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三国也有一次大瘟疫,对魏蜀吴都产生重大影响,不是赤壁

三国时期的217年(建安二十二年),爆发了一次规模巨大的瘟疫。曹植曾经写过一首《说疫气》,“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建安七子”中有五位因这场大疫去世,分别是陈琳、王粲、徐干、应玚、刘桢。不过大疫对三国历史来说,远不止于文坛浩劫,还有更重大的影响。

三国也有一次大瘟疫,对魏蜀吴都产生重大影响,不是赤壁

建安七子

司马朗去世,司马懿走到台前

司马家的大儿子司马朗,在这场瘟疫中去世。当时他担任兖州刺史,跟随夏侯惇、臧霸在居巢,准备讨伐东吴。

瘟疫刚起时,司马朗并未染病,他冒着危险亲自巡视得病的士兵,不幸染病而亡,年仅四十七岁。

司马朗、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曾任京兆尹,当时提拔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曹操对此一直记着情。司马朗比司马懿大八岁,又是司马家长子,所以他出仕比较早,担任的官职也比较高。

司马朗去世时已经是兖州刺史,司马懿还只是丞相主簿(司马朗也曾担任此职)。

如果司马朗不死,司马朗会是司马家的代言人(轮不到司马懿)。司马朗性情相对温和,很可能司马家就不会做出反叛曹魏的事出来。

三国也有一次大瘟疫,对魏蜀吴都产生重大影响,不是赤壁

司马懿大哥司马朗

东吴鸽派去世,鹰派上台

正史虽然没有记载鲁肃是因为什么病去世的,但他也是很突然地在217年去世的,年仅四十六岁。鉴于司马朗在魏吴前线感染瘟疫,鲁肃很可能也是死于这场大疫。

鲁肃虽然参与了第一次“讨荆州”(鲁肃其实才是单刀会的原型),拿回了半个荆州(湘水以东的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归东吴),但总体而言,鲁肃是东吴内部的鸽派,或者准确地说是“联盟派”,认为东吴只有和蜀汉联盟,才能对抗强大的曹魏。

鲁肃死后,鹰派的吕蒙、陆逊上台,东吴改变战略方针,开始加紧对蜀汉动手,彻底改变了三国的格局。

客观的说,平分荆州对孙刘两家都是不错的选择,吕蒙、陆逊进一步升级孙刘矛盾,对蜀汉动手,短期看虽然占了便宜,长期看对东吴绝对是弊大于利。

三国也有一次大瘟疫,对魏蜀吴都产生重大影响,不是赤壁

鲁肃和吕蒙

一斗书生曰:

曹植在《疫气说》一文中说,在这场大疫中得病的穷人多、富人少,这实在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实际上,瘟疫面前人人难以幸免,曹丕说“亲故多离其灾”,曹丕的亲故应该没什么穷人吧。

建安五子、司马朗、鲁肃应该也都能得到当时最好的医疗待遇。只恨瘟疫太凶猛,他们也都没逃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