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企業裡的有些職工越來越沉默了?

裂縫中望星


這種情況已經在現在的職場中,越來越常見了,因為很多員工有了一定經歷和閱歷之後,他們在公司就不怎麼很活躍的表現,反而對一些人際關係,甚至是升職提拔加薪等都看得比較淡了。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表面上看是人與人價值觀不一樣,或者是性格不同,職業目標不同,但從本質上看,還是有更多的深層次原因。

第一,很多的職場人也已經明白過來,崗位標籤並不是很重要

像我在剛畢業的那一兩年,我在找工作的時候特別關心一件事,就是應聘的崗位能給我帶來什麼樣的稱號,比如說設計主管運營經理,還有客戶主管之類的,後來工作很多年之後,我才明白,原來我這個想法是特別的傻逼,因為很多時候這些所謂的職場潛規則,或者是一些升職加薪,這些都是虛的,都是一些領導或者公司給我自己畫的餅,我自己還費盡心機轉轉的去討好別人,原來這些根本就沒有用。

所以後面我就越來越沉默,不怎麼再去研究潛規則,因為我知道這些都是一些虛頭巴腦的東西,而公司很多那些表面上活躍的小人,他們反而喜歡這些一大堆的標籤,比如說擔任某某經理,甚至是某某副總,實際上也就只是一個稱呼而已,是沒有力量的,是一個人虛榮的表現,與其去搞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還不如給我多發兩個月獎金來的實在。

第二,沉默的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職業規劃和職業路線

如果你是在體制內的公司,那麼你一定不能沉默,因為你要發展下去,就只能靠自己的活躍性,必須努力去適應環境,適應公司文化去討好你的上級,瞭解你的上級的和領導的工作作風,那麼只要你能得到他們的認可,然後你順著領導給你安排的職業路徑,一直往上走,混得好的話,就基本上能在公司做到一個管理層,這種模式,就適合那些在體制裡面,想帶一輩子的人,雖然在這裡沒有什麼太大的個人發展機會,但是如果你只要不犯錯,你可以混到60多歲,甚至是一輩子都沒問題。

但是我們大部分的職場人都是在一些私人企業,甚至是一些很小的創業型公司,這個時候你就應該非常清楚自己做的工作,不僅僅是公司裡的某個崗位,也不是事務性的工作,而是這個社會分工產業裡的一個環節,這環節很小,但只要能夠在市場中心的價值,那就值得,因此,這類的職場人,他們都會有清晰的目標,都能認識到為這個公司工作不是為他的某個職位工作,而是為了市場的存在。

因此這些人平時都會默默地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專業能力,去達到這個市場的專業水準,因為他們根本不用強迫自己去適應某個環境,也不用去討好誰?所以說他們可以在公司沉默下去,因為沉默就代表他們自己在做自己的事情,不用得到領導的認可。

第三,沉默可以,但必要的人脈關係還是要有

如果你還是在20多歲年輕的時候,那麼你可以選擇一個有前景的方向,不管自己是不是在工作中沉默,或者是活躍他們,你都應該不斷的積累自己的專業和人脈,如果你所在的行業已經往下了走下坡路了,那麼你需要儘快把自己遷移到另一個比較有前途的行業中,然後持續的積累,不管你是在沉默中,還是在活躍中,其實對你都沒有太大的影響。

不管你因為什麼原因而沉默,不要把獲取薪酬獎金作為你的第一財富資源,而是在職業生涯中要尋找到更多的合適的事業合夥人,這些人會貫穿在你的整個職業生涯,眾合創生涯中。

最後我想說,你有自己的目標和規劃,沉默下來沒?沒發展,自己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還在職場中,要生存下去就必須還是要有一定的情商,包括你與人的一些交流和人際溝通能力,因為這個職場不是一個人的職場,很多工作也是需要協分工協同來完成的,所以說在很多時候,必要的時候,你要放下你的沉默,和大家一起分工協作。這樣你才能獲得更多的技術資源和人脈資源

歡迎關注@彪悍貓先生,多年上市公司經驗,資深媒體人,設計師,每天分享職場乾貨,讓你一路逆襲

彪悍貓先生


我剛上班那年簡直跟打了雞血一樣,加班不要加班費,每件事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忙到走路都得小跑,特別有成就感,特別開心。呵呵,過了一年,種種原因吧,也看透了,也沒什麼心勁兒了,做事還是盡力做,但以前是盡120分力,現在也就八九十分力了。只能說,工作讓你累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工作中的人,關係,辦公室政治……


嗷嗷跑的小蝸牛


上班幹活,下班回家,僅此而已。我畢業後去一家工廠打工,和幾個領導相處的也還好,挺和睦的,可是因為我受了點工傷公司不給報銷,幾個平時人模狗樣的領導背後說盡我的風涼話,說盡我的種種不好,有一個和我稱兄道弟的副總盡然當我面冷嘲熱諷。我離職後換了好幾個單位,也不再和同事搞所謂的社交。沒用


無相不相


真的忍不住分享一下我的親身感受和發現。

目前我進入職場5年,再也不會像之前那樣,直接說出自己很多的想法或意見了。


想當初,我有什麼想法大都會說出來,包括部門徵集什麼意見,不管是對於產品還是用戶。

但後來我發現,說出來之後產品也並沒多少改進,即便是其他人的好建議也並沒有真正落實下來。

而且領導用一些輕鬆的語氣來問時,你把心裡話都說了,再帶點小情緒,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在你看來,自己只是偶爾吐槽一句,領導對你的看法已經生成了。

某一天,一個入職不久的同事突然對我說,“你知道嗎?我們的工作微信是一直被監控的,天哪,太可怕了。”

我說,我知道啊,這很正常。


她一位95後,還對工作環境帶有粉紅泡泡,末了提醒我“哦,那以後我們就不要在公司微信上說工作以外的事情了,和XX(我們直屬領導)也不能說太多。”

工作就是工作,領導主要看結果。

你不要覺得領導或者同事對你嘻哈笑了一下,你就可以把心裡的想法全部說出來,不管是意見,還是對於工作的個人看法,尤其是負面的吐槽。

客觀敘述事情可以,但不要帶情緒。


總之,說出自己的看法,也並沒有什麼促進作用,還有可能招來一些是非,讓自己很心累,那乾脆就不要說了。

這是大部分公司和它的員工面對的現狀:彼此都背過去。

於是大家越愛越不愛說話了。

不過如果你的領導值得信任,比較開明,還是可以多一些交流,這樣的領導有不少優秀的品質。


and夏小麥: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職場5年,分享真實幹貨!

and夏小麥


沉默是活 多嘴是死

以前企業的叫工人(工人當家做主) 現在叫員工 工人與員工是兩回事 我在單位上班三十多年 已懂事了 上班時就是個傻子 老闆(就是大大小小的官)怎麼指揮我就怎麼做 下班後恢復在正常人


水中歡


在企業裡或者體制裡真的待時間長了就會深刻體會沉默是金這4個字,就過年放假前一天因為這個新冠我在群裡說了句大家出門記得帶口罩提醒了下大家,結果領導打電話叫我在群裡不要說跟工作相關的事情,哎不說就不說吧,以後也懶的說了


萬事平常心啊


企業裡有些職工越來越沉默了,想想還真是,現在很多同事,領導讓提意見很少提了,在工作群裡話也少了,現在群很多但都不怎麼活躍,為什麼呢?分析了下,大體有以下原因:

一、曾經愛提點想法,曾經不沉默,但沒什麼用,現在只好沉默了。

以前公司還提倡給公司、給部門提意見,做提案改善,後來還真有不少職工提了意見,收集回來幾拾上百條意見,後來交到辦公會討論,被各部門領導各種推託,提案不了了之,後面再喊提意見,職工也懶得說話了。

二、混久了,沒激情了。

人在一個地方混久了,也上年紀了,很多人也沒有了當年的激情,也被環境同化了,懶得去爭,懶得去提,領導怎麼說就怎麼做就好,沉默成了這些人的當然選擇。

三、被打壓,不敢提了。

一些新員工,剛進公司時,還是很的激情的,也看到了公司的很多問題,也積極提意見。也有一些年輕員工,原來比較有個性,發現問題也敢說,但當他們提出問題後,被當成告黑狀、被當成不瞭解情況亂髮雜音等等打壓下去,後面只好沉默了。

四、公司一言堂的氛圍深厚。

一些公司的老闆或一些部門領導很強勢,聽不進建議,聽不得不同聲音,一言不合就開罵,整個公司或部門一言堂氛圍深厚,工作氛圍壓抑,職工不敢提不同意見,也不敢評論工作對錯,集體沉默了。

總結,一個企業出現員工越來越沉默的現象,老闆應引起高度重視了,這將對企業的活力、企業的文化、企業的發展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作為老闆和企業高層,首先要檢討的是問題是不是就出在領導幹部身上,要從領導幹部自身先做出改變,領導幹部要帶頭作批評與自我批評,領導幹部要帶頭鼓勵員工發言提意見,而且對員工的意見或建議有反饋有落實,企業整體氛圍才可能逐步好轉。

以上供參考!


淡而不定


選擇沉默有很多情況:

第一種,自己本事小,文憑低,不自信,也提不出什麼建議來,即使提出來也沒啥分量,選擇沉默,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小心為好,保住自己的工作要緊。

第二種,自己所處的辦公環境或者圈子氛圍不好,一開始提了很多建議沒得到上司的賞識,即使被採納了也不給獎勵升職加薪,有時候反而被很多人誤解,批鬥,搶風頭,那就乾脆選擇沉默,該上班就上班,該下班就下班,實在幹不下去了,就另謀高就。

第三種,是在國企、事業單位上班的鐵飯碗,好好混到退休吧,多說無益,幹這份工資談不上興趣愛好,混口飯吃唄,對工作這塊就這麼幹唄,領導叫幹啥就幹啥,不叫我乾的我堅決不幹,選擇沉默是最安全的,到時間準時發工資,退休了按時領工資。這種人得過且過,混日子,對現狀很滿意了,不想升官發財了。

反過來說,有少數職工不沉默是哪些人?

有本事的人,有慾望,有追求,想升官發財的人,沉默對他們來是不利的,他們不怕做錯事情,積極面對,敢說敢做,在企業裡面他們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上班不僅是為拿工資,而是更多的是鍛鍊自己,實現自我價值,等時機成熟他們學好本領,另起爐灶成立公司當老闆。在官場的這種,也是需要積極的出風頭,通過各種資源關係整合,把政績搞上去,就有機會升官發財,站在更高的崗位,能更多的為人民服務。


我是自駕遊貴州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營企業叫員工,私營企業叫打工,打破鐵飯碗,有能力你就使,充分體現了按勞分配的原則,中國經濟與世界同步!



陸升義101


對於大多數的企業,上級和老闆都會時不時的讓你親嘴,少說話多做事,做你應該做的事,不應該你管的你就不管,如果你管了你就是活雷鋒,但是這個“雷鋒”會被人唾棄。

企業中有這樣的幾種人;

第一:工作很有激情,事事都想做好,看不順眼的都想說出自己的意見,別人沒有做好的都喜歡說出自己的意見。

隨著工作的深入,你會發現身邊像這樣的人越來越少,你管的越多(或話有用的建議,或許是多嘴的空管)越適得其反。我們其實明白一個道理,任何人都不是完人,他有可能犯錯,你也有可能;別人沒有做好的工作處好的事,你去做你未必能做好處理好。因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辦事風格,我們不能一蹴而就的片面認為,他的方法他的辦法有問題。

有激情非常好,有責任感企業也需要,但是大部份企業不需要太過於喜歡批判其它同事的人,喜好打小報告的人,那樣你會成為大家眼中的釘子、小人,雖然很多時候是正確的建議但是也得不到大家的認可。

第二:少說話,多做事,儘量做好自己的人際關係。

畢竟與我們天天見面的同事,一起共事,很多人都是很好的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也會相互幫助,而不是故意撤臺,向上級打小報告。當然了生活中工作中也在很多競爭對手,就是等著你犯錯,等著揪你的小尾巴邀功。做自己本質的事,少說話,這樣能團隊更加的和諧,更能團結大家提升戰鬥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業績提升起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這麼幹了,那企業還有說閒話的嗎?有什麼問題,我們私下溝通,想辦法解決,一起成為互助的朋友,一路走下去。而更多的時候 ,私下的溝通能激發起大家的激情,更能良好的溝通好工作出現的問題,並且得到雙方的信任。

有時沉默是更好的煅就自己,自己沉默是不想去爭是非,一心想做好工作;
領導沉默,是信任你,相信你能做的更好。
老闆沉默,也許就是思考,你是否是他心中最優的人員。

沉默並不代表是因為性格、能力、不想惹是非。相反很多時候沉默更能讓團隊保持磁力作用,團隊張合力更強。當然,我們說的沉默並不是不對工作發表建議,做事協調工作沒有激情,而我們說的沉默是思考的沉默,不做那些無聊沒有建設性的過多話語。

當然也有適當的沉默,能讓自己走出困境,能讓自己得到信任,能讓自己找到站隊方向。沉默並不是優點也不是缺點,這其中的滋味,只有你自己理解體味,細細品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