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现在的小孩不是玩电脑就是玩手机,做家长的该怎样正确引导孩子有一个爱读书的好习惯?

陌路花开45926


别说孩子爱玩电脑和手机,其实我们大人也爱玩啊!

爸爸妈妈的阅读习惯,直接影响孩子。

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家长的阅读量越大,孩子的阅读量会相应增多。

所以,首先爸妈是最好的榜样。

有个妈妈跟我分享过这样一件事:

“有段时间,我自己要参加职称考试,每天都要看书,孩子看到我看书,就学我,他也拿本绘本在旁边自己看。后来孩子就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

即便在孩子没看书的时候,也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在阅读。这就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软环境了。父母的示范和陪伴,这是让孩子喜欢上读书最好的办法。

其次,给孩子一个随时能阅读的舒适角落

一个安静,舒适,充满书籍的角落是必须的。这就是适宜阅读的硬环境。

孩子们都喜欢城堡、帐篷之类的地方。这其实很容易,给两把椅子盖上一张毯子,再在地板上放个地垫,一个专属于孩子的“城堡”就盖好了。

“堡主”坐在自己的城堡里看书,多惬意的事情啊?

夏天来了,还可以考虑一下沙滩主题:在阳台上铺条浴巾,把绘本放在沙桐里,再撑起一把阳伞……小海盗的读书角就做成了。

第三,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读书目标有合理的期待

年幼孩子的阅读目标,是让孩子拥有愉快和积极的书籍体验,喜欢“以书为伴”的感觉。

因此,如果逼着孩子看不感兴趣的书,孩子很快就会把它扔到一边儿去,甚至从此讨厌书,这就得不偿失了。

必须是孩子很感兴趣的书,他才有可能认真、投入、享受地把它完整地看完。这种认真、投入的状态,不正是专注力吗?

能养成“以书为伴”的习惯,还能培养出专注和耐心,这可比某一本书里教了什么知识重要多了。

第四,爸妈要了解:什么样的书受孩子喜欢

对孩子来说,读书这件事,通常“量”比“质”更重要。

孩子的生活经验本就没有大人丰富,这时候,读书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能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

比如有的儿童书,就讨论吃饭、睡觉、洗澡、上厕所、刷牙、穿衣……

还有的儿童书就讨论学校生活、交友、发脾气、害羞、跟同学吵架等等。

这些书的内容,也许在我们大人看来,“琐碎”、“幼稚”、“没知识点”……

但这些书和孩子的日常生活、情感经验联系紧密,非常有趣,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孩子跟更愿意一本接一本地读下去。

所以,孩子要是喜欢上了读名著当然很好,但因为新出的书籍,更贴近孩子现在的生活,孩子更有熟悉感,如果孩子因此更爱都新书,是很正常的事情。

读名著不用急,阅读习惯培养好了,孩子以后有很多读名著的机会,也更享受读名著的过程。

不要求读好书,不要求读名著,只按孩子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更容易培养起孩子“以书为伴”的好习惯。

除此之外,爸爸妈妈如果对适合孩子的图画书有更多的了解,就更能帮助孩子选到合适的书籍,也更能从孩子的角度,体会到孩子对书本的乐趣。

现在市面上的童书主要有这样几种:玩具书、歌谣书、桥梁书、认知图画书

  • 玩具书

这类书也叫做“创意图画书”,包括纸板书、立体书、翻翻书、洞洞书等。这类书特别适合低龄的小朋友,甚至是不满1岁的婴儿宝宝阅读。

玩具书可以让宝宝亲手翻动、有丰富的触感,还结实,经得起孩子的“啃、咬、撕”,小宝宝会特别喜欢。

玩具书是小宝宝走进美妙的儿童文学世界的引领者。

一些玩具书的例子:

《小玻在哪里》(Where’s Spot)作者:艾力克.希尔(Eric Hill)

翻翻书内嵌的翻动功能,通常隐藏着插图的某个部分。小朋友每次发现一个可以翻的地方,都会开心地笑起来。

《走开,绿色的大怪物》(Go Away Big Green Monster ) 作者:爱德华.恩贝尔


这本书用黑色作为背景,每翻开一页,怪物就增加一个新特征,直到整个怪兽完全显现出来。

再继续翻,怪物就会慢慢消失,直到最后成为黑色背景,写着一行文字:

“绿色的大怪物,永远永远不准回来!直到我说可以。”

这本非常有创意的玩具书,能帮孩子赶走恐惧。

  • 歌谣书

孩子们喜欢节奏和韵律,欢快的节奏和韵律,能激发孩子更愿意参与进来,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

歌谣书的例子:

《The Wheels on the Bus》

"Wheels on the Bus"本来就是一首经典的儿歌,再配上图片,很利于小朋友理解。读书的时候,都忍不住要唱起来。

  • 桥梁书

桥梁书是一种过渡型的图画书,就是为了然给孩子们从听读图画书,转移到能独立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图画书。

桥梁书以故事见长,与一般的图画书相比,语句通常比较短,每页的文字行数不多,字号大,书中的留白都是设计师的特别设计。

这些特别的设计,让它成为孩子们爱上阅读的理想读物。

桥梁书的例子:

苏斯博士发誓要给孩子们写一本不超过250个单词的书,实际上《戴高帽子的猫》只有236个单词。这本书成为了第一本适合幼儿阅读的桥梁书。

  • 认知图画书

爸爸妈妈都知道,图画书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字母、数字、大小、颜色等基础知识。

实际上,宝宝出生后,他们是通过实际的事物、动作等直接经验来学习概念的,认知图画书并不能代替实际经验。

但认知图画书,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与孩子的直接经验建立起联系,成为拓展概念理解和认知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

比如和“排序”的认知能力有关的书:

本书主要讲述了从蛋变成鸡、蝌蚪变成青蛙、种子变成花朵、毛毛虫变成蝴蝶……等故事。

和“计数”的认知能力有关的书: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开始学会数理思考,数字被赋予了含义。《十个小黑点》很生动地表达了这个概念。

大致了解了儿童图画书的类型,给宝宝选书是不是更得心应手了呢?

希望爸爸妈妈和孩子都能享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不仅仅有利于获得深度、系统的知识,更是教会了孩子追求人生幸福的一种方式。


Carrie萌育儿研习社


我家孩子今年上二年级,他就不是题主口中的“不是玩电脑就是玩手机”的小孩,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我是这么做的:

1、从他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包括电视。首先我们自己就不看电视,家里的电视因为闲置太久还坏掉一台。每天读书,我买了很多书在家里。让孩子时时刻刻处在一个满是书香的氛围中。孩子自然而然地就爱上了书。

2、自己以身作则。我平时业余时间主要就是用来读书或者是写作,因为少年时代就热爱文字,所以为了更加精进,一有空就会读书。孩子跟着我一起,他也觉得书中的世界真美好。

3、带孩子去图书馆,感受氛围。我办了两张借书卡,一人一张,通常都是他在儿童区借书看,我在成人区。每次到星期天我们都去,收获满满。

4、给予孩子选择图书的自由,他喜欢读什么,就买什么、借什么。我从来不限制孩子看漫画书什么的,从不觉得这些书跟课本内容不相干就不能看,相反,我认为这些课外内容才是孩子真正该吸收的养分。我家儿子从一本漫画开始爱上历史,所以我给他买了一大堆关于历史方面的书,有《漫画上下五千年》、有《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还有注音版的《史记》、《论语》之类的,只要是他喜欢的,有最新版的我都会买来送给他。

5、让孩子感受到读书带来的成就感。平时有什么历史问题我都会主动请教孩子,问问他,他会非常高兴地“卖弄”知识。平时在学校,语文课提及到一些历史事件,他都会大胆回答,博得了老师和同学的掌声,这些表扬都充分地激发出了孩子更加爱读书的热情。

6、平时玩平板的时间都有限制,只可以在相关的学习时才可以用。比如英语的口语作业或者是听录音时。用完了就收掉。

7、有时候读书读多了,眼睛累。我会给他在喜马拉雅购买听书专辑,既可以放松眼睛,也能学到知识。听到比较好玩的故事,我就会搜索这本书买回来给孩子再看一遍。比如他非常喜欢的《米小圈上学记系列》还有《姜小牙上学记系列》,都是又轻松又搞笑的,他听过了故事,看书的时候就没有压力,都能看得懂。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喜欢的话请给个赞!

我是轻烟说育儿,专注育儿理念的传播。欢迎关注交流!


轻烟说育儿


我有三个小孩,虽然说现在是网络世界,有好多小孩也都爱上了玩手机,也喜欢去游戏室玩网络游戏,我有两个儿子,女儿大已经读上了大学,而我大儿子有一段时间真的让我操碎了心,哪时候他读初中,每周五回来就跑去游戏室玩游戏,然后到了星期天他就不愿回去学校上课了,也不回来吃饭,天天逃学,我就跑去圩镇上一间间游戏室找他,他就这样跟我打上了游击战,今天你从这个游戏室找到他,明天他又转移到另一间,他老爸也打过他,骂过他,但每次骂过打过了,你再去找他,怎么也找不到。他老爸就说不要了这样的儿子让他在外流浪算了,我说不行如果这样下去会毁了他,我跟他老爸说:我去找他回来,但是你一定要保证不骂不打他,问他还想读书吗?如果他说想读我们还送他去读,如果他不想读就任由他做决定。我老公跟我商量说不如买一台电脑回来,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家,不用天天去外面找人。后来电脑买回来了,他真的再也没出过去,再后来过了半个多月,有一天突然跟我和他爸爸说,他还想读书问他爸爸还送他去学校吗?当时他老爸听到后好开心,我老公说儿子只要你想读,我没钱都借钱给你读,你说你愿意读就可以了,但是他也要求他老爸买了一个手机给他,他现在读的是职校,在学校表现得很好,他还跟我说,妈妈我学校也有同学考上大学了,我也想考大学。我想读书,我说好呀!你要加倍努力。我儿子真的懂事了,也许判逆期已经过去了。这个是我自个的分享。


阿覃生活记录


上次回答了一个类似的问题,今天又被连续邀请回答这样的问题,可见现在遇到孩子痴迷电子产品挑战的家长还真是为数不少呢!

其实,我们都误会孩子了。我做教育这几年深深的感受到,所有的孩子都是在没有人陪他一起玩儿之后,才会选择电子产品做朋友的。所以遇到这样挑战的家长不妨想想看,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得到了ipad或是手机?我想多数因为家长很忙或者懒得陪孩子玩儿,有想要孩子安安静静不打扰大人,因此递给孩子们一部手机或者是ipad,这真的是个特别常见的开端。

孩子们,尤其是低龄段的孩子们,最爱的游戏就是做游戏,跟人做游戏,跟家长做游戏,根小朋友做游戏。这种人与人的游戏是最能够帮助孩子发展他的社会性和沟通能力的。而面对电子产品的游戏是完全起不到这种功效,并且会对孩子的专注力有非常大的影响。

如果希望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首先得先从肯读书开始,慢慢才能爱上读书。

这时候,先请家长和孩子一起,从每天晚上固定的一个阅读时间练习,这个时间完全甩开电子设备。家长需要先了解下孩子的阅读喜好,是探险类的故事,还是自然类的读物?选好了先从跟孩子共读开始,不要急着逼孩子去阅读,毕竟孩子之前兴趣点在电子产品上,所以克服一个旧习惯,再慢慢养成一个新习惯,这条路可走不了太快。

选好读物,家长跟孩子先共读,然后在尝试读不同的读物再互相分享,再进行到可以不陪伴而独立阅读,那么这时候是孩子已经从书中感受到了趣味,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啊……

读书,从陪伴开始!


成长之端亲子教育






心理学高大夫



谢谢!我发现,现在不光孩子是不是玩电脑,就是玩手机,再有就是看电视了,就是大人也是如此。反正,正正经经的读完一本书,是比较难的事。

其实读书这件事对我们成年人,也是比较难的。

记得以前看到过一个公众号,说是中国人不太习惯阅读。我专门利用出差的机会,观察了机场、火车站等国内公共场所,发现确实如此呀!


关于怎样正确引导孩子有一个爱读书的好习惯,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想到了自己。我自己是否喜欢读书,是与这一段时间的兴趣点有关。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适用于阅读兴趣的培养。

有段时间我对股市比较感兴趣,就买了些股市理财的书,看的津津有味,没有其他原因,是因为读书能帮到自己,读完就用,读书有实用性;过了段时间,家中猫咪得了重病,买了些关于怎样养猫的书,也是比较救急的。

那段时间我读书,是为了从书中了解到未知的领悟,从门外汉,到一知半解。

还有段时间,觉得对工作掌控力度不足,就开始学习心理学、微表情,以达成工作的目标。

孩子们的情况同我们一样。孩子们读的书,也要符合孩子们当前的兴趣点、实用性。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提供贴近孩子兴趣的图书。

兴趣不分好坏,兴趣可以结交朋友,为有相同兴趣人群,提供共同话题,创造交流的机会。兴趣并不都是“为了中华崛起”、“为了将来出人投地”,因为我们成年人也做不到通过“打麻将”这个兴趣,实现一步步光宗耀祖。

我记得儿子在小的时候,对《植物大战僵尸》游戏特别感兴趣,因此买了很多与《植物大战僵尸》有关的科普书,儿子特别喜欢看,甚至翻烂了一本书。

过段时间,儿子进入小学,对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苦恼过;对男生女生的不同、青春期好奇过。为此,我专门买了有关校园凌霸、青春期的书供儿子阅读。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大概就是孩子明明喜欢A书,却要被逼着读B书。父母如果买了一堆孩子不喜欢的书,更是令孩子胆战心惊的事了吧!



2、家长要用“开放”的心态,对待现在的孩子,包括选书上,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需要”的书,而不是你认为孩子“应该需要”读的书。

说实在的,那些极福教育意义的书,不光对成年人索然无味,对孩子也是。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知道孩子们的话题,围绕历史、科技、炫酷的事物比较多。

比如漫威系列,我们四十多岁的家长,清楚了解的肯定并不多,但在年轻人、孩子当中却很盛行。因此,对孩子中盛行的文化,我们不要一概厌恶不接受,不然你说什么,孩子也会厌恶不接受的。

3、放手让孩子去选书,哪怕是游戏的攻略书。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同样相信图书能让孩子脱胎换骨,也是不现实的。阅读的引导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孩子只要是读书,我认为就要鼓励、点赞。



4、孩子正在读书时,不打断,不评论所读图书的优劣。

比如孩子正在看书,家长不要推门进去端一盘水果,倒一杯水,打断孩子。

更不要在孩子读书时,妄论书的优劣。比如:“你怎么看这种书?”、“读某某书好,是世界名著”、“老师没让看这些书”,这些话语打断孩子的阅读不说,也显得不尊重孩子“选书的眼光”,这该多伤人呀!

你尊重孩子的感受了,你说的话,孩子才会听得进去;否定、讥讽孩子的眼光,孩子当然要逆反了。

总之,让我们用尊重孩子兴趣、平和的心态去与孩子沟通,做“平行的朋友关系”,而非我得“管住你”、“包含住你的朋友关系”。

怀着开放的心态,接纳孩子所想,做孩子跟前能畅所欲言的良师益友。孩子的心开放了,自然也能更好的接纳阅读这件“枯燥”的事。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更像是成人带有“出人头地目”般的读书。

让读书这件轻松的事,常伴我们一生,做一个有趣的、明白自己需要的“清楚人”。


秦凌


所以要想不让孩子玩手机,父母首先就应该不要玩手机,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尤其是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假如给你一碗白米饭,别人却拿着鸡腿在你旁边大快朵颐,那么你还能安心吃下去白米饭吗?孩子也是一样的。

其次,家庭内部可以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在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可以看看书、练练字都可以。但切记,不是电子书。如果一定要看手机的话,尽量不要出现在孩子面前,不要发出声音。

最后,父母这个角色也是需要学习的。既然我们可以为了孩子付出一切,那么从今天起,为了孩子放下你手中的手机,陪伴他一起读书,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我们可以在家里多买一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书籍,晚上的时候,孩子学习,大人就坐下来看书,当家里到处都是书本的时候,你的孩子也会迅速察觉到这种氛围而渐渐变得不一样的。



柠檬树锦绣



半山上下


现在这个时代,人都离不开手机和电脑,社交要手机,信息要电脑,孩子的作业很多也在手机电脑上了。

所以手机电脑也是个工具,而且它对孩子的生活来说是无可避免的,我们先要认识这个积极作用。

我觉得父母可以做几个方面的工作:

1)孩子对手机电脑游戏的兴趣,很多时候也是探索或体验的好奇心,如果你带孩子多去做一些其他探索和体验的事情,可以把玩电脑游戏的时间替代。

2)父母应以身作则,自己少玩才能营造家庭健康的气氛。

3)事先和孩子制定玩游戏的规则,签订书面协议,时间频率双方协商好,包括做不到的处理措施,然后按章执行。


玲珑心理咨询


说实话这个不需要怎么引导,自身做责效果最好了,以前就看到过一个类似的说法,就是以前有一个名人(外国的)他小的时候学习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很不喜欢读书,父母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父母并没有用说教的方法去引导孩子。以前孩子放学的时候妈妈都会在大门口迎接孩子回来,但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妈妈再也没有出现在门口迎接他,都是坐在书桌旁认真的读书。刚刚开始孩子也没有在意也没有去理会,但是过了一阵子妈妈都是这样的,孩子处于好奇就去问妈妈:“妈妈,什么书有这么好看呀,我看你都看了好一阵子了。”妈妈说是的,这本书非常的好看(这个时候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喜好来选择一本适合孩子看的书),不信你看看,没想到从此以后孩子开始改变了,再也不是那个贪玩的孩子。所以想改变孩子的还是从改变自己开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