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有人说一般古代军队很怕骑兵呢?

秦长彬


在冷兵器时代中,不管是中外,骑兵这个兵种绝对是当时的绝对战斗力,到至今骑兵这兵种才退出短短百年左右,甚至现在在欧美国家还保留着骑警,作为维持治安的利器。

为什么古代军队会怕骑兵呢?首先来讲马匹的重量,马匹的重量绝对是比人大的得多,就拿战斗力最强的冲击型重骑兵举例,他们不会冲击敌人正面稳固的步兵线,而是会利用其机动性,挑步兵阵线的薄弱地带下手,像一把尖刀一样直插要害。

古代的一场大战,步兵线有可能会排几公里宽,要转向或者变换阵型要花费较长时间,骑兵就会专挑这个时机下手,由于阵线人太多,命令传达需要很多时间,这是就会出现一翼被骑兵切断歼击,其他列队的士兵浑然不知的情况,然后骑兵就可以出其不意地袭击阵线的后方,造成敌方的溃败,随之对方步兵军队的心理防线就会崩溃,队伍很快就会被骑兵马匹加骑枪排山倒海的冲击撞地七零八落,然后溃逃,再被挨个屠杀。

除了重装骑兵兵种还有轻骑兵军种,轻骑兵对于部队的辅助作用更大,例如侦查、骚扰、追击都比步兵专业的多。

我国古代的骑兵部队中,有几个出名且被称之噩梦的骑兵部队,戚家军、背嵬军、玄甲军、关宁铁骑、燕云十八骑等。

骑兵种类还有很多,像骑大象的象骑兵,骑骆驼的游骑兵,各有所长。

所以综合上文所述,古代军队当然会怕骑兵,还是特别怕的那种,怕重骑兵恐怖撕裂阵线的能力,怕轻骑兵无止境的骚扰,更怕突然的奇袭。






细看古今


缺乏训练,缺乏组织的古代新兵,肯定不敢面对骑兵。


比较专业的分析说过,骑兵最厉害的一个武器不是刀枪,也不是弓箭,而是马蹄!骑兵冲击,最令人惧怕的是马匹本身速度带来的冲撞力,刀枪和弓箭只不过是附加产品。



古代新兵,尤其是来自农耕地区的新兵,缺乏对马匹的认识,如果不能进行强化训练,了解骑兵的弱点和防范措施,那么面对骑兵冲来时很容易丧失斗志。


所以说,古代军队的战斗力也非常依靠训练和组织。有组织的步兵部队,才能通过结阵对抗骑兵。如果步兵缺乏训练,或者指挥能力低下,那么面对骑兵就很容易被轻松击溃。反过来,骑兵面对训练有素的步兵,也是很难正面击败的。



另一方面,骑兵最令人头疼的还有机动性。如果一支军队没有足够的机动力量,就会面临敌军骑兵的不断骚扰和偷袭,而无法做出回击,最终可能会丧失自军的士气和组织度,导致溃败。


可以说,骑兵在古代是战场主动权的一个象征。无论是选择作战方式,还是选择作战时机,骑兵都有先天的优势。相比之下,缺乏主动权也会进一步加大步兵的心理劣势。



陶式防务评论


纵观古代世界战争史,我们不难看出,在科技上远远落后的古代,如果一个国家拥有一支数量不俗的骑兵,那么就相当于现在拥有核武器库的俄罗斯了。因此对于古人为何害怕骑兵我们应进行以下分析。

Top1:战斗力

众所周知,骑兵的战斗力是很高的,使用的大多数是重武器,就连身上的盔甲都有好几十斤,带着这些强悍的装备冲入战场,无异于野狼冲进羊群,然而普通步兵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只能被动的等着收割。

Top2:速度敏锐

蒙古铁骑的战斗力是一流的,长途奔袭,围追堵截,牵制敌军主力都是靠骑兵的速度来实现的,而骑兵的拥有者,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因为中原地区并没有条件来饲养,这就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差异,所以古代中国以长城来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军事上的短板。由此可见骑兵的速度是多么恐怖。


姓曹的阿蛮


骑兵绝对是冷兵器时代的噩梦,因为它快速的冲刺能力可以很快地突破重重组织的步兵方阵,从而引发士兵互相践踏,阵脚大乱。

骑兵居高临下,步兵很难准确地攻击到骑兵,但是骑兵却可以很容易杀伤步兵。而且,骑兵方阵灵活机动可以随时变换队形,这对于笨重的步兵而言是非常具有杀伤力的。比如步兵如果的采用的是稳扎稳打的阵型,骑兵左右分兵很容易就会形成合围。如果是积极进攻的阵型,骑兵一冲就会首尾不能相顾,被分割成几个部分。

其次,古代军队在行进过程中最怕偷袭。如果是步兵偷袭动静太大也会引起敌人的反应,偷袭很有可能就会变成遭遇战,甚至是胶着在一起。但骑兵却可以凭借其灵活机动的特点,打了就跑,甚至于说可以达到全师进退,毫发无损。敌人还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骑兵就已经消失了。也是因此成吉思汗的军队才会被称为是“移动的烈火”。而且,一旦被骑兵盯上是很难逃脱的。在成吉思汗时期,攻打花剌子模的过程中,欧洲的征服者花拉子模的摩诃末苏丹就是被打得溃不成军之后逃也逃不出哲别的骑兵追击,最终郁郁而终。


经典守望者


骑兵不可怕,可怕的是骑兵有马蹬。自从马蹬发明出来以后,骑兵就真的可以在马背上实施攻击了。

所以马蹬是骑兵战斗力的分水岭,无马蹬之前,双方对战,骑兵到了现场对打之时,都是下了马步战。

有了马蹬以后,人借马力,马借人智,战斗力立马爆发了。



骑兵分为轻装骑兵,重装骑兵。

顾名思义,不多解释,轻骑兵以速度见长,多用于骚扰,追击。

  • 如金国轻骑兵,俗称拐子马,以来去如风著称,行动速度极快,转换战场速度极快,当缺少马匹的宋军和他对战时,常常是打不过,被他一阵风似的追击,打的过的时候,你追他又追不上,难以扩大战果。当你人多势众的时候,他就用速度来骚扰你,在远处射击。
  • 金国的重甲骑兵比较有名,俗称铁浮屠,又称铁塔兵,兵与马全穿重甲,只露出双眼,一旦出动,如山呼海啸一般,常常用于对宋军阵线的破防,以及决战之时形成碾压来摧毁宋军的战斗意志。



步兵打骑兵,困难重重,因为马的体量和冲劲,就是步兵难以抵御的,但是并不是说完全无法抵御。

在宋辽战争,宋金战争和宋蒙战争中可以看出,步军打骑兵主要是追不上,所以导致胜则小胜,败则大败的局面。

兵贵神速,步兵的战斗力毋庸置疑,只要有优秀的将领,通常也是不太惧怕骑兵的,只是难以形成优势。

比如马其顿方阵,如刺猬一般的方阵,四面盾牌防护,六米长枪对外,这种阵势,如果近战,骑兵必败。

可惜由于速度缓慢,步兵还未接近骑兵就被射死了。


旧史风


因为骑兵有着步兵难以比拟的机动性和冲击力。

试想如果一支步兵部队遇上了骑兵:如果步兵列好了方阵,骑兵就会保持在一定的距离上不停朝你放箭。一部分人会被直接射死,另一部分人在这样漫天箭雨的压迫下很快会精神崩溃,一旦方阵出现凌乱,骑兵冲杀过来对于步兵而言就会是一场灾难。因为骑兵机动性强,你想射他又射不到。如果在骑兵冲杀过来之前,还没有列好方阵,那同样是一场灾难。而在步兵一方崩溃之前,甚至都没办法接触到敌人。所以,无论是面对机动性强的轻骑兵还是冲击力强的重骑兵,步兵一方都少有有效的办法。这也是为什么历代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打的很痛苦,因为如果你有优势,你追不上他;他有优势,你还跑不了。

笔者所知中国历史上能有效对付骑兵的也就有数的几个,如诸葛亮通过发明四棱绊马钉(只要扔地下,必定有一个钉尖朝上),马一但踩上,那连人带马就基本都报废了;改进了诸葛连弩,使蜀军至少在正面对上骑兵时能保持足够的“火力压制”。所以三国时期的蜀军,一度是曹魏骑兵的噩梦。第二个是岳飞,在郾城之战中岳飞亲帅部分轻骑兵冲杀迎战,派步兵用大刀、大斧,上砍人下砍马脚。完颜宗弼(完颜兀术)引以为傲的数万铁浮屠(重甲骑兵)和拐子马(轻骑兵)在这一战中几乎被打成残废;第三个牛人是戚继光,他调防北部防线后,根据蒙古骑兵的特点改进车营战术,用火器、车阵、弓箭、长矛等多种武器配合,使得蓟镇士兵“以步对骑”仍能发挥出鸳鸯阵的效果,在北部战场上连败蒙古入侵的骑兵。

但历史上这样的牛人终究不多,所以总体来说骑兵对步兵仍存在很大的优势。


孔夫剑


骑兵有很多普通步兵没有的优势,其中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快,机动性强,来去如风。骑兵乘胜追击时,能够轻易追赶对敌军进行屠杀,撤退时又能甩敌军好几里地。

从汉代开始,骑兵开始分轻骑兵和重骑兵,轻骑兵基本无甲,武器以弓箭为主,配备较矮小的战马,重骑兵着甲,武器为戟,矛,环首刀等近战武器,配备高大的马匹用于冲锋陷阵。

同时,汉代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出现了更适于马上作战的环柄长铁刀,(就是环首刀了)刀脊厚,刃锋利适于劈砍,成为骑兵的重要武器。这让骑兵威力变得更大,也更让一般军队感到畏惧。

这一时期骑兵作为机动兵力的战术也得以发展,交战时大量采用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作战。 骑兵战队神出鬼没,普通军队则闻风丧胆。

以上算是对题主本身问题的回答,这儿还有几句补充的话。

咱们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当普通军队遇到骑兵,发现无法招架时,当然也会不断去寻找对策。

比如宋朝大力培养弓箭手,这一时期发明的神臂弓射程远达三百四十多步,对骑兵能造成很大的杀伤。

此外,个人认为骑兵在战场上,比起杀敌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冲散敌军的防御阵型,然后配合步兵进行各个击破。

总的来说,骑兵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普通军队也并不是就任人宰割。依靠每个兵种的不同特点形成不同的优势战法,才是古代军队最核心的竞争力。

毕竟,兵者,诡道也。



话说文人


因为骑兵很强呀

骑兵的冲击性、机动力强,一般以骑射为战法,在行进中射箭。由于本身是移动的目标,对方步兵不易瞄准,自己又可以不断射杀静立的步兵;骑兵骑马作战,体能消耗小又居高临下,步兵单挑干不过骑兵;骑兵速度快,即便打败了逃跑,步兵也追不上。然后重新整理战争继续打,而步兵打不赢跑不了,这心理压力就打得多。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打仗速度对于双方都太重要了。不要说古代了,就拿近现代时期来说,骑兵对于步兵的威胁也很大。骑兵的优势再就是有冲击力,想想战马的铁蹄和装甲对付人的血肉之躯那还不是普通泰山压顶之势,步兵只有挨踩的份了。四条腿的马比两条腿的人和马拉战车快多了,胜了可以赶尽杀绝,万一局面不利可以一走了之,反正你又追不上,以前又没有汽车,马跑得都差不多快,完全不给你追上的机会。骑兵先来一波冲击,然后立即撤退,敌人想打都没法打,古代的白起就曾经勇夺这一招,完全切断了敌军的粮食供给,之后他也是用骑兵不断地骚扰,导致敌人看到他的骑兵就开始发慌。

如此大的优势的确令缺少骑兵的一方头疼,因此苦苦思索胜敌之策。无非也是怎么对付冲击力强和速度快这两个字。对付冲击力强的东西,只能用城墙、鹿角丫杈、壕沟以及战车,反正就是让骑兵冲击力起不来为原则。进攻型武器恐怕非弓弩莫属了,这也是制约骑兵之快的,你再快没有箭矢快!但是这些也都有局限性,城墙壕沟显然都是处于守势,而且早有充分的时间构筑工事。古代弓箭射程和杀伤力有限,中间还要有间隙时间,也许这时候骑兵就已经冲过来了!

骑兵最大的优势就是机动性,骑兵的作用最明显的就是远程奔袭,突然袭击,基本不会跟敌人正面硬碰硬,因为损失一个就会很亏,一个骑兵的价值比步兵可高多了,先不说训练人,光一匹马就值不少钱。训练骑兵更是一个麻烦事,平原地区一般都是用来农耕的,会骑马的人很少,所以想训练出一个骑兵得花费不少时间。其实骑兵就算跟敌人正面对抗,骑兵的作用也不大,不管什么时代,骑兵都不是主要的作战兵种,还有就是平原地区很少有可以战斗的马匹。

骑兵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所以从先秦时期中原对于北方民族的骑兵一直都是采取修长城抵御的策略。特别是对于北方平原地区来说,骑兵发挥的优势就更明显了,冷兵器时代基本上都是肉搏,唯一的远距离攻击就是弓弩,对于步兵来说等你冲过去可能就被射伤大半,可是骑兵有速度,很容易冲到阵前。古时候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士气,只要骑兵在阵中冲击,很容易把敌方的阵型冲散,而且给敌人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冲击。一旦士气不行了,那基本上就败了。

如果真的想靠步兵来对抗骑兵的话,必须要有人数上的优势,几个步兵排好整形才能对抗一个骑兵。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采取的是骑兵出击,就当时来说汉军人数是碾压匈奴的,可是汉武帝还是派出骑兵与匈奴对决。不过历史上也有用对了战法,步兵胜骑兵的,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刘裕北伐时用却月阵打败北方骑兵的,这个阵是背水列阵,车兵在最外面为防护,内部是弓弩手,背后有水军掩护侧翼,并备有少量骑兵以备追击。创造了几千步兵战胜几万骑兵的奇迹!





阿辉看历史


骑兵作战具有机动性强、冲击力大、作战灵活的特点!这些都是步兵和战车无法比拟的!

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

视觉冲击力强,给步兵造成心理威慑

从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来看,具有规模性质的骑兵作战发生在春秋时期,以有千骑的作战记录,如公元前636年,秦穆公送晋公子重耳返国时,送以“畴骑二千”。

但应该早在商朝就有骑兵,在殷墟中曾经出土过带有作战装具的骑士坑。周朝人在商代就以为商朝养马闻名。到春秋时期有了较多骑兵作战的记录,特别是一些兵书,比如《六韬》就有骑兵作战战马选择和骑兵阵法的记录。真正骑兵大规模的作战始于战国到秦汉时期!随着马镫的发明,对骑兵的发展应该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草原游牧民族的骑兵作战应该早于中原地区,被称为“骑寇”。当这些骑寇出现在步兵面前时,给步兵造成的

心理威压是巨大的!比如一批脱缰的马匹冲入人群,绝大多数人的心理都是恐惧的,何况马匹上还有带着武器的骑士!所以骑兵相对于步兵来说,首先是因为心理威慑而恐惧!

机动灵活 善于长途奔袭

古代行军打仗都有斥候对敌情先期侦查打探,对于步兵来说,斥候的侦查和打探的范围有限,往往不及骑兵的机动范围,所以很难发现骑兵特别是轻骑兵的踪迹。即便侦查到了敌情,也来不及及时报告!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先后进行三次骑兵大会战,均取得全胜!斩杀、俘虏、收降匈奴人超过30万。占匈奴人口的三之一,雄踞漠北百年的匈奴帝国全线崩溃,最后在东汉的持续打击下不得不得西迁。

步兵武器骑兵化 使骑兵如虎添翼

到了明代火器开始广泛应用到战争中,病逐渐的装配到骑兵!比如,明朝的辽东铁骑已经具备了马上射击的能力,戚家军在北方的作战中也采取过类似的战法。相对静止的步兵射击快速机动的步兵,难度远大于骑兵射击步兵。当然,骑兵的射击技巧需要很高才行!

这是竹书木简的一点浅见,请大家赐教!


竹书木简


一、 对战场信息的主导权:当战争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指挥的重要性便愈加凸显出来,两军对垒时,指挥更优秀的一方往往可以获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因为指挥活动的流程是“侦查——通信——决策——通信”,所以如果想要进行成功的指挥,便需要实时了解战场情况和及时将命令下达,换言之就是拥有足够的战场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能力。

而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强势的一方不仅在这方面拥有优势,并且可以摧毁对方的信息获取与传递能力。

在冷兵器时代,战场信息的获取与传递主要都是依靠轻骑兵来完成的。由轻骑兵进行侦查活动,将侦查到的情况回报主帅,主帅根据侦查到的情况得出下一步应当采取何种行动的判断,再派遣轻骑兵传达命令给分散在各地的军队,各支军队再根据命令进行相关的行动。

古代骑兵作战的优点有哪些?难道仅仅就只是冲锋吗?

在这一过程中,轻骑兵能否侦察到足够多的情报并将其送达主帅和将主帅命令及时送达各军,成为了己方能否占据主动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轻骑兵较多一方的军队可以获知更多的情报。在蒙古西征的过程中,蒙古军队就利用其数量众多的轻骑兵进行频繁的侦查,令欧洲各国军队的一举一动都在蒙古军的掌控中,结果就是蒙古军队总能了解到敌方的弱点与软肋,从而向敌军发起致命的攻击。

而需要注意的是,骑兵在传递信息时,往往还要穿越大片的弱控制地区,这些地区因为缺乏双方的军事存在,会成为双方轻骑兵交战的战场。在这一战场中,双方争夺的是战场信息的主导权。哪一方能在混战中获得上风,哪一方侦查到的情况和传递的军令便能及时送到。反之,则不仅因为侦查情报反馈不畅而成为了聋子瞎子,还可能会因为命令传达不畅而使大军陷入瘫痪。

古代骑兵作战的优点有哪些?难道仅仅就只是冲锋吗?

二、 对战场交通的主导权:骑兵的机动性不仅可以助其争夺战场信息的主导权,也能助其夺取战场交通的主导权。早在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就发现骑兵有“十利”,其中“遮其粮食,绝其军道”“败其津关,发其桥梁”。这指的便是骑兵可以破坏敌军物资运输的通道和毁坏重要的桥梁道路,从而获取战场交通的主导权。

从古至今,能令一支军队维持作战状态所需要的物资从来都是天文数字。这些物资因为规模庞大,军队不可能自行携带,所以往往采取由后方组织专门的运输队,以及由军队组织专门的小部队在战场周围搜集物资两种方式。但这两种方式都有其明显的弱点:专门的运输队为了将尽可能多的粮食运到前线,自身不可能再随行大军护卫,因此在遭到袭击时往往没有应对的能力;小部队因为规模小、人数少,力分则弱,战斗力低下也是其主要缺点。

因此,一旦一支略有规模的骑兵部队凭借其极强的机动力搜索到运输队或搜集物资的小部队,往往都是凶多吉少。在宋辽战争和拿破仑入侵俄国时,作为进攻方的宋军和法军都遭遇了同样的问题:敌方拥有大量的骑兵,夺取了交通主导权,不仅行军道路和桥梁经常被敌军毁坏,无论是后方的物资还是前线搜集的物资,因为敌军骑兵的拦截,都很难被送到己方军队的手中。

古代骑兵作战的优点有哪些?难道仅仅就只是冲锋吗?

三、 对作战时机的主导权:骑兵因为拥有远超步兵的机动速度,所以在面对步兵为主的敌军时,往往也能获得作战时机的主导权,即决定在何时何地对敌军开始作战,从而立于不败之地。正如孙膑所总结的那样,“掩其不备,卒击其未整旅”“败其携带,出其不意”都属于骑兵的“十利”之中。

很多对军事一知半解的人以为,面对骑兵集团时,步兵集团只要时刻处于防御姿态,或是成功扎下营寨,就不必担心骑兵集团的进攻。但他们认识不到的是,以上两者在骑兵主宰战场的时代,本身就是很难做到的。

冷兵器时代军队的作战状态,严重依赖于军队能否保持充足的体力和得到足够的给养。而在骑兵集团的围困下,步兵集团既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也无法获取充足的给养,结果自然是陷入失败。例如在宋辽战争中的雍熙北伐中,面对宋朝方面由曹彬率领的东路军,辽军骑兵避其锋芒,待宋军因为粮道断绝人困马乏之后,才开始对宋军发动进攻。因断粮而精疲力竭的宋军既不能拉弓射箭,也不能挥动武器,只能任人宰割。最终,宋军在岐沟关被辽军大败,东路军崩溃,雍熙北伐也宣告失败。

古代骑兵作战的优点有哪些?难道仅仅就只是冲锋吗?

另一方面,无论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现代,军队从行进状态转为战斗队形或是安营扎寨以抗击敌军进攻,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想要在敌军骑兵到来之前将二者准备妥当,那么就需要拥有足够的预警时间。但现实问题是,在己方骑兵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战场信息的主导权本身就不在己方,那么自然就很难做出及时的预警。

在爆发于1041年的宋夏好水川之战,宋军主将任福一路追击西夏军队,结果在好水川遭遇夏军主力。在夏军骑兵的迅速冲击下,宋军方面还没有结成战阵,就不得不与夏军交战,虽然宋军作战勇敢,但终因腹背受敌而溃败,包括主将任福在内的多名宋军将领战死沙场。

其实因为预警时间不足导致惨败的例子,在热兵器时代更为典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途岛海战中,日本海军因为没有装备雷达系统,并且对侦查任务敷衍了事,导致其长期没有发现美军航母,为最终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古代骑兵作战的优点有哪些?难道仅仅就只是冲锋吗?

四、 对攻击方向的主导权:骑兵的高机动性为其获得了在战役领域的各种主导权,在战术领域也为其获取了攻击方向的主导权。两军对垒之时,虽然军事家们都尽量保证己方的战阵没有薄弱环节,但是碍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往往还是会留下破绽。这些破绽可能是由战斗力较弱的军队组成的军阵,也有可能是军阵的侧翼和后方,面对这些破绽,骑兵集团可以依靠其高超的机动性迅速接近并发起冲击,最终撕裂敌军的整个军阵,从而获得最终的胜利。

在爆发于1130年的宋金富平之战中,宋金两军先是陷入僵局,难分高下。结果金军方面发现了宋军一方的软肋——由随军民夫构成的营寨,便派金将完颜哲合率领3000骑兵冲击民寨,导致民夫纷纷逃入宋军阵营,使宋军陷入混乱,最终溃败,富平之战也以金军的胜利告终。在冷兵器时代乃至拿破仑时代的军事史上,类似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

冷兵器时代,骑兵这一兵种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战场主宰,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任何军队如果没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骑兵,就不能指望作战胜利。”

但出于各种原因,很多人对骑兵的认识极为片面,以为骑兵的厉害之处就是可以披挂盔甲发动冲锋,殊不知这其实只是骑兵的诸多用途之一,并且远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样重要,如果骑兵只能在冲锋时发挥作用,也许在军事史上的地位,并不会比象兵高出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