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四岁就懂让梨的孔融,最后为何是因“不孝”而被处死?

孔融让梨,这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故事。

因为“融四岁,能让梨”而扬名古今的孔融,是我们孩提时就熟知的故事。可是除此之外,孔融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就是一个陌生的历史人物,即使他曾经出现在大型历史剧《三国演义》中,但也鲜有人注意。

四岁就懂让梨的孔融,最后为何是因“不孝”而被处死?


孔融其人,仔细探寻就会发现,他并非是礼让谦和的代表,从他的言论来看,即便今天都有些惊世骇俗,也可以说是离经叛道。

儿时的孔融,除了让梨的故事,也素有孝悌之名。

比如十三岁时,他的父亲过世,他“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当时被视为孝顺的模范标兵。再比如十六岁时,他哥哥的朋友犯罪被通缉,过来投奔他哥哥,他见哥哥不在,自作主张收留了这个朋友,事情败露之后,孔母及兄弟二人“一门争死”,最后哥哥被治罪,他却因此扬名。

四岁就懂让梨的孔融,最后为何是因“不孝”而被处死?


作为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孔融从小深受儒家礼仪教导,可以说在他成年之前,还是人们印象中的孝悌楷模。但在他成年之后,事情就往奇怪的方向发展下去了。其实现代人看到孔融的时候,往往会有矫枉过正的行为。想要客观的评价这个人,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环境去看待它。孔融以孝杀人,但是却以不孝的罪名被杀掉,显得好像很讽刺,某些人认为孔融是个很虚伪的人,但实际上他未必是一个虚伪的人。

四岁就懂让梨的孔融,最后为何是因“不孝”而被处死?


原来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膺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林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炜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陈伟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看到,小小年纪的孔融这样机制的回敬陈炜于是你就大少说,你将来必定能成大气,后来孔融不但靠着诗文在市民中声名鹊起,而且执掌北海国比曹操刘备孙坚之类的发迹都早得多,甚至可以算得上一方豪强。三国演义里面十八路君豪反、董卓就有孔融一号,但是孔融似乎是只会读书,不会打仗的,“偏科生”孔融在北海国做国相镇,压黄巾军他结合民众操练军队派人传递文书联络各州谋划战事,听起来风风火火,感觉能一举灭掉黄金军,可是他连从冀州退败的张饶都打不过一退再退后竟然被黄金军包围了,形势危机,他只得向当时还在平原做县令的刘备求救刘备大喜说道,恐北海之天下有刘备焉一个一百粉的小透明居然被百万粉的大v转的微博可能也会发出这样疑问,

四岁就懂让梨的孔融,最后为何是因“不孝”而被处死?


后来刘备派了三千兵力去救援,他才解了孔融被围之困,孔融在北海六年一心只搞教育,在政治、军事。让他毫无建树九州春秋也记载孔融在北海自认才华横溢,觉得当时的青年才俊都不如他还特别喜欢任用那些好奇取义的浮夸人士,对于那些真正的饱学之士孔融表面上恭恭敬敬实际上完全不采纳他们的意见,有十动然拒之感,后来孔融掉了汉献帝身边整天无所事事就写文章算人,他算过的人里面最著名的就是曹操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之后,一路平推攻占了袁绍的基本盘,冀州俘获了袁绍的儿媳妇甄氏然后赐给的自己的儿子曹丕孔融就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还不知道这是在讽刺自己就问孔融这出于何经何典孔融达到用当今的事来推测,想当然罢了。听到这样的话,曹操心头简直一万匹草泥马狂奔而过,

四岁就懂让梨的孔融,最后为何是因“不孝”而被处死?


如果孔融指示没事说个怪话,讽刺曹操两句,曹操对他还是能容忍的问题,是孔融是一个铁杆儿的拥汉派,而且在海内外有一定的声望,想想看曹操为了敬畏丰功称王连跟他一起创业的老夫老妻荀彧都能狠心逼死你有怎么会容忍孔融这样一个老东西整天邀请一帮人在家里喝酒骂自己呢,这个时候有个叫西绿的,给曹操出了个主意,我们可以先把孔融的名声抹黑搞臭了在杀他们曹操一听,大戏那么该怎么搞呢,唏嘘说,孔融这个人虽然一辈子干好事,不少,但是生就一张臭嘴说过的话,里面可以利用的着实不少,比如说他曾经和另一个狂徒祢衡相交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荣。答曰,颜回复生,如果是别人就罢了,问题你孔融是孔子的后代呀,自称是自己祖先,这是大不孝再比如孔融还说父之于子,当有何倾乱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懿府西北,譬如寄物缶中出啫喱,这话什么意思呢翻译一下就是说,父子之间有什么恩情呢,其实不过就是父亲一时没控制住自己的下半身,造就的而已,母子之间又有什么母爱呢,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就没有什么关系,讲道理,这样的话,咱们现在听都有些不顺耳,何况是在汉代呢,于是孔融的这些言论就被曹操派人大肆散步没过多久,恐龙的名声就一落千丈曹操也就顺利的以不孝名义把控虫杀掉了,不过孔融也不用叫冤,因为当时最早以不孝杀人的重视,他孔文举本人太平御览记载,孔文举为北海象有遭父丧哭泣目测四五憔悴文具、沙具相比之下,这位哭泣不是很哀伤,就被杀的哥们儿才叫冤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