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三国中水分最大的谋士,虽与诸葛亮齐名,但终身仅成一计

东汉末年,虽然时局混乱,但也诞生了众多的人才,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但要说这济济人才之中谁的本事最大,谁的名气最响,估计大家都会提到诸葛亮,毕竟卧龙之名天下皆知,能帮助一穷二白的刘备建立大业,能力自然不容小觑。但其实在三国时期,有一个人与他齐名,被水镜先生称之为“凤雏”,认为得他者也可得天下,这个人就是庞统。但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肯定也知道,他虽然有此名,但在他的谋士生涯中并没见他建立多大的功业,也没听过他贡献了多少奇谋啊?确实,和诸葛亮相比,他这名声名不副实。

三国中水分最大的谋士,虽与诸葛亮齐名,但终身仅成一计

庞统少年时期并不是一个聪慧之人,但在他二十岁时的时候去拜访了名士司马徽,两人坐在树下谈天说地,没想到谈的非常尽兴,竟然从白天说到晚上,司马徽认为这庞统着实有才华,在南州士子里没人可以与他相比。有了司马徽的赞誉,很快他就被人所熟知,名号也就越来越响。但说实话,司马徽看好他也只是个人看法,就像我们平常生活里认识一个朋友,大家很谈得来,进而对他印象颇好而已。而别人对庞统另眼相看,也不过是因为司马徽有名望,而并非认可庞统,所以严格来说,他的名声里多少还是有点水分的。

三国中水分最大的谋士,虽与诸葛亮齐名,但终身仅成一计

后来他到了刘备这里,第一个活就是让他担任县令,这期间他的吏治,史书记载较少,可以判断他在这个岗位也没干什么大事,只能说无功无过吧。211年,法正奉刘璋之命来找刘备,希望他能一起入益州共拒张鲁。这个时候庞统迎来了他谋士生涯关键时期,他私下和刘备说,希望对方能借这个机会夺益州,只有拿下刘璋,就可得到益州,进而占据有利位置,谋图大业。之后他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可刘备认为只有中计可行,那就是斩杨怀高沛,挥兵直指成都。

三国中水分最大的谋士,虽与诸葛亮齐名,但终身仅成一计

在之后,他也没有再贡献出奇谋。214年的时候,刘备攻白帝之时被围困在雒城,庞统率人去解救攻城,意外被敌方的飞箭射中,没来得及救治就死去了。那个时候他才只有36岁。有人曾说,如果他不是早逝,也许会比诸葛亮更有成就,在蜀国会有更突出的贡献。但从他的三十多年的经历来看,这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吧,毕竟在他最有精力的时期都未能成就一番事业,说他是顶级人才,真的是有点夸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