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封神演义》中西方教不归鸿钧老祖管,那归不归昊天上帝管?

囿山绿城


封神演义中,西方教是较为特殊的一个教派。它地处西方极乐之乡,崇尚清净无为,仅有接引道人、准提道人二位达到圣人级别的教主,门下更无弟子,而且他们独善其身,从来不与阐教、截教来往。直到封神大劫之时,二位教主才来到东方,收走三千红尘客,最后发展成佛教。




而最为关键的是,西方教根本不归鸿钧老祖所管。原著第八十四回,鸿钧道人现身,见到西方教二位教主时称赞:“西方极乐世界真是福地。”西方教主应曰:“不敢!”教主请鸿钧道人拜见。鸿钧曰:“吾与道友无有拘束。这三个是吾门下,当得如此。”

这里鸿钧已讲得非常明白,虽然他在辈分上高于接引、准提,但他与西方教"无有拘束",意思就是分属不同教派,根本管不到他们。因此可以这样理解,虽然鸿钧在封神世界一言九鼎,但他并非三界第一人,至少西方教他管不着,他的权力范围只在东南世界。

由此,我们不禁要问,到底谁能管到西方教呢?


除了那位没有露面的接引、准提师父,天庭昊天上帝是否能管到西方教?

大家知道,鸿钧一脉即阐、截、人三教确实是归昊天上帝所管的,原著第十五回:"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这里已明白告诉大家,昊天上帝可以命令十二金仙称臣,说明他能管到鸿钧门下三教。 那么对于西方教,昊天上帝是否也拥有管理权?


这一点原著的确没有明言,不过,在广成子第一次来到西方教借青色宝莲旗时,接引道人却以门派不同为由,推辞不借,这时他们有一番对话。广成子曰:“道虽二门,其理合一。南北东西共一家,难分彼此。如今周王是奉玉虚符命,应运而兴,东西南北,总在皇王水土之内。道兄怎言西方不与东南之教同。”接引道人曰:"道人言虽有理,只是青莲宝色旗染不得红尘。奈何!奈何!"



广成子这里点出最关键的一句就是"东西南北,总在皇王水土之内"。也就是说,对于皇权来讲,东西南北是一体,不分彼此,道可分派别,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接引虽有门户之见不肯借旗给东方阐教,但封神乃昊天上帝旨意,你西方教也不能置身事外。

果然,广成子搬出"皇王"即昊天上帝之后,接引道人开始动摇起来,毕竟他可以不理会鸿钧道人,但天庭不敢得罪。西方教就是再清净无为,总在三界之内,无论怎样,都是昊天上帝臣属。所以,二教主准提道人及时出来打圆场,接引道人听准提道人之言,随将青莲宝色旗付与广成子。


囿山绿城


中国的神话世界里,佛、道两家的争夺,无处不在。

《封神演义》里,中国的神话世界还处在粗创阶段。具体体现为:高居天庭的昊天上帝没有组建完自己行政班子,无法完成三界的管理职责。而佛教的前身西方教还只是西方一个不入流的小门派,完全不能和鸿钧道人门下的道教相提并论。

西方教偏居西方,虽然接引、准提两位教主实力不凡,但是因为势单力孤,影响力有限。不要说昊天上帝高居天界,就连人间远在东方的商周世界都没啥影响。在鸿钧老祖眼里,这两位教主实力虽然不错,但是也只是和自己的徒弟处在同一个级别。所以见面很是客气,如此而已。

换句话说,封神世界的西方教,完全入不了昊天上帝的法眼。

所以昊天上帝因为天庭草创,需要人手儿稳定三界秩序,把目光对准鸿钧老祖门下的三教弟子,点着名字找元始天尊要人:

话说昆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故此闭宫止讲;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布雨兴云、善恶之神。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将相之福,恰逢其数,非是偶然。

可以说,之所以有封神大战的发生,是因为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个金仙弟子,遇到了劫数。同时为了满足昊天上帝招收打工仔的要求。

在三教当中,太上老君人手儿最少,就他自己外加玄都大法师一个徒弟。阐教好一些,元始天尊门下有十二金仙,这十二金仙又各自收了若干徒弟。但是通天教主门下的截教就不同了,不但人数众多,而且许多三代、四代的弟子在殷商做官。因此封神榜上人数也最多。

随着封神大战越来越激烈,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开始介入,最终引发圣人之间的争斗。而为了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元始天尊不惜引狼入室,结交西方教接引、准提两位道人,共同对付师弟通天教主。

在封神大战结束之后,截教灰飞烟灭。在这个过程中,西方教接引、准提两个教主,大肆收揽人才,壮大自家实力。不但孔宣、法戒、乌云仙、定光仙、龟灵圣母等截教众仙,还包括三千红气之客相继被西方教纳入自己的势力。西方教实力大涨。

但是另一方面,随着诸神就位,天庭逐步行使起管理三界的政府职能。昊天上帝开始注意到游离在西方边缘地带的,西方教发展壮大成为佛教逐步加强了对它的影响。而这已经是西游世界里的故事了。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关于昊天上帝(玉皇大帝)与佛教如来的关系有如下描述;

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幸有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他见大圣纵横,掣金鞭近前挡住……早惊动玉帝。遂传旨着游弈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服……那二圣得了旨,径到灵山胜境,雷音宝刹之前,对四金刚、八菩萨礼毕,即烦转达。众神随至宝莲台下启知,如来召请。二圣礼佛三匝,侍立台下。如来问:“玉帝何事,烦二圣下凡?”…… 如来佛祖殄灭了妖猴,即唤傩、迦叶同转西方极乐世界。时有天蓬、天佑急出灵霄宝殿道:“请如来少待,我主大驾来也。”佛祖闻言,回首瞻仰。须臾,果见八景鸾舆,九光宝盖;声奏玄歌妙乐,咏哦无量神章;散宝花,喷真香,直至佛前谢曰:“多蒙大法收殄妖邪。望如来少停一日,请诸仙做一会筵奉谢。”如来不敢违悖,即合掌谢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还是天尊与众神洪福,敢劳致谢?”

昊天上帝(玉皇大帝)的地位远高于如来,他虽然不能直接命令如来做事,但是有了麻烦一纸调令到灵山,如来还是要乖乖的照办的。

大体而言,在早期也就是封神时代,不论是鸿钧老祖还是昊天上帝,对偏居一隅的西方教(佛教)是不屑一顾的。封神之后,佛教势力大涨,但是昊天上帝的影响力也在扩大,虽然佛教势力不直接归其管辖,但是以如来为首的佛教也不敢忤逆他的意志。


七世猫哥




在《封神演义》中,有东方仙界和西方仙界之分,而东方仙界又分为阐教、截教、人教和天庭四股势力,西方仙界则以接引和准提的西方教为主。

众所周知,所谓的封神大战,皆因天庭缺乏正神,昊天上帝乃命鸿钧老祖主持杀伐,让三教弟子进行厮杀,死者上天庭任职补缺。所以不管阐教还是截教、人教,都归天庭管辖。那么,西方教归不归昊天上帝管辖?

西方教即为后来的佛教,在西游世界中归天庭管辖,但起初在封神世界中却并不归天庭管辖。何以见得?

《封神演义》中,广成子去西方教求借青莲宝色旗时,两人有过这样一段对白:

接引道人曰:“贫道西方乃清净无为,与贵道不同,以花开见我,我见其人,乃莲花之像,非东南两度之客。此旗恐惹红尘,不敢从命。”

看到没,作为西方教大教主,接引道人的这段话把东方仙界和西方仙界划得泾渭分明。即使广成子作为十二金仙之首,代表着元始天尊,接引道人也毫不客气地拒绝了。

昊天上帝虽然掌管天庭,但主要还是有鸿钧老祖在背后撑腰,封神大战前还有人员缺编的忧虑,实力其实并不比阐教强,更不用说截教。所以拥有两大圣人的西方教既然可以拒绝元始天尊,自然也不必听从昊天上帝之命。

或许正是由于这点,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在封神大战后采取渗透手段,不管是多宝还是燃灯,纷纷入西方教,并达到最终的掌控。

还有在封神榜单中,姜子牙先封了魔家四将“辅弼西方教典,掌风调雨顺之权”,后又封郑伦、陈奇镇守西方教山门,并且肩负“宣布教化,保护法宝”之职,也是有把西方教纳入天庭管辖之意。


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烟斗的传说


看到题主这个问题,门外汉也想发表一下见解。中国古代诗经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这种说法也仅限于华夏民族的东土而已。而唐僧取经的西天,自然不归我华夏所属,就象天上的玉帝和地上的皇帝一样,只能管我中华民族的神鬼人。而如来佛和西天属于外国了,就是昊天上帝那也是外国的了。我们的玉帝是管不着的,若需要那得去请,要不唐僧也不会去西天取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