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傅仪被逐出宫后,那些老太妃们去哪儿了?她们怎么生存的?

遗落的裙角


一般说来在皇帝时候,他的正妃也就是皇后被称为皇太后,其余的妃子就被称为太妃。在满清末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死了之后,末代皇帝溥仪登基,当时光绪的皇后隆裕就称为太后,而另外4个妃子称为太妃。



这4个妃子中其中三个是同治皇帝的妃子,另外一个是光绪皇帝的妃子,光绪皇帝的妃子叫端康太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瑾妃,珍妃的姐姐。本来他们都跟随溥仪住在故宫里面,而隆御太后在民国成立之后不久就郁郁而终。到了1924年的时候,冯玉祥发动兵变,把当时的大总统曹琨赶下台,同时也把末代皇帝溥仪一行人等赶出了故宫。



不过在这之前4个太妃中,庄和太妃和端康太妃就已经去世了。在被赶出故宫的时候,溥仪一行人等先是去了父亲醇亲王府,做了短暂的逗留,然后去了天津租界,后来又被日本人所引诱去了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所以很多人都说冯玉祥这样做是非常失策的,因为他把溥仪赶出宫去,让溥仪最后被日本人所利用。如果溥仪一直在皇宫中,日本人就很难把溥仪弄到东北去。



至于另外两个太妃分别是敬懿太妃和荣惠太妃,她们都是同治皇帝的妃子,当时年纪已经非常大了,已经将近70岁,所以冯玉祥一时之间也不好把她们怎么办。当然溥仪已经离开了皇宫,所以他们也不好在皇宫继续呆下去,所以把皇宫的金银财宝拿走了不少,慢吞吞的到外边去住,有这些财宝也能让她们安然度过一生了。冯玉祥的人看着她们年纪这么大,也不好对她们怎么样。后来她们两人也算是寿终正寝,最后都葬入了妃子的陵园。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隆裕死后,当时还有四位太妃,她们之中有三个人敬懿太妃、荣惠太妃和庄和太妃是同治皇帝的遗孀,端康太妃是光绪皇帝的遗孀。

那么1924年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皇宫之后,这四位皇太妃又去了哪呢?

冯玉祥是在1924年发动了“北京政变”,随后他一不做二不休将溥仪驱逐出了皇宫,溥仪离开皇宫之后驱车前往醇亲王府。但实际上,早在溥仪被赶出皇宫之前,庄和太妃和端康太妃就已经不在人世了。

庄和太妃在1921年4月14日因病去世,后来被葬在同治皇帝的惠陵的妃园寝中。端康太妃是在过完了1924年的中秋节没几天就病逝了,后来他被葬入了光绪帝崇陵的妃园寝中。

其实端康还是非常幸运的,她刚死没多久,冯玉祥就发动了政变,将溥仪驱逐出皇宫。

当年冯玉祥口口声声说如果溥仪他们不离开皇宫,他便对着紫禁城开炮,但是敬懿和荣惠没走,冯玉祥怎么没有开炮?说白了冯玉祥就是为了唬溥仪而已,如果要真敢对着紫禁城开炮估计冯玉祥在历史上又留下了臭名昭著的一笔。

但是冯玉祥也没打算让敬懿和荣惠留在皇宫,但是这两位年龄不小的老太婆耍起了赖皮,鹿钟麟好说歹说,这两个人依然不肯出宫。

当时敬懿和荣惠已经是68岁的老太太了,而鹿钟麟也不敢对她们动用武力。其实,敬懿和荣惠毕竟到了68岁这个岁数,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顾虑了,她们和溥仪不一样,这两位老太太什么都经历过,所以碰到这件事儿两人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但是,敬懿和荣惠并不不想走,她们只是舍不得荣华富贵,她们在皇宫里的“家当”够冯玉祥一年的军费了!

这两位老太太把皇宫里的金银珠宝拿的差不多了,才晃晃悠悠地离开了皇宫,然后她们住进去了麒麟碑胡同,可以说是好吃好喝地活着,安享晚年是不成问题了。

敬懿太妃是在1932年2月病逝的,荣惠太妃是在1933年5月病逝的,后来两人在1935年被一同葬入了妃园寝。


公元前


太妃去哪儿了呢?当然也主动离开了皇宫。只不过人老奸马老滑,兔子老了鹰难拿。

这几个老太妃离开的时候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不给人家点好处,想让人家离开?呸,门儿也没有啊。

一、溥仪和老太妃的前后对比。

冯玉祥围住了北京城,然后想要摘桃子。

冯玉祥低估了远在天边的张作霖,没想到张作霖离北京城这么远,还具有超高的影响力。

当初北京的豪门望族和八大旗都想着一心一意的投奔张作霖,相比较而言,冯玉祥还真不是个个儿。

冯玉祥眼睛滴溜溜乱转了一会儿,一拍大腿说道:你不仁,那就不要怪我不义了。

于是冯玉祥想出了这么个花招,直接把溥仪赶出了皇宫。

把溥仪赶出皇宫的目的也很简单,只要把这件事情闹大了,那他就是知名人物了,和现在的网红一样。还记得在一次走秀上,咱们中国的一位女演员啪叽一下子绊到了自己的裙子,摔到地上吗?

现在想想,都一个套路。

溥仪涉世未深,也不知道江湖险恶,被人家这么一吓唬,灰溜溜的就跑了。

但是当冯玉祥吓唬这些老太妃的时候,却发现这一个老太妃能顶10个溥仪。这几个老太妃拔根眉毛都是空的,心里面装的全是心眼。冯玉祥怎么吓唬她们都吓唬不了,最后反而吃了亏。

二、老太妃们的最终反扑。

当冯玉祥把溥仪赶出去的时候,故宫里面还剩下4个太妃,分别是同治皇帝的遗孀三个和光绪皇帝的遗孀一个。


得益于那几个字实在是太难写了,啰里啰嗦,咱们就直接说这四大太妃吧。

这4个太妃当中有两个太妃比较特殊,她们死的都比较早,还没有赶上溥仪被撵出去呢。

剩下的两个太妃活得够长久,一听说溥仪要被赶出去,一下子就不乐意了。

倒不是说她们和溥仪的关系有多亲近,也不是说她们多喜欢溥仪,实在是皇帝没了,她们的地位也就没了

于是这两个老太妃和冯玉祥厮斗起来,就是不走,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如果说这两个是小人物,冯玉祥偷偷摸摸的把他们做了,也没有人察觉什么。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两个可是老太妃啊,溥仪前脚刚走,他就敢对老太妃捣鼓,莫不是要反了天。

所以那两个老太非闹来闹去,冯玉祥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干瞪眼。

最后这两个老太妃打包打了好多好多的好东西,也不知道搜罗了多少奇珍异宝,然后就跑掉了。

但是这两个老太妃也是艺高人胆大,她们走了之后并没有远走他乡,就在北京城定居下来了,找了一个小胡同。

毕竟她们两个也是之前的老太妃,威望也有,名气也足,不久之后就有很多的太监宫女慕名而来照顾她们。

在1932年、1933年这两个老太妃也都去世了。自此开始,再也没有太妃一说了。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趣谈唐宋元明清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政变,修改了对清皇室的优待政策,要求当时正在皇宫里面居住且已经退位的溥仪离开皇宫,并且扬言不走的话就用炮轰,溥仪无奈,只能离开紫禁城。

离开皇宫以后的溥仪先后去了醇亲王府,后来去了天津,皇亲国戚们也都回到了自己老家,太监宫女们也都寻找自己容身之所去了,但是令人疑惑的是,溥仪被逐出皇宫后,曾经生活在皇宫中的那些太妃去了哪里呢?

在溥仪所在皇宫时期,皇宫里面曾经有一位皇太后和四位太妃,皇太后是隆裕太后,隆裕太后早就在大清国灭亡后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因此并没有见证溥仪被赶出皇宫的经历。

除了隆裕太后以外,还有四位太妃:分别是同治帝的三位妃子(敬懿皇贵太妃、庄和皇贵太妃、荣惠皇贵太妃)还有一位是光绪帝的瑾妃端康皇贵太妃。在溥仪被赶出皇宫之前,端康皇贵太妃以及庄和皇贵太妃在宫中先后病死,因此在溥仪被赶出皇宫的时候,皇宫里面还剩下两位太妃。

当时还活着的是敬懿皇贵太妃和荣惠皇贵太妃,这两位都是同治帝的嫔妃,冯玉祥驱逐她们出宫的时候,她们一哭二闹三上吊,不愿意出宫,但是又不敢不出去。

因此悄悄带着金银细软出了皇宫,在东城区的东四北大街附近的麒麟胡同住下,两个老太太一起生活。

1932年2月5日,也是除夕之夜,敬懿皇贵太妃去世,过了三个月,荣惠皇贵太妃也去世,两人都活了70多岁,1935年3月,两人同时被葬于河北遵化的双山峪惠陵妃园寝。

作为太妃,如果在大清盛世,她们理应在皇宫中享受荣华富贵,可是身逢末世,能够安稳度过晚年是她们最大的愿望,如此看来,末代太妃们的结局也算不错了。


小聪历史客栈


为了敦促清朝皇帝退位,国民政府开出了优待清朝皇室的优厚条件,1912年2月10日,南京参议院通过清室退位《优待条例》和张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诏书》。

优待条例包括:一,大清皇帝尊号不废,民国政府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二,民国每年拨四百万元供皇帝支出。三,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四,清王室的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并由民国派兵保护。

五,德宗(即光绪)崇陵所有产用经费由民国支出。六,宫内执事之人,继续留用,唯不得招阉人。七,皇室私有财产,由民国派兵保护。八,禁军编入民国陆军。

清朝皇室面对这样的条件,也算是满足了,于是在两天后即1912年2月12日颁布退位诏书,至此满清王朝彻底灭亡,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终结。

按照优待清朝皇室条例,清朝的退位皇帝溥仪照旧居住在宫中,但是溥仪万万没有想到会被驱逐出去。

清朝灭亡的时候,跟着溥仪一起在紫禁城居住的还有4位太妃,其中两位在冯玉祥发动北京事变把溥仪赶出紫禁城之前就已经死了,所以到1924年冯玉祥驱逐溥仪的时候,宫里的太妃就剩下俩了。

冯玉祥当时发动北京政变,已经把负责皇宫警卫的陆军第16师收编了,这对溥仪和居住在宫里的其他人都是个不小的打击。

此外冯玉祥还单方面修改了优待皇室条例,大清宣统皇帝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把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家用从四百万降到了五十万元。而且明文规定清室按照原优待条件,即日移出禁宫。

清室之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酌卫兵妥为保护,一切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当归民国政府所有。

这样一来就把清朝皇室的地位给降低了很多,具体执行驱逐任务的是北京警备总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壁。1924年11月5日,这两个人会同社会知名人士李煜瀛前往故宫“请溥仪出宫”。

他们带着士兵和警察各二十名从神武门进宫,先将宫里的电话线割断,接着每过一道门留下两人看管宫廷的警卫,这样就把皇宫接管了。

面对此情此景溥仪很慌张,但是还是不愿离开故宫。鹿钟麟就对身边的随从说,告诉外边先不要开炮,这句话把溥仪吓住了,于是溥仪立即带人出宫。

那两个老太妃就不一样了,根本不把这些人当回事,这两个老太妃养尊处优了一辈子,到这会儿了也就豁出去了,使出各种撒泼本事,反正就是不走,鹿钟麟看着这情况很复杂,也不敢太强硬,万一闹出人命来不好交代。

于是就报告冯玉祥,冯玉祥对这两个老太婆也没辙,不敢过于强硬,万一弄死一个就不好收场了,于是就允许这两个老太妃暂缓出宫。

这两个老太妃就从从容容的收拾了好些金银细软和故宫里的宝贝,十五天之后才优哉游哉的出了紫禁城,她们都是久经世故的人,根本就没有离开北京,而是在一处胡同安下了家。

两个人一直到1932年和1933年先后死去。至此,中国历史上的最后的两个太妃随着已经灭亡的清王朝走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小小嬴政


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清王朝被推翻建立了中华民国,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紫禁城,后来搬到颐和园,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统治,但是在北京紫禁城中仍然有溥仪的小朝廷。而爱新觉罗·溥仪依然保持着帝王的气派。当时有了一位出了名的爱国将领冯玉祥,他认为民国既然要与清朝决裂,就不应该保留溥仪的小朝廷。所以,当冯玉祥取得北京政权后,就决定驱逐溥仪出宫。那么当溥仪被逐出宫后,那些老太妃们都去哪儿了呢?


当老太妃们得知溥仪被逐出宫时,紫禁城内顿时像热锅上的蚂蚁,太监和宫女们都被军人和警察用军用的卡车将他们拉出了紫禁城。当时年轻的溥仪又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他慌慌张张的和皇后一起收拾一些贵重的物品准备出宫。而前清有两位70多岁高龄的老太妃,她们见到这种情况赶紧就躺在地上耍赖。她们不想离开紫禁城,毕竟这是他们一直生活的地方。但是她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其实她们这么做是有原因的。两位70多岁的老太太被逐出宫后也没有钱财。没有了生存之道的他们只好想办法从这里带出去一些钱财。当时是鹿钟麟决定和两位老太妃谈判。当鹿钟麟跟两位老太妃谈判之后,他明白了是这么一回事。他也觉得不应该再难为两位老太妃,于是双方就协商好了,半个月以后两位老太妃再搬出紫禁城。就在这半个月内,老太妃们大包小包的收集了许多的宝贝都带出了宫。那么出了宫的老太妃们是如何生存的呢?


两位老太妃将许多的财宝都带出了宫后,他们变卖了手中的宝贝在北京城的黄金地段买了一处上好的住宅,一起安享晚年。尽管两位老太太并不缺钱,但是溥仪每个月还给他们赡养费。这样养活他们自己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也就是因为这样两位老太妃才的晚年生活过得悠哉悠哉的。几年之后,两位老太妃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以史正衣冠


依题意,题主说的是溥仪,即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8年11月14日,在位长达34年但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就英年早逝了,一天以后,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老佛爷也撒手人寰,半个月之后,年仅2岁多的溥仪继位,这就是末代皇帝宣统帝!



溥仪登基后,尊光绪的隆裕皇后为皇太后,而另外的4个前朝妃子也升格为太妃;这4个太妃中,有三个是同治皇帝的妃子,另一个是光绪皇帝的妃子,光绪皇帝的妃子是端康太妃即瑾妃,瑾妃是光绪的最爱———珍妃的姐姐;二人尽管是亲姐妹,但在长相、气质、对皇帝的态度上却有天壤之别,光绪生前对瑾妃一直不怎么感冒。

本来这一后四妃,都跟溥仪一样住在故宫里面,过着恬然忍让、与时无争的日子,而对走向共和颇有贡献的隆裕皇太后在民国成立不久后的1913年就郁郁而终了。



1924年,冯玉祥发动了北京兵变,把当时的“大总统”曹琨撵下了台,顺势把末代皇帝溥仪的小朝廷也赶出了故宫。

这时,同治的庄和太妃和光绪的端康太妃已先后去世了;被赶出故宫的溥仪一行人先是在溥仪父亲的醇亲王府居住,然后又去了天津租界逗留了一段时日,后来被日本特工土肥圆和川岛芳子诱惑,辗转去了东北的吉林长春,成立了伪满洲国;依今日来看,冯玉祥将军以武力逼迫大清末代朝廷流亡是非常失策的,因为溥仪出了故宫后,为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所利用,加速了日本侵华步伐。



这里,日本网罗清朝失意官员,拼凑傀儡机构只是关东军组建傀儡政权很小的一步,借此拉拢地方实力派军阀才是关东军拼凑建立伪满洲国的关键!为此日本关东军及各类特务机关,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先后迫使于芷山、张景惠、熙洽、马占山等等投靠了日军。

如果溥仪小朝廷一直在深墙大院内,狼子野心的日本人是很难把末代溥仪忽悠到东北去的。


另外两个太妃是敬懿太妃和荣惠太妃,当时二人年纪已经将近70岁,都是老态龙钟的人了,行动极为不便;但溥仪等离开了皇宫,她俩也不好再在皇宫呆下去了。
所以,二位老妪把皇宫里的金银财宝卷走了不少,才心不甘情不愿地于1924年10月22日出宫居住,二人后来就住在一起;她俩没参与溥仪的流亡伍,少了颠沛流离之苦,都活到了七十多岁,最后都葬入了清朝妃子的陵园,也算寿终正寝、生荣死哀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太妃是封建社会对已驾崩皇帝的遗孀的一种尊封,从汉朝开始,太妃的立废要举行正式的仪式,清朝时是使用金册并昭告天下。

(薄仪和婉容)

1912年薄仪被逼退位时,紫禁城里除了隆裕太后,还有四位太妃,她们分别是同治帝的遗孀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还有光绪帝的遗孀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

这四位太妃除去太后和皇后、皇贵妃外,地位非常尊贵,其中端康皇太妃因为比较年轻,思想相对也比较开放,能够接受新事物,所以在隆裕太后逝世后,她在四位太妃中居于领导地位。

薄仪退位时本来被允诺对清朝皇室进行优待,但1924年西北军阀冯玉祥违反了这一规定,派人将薄仪驱逐出紫禁城。薄仪当时还是太年轻了,被人一吓唬就灰溜溜地搬了出去。随他出宫的是皇后婉蓉和妃子文绣,及其他追随者。

(敬懿皇太妃年轻时照片)

当时四位太妃中有两位已经去世,庄和皇贵太妃于1921年病死,终年65岁,端康皇贵太妃于1924年薄仪被逐出宫前病死,终年52岁。

端康皇贵太妃是光绪帝的瑾妃,也就是光绪最宠爱的珍妃的姐姐。瑾妃长相普通,看起来比较木讷,不像珍妃长得漂亮又讨光绪帝的喜欢,所以没有受过任何宠爱。

但她的情商比较高,因不受光绪的宠爱,便找慈禧做靠山,所以就算妹妹珍妃的结果那样凄惨,她依然能在宫中安然度日。

(端康皇太妃年轻时照片)

在薄仪被赶出宫前一个月,端康皇贵太妃和薄仪及王宫大臣在庆祝中秋节时感染了风寒,没过几天就去世了,后被安葬于光绪帝的崇陵妃园寝。

说起来这位端康太妃算是最有福气的,一生衣食无忧,就算到了最后关头,也早早地离去,免于后来的流离之苦。她一生喜欢美食,她还时不时地将美食赏赐给大臣们,深受他们的喜爱。

所以薄仪离宫时,紫禁城里只有敬懿皇贵太妃和荣惠皇贵太妃两位太妃,这两位太妃年龄虽大,却见多识广。面对要被赶出家门的局面,她们坚挺地对抗,不肯出宫。

(婉容)

冯玉祥也担心太过强硬会造成难以控制的局面,所以又让她们在宫中多住了十五天,这给两位太妃足够的时间收拾细软,也使得她们在离宫后能够安度晚年。

敬懿皇贵太妃和荣惠皇贵太妃二人离宫后住进了荣寿公主府,两个人也算是相依为命,互相陪伴着度过了晚年,因为有从宫里带出的东西为生,晚年生活还算安稳。

敬懿皇贵太妃于1932年病逝,享年77岁,荣惠皇贵太妃于1933年病逝,享年78岁。据说敬懿皇贵太妃最为美貌,且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深受同治帝的喜爱。

(荣寿公主府)

这就是几位末代太妃的命运,她们去世后,太妃一词也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不复存在。她们的一生享尽荣华富贵,也看尽了世事的变迁,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那个时代的需要,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能够安然度完一生已经是很大的福报了。(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安奕小窝


1912年2月12日,清朝当时的掌权人隆裕太后在袁士凯的忽悠下,代替年幼的溥仪在退位诏书上签了字,自此统治中国276年的清王朝宣布灭亡!

清朝灭亡后,民国政府并没有将溥仪和隆裕太后等人驱逐出紫禁城,而是让他们继续在里面居住,但侍候他们的宫女和太监却被遣散了很多。但好景不长,隆裕太后由于抑郁过度在第二年便去世,此时的紫禁城中跟溥仪最亲的只有四位老太妃了,而这四位老太妃分别是同治帝的遗孀敬懿太妃、荣惠太妃和庄和太妃,还有就是光绪帝的遗孀端康太妃!



1924年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也就在这场政变中末代皇帝溥仪被驱逐出了紫禁城,自此紫禁城中再无皇帝。那么,溥仪离开紫禁城之后,陪伴他的四个老太妃去哪了呢?

其实在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之前,四位老太妃已经去世两位了,分别是同治帝的遗孀庄和太妃和光绪帝的遗孀端康太妃,两人都是因病去世,并分别被葬在了同治帝的惠陵妃园寝和光绪帝的崇陵妃园寝中。

而剩下的敬懿太妃和荣惠太妃,在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也离开了紫禁城并搬到了麒麟碑胡同居住,在这里,她们用积攒多年的积蓄安度晚年,最后都在这里去世,死后都被葬在同治帝的惠陵妃园寝中!


唐古看今


【用心回答,交流历史】

题主问到了“太妃”,因为怕有些朋友不是很清楚“太妃”和皇帝的关系,我就简单介绍下什么样的人叫做“太妃”。

1️⃣哪些人称之为“太妃”:

在我国古代,“太妃”太妃,指的是一种尊称,用以称呼先朝嫔妃的称号,可以说爷爷辈的,也可以是父亲辈的。而这其中,又有一些讲究,分为了“皇太妃”和“王太妃”两种不同的称谓。

【王太妃】当某个皇帝驾崩以后,他的原来的妃子中,如果有自己的亲儿女,则这个妃子就会被继任皇帝就会封她为“王太妃”。

【皇太妃】而那些自己没有亲生子女的妃子,就被封为了“皇太妃”。

这就是“太妃”指代的妃子,而题目“老太妃”,只不过加了个年龄形容词罢了。

2️⃣清末,“四大太妃”,分别是谁?

这个现在,大家公认的,清末“四大太妃”中,同治皇帝留下来的“太妃”有三个,分别是:

1、荣惠皇贵太妃,镶蓝旗人;

2、庄和皇贵太妃,正蓝旗人;

3、敬懿皇贵妃,镶黄旗人;

而光绪皇帝,留下来的“太妃”有一个,她就是:

1、端康皇太妃,镶红旗人,即我们比较熟悉的“瑾妃”。

3️⃣傅仪被赶出宫后,她们分别去了哪里?怎么生存的?

实际上,傅仪被破退位是在1912年,但是他真正离开皇宫却是在1924年,这个时候已经是民国十三年,所以,在退位后一段时间里,其实这些“老太妃”和傅仪皇帝一样,还是居住在皇宫里的。

而在傅仪退位的1912年到被赶出皇宫的1924年之间,庄和皇贵太妃和端康皇贵太妃陆续去世,她们并没有看到傅仪被赶出宫,也算是一种欣慰吧。

而荣惠皇贵太妃和敬懿皇贵妃,则在傅仪皇帝被迫退位后不久,就结伴一起离开了皇宫,前往原荣寿固伦公主府中居住。

前两位自始至终,没有离开皇宫。而后面两位太妃,离开时也在冯玉祥的默许下,是带走了很多细软银两的,日常生活是没问题的,甚至说过的还可以。

回答总结:

所以,当傅仪皇帝被赶出皇宫时,“四大太妃”中的庄和皇贵太妃和端康皇贵太妃已经去世了。另外的荣惠皇贵太妃和敬懿皇贵妃搬入了荣寿公主府中居住了,吃穿靠的是从公众带出去的银两。

鸣谢:

感谢您阅读!喜欢我回答可以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