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战中战:中途岛海战中的“情报”战

导语:

偷袭珍珠港成功的日军,半年后却败倒在中途岛海战的战役中。中途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太平洋战争一次决定性战役,堪称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美军正因是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一举扭转了珍珠港事件后,在太平洋战区的被动局面,转防御为反攻。

由于在中途岛海战前,美军成功破译了日本海军作战密码,掌握了他们的作战意图,从而为夺得这场空前的海战胜利。而确保美军以少胜多的保障吉祥物,则是“情报”。

“不可否认的是,情报,在这场海战中扮演了非同寻常的角色。”

战中战:中途岛海战中的“情报”战

战前准备

一、战前情报,决定作战计划

制定战前的计划与指导时,应该是充分认识并全面考察,客观分析与战争有关的各种重大情况。正确的考察、评估、分析与对比,对战争的发展和趋势可以做出准确的预测,然后制定出正确的战略指导方针,方可确保胜利。而这一系列的运作都必须由相关信息情报来支撑。

1.、“伊一124”事件

“伊一124”是日本的一艘潜艇。在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外海域完成布雷任务后,在返回基地途中,被美军驱逐舰击沉。

日军潜艇司令部,几天没有按时收到“伊一124”的报告,便主观地以为,“伊一124”是出现机械而事故失踪了。

美军正好从“伊一124”获取了日军潜艇上的,日军海军资料和军用密码本。美军意外地获得了日军的密码资料,也就获得了日军的军事情报。而情报是战争的生命,它关乎着战争的胜败。

美军太平洋舰队情报部门,作战情报小组,是专门从事截获、破译和整理日军密码情报的小组。罗彻福特少校是这个情报小组的主要负责人。

得到了密码的美军,很快就破译日本海军的大部分电报内容。然而山本却不知道他发给日本海军的许多命令,已经被美军截获并破译。如此,美军在战前就已经大概地了解到了山本的作战计划。

战中战:中途岛海战中的“情报”战

2、“AF”之迷

美军“罗彻福特小组”发现,在日军可能用来实施攻击美军的舰艇间传送的密码中,频繁地出现两个字母“AF”。山本虽然非常自信他的密码难破译性,但出于他本性的狡诈,在他的作战计划中的攻击目标上,还是使用了这个“AF”作为攻击目标的代码。

这样就给尼米兹和罗彻福特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美国内部对“AF”的猜测也大不相同。华盛顿认为是珍珠港,陆军部队认为是旧金山。但是,早在一个月前日军的两架飞机在侦察中途岛的电文中,出现过“AF”的译文。于小组在地理位置上展开分析,小组认为“AF”应该是中途岛。

为了确定“AF”具体代表的地理位置,“罗彻福特小组”把所有有关“AF”代码的电报全部集中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发现,“AF”是日军攻击目标地中途岛。

虽然罗彻福特在破译电码时,有他独特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经验。但为了更精准破译“AF”代号,他还是一再地反复思考确认。

罗彻福特将前不久缴获的日军太平洋海图拿出来比较,发现日军太平洋海图上的中途岛上有两根交叉的坐标线,横线标明“A”,纵线是“F”,正是中途岛。为了慎重,美空军司令部发密报,要求中途岛的美军发份“中途岛淡水设备发生故障”的电报。

随后,罗彻福特小组在截获的日军电报中,出现“AF”淡水设备发生故障的字样。不用猜了,“罗彻福特小组”确定,日军将攻击的目标就是中途岛。进而美军又掌握了日军用于攻击中途岛的战舰艇、武器和军队的配备等,以及“MI”作战计划的相关信息。

至此,美军已经摸清了日军的作战意图,完全掌握了这场海战的主动权。谁胜,谁败也就已经一目了然了。

战中战:中途岛海战中的“情报”战

二、“MI”作战计划

中途岛位于太平洋,亚洲和北美之间的中途,因而得名中途岛。它既是亚洲和北美之间海上和空中的交通要冲,又是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夏威夷的西北屏障,是战略要岛。

山本酝酿中途岛海战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偷袭珍珠港给美军以重创,但不致命。美军仍拥有“大黄蜂”号等重型航空母舰。也正是这些幸存的航空母舰,为日军的太平洋战争敲响了丧钟。

杜利特尔就是在距离日本海岸数百里的“大黄蜂”号,率领一小批美B一25轰炸机起飞,对日本实施突袭的。尽管这次没给日本造成太大的损失,但是,却使日本人受到极大震惊。

这次空袭在物质方面所造成的损失虽然微不足道,但对日本人自尊心挫伤却是无可估量的。

日本国民、许多政界要人、包括山本在内的军界要人都认为,美军轰炸机是从中途岛起飞的。而美军的突袭,说明了日本:

太平洋正面的防御存在着弱点。为了加强这方面防御,这时除迅速占领中途岛外,别无他途。

山本大将坚决主张对中途岛、阿留申群岛作战。

对日本海军来说,进攻并占领中途岛,前后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为了夺取快战略要地;其二,是打算通过攻打中途岛,诱使美太平洋舰队前来救援,以达到海上进行航队决战的目的。

一举歼灭美太平洋航队是山本梦寐以求的追求,也是他拼死要达到的目的。于是占领中途岛,把它作为军事基地,在中途岛上监视太平洋中部,巩固日本胜利的“MⅠ”计划在仓促中早产。

而此次“MⅠ”早产的最主要原因是,杜利特尔对日本的轰炸,给日本国民、军界和政界造成的错觉是,美军的这些飞机都是在中途岛起飞的。于是,日本人尤其是军队的高级将领们,强烈地意识到中途岛是日本最大的威胁。必须将美军从中途岛上赶走。

然,如此重要的“MⅠ”攻击计划刚制定,就被美军全盘掌握了如指掌。就这样,美军可以从容地排兵布阵,调兵遣将。

战中战:中途岛海战中的“情报”战

海战过程中战时侦察情报,对战争的胜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战争形势瞬息万变,对战场侦察要求也非常高。作战指挥官是要根据实时情报,来做他的指挥决策。所以实时侦察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一场战争的输赢。

日军虽然拥有一大批优秀作战人员,但在实时侦察情报上,却不肯下功夫,日军只腾挪出十分之一的兵力用于侦察活动。而美军则拿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用于侦察。

正是因为日军对侦察情报的不重视,导致了日军在中途岛战役中贻误战机,直到惨败。

由于日军不愿分散进攻力量,所以南云舰队没有专门的侦察机队,侦察任务主要门上编队中的战列舰和巡洋舰上的老式水上飞机担任。因为不能得到战时的实时状况,结果造成指挥的重大失误。

日军编队以24节舰速直奔中途岛,在离中途岛还剩240海里处,按原计划从“赤城”号和“加贺”号航母上各派一架飞机“利根”号和“筑摩”号巡洋舰各派两架侦察机,“榛名”号战列舰派一架水上飞机,共计7架侦察机对东南海域进行分区扇面搜索。

虽然日军派的侦察机不少,但是却没有进行可靠的双相侦察。更要命的是“利根”号巡洋舰因弹射器故障,其所携的侦察机未能按时起飞。

“筑摩”号的一架侦察机又发生故障而中途返航。本来“筑摩”号的这架侦察机是可以发现美军舰队的,结果因中途返回而错过了重要军事情报。

犯了严重错误的南云,皆因他为集中兵力攻击中途岛,又一厢情愿地认为中途岛海域没有美军舰队。

相反,美军在基本掌握了日军作战企图的情况下,仍然派出了占总数三分之一的侦察机,实施侦察搜索,立刻精确制定作战方案,做出正确的指挥。

如此一比,这场战役的胜负就不难预料了。

战中战:中途岛海战中的“情报”战

日军中途岛海战失败的原因

中途岛海战,日军以优势而惨败。这不能不引发后来人对此次海战总结和评论,日军此海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四点。

1、日军密码失密

中途岛海战中,日军使用的密码被美军战前破译。美军战前不仅知道日军的战争计划,兵力部署,还知道日军攻击美军的时间和目标。

因此,美军尼米兹海军上将敢于大胆地冒着巨大的风险,把他仅有的3艘航母,分别从南太平洋和珍珠港调到中途岛北东一带待机,并将其全部潜艇部署在中途岛北西海域潜伏隐蔽起来,等待伏击。水面部队也埋伏在中途岛附近,一旦开战,立刻出现。

用海军陆战队、炮兵加强中途岛的防务,把飞机调到中途岛的机场,并且对关键地域实施严密的空中搜索,他自己也亲临中途岛视察。

而日军由于偷袭珍珠港的成功,盲目自信,所以在中途岛的战役中,情报工作做得非常糟糕。日军对美军动向不明,单凭自己的镜像思维想当然地行事。

由于日军的盲目乐观,就在大战在既之时,日军使用的仍然是延期了的密码。这就造成了美军对日军的军事行动了如指掌。而日军却还误以为美军的特混舰队正在所罗门地区作战的状况。

战中战:中途岛海战中的“情报”战

2、日军兵力部署不当

攻击本来应该是集中火力猛攻。然,山本这个军事天才,这次却犯了个大错误。他采用的是将兵力分成六支战术部队分散方针。

而这样的兵力部署,大大地削弱了各部队的攻防能力,使得南云部队在遭到进攻时,防御能力就比较薄弱,这正好为美军歼灭南云部队提供了有利条件。

3、日军过分强调攻击,忽略了搜索和侦察力

如果南云重视了搜索和侦察,就会发现美军的特混舰队,来个先发制人的战术,或许不会被打得这么惨,使得日军4艘航母全部葬身海底。

而美军在此次战役中,动用了三分之一的飞机侦察,时时掌握战时情报了解敌情,从而为指挥官作出最佳战争指挥方案。

同时,美军尼米兹海军大将根据战时需要,把舰队司令部没有设在海上,而是设在通迅联络更方便的岸上,并且和所属舰队保持密切联系。这对中途岛海战美军取得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日本科技落后于美国

当时的美国在电子技术方面领先日本。美军舰队有雷达,而日军只有两艘战列舰上有雷达。

战中战:中途岛海战中的“情报”战

总结

中途岛海战以美军的完胜,日军的惨败宣告此次战役结束。

美军的胜利虽然与海战中正确的战略战术,指挥官的指挥才能和高效的后勤保障,及很好地利用日军指挥官的指挥错误相关。但是,美军在战前就获得了日军的“MⅠ”计划,而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更是美军的胜利保障。

尼米兹在后来的回忆中写道:

中途岛战役本质上是一次情报侦察的胜利。

美军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将军说:

由于破开了密码电报,我们就能集中有限的力量,击退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的进犯,否则我们将在远离中途岛三千海里之外坐失该岛。如果没有无线电侦察,势必出现这种情况。

由此可见,情报在战争中所站的主导地位。中途岛海战,双方没有发生巨大的水面舰队交锋,而是通过空中力量决定的胜负。是从陆、海战向信息,空中发展的转折之战。

随着现代化的科技发展,对军队的组织结构和作战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战争的突然性增大,抗突袭更为艰巨。战场的范围也将随之而扩大,情况变化急剧。

由于武器的不断翻新,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力量对比不断转化,或许前一秒还是攻方,眨眼间就变成了防御方。立体战,合同战空前发展。

而这一切都将依赖于国家的实力,高科技的发展,以及迅速掌握实时信息情报的能力。勿庸置疑,情报战,将永远站在战争胜负的首席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