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德国在欧洲的地位与美国的关系是怎样的?

天天哥生子


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2018年德国的名义GDP约为40291亿美元,位居欧洲第一位,排在美国、中国和日本之后,位列世界第四位。除了德国之外,欧洲的英国和法国2018年GDP都约为2.8万亿美元,而意大利只有2万亿美元左右,所以德国的经济实力是最强的。德国也是欧洲最强的制造业国家,德国的工业产品大量出口世界,工业实力雄厚,所以在欧元区中德国具有领导地位,在欧盟中德国也是拥有极强的话语权,可以说欧洲有很多国家都依靠德国的经济发展而生存,特别是南欧部分国家。

德国与美国的关系应该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二战以后,美国在欧洲具有极强的影响力,特别是以军事组织“北约”为代表,美国在欧洲有大量的军事存在,所以,德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可以说是在美国的保护伞下。另一方面,德国内心是十分想成为欧洲的老大,希望摆脱美国的制约,所以在有些时候,德国也会发出一些和美国不一样的声音。


地理沙龙


美德关系在二战以后有过较大的波折。


1945-1982


二战结束后,西德由于需要美国的支持,经济上需要美国的帮助,安全需要美国的保护,同美国结盟是西德的外交基石,当时的德国总理阿登纳曾经直言不讳的说:

我的政策出发点就是紧紧依靠美国

阿登纳和肯尼迪


德国当时由于其历史问题,在国际上一向谨小慎微,一方面害怕苏联直接越过中线直接侵略,一方面又生怕欧洲各国掀起反德情绪,尽管如此,由于美欧之间的关系不对等,时常还是发生摩擦。


1958年的欧共体,也就是欧盟的前身的成立,本身就是一个美欧摩擦点,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追求欧洲独立,力排美国影响,德国总理阿登纳在回忆录中说:

如果欧洲一成不变的完全依靠美国的保护取得自己的幸福和安全,是不可能长期充分的发挥力量的,尽管美国和欧洲根本利益相同,但是欧洲的所有切身利益不一定等于美国利益,反过来也是一样。


在1962年美国要求英法交出自己的核力量的时候,遭到戴高乐强烈反对,而美国又同苏联冻结了德国问题,引发了阿登纳不满,阿登纳作为德国总理,不便抛头露面,于是全力支持戴高乐,认为欧洲不能沦落到美国附庸国的地步。


到70年代,勃兰特推行新东方政策,缓解和苏联以及东欧的关系,此时的欧洲由于意图独立,和美国的摩擦日益扩大。


1982年以后


科尔上台以后,重新发展了和美国的关系,此时德国实力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德国日益增强的经济使得其在欧共体内能够力压法国一头,尤其是两德统一以后让德国没了后顾之忧,由于法美关系一直不怎么好,英国国力衰退,想帮忙也力不从心,美国也开始调整战略,把发展对德关系视为重中之重。


克林顿时期,美德关系发展的极快,以至于让英国醋劲大发,英国舆论称美国把德国当成促进欧洲一体化的工具是不明智的,过于亲德的政策是美国的“历史性错误判断”。


克林顿之所以重视德国,是因为彼时苏联解体,美国意图利用德国来影响当时的中欧和东欧,欧洲大国的实力依然发生变化,德国成为第一已经毫无悬念,两德统一以后,德国早就想丢掉政治矮子的帽子,克林顿伸手,德国自然笑纳。


2000年以后


2000年以后德美关系日渐走下坡路。

一个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当时的德国总理施罗德和外交部长费舍尔极力反对战争,没有加入英美领导的多国部队,导致美国对于德国有相当大的意见。


2013年,美国监听门爆发,德国是最被针对的一个,美国国家安全局监听和存储德国的电话以及互联网的连接数据,美国国家安全局每月存储德国约5亿通信连接数据,包括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和聊天记录,甚至还包括默克尔总理的手机也被监控。


事情败露后,默克尔勃然大怒,取消了和美国的1968年情报共享协议。

默克尔在2014年表示,只有通过谈判才能恢复信任。


结果特朗普当选,默克尔会见特朗普以后,由于美国指责德国的贸易问题,特朗普公开声称“德国人不好,非常糟糕”。不但贸易商攻击德国,在军费问题上一直也和德国纠缠。2019年3月,特朗普起草了一个草案,要求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向美国支付150%的美军驻扎在该国费用的草案。


美国目前依然在德国有军队,截止到2017年,依然有约35000名美军,最后一批美国坦克于2013年从德国撤除。


李建秋的世界


德国在欧洲也是一种很尴尬的地位。德国有多个长项:欧盟的领导,两架发动机之一,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年GDP为3万7千亿美元,高出法国和英国1万多亿,是真正的欧洲经济大国。每个德国人要贡献给欧盟160多欧元。瑞典,德国和英国三个国家是欧盟各国前三位的财神爷,英国嫌吃亏要走了,德国可能就需要再从自己的身上剝下一层皮来,给后入盟的东欧国家输血。原来欧盟补贴波兰的40%来自德国,今后可能要增加到50%或更多。不过,波兰似乎并不领情,前一段波兰政府提出要德国对波兰进行战争赔款,要的是一万亿的天价。这就是反映德国尴尬的一个侧面。



可以说德国的尴尬与二战有关,也就与美国扯上了关系。美国现在在德国有3一4万驻军。二战已过去了70多年,大家认为德国是对其侵略行为反思的最好的国家,但美国仍不放过它。美国打的是反俄的旗号,但实质上仍是把德国当作“囚犯”一样看管。美国的驻军削弱了德国一些战略能力。比如:这么一个优秀的国家,工业门类并不完全,没有核能,沒有航天能力,没有高科技,金融行业也远逊于英法。只能认认真真的造汽车,把宝马,奔驶,保时捷做的更好。所以说,美国对德国名为盟友,实为对手。美国绝不会放任德国任其自由发展,德国在美国的监控中,这就是德国的尴尬。



说到监控,大家都知道美国人监控默克尔的手机,仅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美国人对德国是不放心的。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以德国这么优秀的一个民族,对美国的许多做法也无可奈何。比如在北约峰会上,特朗普痛批德国军备废驰,飞机只有20几架能飞;军费不够,至今连2%也沒达到;在“北溪-2号”问题上声斥德国投降了俄罗斯。美国对德国的不驯服,已经到了深痛厌绝的地步。蓬佩奥放默克尔的“鸽子”;特朗普与默克尔会见懒得握手。这都是外交礼仪中很少有的事。所以,德国的尴尬来自美国的操弄。德国要想做个世界大国,哪怕是个欧洲大国。必须彻底清除美国的影响,这个机会已经到来。


天太2


无论从总人口、国土面积、经济总量、全民守教育情况、社会福利等等各个方面来看,德国都是当之无愧对欧洲领头羊;

德国人均GDP45000美元;人类发展指数0.931(极高、世界排名第六);1990年,东、西德合并以后一一个主权国家的身份加入联合国;

看看欧洲以及全球各国路上的汽车有哪一些德国品牌就知道德国在欧洲的地位了::保时捷,奔驰,宝马,奥迪,大众!

再看看最近一次的欧盟领导人的确立,虽然说德国人冯德莱恩有“捡漏”之嫌,但是幕后不也是暴露出在法国与德国的明争暗斗中,德国才是最后的赢家吗!?

另外,德国也是“树大招风“,默克尔非常宽松的接纳难民政策引起了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不满;而默克尔本人甚至因为这个“热情”的难民政策而提前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不过,要谈到德国与美国的关系,同样要涉及到默克尔本人——此人办事的作风从来都是顾及各方的利益,从来都没有锋芒毕露或者一味坚持己见;

与法国年轻气盛的总统马克龙不一样,默克尔极少在公开场合指名道姓批评川普总统——能够不发生怒怼时,尽量克制;

川普也是一样,这个“酷爱“给人起绰号,拿人开涮的美国总统,每见到默克尔都是毕恭毕敬,没有言语上的冲突,更没有肢体语言上的不敬。

德国与美国当然是长期以来的盟友了,只不过历史原因,德国似乎从来都与美国在军事干预他国事务方面保持着相当的距离。


闲看秋风999


总体盟友,局部对手。应时应地,因视角广度,具体处理。

德国地缘属波罗地海国家,欧洲的近美国一侧,属于美国进入欧洲的前进基地,用以牵制打压俄国与地中海老欧洲的陆上支点。

对于欧洲,德国是欧洲的叛徒,英美的走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