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歼10在发展到C型之后还有继续改进的必要吗?直接研发一种中型四代机怎么样?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歼-10战机是中国第一款国产三代机,目前已经发展出多个型号,包括歼-10A、歼-10B、歼-10C、歼-10S,甚至可能还有歼-10D,在去年航展上还出现一架特殊的歼-10BTVC战机。目前歼-10系列战机的装备数量非常庞大,其中歼-10A战机的装备数量超过200架,歼-10B拥有50多架量产机,而歼-10C的装备数量可能已接近100架,还在迅速量产装备中,另外歼-10S的装备数量也不少。

从歼-10战机庞大的装备数量和庞大的家族成员就足以看出这款战机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了。那么,歼-10系列战机的性能水平究竟如何呢?我们可以将其和歼-11系列战机进行对比谈论。

众所周知,歼-10系列战机属于比较典型的中型战斗机,而歼-11系列战机拥有16吨左右的空重,比歼-10系列战机重了差不多7吨,属于典型的重型战斗机。在理论上来说,双发的歼-11系列战机应该对单发的歼-10系列战机拥有比较明显的多方面性能优势。

但真相却让人大跌眼镜,歼-11A/B战机虽然拥有载重,航程等方面的优势。但是它也存在机体结构强度低,没有重载挂点,无法挂载重型对地打击武器等问题,甚至连副油箱都无法挂载。加上歼-11系列战机特别是歼-11A战机的航电系统颇为落后,无法使用精确制导弹药。一般情况下,歼-11系列战机只能使用无制导火箭弹/普通炸弹进行对地攻击。要知道,中国空军装备了数百架歼-11系列战机/苏-27系列重型战机。但它们却无法执行精确对地打击任务,这无疑是非常浪费和遗憾的。

歼-10系列战机虽然机体较小,航程短,载重较低。但其电子设备比较先进,装备比较先进的航电系统。作为一款作为自主研发的三代机,歼-10系列战机在挂载使用国产先进弹药方面也拥有先天上的巨大优势。所以,歼-10系列战机不仅承担空战任务,还越来越多的承担起精确对地打击任务。例如歼-10系列战机早就具备使用雷霆-2激光制导炸弹、鹰击-91导弹、天戈250、GB250制导炸弹等先进制导弹药的能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远远超过歼-11系列战机/苏-27系列重型战机。

简而言之,歼-10系列战机在服役后不仅分担了苏-27/歼-11系列战机的空防重任,还极大提升了中国空军的精确打击能力,所以其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来看,在全球所有中型战斗机中,在发展改型数量和升级潜力方面,中国的歼-10系列战机仅次于美国的F-16系列战机,毕竟美国航空体系实力更加强劲。不过,中国最新的歼-10C战机已经足以和美国最新的F-16Block70战机比肩,除发动机以外在其他方面都丝毫不落下风。歼-10系列战机已成为中国最为经典的一款三代机,未来其发展改进以及作战任务转变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科罗廖夫


成飞筹划的一款低成本隐身四代机就是半埋式弹仓,单发动力,就是在歼十c基础上通过隐身修型,应用隐身涂料,大幅度的使用复合材料提高隐形能力而成,毕竟歼十c的隐身性能已经做的不错,反射面积网传0.5平方米,在其基础上把弹药隐藏起来,就可以将隐身能力再提一大步。而且换装大推力的涡扇15,为做好矢量技术和红外抑制做好动力储备。就可以做出不错的雷达,红外,紫外全光谱隐身,而且具有超机动。远距、近距格斗性能都不错的隐形战斗机,还有低成本和鸭式布局等先天优势,对付f35肥电应该没问题,将与歼20形成今天歼十与歼十一的搭配格局。


伽利略视野


修修改改继续使用是军事装备使用的常态,如今美国研制的F-16战斗机都在往F-16V发展了,而且还不仅仅是新生产的型号,包括老旧的F-16A/B型都能使用F-16V升级套件进行改装。


歼-10战斗机是中国研制的第一款三代战斗机,目前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大量装备了这款机型。而现在最新的改进型号是歼-10C系礼。

目前我国对歼-10战斗机还是处在直接使用生产新型号的阶段。未来不排除利用现有的机体进行改进,而改进的方式与美国的F-16V类似,利用成熟的套件进行改进。


除了歼-10之外,我军已经装备了歼-20这款具备隐身能力的战斗机,目前已经在作战部队有部署。歼-20战斗机是一款拳头兵器,歼-10C战斗机与之相比有很大的技术差距。


航空视界


J10C会不会继续改进取决于如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J10的先天设计基础。由于未来改进的方向侧重于载重量和电子设备提升上。J10C的设计侧重于空战机动性,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飞行阻力较大,载重量和挂载能力提升空间有限,需要对气动布局做较大的调整,代价过大,目前,加挂类似于F16I的一体化油箱的改型方案似乎还在进行中,进度如何不得而知。

随着新型发动机的装备,J10的主要性能能否得到明显提升,取决于基础设计

其次是型号竞争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国内在研的战机项目众多,比如,J31的出现和成熟很可能会导致放弃对J10的进一步改型。J10与同代的F16相比,F16已经大规模装备各国空军,市场上和体制上没有先发优势,因此,国际市场空间不大,也就缺乏多代改进的空间,目前国内仅有不到600架的装备规模,与F16的6000架的装备规模相距甚远,不具备F16持续40多年的多代改进的条件。

J31等机型的研发进展可能会影响J10的改进

F16出现众多改型在于其强烈而长期的市场需求,多次改进迭代的结果是作为三代机的F16的改进空间被挖掘殆尽,需要适时否定,J10面临同样的问题


第三,未来空军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空军装备的发展方向会出现大的调整,无人机和隐形空军是大趋势。在空军技术面临技术变革的前夜,而三代机已经出现了半个世纪,新概念空军技术不断出现,J10很可能丧失F16类似的多代改进的可能。

面对周边大规模装备的F35,优雅灵动的J10C是否有压力?

当然,J10C的改进会不断进行,主要是调整性能以适应新的作战环境,面对周边普遍装备的F35,还有多大时间和空间留给J10的发展呢?追赶中的我们需要危机感。


鶇飞天


按照我国军方的划代标准,歼10C属于三代改进型(三代半)战斗机,题主说的“四代机”是俄罗斯的标准,儒道之主一向以我军方的划代标准计,本文亦如此。按照歼10系列已发展出多个子型号,属于作战序列的有三个型号:歼10A、B、C。不考虑非作战用机(比如八一飞行表演队装备的歼10AY、歼10A的双座教练型歼10S等)的情况下,正在生产的只有一型歼10C战斗机。


装备矢量发动机的歼10B战斗机(编号1034)

歼10A、B两型都已停产,其中歼10B是歼10A的大改型,歼10C是歼10B的大改型。虽然歼10A也被称为多用途战斗机,但实际上直到歼10C才具备真正的对空、对地、对海作战能力。之前的歼10使用的都是俄制AL-31-F发动机,后来才用上了国产的涡扇10发动机——不再受制于人。还有一点:歼10C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及新型电子设备,并改进了进气道设计,等等。综合来说,歼10系列战斗机发展到歼10C才真正成熟起来。从歼10系列自身的技术水平、作战性能等方面来说,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歼10B、C的对比图

从发展趋势上来看,在未来,我国的第四代隐身战斗机必将替代现有的三代及三代半战斗机。这是不可否认的事,但却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目标(可参考美国第四代战机F22、F35的整个服役历程)。目前,我国第四代隐身战斗机有两型(可以称为高低搭配):双发重型的歼20、双发中型的歼31。目前的现状是:歼20已经服役,但发动机是其一大短板,尚未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歼31却仍在研制之中,何时能够定型仍然未知,更不用说什么替代现有的二代、三代机了。



很多人也许会说“那不如干脆全部换装成歼20算了”,来看看美国:F22只生产了8架验证机+187架量产型,F35正在夜以继日的制造之中,F35将来的装备数量将是F22的10倍以上。F22的战斗力是公认的世界第一,美国空军为什么不全部换装为F22?答案只有一个:没那么多的钱。总而言之,单从我国空军的需求、发展上来说,歼10C在很长时间内仍有用武之地,现在说其没有继续发展的必要还言之过早。2018年11月6日开幕的珠海航展,中航展出了一款专门针对国际市场的歼10CE战斗机。


歼10CE就是在歼10C的基础上发展出的外贸型,或者说是歼10C的外贸版。很显然,除了我国空军自用,歼10C还将对外出口。实际上,歼10C在航程、作战半径、载弹量、动力上还有很大的不足,还远未到“没有必要改进”的地步。实际上,歼10C最主要的作战任务就是国土防空,它不仅能够胜任这一任务,而且所需费用要比重型战机低很多——我国空军需要歼10C这类型的战机。再有就是换装四代机的时间问题,我国目前仍有近700架歼7、歼8系列等二代机急需替换,还有就是引进的苏27、早期仿制生产的歼11需要替换。



也就是说:等着退役的战机比新造出来的战机数量要高,这也是沈飞重启歼11B生产线最重要的原因。歼10C于去年才正式服役,短期之内还轮不到替换它——乐观估计,那也得需要十几至二十年的时间。因此,综合目前的这些情况来看,歼10C仍有继续发展的必要。再来说说题主的第二个问题:直接研发一种中型四代机怎么样?儒道之主的个人看法:这个问题是真不怎么样,绝对是一个馊主意!题主想必是不清楚:研制一款新型战机的难度、风险以及所耗费的时间、物力等。



虽然对目前的成飞、沈飞来说,研制一款中型三代半战机不存在着技术上的问题,但所需的时间、耗费的资源等却少不了,而且风险也更大。更重要的是:出生就意味着落后,连出口的可能性都没有。歼10C本已成熟,在它的基础上继续改进,不仅是没什么风险、难度,而且所花费的时间、资源等也要少得多。就我国战斗机的发展现状来看,再去研制一款中型三代机,纯属是:脱裤子放屁!


儒道之主


歼10在发展到C型之后还有继续改进的必要吗?我的答案是:没有必要继续改进了,理由有三。

一、隐形时代已经来临,四代机标准是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超常动力、超视距进攻;机身设计是扁平化,而歼10没有一项适应四代机潮流、符合四代机硬指标,与其正好相反,复下大大进气口,无法设置隐形弹仓,高高单垂尾和下尾翼、都是隐形战机大忌,典型的上世纪产物;更致命的缺陷是实际外挂点和续航能力都是三代机里最差的飞机。

二、歼10C是2015年公开露面,仅仅才列装三年,不久前公布执行战备执勤任务,不可能继续烧钱再改;歼10C作为歼7、歼8及国土防御的替换者,批量生产作为补充,是现有条件下不错的选择,我们只有集中精力发展隐形战机、无人驾驶飞机才是中国空军发展的方向。

三、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国土防御基本上是靠防控导弹部队,飞机真正防御领地应该是走向深海,深入境外、深入岛链,跨区域、跨地域纵深保护经济动脉、重要航道航线及岛屿。因此,发展重型歼击机、重型歼击轰炸机是未来几年的重点。

总而言之,空军的发展核心是离不开国家发展利益,歼10毕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即便是歼10C大改后,虽然火控雷达系统等比较先进,但骨子里的小航程、少外挂的缺陷还是无法挽回,也就是说微型面包车怎么也改不成商务面包车。研发新机型或歼31(据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是相匹配新型发动机)是顶替歼10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选择。


沉语八卦


我国有五代机中型机啊,那就是歼31,虽然歼31主要面对的是出口市场,但是都已经有两架验证机在试飞的歼31,完全不能说是没有五代中型机吧。至于歼10C型往后会不会发展一种单发的五代机,我想是会的,但是肯定不是中型五代机,而会是轻型五代机。

图为腹部进气式的单发五代机,而且是带鸭翼的版本,看上去就和歼10的五代型似的。


中型五代机过去是要解决重型五代机过于昂贵,且产量有限的问题,与其费劲的大量生产重型五代机,不如先大量生产中型五代机取得对其他国家四代机的绝对优势,这是美国研发F35战斗机的初衷之一,但是在实践中,F35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最高时甚至超过了F22的1.1亿美元,达到了1.2亿美元一架,现在虽然价格已经通过大量生产降低了,但是也还是有8000万美元一架的单价,仍然昂贵。

然而再小的五代机也还是需要一个弹仓的,所以腹部进气的五代机基本不会存在。


另外,中型五代机的重量不断的提高,比如F35实际上最大满载下的起飞吨位已经接近了30吨,所以已经达到了重型飞机的重量,只是还有一个中型飞机的尺寸和名义了。所以有人指出,中型五代机的概念并不符合实际,实践中也不存在,如果要大量装备轻便、廉价的五代机,先取得数量优势,增加五代机的部署密度和数量,那么就应该大量生产一种轻型五代机。

图为隐身设计的腹部进气、单发、带鸭翼五代机,确实和歼10挺像。


轻型五代机肯定不能再采用双发作为动力了,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提出采用单发的形式制造五代机,比如巴基斯坦的AZM计划,就是一架单发五代机,根据巴基斯坦消息,巴基斯坦选择了我国作为AZM五代机研发计划的合作方,这就意味着我国也会进行单发轻型五代机的研发工作,因此很可能会在现在有的技术上进行发展。

中型五代机的话,我国现在就有歼31.


歼10C的基础很好,但是轻型五代机肯定不是歼10C改进而来的,因为五代机需要对设计进行较大的修改,比如取消腹部进气道,挖出腹部弹仓,改变整个气动布局,提高隐身能力,所以本来就算是从歼10C的基础设计出发,那也最终会大改出一架并非歼10系列的新型歼击机。

图为韩国的KFX五代机计划,但是因为外挂武器,实际上还是个中型四代半战斗机,不是五代机。


因此,歼10C之后也还能改进,比如增加保形油箱提高航程,增加结构强度强化挂载,研发对地型,但是如果用他改出五代机,还是不可能的,五代机必须是新设计的,不然一定不会是五代机,总会留下隐身不好之类的缺陷的。


海事先锋


美国有了F22、F35也没有说就不发展F16、F15的改进型了啊!军事装备是一个体系,既要有最先进的装备占领优势,也要有次先进装备讲究效费比,甚至有一些落后装备用于训练和对付落后国家,没有哪个国家是发展了一种新装备,就一次性淘汰所有旧装备。

科技再往前发展,原来最先进的又变成了次先进的,此时加速淘汰最落后的,原来的次先进的开始逐步退役。第一因为先进装备价格高,一次性装备不起即使最富有的美国也一样。第二,新武器的产量也没有那么大,要在实际使用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然后逐步提高产量。第三,操作武器的人员也有一个培训和适应的过程,新武器的加入部队的战术战法训练大纲也要修改。


兔波波


个人以为歼十不过是美国F16以色列变种的中国延续的变种,基础已经决定了高度。但歼十是中国必须下大力气进行研发和改进的机型,因为这是中国接触和掌握西式战机必由之路。但这款战机又可以说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因为原型机大量的配件无法获得,那么从以色列技术交换获得的资料只是页面的东西,而进行开发不啻于从头做起,不过是少走了弯路,也有人说狮式和歼十没有直接关系,但两者原型机高度相似性无法解释,上了年纪的人如果是军迷一定知道那是我国和以色列关于歼十战机的合作被美国制止的新闻。也有人说阵风和狮式也很像,遇到这样的人只有鄙视的一笑而过。歼十必须继续研发,首先得健全不同的技术储备,其次作为前线战机低值易耗高性能是不断的追求。研发新战机是必须的,但在技术没有获得突破前没必要立项,相比F35就算我们立项了,对比歼十新机型也就在隐身性有领先优势,其它性能比歼十强不到哪里去。有歼20歼敌境外,歼十做好歼敌国门之外的准备,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动机,雷达以及飞控系统的研发才是党务之急。


浪漫的禄来福来


当然有改进的必要。在2018珠海国际航展上,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就派出了换装推力矢量控制发动机的歼-10B TVC参展,并在开幕式上做了非常精彩的飞行表演,包括以前只有苏-27系列战斗机能做出来的“落叶飘”超机动特技动作,有力地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巨大进步。

据悉,此次歼-10B TVC换装的涡扇发动机是国产“太行”涡扇发动机的推力矢量控制版,发动机尾喷管可以上下偏转,能够实现失速条件下的超机动,可以在空中快速改变机头指向,在近距格斗和规避导弹时相比装备普通发动机的战斗机更具优势。从机头空速管和尾部的尾旋伞安装基座来看,这次展示的歼-10B TVC还是一款带有试验性质的技术验证机,会不会量产还需要根据作战部队的需求来确定。

单就技术层面来讲,目前我军列装的歼-10C,还不算最强的“完整体”歼-10。歼-10C相比歼-10A有了大幅升级,但动力系统还是采用的俄制AL-31FN发动机,而非“太行”。此次中航工业大方展出TVC版“太行”,表明我国的推力矢量控制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用于量产型号。这也就意味着,歼-10C还有改进的空间,比如换装TVC版“太行”发动机,让战力全面提升的歼-10C“如虎添翼”。

至于直接研发一款中四(按俄标应该是五代机),这里面牵扯的东西太多了,研发资金、研制周期、产能都是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从立项到论证通过再到投产,可能得十年时间,这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