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如果沒有《陳情令》和《SCI謎案集》,我可能不會嫌棄《鎮魂》

繼兩個暑假被耽改劇刷屏後,原耽小說迎來了影視化市場的春天,大批量原耽小說在拍或已備案。

如果沒有《陳情令》和《SCI謎案集》,我可能不會嫌棄《鎮魂》

網傳版本,非官宣

細數這幾年頗有人氣的耽改影視

黃景瑜的出圈作《上癮》、小範圍火熱的網絡電影《雙程》;然後就到了被鎮魂女孩刷屏的《鎮魂》,與《鎮魂》幾乎同時上線的《SCI謎案集》;最近的,就是2019年夏天的《陳情令》。

如果沒有《陳情令》和《SCI謎案集》,我可能不會嫌棄《鎮魂》

其中,《上癮》和《雙程》是真正保留同性愛情主線的。所以,火是火,“被迫收攤兒”得快,基本不存在後續衍生價值的可能。當然了,給網盤貢獻點流量是沒問題的。

到了《鎮魂》開始,看到了相對符合市場行情的耽改劇。社會主義兄弟情也罷,只要選角過關,故事編得不出戲,“小破站”總有小機靈鬼給你剪成原著,質量還不低哦!

如果沒有《陳情令》和《SCI謎案集》,我可能不會嫌棄《鎮魂》

2019夏日大火的《陳情令》造就了一大批新人,很難不讓人拿它與2018年暑期大爆的《鎮魂》相比。看看兩部劇的雙男主選角,還真有點相似性。

如果沒有《陳情令》和《SCI謎案集》,我可能不會嫌棄《鎮魂》

  • 劇集播出前,王一博是男團出身,常駐《天天向上》主持,有一定知名度,肖戰之前也是男團出身,但資源一般;《鎮魂》播出前,白宇參與過不少有質量的劇,但不夠火;朱一龍默默演戲十年,從龍套做到了主角,靠著古裝扮相,小刷屏過B站,參見“花無謝”等。
  • 如果沒有《陳情令》和《SCI謎案集》,我可能不會嫌棄《鎮魂》

    總而言之,在播出前,選角有且僅有一定知名度。這樣帶來的好處很明顯,不火虧不了多少,火了一本萬利。

    《SCI謎案集》是個例外,播出時幾乎沒有相對熟臉的演員,雖然可能人家主演進娛樂圈的時間不短了。這劇的雙男主,一個是早年偶像出身的高瀚宇,另一男主季肖冰,和焦俊豔是同學。

    如果沒有《陳情令》和《SCI謎案集》,我可能不會嫌棄《鎮魂》

    所以,劇集質量明明蓋過同期的《鎮魂》,《SCI謎案集》收視只能基本保本。後續第二季也一直處於官宣未明的狀態。

    看選角,三部都挺好。看劇集質量,明顯《鎮魂》弱勢。

    耽改劇質量幾何

    《鎮魂》原著不誇張地說,是高質量的耽美文,P大十多年的聲名不是吹出來的,可惜缺了像王倦這樣的編劇。

    劇版《鎮魂》大結局一度被罵上熱搜,最坑觀眾的莫過於,明明有個大團圓結局硬是改成了玻璃渣。原作者後來應粉絲呼聲寫了番外,神解讀並圓回了劇版的結局坑,這操作不得不讓人佩服。

    如果沒有《陳情令》和《SCI謎案集》,我可能不會嫌棄《鎮魂》

    也充分說明一點,影視化耽美小說除了尺度問題,還原小說邏輯很重要。

    • 《陳情令》的原世界觀在改編上比《鎮魂》有優勢,難度略低,偏架空的修道設定更易於影視化。《鎮魂》原本的偏傳統三界神話設定,按理說更有民俗傳統內涵。不過,由於“現代地府”的背景過於改編壁壘,難度較大。

    萬萬沒想到,被換成了四不像的“星球大戰”。如果沒有演員們加持,播放量還真不好說。

    再看與《鎮魂》同期的《SCI謎案集》,吃了知名度、宣發的虧,劇集質量實屬上乘。

    如果沒有《陳情令》和《SCI謎案集》,我可能不會嫌棄《鎮魂》

    脫胎於《七俠五義》的同人設定,但小說劇情基本屬於OOC,即脫離原本故事而加入原創情節。

    《SCI謎案集》故事題材屬於偵破推理類,加入了港片警匪元素。影視化過程裡,這一點被保留且相當還原。劇版故事背景就非常貼合原著,這得益於原著比較現實向的設定,改編無壓力。

    如果沒有《陳情令》和《SCI謎案集》,我可能不會嫌棄《鎮魂》

    ​《SCI謎案集》最大膽的變動在於“性轉”,即把原本的男性角色直接改為女性。這種變動還不在少數,生生挑戰了原著黨的接受力。接受效果因人而異,但是總體改編很成功。

    這時候,再喜歡白老師和居老師,我也想吐槽一句,如果沒有《陳情令》和《SCI謎案集》,我可能不會嫌棄《鎮魂》。

    存在改編難度較高的世界觀,不代表編劇可以亂寫。

    如果沒有《陳情令》和《SCI謎案集》,我可能不會嫌棄《鎮魂》

    穿越題材能拿車禍昏迷、參加小說比賽等各種前情來圓,然後保留原作大部分設定。雖然不是什麼好方法,起碼滿足了原著黨,邏輯也不容易出大錯。直接改換世界觀也不是不行,但能不能好好打磨劇本?

    不求像曾國祥導演把二三流小說做成一流電影,好歹別浪費IP啊!

    如果沒有《陳情令》和《SCI謎案集》,我可能不會嫌棄《鎮魂》

    結語

    作為泛娛樂題材,一定有部分人對耽美存在審美障礙。一旦刨去同性愛情線,製作方就要做出取捨,如何改編並保留原作精神。除了選角,劇情還原度就是從這裡體現的。

    製作、編劇們要讓原著黨滿意,也要考慮純追劇人群。希望更多的耽改幕後人員能深入瞭解原作和粉絲心理,麻煩拔一拔“求生欲”的質量。畢竟,觀眾才是“真·金主爸爸”。



    這是一個關注城市青年人生活娛樂的怪奇物娛號。青年人每天都有許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