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劉秀不僅是開國皇帝,在位舉措也很傳奇,為何沒有任何存在感?

陳康喜


如果一個皇帝是美男子,道德上幾乎完美,白手起家打下一個偌大的江山,這樣的開掛人生誰都比不了,因為太完美所以讓凡人羞愧不願討論,劉秀也就毫無存在感。

平淡無奇的前半生

當別人在起事之前都在名人面前刷存在感時,劉秀還在家種田,例如漢高祖劉邦曾經跑到大俠張耳那裡做過門客,而劉秀同學好不容易考上首都最高學府,說了一句:娶妻當娶陰麗華,然後學成畢業之後就繼續回家種田。當別人參加起義穿著金光閃閃的鎧甲騎著高頭大馬,而我們劉秀同學是騎著一頭牛參加的起義軍。

開掛的人生

劉秀參加反抗王莽的起義軍,因昆陽一戰率領三萬騎兵大敗王莽大軍先鋒部隊,后王莽四十二萬大軍遭遇天降異象全部潰逃,通過這場戰爭劉秀名揚天下。如果不是這場戰爭最終贏得了勝利,起義軍早就被王莽扼殺在萌芽之中。

劉秀從偏安一隅,經過十二年的統一戰爭,恢復漢室江山。當別人都是千辛萬苦白了頭髮才打下的江山,例如他的老祖宗劉邦數次山窮水盡,劉秀登基稱帝之後的統一戰爭順風順水只用了十二年,38歲就當了東漢的最高統治者。劉秀作為馬背上的開國皇帝在歷朝歷代罕見,史書多有稱讚,只不過現在說的較少。

還是個帥哥

史書記載劉秀有漂亮的眉毛、堅毅的臉龐,具體可以參考一下現在明星吳彥祖。比起他的老祖宗劉邦大耳朵,可以說個人形象太優秀,再加上自身道德太完美。沒有缺點的人,後人不會過多的討論。

總之劉秀就是因為過於完美了反而被世人所遺忘。


陸棄


我是馬野,我來回答!

漢光武帝,公元前6-57年,是個官二代,他爹是南頓縣縣委書記兼縣長,出身比他祖先劉邦強點。

劉秀和許許多多皇帝一樣出生時都有天地異象,說他出生時有紅光照堂,亮如白晝。他爹就找了個算命的先生算了一卦,先生告訴他"此吉兆不可言!"(這些大家就全當吹牛逼吧!)雖然出生不凡,但劉秀並無大志,當時只羨慕"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他的皇后)。

在王莽新政末年,隨他哥劉縯加入了當時的黑社會——綠林軍,在多次的混戰中逐漸鋒芒必露,尤其是昆陽一戰,徹底使王莽政權走向覆滅。劉秀一生謹小慎微卻不失雄才大略,躲過更始帝劉玄的借殺,在河北大展宏圖後就有稱帝打算,一邊收編起義軍,一邊佔領關中險要地勢,最終用他的魄力和膽識贏得了‘銅馬帝’之稱,為表興復漢室之意,劉秀建國後仍然使用"漢"的國號,史稱"東漢"。

劉秀的一生始終都很謹慎,在他建立東漢之後更是如此,吸取西漢滅亡的教訓,創立了一套好儒任文,以柔治國的新方略。另外在他當了皇帝后仍然性格溫和,待人平易,謙和有禮,崇尚節儉,從不肆意放縱。不過劉秀也不是完人,畢竟是皇帝,還是很看重威儀的。其中韓歆上奏政事,說最近會有饑荒和暴亂,劉秀就認為這是指責自己治國無方,當場就不樂意,罷免了韓歆,但覺得還不解氣,就又下詔書去人家家裡譴責韓歆,最終被逼自殺,這足以說明劉秀有時還是一個很執拗的人(個人見解)。劉秀為政勤勉,對官員要求很嚴,但有時就嚴的過頭了,對犯錯的大臣處罰很重,幾乎都不留情面,還當眾抽人家,一點顏面都不留,但也因為這樣,弄虛作假的事就少了很多。

劉秀在位32年,開啟了東漢歷史,成就了光武中興,但他厭武事,不言軍旅,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在歷代帝王中沒有彰顯他的偉績。一生為人都很隨和低調的他自稱無益於百姓,就連死了都是簡單的修建陵墓,不要官員為其郵寄信函弔唁。雖說他的功績鮮為人知,但他卓越的政治功績,國力的再次強盛還是不容忽視的,在中國的封建社會歷史上是一位很有影響的皇帝。

所以你應該明白了,他為什麼是開國皇帝,但卻很少被後人記住的,因為他為人活著很低調隨和,死了後還是很低調。


野馬影樂


大家好,我是麻雀誠毅。

“面位之子”劉秀不是沒有存在感,他是存在感太強了,以至於後人再想到東漢開國元勳的時候都說不上來幾個,劉秀是歷代皇帝當中學歷最高的。因為他是太學生,哈哈哈!



其實劉秀手下將領都很強,而且戰後褒獎的時候還有個“雲臺二十八將”,李世民獎勵功臣的時候有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我們都說得出幾個著名將領,比如尉遲敬德、秦叔寶等等。可是“雲臺二十八將”一提起來都不知道都有誰。這就是劉秀的光芒太盛的緣故,而且劉秀起家的地方是河北,可以說這是一個沒什麼地理優勢的基地,因為大部分都是平原,無險可守。可就是這麼一塊地方,他愣是打出一片江山。



都說王莽是穿越到漢朝的現代人,可能是老天爺的系統出現了bug,於是就安排“面位之子”劉秀這個補丁修復一下。劉秀的一生就是開掛的一生。昆陽之戰,漢軍兵力總共不過兩萬,硬生生的把王邑的四十二萬軍隊打的潰不成軍。如果真的覺得沒有存在感,我倒是覺得是因為劉秀太過強大,那種無敵的存在自然沒有兩軍對峙實力相當的對手有存在感啊。



劉秀是我最喜歡的皇帝,以柔術制天下,而且在制度文化上有建樹,總覽庶政的尚書檯就是他在位的時候建立的。


灤陽誠毅


所謂的存在感要看是何種存在感。如果是歷史評價,作為東漢開國皇帝,諡號光武足以說明其地位了。

而題主說的存在感更多是民間的口碑吧,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流量。

劉秀之所以流量低,個人覺得有三方面:

第一:出生不低,首先劉秀是漢室宗親,雖然到劉秀那代已經沒有爵位了,但是比起劉備來說起碼是公認的宗親。而且劉秀還是太學生,這可不是一般人的學歷。雖然王莽篡漢,但是那個時候天下還是傾向大漢。在出生這塊,劉秀就遠不如其他開國皇帝有逆襲的傳奇色彩。

第二:戰績過於輝煌,一路碾壓局。不知道是對手太弱還是自己太強。劉秀一生的經歷就跟開了掛一樣,無外乎被稱為位面之子。比如像隕石把敵方大營都給砸了這等事都有。劉秀的事蹟讀下來就跟爽文一樣,這點也失去了曲折性。

第三:所處的時代題材太少了,遠不如秦末楚漢之爭,東漢末年的三國,隋唐時期這些群雄並起的年代。


夜如何其k


首先稍稍反駁一句,劉秀在歷史上還算不上沒有任何存在感,能做到統一全國的開國皇帝歷史上也沒有很多,稍微對歷史有點興趣的對“光武中興”肯定也不陌生。說兩個個劉秀有關的小故事,給各位對歷史不熟悉的瞭解瞭解。

①娶妻當得陰麗華

光武帝劉秀娶長安求學,在街上看到“執金吾”走過,雄赳赳氣昂昂地,場面壯觀闊氣,於是大為感慨,立下“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的人生理想。這句話在後世廣為流傳,劉秀與陰麗華的愛情故事也得以千古傳誦。

②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劉秀登基之後派大將馮異率軍征討赤眉軍,赤眉假裝敗退,在回溪附近大破馮軍。馮軍敗回營寨後重新收攏散兵,又遣人混入赤眉軍中,在澠池與奸細內外夾擊,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戰事後,劉秀下詔褒獎馮異,說他雖然初戰失利,但最終能在澠池獲勝,可謂“此先有所失,彼終有所得”,當論功行賞,儀表戰功。

③強項令

這個故事是說,董宣當洛陽令期間,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的家奴殺了人,藏在湖陽公主家中,讓官府無法抓他。董宣等湖陽公主車架出門時,攔住公主車架,大聲數落公主的過失,呵斥犯法家奴,接著把家奴打死了。公主後來跑去跟劉秀告狀,劉秀本來是要鞭殺董宣的,董宣說了一番主事不公,何以治天下的大道理,然後頭撞柱子自殺,沒想頭破血流沒有死,劉秀就說算了吧,你給公主磕頭認錯就放了你,董宣依然不從,劉秀沒辦法,就放了董宣,並稱之為“強項令”。

所謂沒有存在感的真正原因

①劉秀統一全國,相對於其他開國皇帝來說是比較順利的了,可以說沒有親自指揮過什麼值得稱道的戰役。

②沒有大的變革性政治舉措,這也是後世人對一個皇帝印象的重要來源。

③建國東漢,聽起來像是西漢的延續,給人印象就不太深刻,沒什麼瞭解的還真不知道他是開國皇帝呢。

④除了開國(開了國也沒有存在感),無啥大功也無甚大過,存在感要麼有功,要麼有過。你想想歷史上,一說明君暴君,大家都能說上幾個,沒有功過自然就沒有議論八卦的價值,知道的人自然就少了。

舉措傳奇?

至於說舉措傳奇,這點除了因為昆陽之戰以少勝多,被後世文史愛好者弄出來的“位面之子”的名頭,好像沒有啥傳奇的。


以漁為家


在中國的歷代帝王中,漢光武帝劉秀是唯一一個同時擁有“中興之君”與“定鼎帝王”兩項頭銜的皇帝。

對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毛主席用了三個“最”。毛主席說劉秀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連用三個“最”足見毛主席對劉秀評價之高,光武帝劉秀是毛主席最佩服的帝王。

最有學問

公元14年,也就是劉秀二十歲的那一年,他主動要到長安上學進修,上太學。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大學。由於家庭條件的窘迫,劉秀去長安上學的路上,沒有盤纏,就跟同學合夥買了一頭驢,一邊去長安,一邊在路上用驢車搞經營,掙點生活費,這也表現了他很好的經營頭腦。

劉秀來到太學,師從廬江人、中大夫許子威先生學習《今文尚書》,而且一學就是三年。

對於今文經學的學習要求是重在把握精神實質,“略以其意屬讀而已”,並注重理論聯繫實際。所以,史家說劉秀“略通大義”、“大義略舉”,並不是說他“學得不怎麼樣”、“只知道大概”,而是說他很好地把握了《今文尚書》的精神實質!

權威史籍的記載和他一生努力學習工作的事實表明,他在太學的學習成績是很好的。劉秀後來成為有本事、有作為的皇帝,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不僅有很高的學歷,而且有與之相符的“學力”:他能夠學以致用!

最會打仗

毛主席評價劉秀最會打仗,並不等於喜歡打仗。

昆陽大戰中劉秀不足2萬人打敗王莽42萬人,劉秀一戰而天下聞名。因為是歷史記載,這一戰役究竟有沒有“水分”不得而知。但從往後整個戰略上來看,劉秀由於被更始政權所逼(名義上是奉命)不得已進入河北卻是一招險棋,因為河北這個地方無險可守。

但就是在河北,劉秀掃平赤眉、打下關東,最終統一天下。歷史上,都是河北被掃平,劉秀卻依託河北掃平天下,確實是個奇蹟。比起那些能謀善斷,能征善戰的皇帝,他的智慧確實如王夫之所言,神武不可測。

但還是那句話,劉秀最會打仗,但他不是個戰爭狂人。出身於社會底層,他更明白人民的疾苦。對於功高震主的將領,他走的道路更像是趙匡胤而不是朱元璋。

最會用人

歷史上不殺功臣的開國君主不多。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取得天下後大殺功臣,方能最終保得江山。殺功臣就說明別人功高震主,不殺不行,說到底,這個主子心裡沒底,沒多大本事。對於雲臺二十八將,劉秀一個沒殺。

東漢雲臺二十八將個個都是一世豪傑,劉秀卻都能籠絡麾下,讓他們各盡其才,可以說是更不簡單。劉秀在對部屬的言語之中就充分展露出了他知人、重人、用人的傑出才能,也可從中領略他獨特的人格魅力、風度氣質,對雲臺諸將也可以從側面做一番瞭解。

劉秀對老朋友李軼的評價是:“人不能得其要領。”人之所以不能得其要領,乃其沒有要領也。李軼沒有自己的做人準則,一切向富貴看,以投靠“當興”者為準則,所以劉秀說“看不透這個小子。”其實是看得太透了。

不過,劉秀的權利慾望也很強,出生貴族的他懂的太多,自己再用人也好,做事也好,自己的主見性更強,這也是導致為什麼東漢手下的臣沒有西漢出名,不是能力不夠,而是發揮有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