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關漢卿: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

關漢卿: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


他曾練過擒拿格鬥,混跡於大元男足,講段子有內涵,唱歌不輸skr,會寫詩,能演戲,趕趟兒時髦玩玩雙陸棋。

他是普天下的郎君領袖,蓋世界的浪子班頭,他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

西方同級別人物——莎士比亞,300多年後才呱呱墜地。

他就是位列“元曲四大家”之首的“曲聖”—— 關漢卿。

關漢卿: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


1


關漢卿出身於金末,大約在公元1234年左右。

他家是個醫戶家庭,生活條件相對比較好,接受過高程度教育。

關漢卿所處的時代,是蒙古人統治中原的時代。統治者考慮到漢族傳統士人地位高、影響大,難以管理,就以各種理由打壓。為了方便統治“愚民”,廢除了科舉制度。

關漢卿被政府編入“醫戶”。為了能多掙點錢,他在為廣大人民群眾看病的同時,兼職編劇和演出。

當時社會的職業等級分為十等,儒生的地位還不如娼妓,同屬下九流。

關漢卿: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


2


元代大都是聞名世界的大都會,人口眾多,華屋列布,海納四方異域人士,且“外國巨價異物及百物之輸入此城者,世界諸城無能與比”,貌似現如今的北上廣。

關漢卿高才風流,挺進北上廣,到大都會討生活。

他主持玉京書會時,和曲家王和卿、楊顯之、費君祥、梁進之等有較密切的交往,常在一起商酌文辭,評改作品;他與一些著名藝人也相當熟悉,可能與王實甫也有聯繫,據說兩人共同完成了雜劇《西廂記》。

關漢卿: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


3


除大都外,南方的杭州、蘇州、泉州、揚州等地商業也十分發達。

南宋亡國以後,大批北方劇作家和表演者為了謀生紛紛南下。關漢卿也隨之南下揚州、杭州等地,南方的富庶繁華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杭州演出、遊歷後,他盛讚杭州是“普天下錦繡鄉,寰海內風流地。”

關漢卿: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


4


揚州也是個好地方,關漢卿在這裡遇見了朱簾秀:“十里揚州風物妍,出落著神仙。”

漢卿將自己的一生的愛戀,凝鍊成了曲子。他一生都沒能向簾秀表白,只敢藉助禮讚“珠簾”去隱射那個叫做朱簾秀的女子。

簾秀是個唱雜劇的女演員,姿容姝麗,演繹神妙;她力爭上游,寫得一手好散曲。只可惜,漢卿結識簾秀時,簾秀已經被人霸佔。

那麼關漢卿為何會將一生的愛獻給一段無望的戀情呢?

或許,真正的愛,首先是旨趣與志向的高度契合與共鳴。漢卿筆下的女主人公,首演幾乎缺省為朱簾秀。

對關漢卿而言,他是絕望的。他用盡一生去體察同樣處於底層的人們的疾苦和心聲,然而他自己的人生,註定是無望而艱難的。

像關漢卿這樣的知識分子,沒有了科舉這樣的上升渠道,只能消極避世,流連於花叢之中。彷彿只有那條“煙花路”,才能暫時讓他看到人生的希望。

因為在這條路上,至少還有一些同樣至情至性的人,相互鼓勵,相互扶持。而這些人當中,簾秀無疑是最懂漢卿的。

關漢卿拿起了筆,寫給朱簾秀,也寫給自己:

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雲盡日懸。你個守戶的先生肯相戀,煞是可憐,則要你手掌兒裡奇擎著耐心兒卷。

好一個煞是可憐!

關漢卿彷彿在寫簾子,但處處又都是在寫簾秀。

關漢卿: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


5


畸形年代的大批文人選擇山林隱居或求仙學道,實際上這是他們在精神世界裡的自我麻醉、自我逃避,內心充滿著難言的苦澀及無奈的惆悵。

由於不滿於黑暗社會的壓抑與摧殘,關漢卿長期“混跡”勾欄妓院,取得了第一手的鮮活資料,有點像臥底記者的趕腳。

常年身處青樓第一線,漢卿卻沒被流俗成腎虛公子,反倒用自己的作品重新定義了“銅豌豆”,這就是文化的人格力量!

他勤奮寫作,一生共著雜劇67部,今存18部,其中“旦本”戲佔了12部。

關漢卿: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


6


他那貼切現實、充滿血肉之感的筆觸,訴說著民眾的困苦與無奈;又將一腔悲憫的情懷,傾灑在被汙辱的女性身上。其中膾炙人口的悲劇《竇娥冤》, 堪稱中國古典悲劇的典範。

《竇娥冤》取材於漢代流傳下來的“東海孝婦”民間故事,漢卿結合了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體認,精心構制了這出大悲劇——

竇娥家貧,被賣給蔡家做童養媳,丈夫早死,婆媳相依為命。

流氓張驢兒闖入她家,脅迫竇娥婆媳嫁給他們父子為妻,竇娥嚴辭拒絕。

張驢兒欲毒死蔡婆,結果反毒死了自己的父親,便嫁禍給竇娥。

昏聵的桃杌(wù)太守嚴刑逼供,將竇娥屈打成招,並判處死刑。

當竇娥的幻想破滅,她憤怒地呼喊出:

“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竇娥的責天問地,也是關漢卿的吶喊,代表著一種不屈從於現實命運的浩然正氣。

關漢卿在《竇娥冤》中表達的是對當時整個社會的否定與詛咒般的詰難,是對現實無可辨駁的深刻洞見。

除了竇娥,關漢卿還為後世貢獻了眾多血肉飽滿、個性分明的女性形象:如俠肝義膽的救風塵趙盼兒,寡婦譚記兒、杜蕊娘、謝天香、少女王瑞蘭、婢女燕燕等……

關漢卿: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


7


關漢卿的作品,不事雕鏤、質樸自然。

他以“俗”為雅,將《易》《詩》《書》等經典掰碎了,揉進大白話,驚得老學究們一個個臉黑心跳。

要知道,當時的散曲還是千嬌百媚的宋詞小姐的軟妹子,冷不丁一個紅臉龐、身坯壯的漢子,粗聲大嗓,喝斷了軟妹子的溫軟咕噥。

隨之而來的,是四面八方的詈(lì)言、責罵,劈頭蓋臉砸下,跟板磚一樣堅硬。

比板磚還硬的,是關漢卿的骨頭。他堅持離經叛道,在劇中運用市井瓦舍流行的插科、歌舞、吹彈、咽作等多種技藝;同樣他也不是一個規矩的寫作者,俚語村言隨時拿來為己所用;還得寸進尺,加進了即興的嬉皮嘻哈,吐吐舌頭做個鬼臉歪戴鴨舌帽。

他本人呢,只要有時間,就跟擔擔子荷鋤的票友一樣,扮相登場,親自勾臉彩唱。

走在大路上,偶爾停駐,漢卿隨便一筆盪開,一條龍似的即興編曲,現場版的說唱伴著舞蹈,既唱出花中消遣,更唱出酒內隱憂: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

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他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咿咿呀呀地唱著忿著。

普天下的法器盡毀、道德淪喪,心中有吶喊,卻無力挽救天下蒼生。

他昏天黑地地愛戀著,送別一個又一個好女子。他的名號在坊間越傳越大,他手下溫軟和嬉笑的曲目越來越多;相反,心上的堅冰和臉上的冷峻卻越積越多。

他自顧自地唱著,急急地走著,唱美,更唱醜,一直唱到地老天荒……

關漢卿: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


8


關漢卿的一生稱不上是悲劇,他只是用筆墨訴情訴苦訴到世人流淚,讓讀者看清在他的故事背後一群受欺壓、受苦難、受折磨的百姓。

關漢卿對底層民眾,甚至是那些卑微的妓女、奴婢等不幸的遭遇,都表現出極大的同情,並用理解和肯定的態度去詮釋他們的思想、行為,尊重他們的善良、勇敢和智慧,頌揚他們對感情的忠貞不渝以及對朋友肝膽相照的高尚品德。

這個披荊斬棘的寫作者,始終以一粒高亮、不肯屈從的銅豌豆之姿,四處呼號、疾走。

多才多藝的關漢卿,也同多數著名的文人一樣,生前向來不被重視。儘管如此,他依然胸懷豁達,不以仕途功名為念,雖長期混跡於行院勾欄,但依然活成了一位倜儻風流、桀驁不馴、狂放不羈、頂天立地的老炮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