧普鲁士接壤的“纯欧洲强国”。


俄国历史抛物线,两位大帝的辉煌及背后农奴制难题的代代积压

叶大帝有一句名言:“假如我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这是任何一个聊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人都会提到的名言,我也不免落入俗套,因为这句话听起来很有一种“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的感觉。不过这也从侧面得知,那些传统的欧洲强国绝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征服的,甚至长期间也不行。因为之后的事实证明这种沙俄的西进边界已经到达了历史最高峰,从此俄国再没能往西南前进一步。另外不得不说,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巩固农奴制政策就像一剂吗啡,虽然使得俄国走上了“人生巅峰”,但把这种世纪难题无情的留给后人处理,无疑是将沙皇专制制度更快的送入坟墓。


俄国历史抛物线,两位大帝的辉煌及背后农奴制难题的代代积压

叶大帝把位子传给了她的儿子保罗一世,当然不是与彼得三世的儿子,而是与情夫的。保罗一世是个十足的理想主义者,什么“骑士精神、贵族传统、统一东正教与天主教”之类的信念都成为了他假想的责任,可惜他什么都不是,在沙皇历史上几乎只是个打酱油的角色。他也曾尝试着像他母亲一样进行世界性征伐,可他又没有那种娴熟的国际外交制衡手腕。比如英国本来与沙俄没有世仇,在发生类似以前那种沙俄对外作战取得胜利后周边国家前来制止的情况,保罗一世不是选择拉拢或稳住对方,而是凭着年轻气盛谁都敢惹。于是当英国对俄国的扩张掣肘的时候,他选择叫上法国一起去夺英国的印度殖民地,可惜人家法国没动静,保罗一世直接派兵前往印度大败而归。


俄国历史抛物线,两位大帝的辉煌及背后农奴制难题的代代积压

总之自从叶大帝去世后,俄国的这条历史抛物线必定是要下行的,正所谓物极必反嘛。保罗一世是被贵族刺杀的,拐点虽然出现了,但由于叶大帝时期的沙俄太过强盛,给临近她的后世沙皇们留下了一份“你想败光这份家产都困难”的产业。于是自保罗后的沙皇们虽然都处在这条“下行线”上,但下行的趋势又非常之缓和,而不是直线下降,甚至有时还能再“牛一把”。


俄国历史抛物线,两位大帝的辉煌及背后农奴制难题的代代积压

保罗一世的儿子亚历山大一世即位,俗称“双面神”。所谓双面很好理解,就是他的前半生和后半生判若两人,有点类似清朝的乾隆。而“神”是由于其前半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反法同盟的“神圣联盟”领袖,后半生又荒废朝政研究“神秘主义”。其实这种双面性并不是什么人格分裂等主观因素造成的,而是他所处的时代赋予他的必然结局。


俄国历史抛物线,两位大帝的辉煌及背后农奴制难题的代代积压

简单梳理一下就是他的前半生恰好处在以拿破仑为代表的法国新势力与欧洲其他还沉浸在靠血缘一代代统治下去的封建王朝之间的对撞期。要知道在拿破仑之前欧洲各国无论是发生任何变故,如“贵族革命、议会诞生、农民起义”等,都会再把被推翻的君主的子嗣扶上台,否则就是不合法的。哪怕是国王无嗣,也要严格按照顺位继承制找到与前任君主血缘最近的那个人,哪怕你是外国人,也必须请回来当君主。但自从拿破仑加冕后,这种传统在法国被彻底破坏,而当时的欧洲其他国家还沉浸在这种“合法性”中不能自拔,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拿破仑的联盟被冠以了“神圣”之名。而这个神圣同盟中的组成国一个个被拿破仑击败,唯独到俄国的时候失败了,因此历史赋予了亚历山大一世“欧洲救世主”的名号。


俄国历史抛物线,两位大帝的辉煌及背后农奴制难题的代代积压

而双面中的另一面起因同样是拿破仑,因为拿破仑在征服欧洲的过程中,并不算是“昙花一现”,因为他给他去过的地方留下了《拿破仑法典》,留下了社会制度先进性。这使得在拿破仑被流放甚至死在孤岛上之后,他的影响力依然在欧洲上空回荡,而且越来越浓烈。正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下层百姓到底是支持这些从中世纪一路走来的“千年王室”还是支持拿破仑开创的“新局面”显而易见。于是随后欧洲各国都开始改革或变动,这阵风也吹到了沙俄,亚历山大一世对于农奴制的落后性,心里跟明镜似的,也知道沙俄到了不得不工业化改革的时候了。于是他制定了废除农奴制的法案,然后在贵族的激烈反对和其父亲被刺杀的阴影中又把法案放回到“自己的书架”,不仅没有实施,而且落满了灰尘。

其实到了晚年亚历山大一世的想法跟叶大帝很像,农奴制能暂时维护沙皇独裁统治,但必定会使沙俄迈不开工业化的步伐,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西欧各国”越跑越快”,自己落后的越来越远。然而自己又落入“农奴制就是维护贵族——贵族就是维护沙皇——废除农奴就是动了独裁统治根基”的怪圈,也同样把这副沉重的担子扔到地上,想着还是先自己平平安安、富贵荣华的活完这一生再说吧,至于这种及其危险的改革就留给后世有能力的沙皇去办吧。


俄国历史抛物线,两位大帝的辉煌及背后农奴制难题的代代积压

可惜这种一拖再拖只能使沙俄“病情更严重”,时代进步的速度已经不允许再给沙俄更多的时间了。

事实也证明后来的沙皇们一代比一代压力大,接下来的尼古拉一世尝试着在改革农奴制与绝不动贵族利益的夹缝中改革,真可谓“不疼不痒、白忙活一场”,于是这份压力继续积压。并且在他任上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沙俄的失败把农奴制的落后暴露无遗,也把叶卡捷琳娜和亚历山大一世积累的“欧洲老大”形象损失殆尽。接下来继任的亚历山大二世终于把这种压力释放,宣布彻底废除农奴制,并且真的付诸实施,而代价就是他被暗杀行动炸去双腿后死亡。他在任期间虽然处于俄国历史抛物线下滑的过程中,但依然与清政府签订了那三个不平等条约,夺走了中国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获得了远东不冻港海参崴。


俄国历史抛物线,两位大帝的辉煌及背后农奴制难题的代代积压

亚历山大二世的废除农奴制改革并不彻底,因为他为了不至于太激怒贵族阶层,采用了“赎身制”,既农奴需要通过给贵族干活攒钱赎得自由身,而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农奴一两代人的时间。即便如此贵族们的阻挠依然像阴云一般挥之不去,而接下来的亚历山大三世就被这片阴云以及祖上历代被暗杀的案例给吓怕了。其硕大的体型可能是欧洲所有王室之冠,但这样一个“庞大而强壮”的沙皇却因为天天怕被暗杀而躲在行宫里隐居,因此还得了个“隐士”的雅号。不过这种畏缩确实为他保住了性命,把所有压力、动乱、困局、非正常死亡都留给了他的继任者,沙俄最后一任沙皇——尼古拉二世。


俄国历史抛物线,两位大帝的辉煌及背后农奴制难题的代代积压

他或许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人,甚至或许都没做错过什么,错就错在他出生在这一时期的罗曼诺夫王朝,给他的历代“先贤”们充当了“接盘侠”。国内改革浪潮正使得阶级矛盾史无前例的升级的时候,农奴因“赎身制”而不满、贵族因废除农奴制而不满、资本主义工商业因绝大部分劳动力被绑在贵族土地上而不满,总之废除农奴制出台的太晚且不够彻底,使俄国的穷困充分暴露出来。可以说当时的沙俄无论哪个阶层、哪个政党、哪个派别都反对沙皇统治。如果这种局面还差“一把火”的话,那么世界格局的发展一次性给了尼古拉二世送去“两把火”——欧洲爆发一战、俄国被德国打得大伤元气;亚洲日本崛起,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


俄国历史抛物线,两位大帝的辉煌及背后农奴制难题的代代积压

于是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者终结了延续374年的沙皇统治,尼古拉二世退位。后者终结了他及其妻子儿女的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