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林徽因为什么烧徐志摩的日记?

R_Sammi


说到徐志摩的《康桥日记》,就不得不提林徽因、胡适、陆小曼与凌叔华之间关于日记的争夺战。《康桥日记》确实神秘失踪于林徽因去世后,但如果认为是被林徽因烧毁的日记,这种说法显然是缺乏证据的。

《康桥日记》是徐志摩在英伦期间的所有日记,其中在康桥大学时时期的日记最被人们关注。《康桥日记》的主要内容是徐志摩写给十七岁花季少女林徽因的爱情日记。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日记的前世今生。

1925年,徐志摩赴欧游学前,将装有《康桥日记》及其它书信的一个小皮箱交由凌叔华保管。第二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两年后二人搬往上海。1929年凌叔华前往武汉,将小皮箱交给金岳霖的美国女友保管。

之后,徐志摩曾将小皮箱取回,不料陆小曼将其中的《雪池日记》烧毁,这也是徐写给林徽因的情诗。徐志摩在新放入两册陆小曼日记后,将皮箱存放到硖石。两年后,徐志摩将皮箱再次交给北平凌叔华保管。

(凌叔华)

徐志摩为何要让凌叔华保管手稿?其实徐志摩曾追求过凌叔华,凌可以说是徐志摩的红颜知己。在徐志摩失落林徽而还未结识陆小曼的那段感情空窗期,徐志摩曾向凌表达过爱意,凌叔华是徐志摩最信任的人。

同年十一月,徐志摩所乘飞机意外撞山,机身全部焚毁,徐志摩的突然离世,让所有亲朋好友猝不及防。好友胡适为纪念徐志摩,牵头搜集资料编写《徐志摩全集》。为了给徐作传,凌约请叶公超看徐志摩日记。

之后凌叔华将小皮箱交给胡适,胡适转而将皮箱交给林徽因,并让她编撰徐志摩遗著目录。林徽因打开皮箱发现:里面是一堆日记本,与陆小曼有关的日记有两本,康桥日记有一本,还有一本在意大利写的日记。

其余的东西还有几包晨副原稿,空本子小相片及住址本。林徽因发现皮箱里的东西并非是原来的那些东西,缺少1921年7月之前徐志摩的日记。林徽因很快意识到是凌叔华故意扣留的,于是向凌叔华提出借阅请求。

而凌叔华在知道胡适将皮箱交给林徽因后,也是心中多有不快。凌写信给胡适说:皮箱内有陆小曼初恋时二本日记,可能里面有骂到林徽因的地方,因此将日记给林徽因看是不妥的。

凌叔华当时的态度是小皮箱应由徐志摩妻子陆小曼保管。但她权衡利弊后,还是将剩余的日记送到林徽因家。但林徽因看后发现,凌拿来的日记还是不全,缺失了徐志摩遇到林徽因前一两日之后的日记。

也就是徐志摩与林徽因在康桥时期的七个月时间的日记,这是林徽因最为关心的一部分日记。于是林徽因再次向胡适求助,胡适写信要凌交出剩余日记,然后他会将日记打成三个副本,将来会给她一本。

鉴于胡适的请求略带生气意味,凌叔华后来将另半本日记邮寄给北平的胡适。胡适曾在日记中写道:为了徐志摩这半册日记,北平闹的满城风雨。今天收到日记,发现此半册的后幅仍有截去的四页。

胡适说的这半册日记被截去四页,真实性已无从考证。总之与林徽因最相关的半册日记最终回到林徽因那里。随后林徽因对《康桥日记》表态,说这些日记是不适宜在当时出版的,目前只能收储保存。

之后,《康桥日记》就一直存放在林徽因处。1955年,林徽因病逝,《康桥日记》直到十一年后才消失于特殊时期。文学评论家卞之琳曾隐晦的说过,日记一直保留在林徽因的手中,她过世后“有人故意”让它消失。

由此可知,徐志摩的《康桥日记》并非是林徽因烧毁,日记是在林徽因去世后才被消失的。其消失原因与过程,至今还是未解之谜。


野史也是史


当时保管日记的凌叔华连徐的老婆都不是,只是和徐搞过一段暧昧的女友,最后凌把徐的日记撕掉了几页后才交了出来。

凌在徐被林拒绝后和陆确定关系前那段时间和徐暧昧过一阵子,两人通信比较肉麻。凌在徐单恋林和追求陆的两段感情经历过程中,扮演了一个过渡性的角色。徐父对凌算是相对中意的,据亲历其事的蒋复璁(徐的表兄)回忆,徐和陆的私情被陆的前夫发现,就是因为徐拿凌的信给徐父看,结果拿错拿成陆的了,凌算是徐的半个前女友。

徐之所以后来把他在英国的日记交给凌保管,是因为这本日记上有记载他在英国单方面追求林的事,徐不想给陆看到,如果放自己这边被陆看到的话陆会不爽(徐还有一本雪池日记,是他在北平期间写的也有他单方面追林的事,结果被陆看到后烧掉了),但他当时交给当事人林的话更不合适,因为林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你把你旧年写的日记送给人家算几个意思?徐把日记交给凌保管也有一定无奈的成分。

(凌本人也是个奇人,凌后来和老公陈西滢在武大任教,婚内出轨同校的英国教师朱利安·贝尔——可以网上百度“凌叔华朱利安”——闹得寻死觅活,后来更被老公捉奸在床,是板上钉钉的婚外情,说起来还不如陆,陆出轨徐,好歹徐还是个诗人才子,王赓是个武官,可以推说没有共同语言,凌老公陈和凌同是文人,凌和一个老外通奸不知图的啥。 不过凌后来跑到英国,受了朱利安的姨妈著名女作家伍尔夫的不少照顾,可能当初就有心也未可知)

至于林跟凌要的,是徐死后和林有关的旧年日记,日记为什么不要?日记这东西自己想怎么写怎么写,谁知道当年追你未遂的人在当时的日记里会写什么,林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老公孩子,死者日记不管写什么传出来风言风语又会把林家推上风头浪尖,为了守护自己老公孩子安宁也得要,换了你,你也会要过来销毁掉。





喝酒说实话


说起民国才女林徽因,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她的个人感情问题。她曾经被三个男人深深地爱过,分别是著名诗人徐志摩,建筑大师梁思成,哲学泰斗金岳霖,这三个人无论是家世、背景、才华、样貌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他们对林徽因这样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人,先后陷入了深深的爱慕之中。

但是我却觉得他们的感情并不龌龊,很多时候他们更像是惺惺相惜的关系,他们的认识、看法、见识,一定是独到的、有趣的、相投的。

林徽因和徐志摩的相遇、相识、相知

1921年,16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林为民在英国游历,遇到了当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徐志摩。徐志摩深深地被林徽因的外貌、谈吐吸引,渐渐陷入对林徽因的爱恋之中。徐志摩经常给林徽因写信,信中表达了他对林徽因的欣赏、爱慕之情。

渐渐的林徽因发现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改变,但当时林徽因和梁思成是有婚约,而徐志摩也有妻子、孩子,所以她只能向父亲求助。

于是林为民给徐志摩写了一封信,大致意思志摩你对徽因的感情太过强烈,让她感觉到有些惶恐,所以为了不要让别人误会、嘲笑,也为了你们两个人的今后的生活,希望志摩你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要在徽因身上放置太多的感情。

虽然徐志摩的回信并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从此以后,徐志摩的感情是有一些收敛的。之后,林徽因就回到了国内发展,两人联系渐渐减少了。

不久之后,徐志摩和发妻张幼仪离婚,当时这个事件可是震惊了国内各界,当时尽管张幼仪怀有身孕,徐志摩还是狠心和她提出离婚,并在张幼仪生下第二个孩子之后,徐志摩就彻底和张幼仪断了关系。

大家纷纷猜测徐志摩离婚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徐志摩爱恋林徽因,想要追求她,而只有摆脱了自己现在的身份,徐志摩才有机会追求林徽因,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徐志摩和张幼仪不是自由恋爱、结婚的,而是在徐志摩父亲的安排之下。

之后徐志摩离开英国,他写下了《再别康桥》,其中既包括对离开英国的不舍之情,也是包含着他将要把在英国和林徽因的点滴留在了记忆之中。

但是徐志摩回国之后,并没有追到林徽因,之后,林徽因嫁给了梁思成,而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感情也只能搁浅了,逐渐不再打扰林徽因的生活,两人也成为很好的朋友。

1926年,徐志摩也进入了第二次婚姻生活,她娶了当时有着民国“四大美女”之称的陆小曼。当时陆小曼是王庚的妻子,经过长时间相处,陆小曼和徐志摩互生爱意,而王庚很识相的退出了,就这样陆小曼成为了徐志摩的妻子。

婚后陆小曼一直生活的纸醉金迷,乐于交际,渐渐地两人越来越入不敷出,生活中也是经常吵吵闹闹。就这样时间来到了1931年,徐志摩因为在去往林徽因演讲会的途中,不幸坠机死亡。

陆小曼和林徽因为什么要争夺徐志摩的日记本呢?

因为徐志摩生前有记日记的习惯,所以他留下了很多的日记。在1925年,他将自己的日记交给了凌淑华,并对她说:“这个日记本不能给除了你以外的任何人看,它只能用来将来为我写自传的参考资料”。

凌淑华也是一直遵守着和徐志摩的诺言,直到1931年,徐志摩死后,林徽因和陆小曼知道了徐志摩留下来了一个日记本,放在了凌淑华那里,两人就想要这个日记本。

作为徐志摩的妻子,陆小曼是有理由要求凌淑华将日记本给自己的,而作为徐志摩的好朋友,林徽因也可以看徐志摩是怎么写她和他的英国过往,但是最后凌淑华一口就回绝了两人的请求,她必须要遵守和徐志摩的约定,日记本不能给任何人。

后来林徽因就找到胡适,并拜托胡适以为徐志摩立传为由,向凌淑华要徐志摩的日记,凌淑华碍于胡适的地位和立传的因素,就将徐志摩的日记交给了胡适,但是凌淑华扣下了徐志摩写的两本《康桥日记》。

之后,林徽因又多次向凌淑华索要那两本《康桥日记》,最终,凌淑华无奈还是将《康桥日记》给林徽因。在林徽因看完徐志摩的日记后,她将徐志摩的日记悉数扣下了。

到了晚年,林徽因更是将它们烧毁了,这不免让人们浮想联翩,是否徐志摩的日记中真的记录了两人的不正当关系,是否林徽因插足徐志摩的家庭。

林徽因烧掉徐志摩笔记的原因,是为了维护徐志摩的名声

当时林徽因想要正视两人的关系,就让父亲给徐志摩写过一封信,所以林徽因不可能插足徐志摩的家庭。而且当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后,林徽因和徐志摩都是自由之身,虽然林徽因有婚约在身,但是如果她真的喜欢徐志摩,完全不用在意梁思成,可以悔约。

但是她还是和梁思成结婚了,所以,对林徽因而言,她对徐志摩没有什么男女之情,日记记录的,也不可能是林徽因对徐志摩的爱恋之情。

林徽因如果真的是烧掉了徐志摩的日记,只是可能在维护徐志摩的名声,徐志摩生前因为感情问题被人议论纷纷,林徽因极有可能是为了想让徐志摩免遭后人讨论,想让他安安静静的离开,所以选择了烧毁了徐志摩的日记。

林徽因了解徐志摩,对自己的爱情是清醒的,林徽因曾经和孩子们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所以,林徽因是清醒的,她知道对徐志摩而言,自己的形象只是他将所有美好的代名词幻想出来的,她对自己的感情一直都是清醒的,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总结

所以,综合以上种种因素,个人觉得林徽因不可能在英国插足徐志摩的婚姻,他们之间可能确实有爱慕,但是我们不要苟且的认为那一定是爱情,因为人和人之间真正互相吸引的也有可能是才华、见识,那种灵魂的碰撞。


史论纵横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几乎成了林徽因的代名词。她是建筑师,曾参与国徽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她是文人,一生写过几十首诗,诗中暖和爱的回响至今传唱;她曾经经历徐志摩冲动炽烈的追求,拥有梁思成对她的忠诚守护,还有金岳霖对她无怨无悔的理性无私的精神之恋;她是林徽因,一个时代引领时尚与完美女性的典范。

林徽因出生在杭州,生在这诗意的栖居地,又是书香门第的后代,年幼的她跟从通𣇈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姑姑学习,她的气质中总有古典雅致的韵味。

林徽因在随同父亲林长民在英国游学期间,遇到了诗人徐志摩。徐志摩同样被她聪颖的才气和清雅柔媚的气质吸引,在几次的交谈和会面之后,林徽因内在的精神气质更让徐志摩下定决心,对其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她经历着从未有过的情感体验,内心深处喜悦和羞涩,不安和慌乱。徐志摩甚至为了得到真正的爱情,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决然要与身上有孕的张幼仪离婚。他原本就对这种旧包办婚姻不屑一顾,现在有了追寻真爱的可能,他急于摆脱这无爱婚姻的枷锁。他敢于冒很大的危险甚至父亲的责骂,抛弃一切平凡的安逸,去追求一个梦想中爱的境界。这份爱情中,注定还有一个无辜的女人要去承受失去丈夫的痛苦。她十六岁嫁给徐志摩,她也是大家闺秀,两个哥哥一个是浙江省的暑长,一个是中央银行的总裁,张家在江苏宝山是炙手可热的望族。他们的婚姻是二哥张君劢从中撮合的,他也是志摩的好友。在徐志摩决然地和张幼仪离婚前,在张幼仪动身去德国柏林之前,徐志摩频频收到父亲徐申如言辞激烈的家书,徐申如一再申明,如果儿子真的抛弃幼仪,他将登报同他断绝父子关系,并把家政大权交给张幼仪。在遥远的另一个国度,张幼仪将开始新的生活,可是徐志摩给她带来的伤痛却很难再抚平了。

林徽因知道,这样下去,自己会成为引爆徐志摩婚姻的导火索,她也会被这爱灼伤。1921年10月14日,林徽因和父亲乘坐“波罗加”号邮轮从伦敦转道法国,踏上了归国的旅程。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样的方式躲避追求,林徽因并未向徐志摩道别。林徽因曾很理智地对女儿解释与徐志摩的恋爱:“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林徽因主动放弃了这份危险的爱情,她对徐志摩早已有着深刻的了解,不管自己能否掌控,她都不愿意牺牲自己的一生去实践这未知的爱情。所以,她提早远离这安全系数极低的爱情,不曾深陷其中,就不会太痛苦。当林徽因同父亲返回北平,她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那个人,这个人就是梁思成。当林徽因决定嫁给梁思成后,烧徐志摩的日记对于一个理性的林徽因来说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来今雨轩39655858


个人感觉,一是为了守护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二也是为了徐志摩的名誉。

徐志摩的每段恋爱都闹的沸沸扬扬,从林徽因到陆小曼,当然中间还有个凌叔华,追求林徽因时是在他有妻子,而且妻子怀孕的时候,还毅然决然的跟张幼仪离婚,看上凌叔华是在追求林徽因未果时,但却遇上陆小曼,立马又转了方向,而陆小曼又是已为人妇,而且丈夫还是徐志摩的同期好友,和徐志摩同是梁启超的学生。可谓是为当时的人们所不齿的几段恋爱,甚至到现在都被当做反面教材。

这几段恋爱对徐志摩来说最失意的便是林徽因了吧,因为爱而不得,而且两个人至始至终都保持联系,甚至在徐志摩生命的结束也是要去参加林徽因的座谈会在途中逝世的,一个才子去世,似乎他所有的“罪过”都烟消云散了,悲痛过后人们便会究其原因,找到一个人去承担这个结果,从而发泄自己的悲愤,矛头无非就是一个徐志摩无法放弃的林徽因,一个让他四处奔波供其挥霍临走还吵了一架的陆小曼,而徐志摩的日记便成了寻找证据的源泉,而徐志摩当时是把他交给凌叔华保管的,凌叔华对徐志摩的感情可谓爱恨交加的,如何去理解徐的日记内容并把他散播出来,只是她一句话的事吧。

林徽因在跟凌叔华要徐志摩的日记的时候凌叔华是迟迟不肯的,后来在胡适的帮忙讨要劝说,也为了自己的颜面下,给了林徽因不完整的日记。

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情感也是众所周知的,而她的理智让她选择了梁思成,虽然对徐志摩的感情仍是无法泯灭的,但她也爱他的家,爱他的丈夫,所以无论如何,她都不可能让人们肆意的去猜测,去诋毁她在乎的一切,生活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她深知这些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她承担不起,更不会让她的家人,她心底那个柔然的角落承担,所以,就让他化成一缕烟吧,随风飘散,随志摩而去,她想他也不愿自己的心事被人拿来评判吧。

往事终浮云,回首魂亦牵,爱恨虚实,各自消遣。


纯二一老人的说


林徽因为什么要销毁徐志摩的《康桥日记》?原因不难猜想——里面有对她不利的记载,死者安息,又何必扰乱活者的生活呢?

这里的“不利记载”,无非就是他们之间的情爱往事,比如他们的真实关系,以及徐志摩离婚的真正原因。

《徐志摩年谱》也佐证里这一猜想,其中有言:“林徽因在英,与志摩有论婚嫁之意,林谓必先与夫人张幼仪离婚后始可......”

也就是说,徐志摩与林徽因在英国确实是恋人关系,虽然当时他们一个是有妇之夫,一个是有婚约在身。

甚至,徐志摩离婚,就是林徽因要求的。

如此看来,林徽因费尽心机拿到《康桥日记》并将其销毁,这也是非常可以理解的。毕竟,对于林徽因来说,徐志摩的日记里有见不得光的东西,她这么做,就是怕丑事被曝光,影响她的声誉。


小猴子拉呱


美人和英雄、才子和佳人总是相伴而行,历史上多少的恩恩怨怨都由此而产生。哪怕就是人死灯灭已久,仍依旧被世人所津津乐道,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的感情恩怨不就是如此。作为民国时期有名的风流才子,徐志摩几乎每段恋情都闹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而在他的这些感情中,尤以对林徽因的感情最为深切和痴缠。毕竟林徽因于徐志摩而言,是爱而不得的心中珍宝,是至死一刻都在想念的心头好。而林徽因作为民国有名的传奇佳人,不仅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大师,还是能作诗善画的才女佳人。她的一生谢过几十首诗词,诗中的爱和暖至今仍在回响传唱着。


曾经她在剑桥坠入甜蜜的初恋爱河,面对徐志摩炽烈而又冲动的爱,她也曾迷失在其中。不过她最后为了家庭又超拔出来,仅留给徐志摩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背影。她也拥有丈夫梁思成的忠诚守护,以及金岳霖对她的无怨无悔理性而又赤忱无私的精神之爱。不过是爱就总会有痕迹,当初她和徐志摩在国外留学时的爱情,就被徐志摩写在了《康桥日记》里。然而这本纪念他们爱情的日记,最后却被林徽因付之一炬烧成了灰烬。为何林徽因要烧了这本日记呢?这是一种守护也是一种超脱。

若要说民国时期那个女子是时尚和完美的典范,那林徽因绝对是当选者之一。生在苏杭的她有着南方女子特有的温婉,加上她又是书香世家之后,自幼就跟随她的姑姑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陶冶情操的古典文学艺术。所以她身上总带有一股别样雅致的古典气质,让人不知觉就对她充满了欣赏和着迷之感。在跟随父亲游学欧洲期间,于英国林徽因遇到了风流浪漫的诗人徐志摩,就这样一段没有结果的烂漫爱情出现并逐渐发酵。林徽因被徐志摩的风度以及才华吸引的同时,徐志摩也被清雅柔媚正值花季之年的林徽因吸引,深深为她的聪慧才气以及动人的美貌而着迷。

几次交谈何会面之后,徐志摩就对林徽因的内在精神气质欣赏不已,使得他下定决心去追求令他无比心动的女子。面对徐志摩疯狂且真挚地追求,年轻的林徽因内心深处既感到羞涩、慌乱和不安又感到从未有过的喜悦之情。这是她从未经历过的,林徽因当时对徐志摩心动了。可是现实是不允许他们在一起的,毕竟她有婚约在身,而徐志摩家中也有个妻子了。虽然她心里对这段感情顾忌重重,但是徐志摩却多想过这些忌讳。为了能够和林徽因的爱情,徐志摩甚至甘愿遭人唾弃和家中怀有身孕的妻子张幼仪离婚。

这其中有他性格冲动跳脱的缘故,但更多是他本就对父母包办他和张幼仪的婚姻深感不满和不屑。加之他又遇到了自己追寻的真正爱情,所以他也急于摆脱无爱婚姻的束缚。徐志摩知道他这样做一定会受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和责骂,甚至会跟家人断绝关系,但是他愿意抛弃这一切去追求理想中爱的世界。可以说徐志摩太过执着于爱情,沉溺在不可能的世界中无法自拔。然而他决定这样做了,夫妻双方就必定有一个人要受到深深地伤害。而这个人不可能是徐志摩,那就只能是张幼仪了。说来张幼仪也是苦命,在她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嫁给了徐志摩,可是却没有享受到他多少关爱。

(凌叔华)

张家当时可是江苏炙手可热的富裕望族,张幼仪的两个兄长一个在浙江省担任署长,而另一个则是中央银行的总裁。当初就是有张幼仪二哥张君励,同时也是徐志摩的好友从中撮合才有了这门亲事。可以说若是徐志摩真的要离婚了,不仅是家人要割断与他的联系,他的好友也再不会跟他有所往来了。处在热恋中的徐志摩毫无理智但林徽因没有,她一直很清楚知道他们之间若真在一起必将阻碍重重。她也知道若是还继续跟徐志摩纠缠的话,那她自己必将成为张幼仪离婚的导火线,到时她也会被这份难成的爱伤害。

因此,林徽因果断和父亲踏上归国之旅,乘坐前往伦敦转道法国的邮轮离去。她走的时候并没有跟徐志摩道别,想要以这种近似于躲避隐晦的方式表达自己跟他绝无可能。而徐志摩就只能远望已无影无踪的轮船,自己一个人默默伤感向往的爱情。林徽因曾理智地回应女儿她和徐志摩的爱情,叙述其实徐志摩爱的并不是现实中的她,而是他用浪漫情绪幻想出的假想恋人,真实生活中的她才不是那样的一个人。而徐志摩把关于他和林徽因的爱情所有记录编著成册,也即是《康桥日记》。而这本日记则在他后来赶赴欧洲游学时,将它装进了小皮箱交由空窗期的情人凌淑华保管。

之所以徐志摩要给曾今暧昧的对象保管,一是他对凌叔华很是信任,相信她不会交给被人看,二则是因为他怕陆小曼再次烧毁了他爱的见证。要知道当时他与陆小曼结婚之初,陆小曼就烧毁了他记录追林徽因之事的雪池日记。当徐志摩飞机失事后,其一众好友不再最追过往恩怨,并在胡适的牵头下收集资料着手编写他的自传。于是凌淑华就把徐志摩寄放在她那的小皮箱给了胡适,而后胡适又把皮箱转交给林徽因。翻阅之后,林徽因察觉到里面的日记缺了内容,于是就向凌淑华提出借阅的请求。

可是凌淑华果断拒绝了,并向胡适表示给林徽因看的不满。最后,还是在胡适讨要和劝说下把缺少的部分给了林徽因,但是气恼的凌淑华撕毁了几页交了本残缺的日记。林徽因最后选择让这些日记随徐志摩而去,因为她不想世人因此去诋毁和破坏她的家庭。毕竟在那个年代,受人们揣测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与其留下日记让大肆议论,还不如烧毁来的好。这样不仅保护了她珍视的家庭,也能为徐志摩保留下几分清誉。


木剑温不胜


林徽因拿徐志摩也是没脾气。

徐志摩有老婆孩子,还是疯狂的爱上林徽因而不得,后来又倾心徐晓曼。

早早死在了半路飞机上。算是渣男善终吧。

徐志摩的前期成为商界大亨,林徽因也成了建筑学家,和梁思成名留青史,也算是得了徐志摩的祝福吧。。。


机智哥


不论是之中有不利的记录,还是无害的记录,都是正常反应。

好多人年纪大了点看看小些时候的日记,通信,不是一样付之一笑付之一炬么。

这个去做实锤的答复都有点无事生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