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钙铁锌硒维生素,该怎么补?让宝宝赢在起跑线的辅食都是这样的

每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都让老母亲操碎了心,添加辅食更是引发家庭大战的核弹。


别说和长辈的育儿观念有代沟,就是夫妻之间有时也会为了宝宝的辅食“大打出手”。

添加辅食意味着宝宝迈向了人生的新阶段,他对世界有了更丰富的体验。这一阶段家长做对了,才是真的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1. 什么时间添加辅食?

4个月还是6个月?很多妈妈为此争论不休。


源头来自世卫组织,在最新的宝宝添加辅食建议时间中,原来的4个月被改为6个月,建议6个月内婴儿采用纯母乳喂养。


而过去的很多妈妈在4个月就给孩子添加了辅食,这让新手妈妈一时不知如何选择。

钙铁锌硒维生素,该怎么补?让宝宝赢在起跑线的辅食都是这样的


其实妈妈们只要记住不晚于6个月就行。


6个月时,母乳中的成分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辅食添加不及时,会让宝宝发育放缓,甚至出现某些元素缺乏的症状。


而过早添加辅食,则会引起腹泻、呕吐或异常的过敏反应,因为宝宝的胃肠还没发育完善。

钙铁锌硒维生素,该怎么补?让宝宝赢在起跑线的辅食都是这样的


还有些倒霉孩子,出生前几天妈妈一直不下奶,医院只能给他喂奶粉。

这样做的风险在于,如果宝宝对配方奶粉中的某些蛋白过敏了,会让他以后对所有分子结构与奶粉中蛋白类似的物质过敏,甚至是母乳。


所以有不少孩子爱过敏不是遗传,而是喂养不当造成的,既苦了孩子又累了妈。

钙铁锌硒维生素,该怎么补?让宝宝赢在起跑线的辅食都是这样的

除了看月份,宝宝的一些表现也会提醒娘亲该加口粮了:


A. 每天喂养母乳次数增加到8-10次,宝宝仍然处于饥饿状态,体重增加缓慢,或每月体重增加低于600克——娘亲快瞧瞧,我都饿瘦了!

B. 把食物放进宝宝嘴里时,他能咽下,并显得很高兴——这么好吃的东西你藏着,咋想的呢!


钙铁锌硒维生素,该怎么补?让宝宝赢在起跑线的辅食都是这样的


C. 宝宝的“伸出反射”(将非液体食物送进宝宝嘴里,他的舌头自然向上向前伸出,是由于神经发育不完善而出现的自然反应)消失,不再抵触非液体食物——在美食面前要放下我的倔强!


D. 宝宝的体重达到6.5公斤——7公斤,并且在坐起来的时候能抬头——就为吃那一口饭,我容易嘛!


钙铁锌硒维生素,该怎么补?让宝宝赢在起跑线的辅食都是这样的


在这里还要搞清楚一个概念就是纯母乳,它是指喂养过程中没有添加过其它东西如维生素、钙等,只有母乳;

如果在喂养期间添加了钙、维生素或其它营养液体,就不是纯母乳,叫全母乳。

全母乳是在乳汁不够的情况下的替代方案,可能会造成宝宝无法吸收营养、腹泻或过敏,纯母乳才是对孩子最好的食物。


钙铁锌硒维生素,该怎么补?让宝宝赢在起跑线的辅食都是这样的

2.添加辅食的原则

该怎么吃?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又是个很大、大、大的难题。

原则上是:每次只增加一种食物、由稀到稠、由少到多


每次只添加一种食物是考虑到宝宝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喂养不当易出现不良反应。


应连续观察2-3天,宝宝没有出现呕吐、腹泻、出疹子或过敏等情况,才能确定宝宝对这道食物对宝宝是耐受的,之后再考虑增加新的食物。

钙铁锌硒维生素,该怎么补?让宝宝赢在起跑线的辅食都是这样的


第一道辅食一定要含有足够多的铁,4-6个月后,宝宝每天对铁的需求量与成年人是一样的,铁强化米粉、肉泥等是较好的选择。


很多宝妈认为蛋黄含铁丰富,应该作为首选。这是个认知误区,实际上无论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还是在国外的指南上,都不建议婴儿辅食首选蛋黄。


首先蛋黄容易引起过敏,其次蛋黄含的铁是磷酸铁,这种铁宝宝很难吸,长期吃会造成宝宝贫血

钙铁锌硒维生素,该怎么补?让宝宝赢在起跑线的辅食都是这样的


过去生活条件不好,只有蛋黄比较容易获取,才将它作为辅食的首选,其实宝宝最需要的是含有更容易吸收的铁元素的食物。


下图是卫计委最新的婴儿辅食添加指南,妈妈们可以参考。


钙铁锌硒维生素,该怎么补?让宝宝赢在起跑线的辅食都是这样的

3.常见添加辅食的误区


  • 过快地用辅食完全替代乳制品

添加辅食后,妈妈们自然就减少甚至全部断掉母乳或其它乳制品,这样做容易导致宝宝消化不良,更无法吸收辅食中的营养,反而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在辅食添加阶段,辅食仍然只是母乳或奶粉的补充,过早断了乳品,宝宝就会营养不足。

钙铁锌硒维生素,该怎么补?让宝宝赢在起跑线的辅食都是这样的

  • 过早添加调味品

很多老人都喜欢给宝宝吃盐,生怕“没力气”。


其实在宝宝1岁前,食物中是不需要加任何调味品的,母乳和牛奶中的天然盐分能够满足身体的需要。

且宝宝的味蕾要比成年人敏感许多,大人觉得无味的食物,对于宝宝来说却是有滋有味的!


钙铁锌硒维生素,该怎么补?让宝宝赢在起跑线的辅食都是这样的

过早添加调味品,会导致孩子变成“重口味”,出现肥胖的概率大大增加,成年后发生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机会也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