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頭腦特工隊》:從心理學的角度剖析這部作品設定的合理性

《頭腦特工隊》是華特·迪士尼電影工作室、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聯合出品的3D動畫電影,也是彼特·道格特繼《機器人總動員》和《飛屋環遊記》之後執導的第三部作品。

迪士尼的動畫電影風格一直都是老少皆宜的,這部作品也不例外。它用一種比較易於理解的方式記錄了以一個小女孩由出生到進入青春期的心理狀態,將一些原本非常枯燥乏味的心理學知識用幾個具象化的人或物的狀態來表達,讓小孩子也能夠理解究竟到了青春期時期人會發生的變化。這是一部做到了創造力和心理知識完美契合的作品,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實至名歸。

《頭腦特工隊》:從心理學的角度剖析這部作品設定的合理性

《頭腦特工隊》

在這部動畫作品架空出來的大腦世界是在一個只有11歲女孩子萊莉的大腦內部,在她的大腦裡有一套完整又嚴密的設定——主要圍繞的是情緒和記憶兩個主體延展。

特點鮮明的情緒小人設定

  • 情緒的人格化
《頭腦特工隊》:從心理學的角度剖析這部作品設定的合理性

五種情緒

在整個大腦裡總共是有五個情緒的代表——喜怒哀懼厭,每個情緒都有比較典型豐滿的形象和性格的塑造,並且情節設計非常巧妙地著重在兩個看起來比較有矛盾衝突的情緒上——喜和哀。樂樂(喜)就像一個星星,形象看起來就非常的溫暖閃耀、光鮮亮麗,性格則比較開朗活潑,樂觀向上,但是在有些事情上則會缺乏考慮,一意孤行;與之對應的憂憂(哀)外貌看上去則更像是一個水滴,性格也較為怯懦消極,不願走出舒適區,但是她穩重踏實,願意去聆聽安慰別人;怒怒(怒)則是像一塊堅硬的磚頭,很有幹勁,一個暴躁的大叔的形象;怕怕(懼)則是像一個神經元,看起來就比較敏感,時刻評估可能出現在萊莉身上的危險;厭厭(厭)則很像許多小孩子都討厭吃的西蘭花,性格則更像是一個有著高標準要求的漂亮女性。或許他們有著不同的性格設定,但是他們有一點相同的就是為了萊莉更好地適應這個世界。

那麼他們如何去合作幫助萊莉呢?控制室因此存在。它相當於我們

大腦中的丘腦,負責把感覺衝動傳到大腦皮層,作為一個重要的感覺整合機構之一。

《頭腦特工隊》:從心理學的角度剖析這部作品設定的合理性

丘腦

丘腦在大腦皮層不發達的動物,是感覺的最高級中樞;在大腦皮層發達的動物,是最重要的感覺傳導接替站。來自全身各種感覺的傳導通路(除嗅覺外),均在丘腦內更換神經元,然後投射到大腦皮質。

五種情緒在控制室裡可以通過中央控制檯來控制萊莉的思維。而中央控制檯這種具象化的物品背後又代表著什麼呢?其實就是我們由嬰兒時期逐步具備的人腦感知、情緒、意志。嬰兒時期最為簡單。因此在影片當中一開始只有樂樂獨自在控制,而隨著萊莉的逐步長大,所具備的情感認知能力也在逐步增強,因此操控中央控制檯的情緒就越來越多。非常有意思的是,將萊莉在成長之後,中央控制檯也逐步升級,這也意味著萊莉能夠接受的信息豐富化,處理信息的水平也在提升。

  • 情緒的主管權設定

在這個十一歲的孩子的情緒裡喜是作為絕對的控制者的,每天對於事情的反應大多是快樂積極的,充滿活力。而與之對於的父母——母親則是以哀作為掌控者,因此母親的情感則更加的理性細膩,對於女兒的情感變化會比較敏感,並且對待女兒比較溫柔;父親則是以怒作為掌控者,因此他更加具有威嚴感,對待女兒更加的嚴厲。

《頭腦特工隊》:從心理學的角度剖析這部作品設定的合理性

萊莉的中央控制檯


但是由於萊莉還不夠成熟,對於情感的管控其實是有些弊端的。樂樂一直嚴格控制憂憂的一言一行,不願意萊莉感到一絲一毫的傷心。這在我們人體的情緒表達來看就是壓抑自己憂傷的情緒,而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如何正視自己的悲傷消極的情緒就會非常容易變得麻木,不知道如何排解自己的壓力,甚至具有情感障礙的傾向。

記憶球的形象設定

  • 記憶的等級化

人的一生會有很多的記憶產生,在這部動畫作品中則是用水晶球來表示,每產生一個記憶就會有一個水晶球運送到大腦總部。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記憶都能夠完完整整地被記住,認知心理學中將動畫中情緒小人拿起記憶球,控制中央控制檯的一系列行為解釋為信息的獲得、解讀、儲存、提取和使用。處理過的信息可以被送入記憶區,大腦中樞可以用來處理新的記憶,那些不被召回到大腦中樞的記憶,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塵封的記憶”;有些記憶由於自我保護機制因此變為了潛意識,在動畫中則是被送到了潛意識牢房,比如那些讓小孩子恐懼的小丑;那些真正被遺忘的記憶球則是記憶清潔工在記憶區中挑選出來送入無盡深淵,直至變黑,再也不會記起。而對於那些重要的記憶例如會對我們性格的塑造、價值觀的形成和人際關係的處理方式有著重大的影響的記憶則會被送到大腦中樞永久保存。

  • 記憶也會受到情緒限定的改變
《頭腦特工隊》:從心理學的角度剖析這部作品設定的合理性

樂樂拿著核心記憶球

為什麼樂樂一直不願意憂憂拿記憶球呢?因為憂憂在拿到記憶球之後會把原本的金黃色染上淡淡的藍色。樂樂代表的是快樂,在快樂的情緒下,回憶永遠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但是記憶怎麼可能永遠是令人開心的呢?如果說

一直讓快樂做到絕對的控制的話,人將會失去感受傷心的能力,導致心理的扭曲這也是萊莉為什麼會在不適應新的環境之下,壓抑情緒帶來的一系列的心理上的危險改變的原因。而當人能夠直視憂傷的時候,才會更加全面地看待一件事情。比如在動畫中萊莉的記憶當中確實是有被冰球隊員扔起來慶賀的場景,但是這也是在有一次比賽失意之後重新振作才有的。

情緒和記憶的共同處理下可以產生各種奇妙的作用

  • 人格塑造的形象化——人格島
《頭腦特工隊》:從心理學的角度剖析這部作品設定的合理性

人格島

在這部動畫裡非常有意思的是:它將對於價值觀的塑造具象為一個個島嶼——淘氣島、友誼島、冰球島、誠實島、家庭島。而正因為有這些島嶼的存在才能使這個大腦中樞穩定的工作。

思想列車則是作為情緒中樞和人格島嶼連接的快速通道。 我們在建立自己的人格的時候,除了有處理本能的情緒反應,還會在人格的基礎之上要經歷自己的大腦思維的處理,比如在思想列車每一個基站——靈感、直覺......認知-行為方式在通過思維作用之後在回到情緒中樞,由情緒來控制行為的動向。

這些島嶼也可以進行分類:淘氣島代表的是作為小孩子的天性最開始建立的探索精神,這是我們作為一個個體來到世界上探知的第一種特性;誠實島代表的是人的品格,是一個人身處於世界中應當具備的道德素養;冰球島代表的是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或者是理想追求,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樂趣所在;友誼島和家庭島代表的是一個人的人際交往關係,只有正確和諧地處理好這些關係,才能真正融入這個社會,適應社會上的各種變化。

  • 夢境的產生

這部作品非常形象地將夢境用拍電影的方式來展開。

《頭腦特工隊》:從心理學的角度剖析這部作品設定的合理性

夢境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夢是有意識看無意識的一扇窗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夢是潛意識慾望的滿足,人在清醒的狀態中可以有效地壓抑潛意識,使那些違背道德習俗的慾望不能為所欲為。但當人進入睡眠狀態或放鬆狀態時,有些慾望就會避開潛意識的檢查作用,偷偷地浮出意識層面,以各種各樣的形象表現自己,這就是夢的形成。

在夢境“上演”的時候,平日裡的記憶就會幫助我們完善它。或是小孩子很喜歡的獨角獸,或是在白天學校裡經歷的囧事......而噩夢則是由於潛意識裡的可怕的事物被重新喚醒,進入到夢境。動畫中將潛意識比作是牢房,是一片幽深的森林,非常形象地體現了潛意識平日不會觸及,只有在特定情況下被喚醒的特點。而動畫中在這裡的描述不是很多也具有合理性,作為一個只有十一歲的女孩,確實潛意識裡可怕的東西會相對較少,但是如果隨著年齡的增長,潛意識裡的東西就會越變越多。

而夢境不只涉及是對象,還有“鏡頭”的調控:或者有邏輯,或者沒有邏輯;“濾鏡”的使用:每個人夢境的背景顏色也大不相同,或許與大腦的思維方式有關;人或者知道自己在做夢:“清醒夢”......這些在動畫中也或多或少有所涉及。但是由於這些涉及的知識比較複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去研究一下。

觀後總體評價

總體來看,這部動畫作品設定具有嚴格的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理論的基礎,沒有過多曲折的劇情,只是正常地講述了一個青春期孩子的心路歷程,非常適合那些對於心理比較感興趣的人群或者家庭觀看。而在這樣一個具有皮克斯工作室慣有的腦洞具象化的設定之下,深入淺出,小孩子也可以看懂。

這部作品既可以作為孩童正確認識自我、情緒管控的啟蒙之作,又可以讓大人懂得如何小孩子的思維是什麼樣子的,更加科學地教育子女,可謂是一部富有多重意義含金量很高的精緻作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