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果秦始皇沒死,那麼劉邦項羽是秦始皇的對手嗎?

天宇的文史情懷


歷史是有很多巧合組合在一起發生的,沒有發生的事情,也是不好且不能預測的。但是,秦始皇若是沒有死,大抵很難能有人推翻他建立的大秦帝國。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們壓根也就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對手。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這個人不一般,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把中國統一在一起的人,他的政治才能,軍事手段,相信在當時是沒有人能夠和他相匹敵的。

在穩定國家,加強中央集權這方面,肯定也沒有人比他做的好。秦始皇在位的時候,為了擔心其他的人,推翻自己的大秦帝國,他還多次組織全國大遊行。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是死在第五次全國遊行的歸途當中,這說明秦始皇是一個兢兢業業的皇帝,想在這樣的皇帝手裡奪取江山,就如同虎口拔牙一般,真的是不太可能的。我們不能絕對的說劉邦和項羽推翻不了大秦,我們只能說他們推翻大秦的希望很渺茫。

我想說到這裡,我們有必要說一下劉邦和項羽。

秦始皇治理天下的時候,劉邦還是在給秦始皇打工,他是一個小小的公務員,在泗水縣當差,擔任的是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

亭長這個官職要比現在的村長大一些,主要的責任是調節民間的糾紛,緝拿盜賊這樣的工作。

劉邦正是在這個職位上,見到的秦始皇,那一年他要到咸陽城去服役,就是在這一次到了咸陽城之後,他見到了皇帝。

像劉邦這樣低級的官員能夠見到最大的官,估計也就是縣長了。像秦始皇這樣的全國最高統帥,若不是劉邦到了咸陽,他肯定一輩子也是見不到秦始皇的。

不過,正是因為這一次見到了秦始皇,讓劉邦的人生髮生了微妙的變化。他見到秦始皇的那一剎那,不由得發出一聲感慨,大丈夫就當如此呀。

正是這一句呀,就是因為見到了秦始皇,劉邦開始思考人生了。為什麼同樣都是男人,秦始皇活的這麼尊貴,自己活得這麼苦逼呢?

我相信這樣的疑問,一直都是在劉邦的心裡,久久不能忘卻,讓他不甘於平凡的。

後來,劉邦果然不幹了,到了秦始皇去世,他索性就直接拉起了一支隊伍來起義了。當時的劉邦,也沒有想到自己到底能做出多大的成就,他僅僅是為了保命而已。

因為劉邦在起義之前,已經成為了大秦的逃犯了,他在押送犯人去咸陽的時候,讓犯人跑了幾個,劉邦知道即使把剩餘的犯人給送到目的地,也是死罪。

所以,他就開始逃到了芒碭山隱匿了起來,以待時機。

說白了劉邦是被逼上梁山的。他上芒碭山只是為了活命。若是秦始皇不死,劉邦只有兩種結果,要麼被秦始皇抓走,要麼老死芒碭山,起義的話,根本不能的。

項羽和劉邦比起來,就更加的不如了,至少劉邦還當過朝廷的公務員。

但是,項羽不行。因為項羽的叔叔項梁是一個殺人狂魔,他正是因為殺了人,在逃亡的路上。

項梁在逃亡的時候,一直都是帶著項羽的。在這期間他們隱姓埋名,過期了亡命天涯的日子。

過這種日子,也是一種無奈,和劉邦上了芒碭山一樣。

在項梁和項羽逃到吳中的時候,正好有一年,秦始皇大遊行,他也到了這裡。正是這種巧合,讓項羽有了見到秦始皇的機會。

項羽也被秦始皇的權威驚呆了,他作為圍觀秦始皇的一員,在人群中指著秦始皇說“彼可取而代之”。

當他說出這句話來的時候,項梁嚇的趕緊把項羽的嘴給捂住,然後說到“你小子想讓我們滅族嗎?”

你看,項梁這種老江湖,也是很怕秦始皇的吧。

說白了那時候的秦始皇,就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鴻溝,不是一個可以戰勝的巨人。他連強大的六國都給一一的滅掉了。還有哪個人,是他不能滅掉的呢。

可以說當時的秦始皇,他的名聲太大了,沒有人敢和他做對,也沒有人在他面前說一個不字。

正是因為如此,也沒有人敢挑戰他的權威的。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秦始皇最大的特點就是殺人如麻。

不光百姓怕他,所有的官員,也都聽他的調遣,他的身後有一百萬的軍隊,這一百萬的軍隊,就是保證他的政權不倒的堅強後盾。

所以,只要秦始皇不死,劉邦和項羽,就沒有能力對抗這一百萬軍隊。

後來我們都知道,秦始皇在五十歲的時候駕崩了。

正是在他駕崩之後,陳勝吳廣的起義傳來的,就這劉邦和項羽,看到全國各地都在起義,所以,他們才敢加入到起義的陣營當中的。

後來項羽和劉邦成功了,因為秦二世就是一個傻缺,他根本指揮不動任何人。至少秦始皇留下的一百萬軍隊當中,有一多半的是他調遣不來的。

所以,他只能看著自己的大秦帝國,一步一步的走向覆滅。因此可得,只要秦始皇不死,劉邦和項羽就不可能把秦國給推翻,他們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對手。


史學達人


先拋出答案,秦始皇不死,劉邦項羽等人根本就沒機會和他進行較量。

1、秦國是歷史上組織最嚴密的國家機器之一,整個國家猶如是一部嚴謹的機器,他的運行效率很高。而始皇帝正是這個機器總工程師,他對這部機器的性能瞭如指掌,對於它的操作爛熟於胸。因此,在始皇帝手裡無論是秦國還是秦朝,整個國家發揮出的能量是巨大的,不要說造反了,甚至還有再度擴張的可能。當然,秦國後來的失敗是由於後繼者對於這部機器的胡亂操作。性能越大自然破壞力也越大。對於秦這樣的國家來說,首腦真的是至關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說,秦的滅亡本身始皇帝也有助力。反觀劉邦項羽等人,項羽不用說了被劉邦給搞死了,自然比不上劉邦。那麼劉邦呢,漢朝建立後,秦朝的國土幾乎丟了一半,直到武帝的時候,傾盡全國的國力才恢復到秦朝的疆域。

2、秦始皇和劉邦項羽的戰略觀不是一個級別的。秦始皇本身就是按照皇帝的套路從小培養的,而劉邦呢,快五十了還是一個大混混,幸好後來創業成功,不然一生就是混到頭了。項羽眼光更小,撐死也只想做個諸侯霸主,連當皇帝的心都沒有。這樣的人怎麼和秦始皇這種具有超越時空戰略觀的人相對比?

3、秦始皇最愛幹什麼?環遊全國啊。他一統六國後多次環遊全國,是真正的環遊幾乎就是沿著疆域來走的。他這是幹嘛啊,威懾全國。這樣的隊伍高頻率的出巡震懾全國,幾乎就沒有造反的機會。史書上沒有記載秦始皇在位時有大規模的叛亂,充其量就是張良那種類型的刺殺。


歷史麻辣鍋


其實回達這種假設的問題太多了,有時候也覺得沒有意義,畢竟歷史沒有如果,也不可能假設,但是也可以根據個人的愛好談一點個人的看法。其實秦始皇不死劉邦項羽絕對不是秦始皇的對手,也沒有作亂的可能,至於以後秦朝會不會滅亡,我們今天暫且不論,我們只談一談今天的問題,以下僅是個人看法而已。

1、秦始皇不死,扶蘇不會自殺,帝國後繼有人

為什麼用個作為小標題呢,其實很簡單,你看看後來的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打的誰的旗號,是公子扶蘇,對就是扶蘇,這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扶蘇得到了天下臣民的認同,很多人認為公子扶蘇將來是皇位的繼承人,將他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希望他能改變秦始皇的政策,而不是想到要叛亂,很多大臣也是這個意思,換句話說秦始皇不死,趙高也就不會矯詔,扶蘇也不會死,公子扶蘇可以按部就班的接任皇帝位。那麼,原先秦朝的宗室和重臣也不會慘遭屠殺了,整個大秦帝國的行政體系自然會穩定運行。還有什麼劉邦項羽(雖然我很崇拜項羽)的事情嗎?

2、秦始皇不死,秦朝精銳軍團能夠從容平叛

秦始皇在位的時候,憑藉個人的威勢完全可以鎮壓住一切,當時秦朝的精銳一個在北方的邊疆,另外一個在嶺南,秦始皇這些軍團聽誰的絕對是秦始皇,可這一切在秦始皇死後都變了,扶蘇和蒙恬死後,北疆的士兵也心寒了,北疆兵權交給副將王離,王離沒有祖父和父親的才能,也沒有蒙恬的威望,他在圍攻趙國的時候被殺,其實此時的百戰軍團已經不是秦始皇的那時候的軍團了。而在嶺南的秦軍則是沒有返回中原,趙佗自立為王,這才是強大的秦軍精銳,直到現在還有人說,嶺南的秦軍返回中原一定能掃蕩群雄,可是除了秦始皇沒有人能調動這一支軍隊。

3、始皇不死,威震天下

賈誼在《過秦論》中有言:“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也就是說秦始皇死後,他的威勢仍然震懾著邊遠的地區,其實這也不奇怪畢竟秦王嬴政在位的時候,指揮秦國軍隊,掃平東方六國,打的諸侯聞風喪膽,天下誰人敢抗衡,即使劉邦項羽在他面前也不敢造次,劉邦也只能老死於泗水亭長的任上,項羽也只能跟著叔父逃亡,最多也只能落草為寇。

所以秦始皇如果不死,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即使秦朝最後可能會滅亡(畢竟沒有萬世的朝代),但是也絕對不會是在他的在位的時候。


天楓說


秦末起義的那些人說白了就是當年關東六國餘孽,關東六國鼎盛時期都被秦始皇給滅了,何況一幫餘孽。所以秦始皇不死,劉邦項羽這些人根本沒機會。

秦朝會滅亡最重要的是內亂傷了元氣。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死於他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沙丘宮(今邢臺廣宗)。秦始皇死後,趙高採取了說服胡亥威脅李斯的手法,二人在沙丘宮經過一番密謀,假造秦始皇發佈詔書,由胡亥繼承皇位,還以秦始皇的名義指責扶蘇為子不孝、蒙恬為臣不忠,讓他們自殺,不得違抗。

秦軍自商鞅變法後就成了一把絕世兵刃,非有大戰功者壓服不了,光有官職地位沒用。當時秦朝真正能指揮得動秦軍的有秦始皇、扶蘇、蒙恬這三個人,結果全死了,相當於秦軍沒了領袖,戰鬥意志爆降。而且蒙家世代為將,在軍中威望太高,蒙恬死後蒙氏家族及其親朋舊將全部遭到清洗,秦軍領導層大將損失殆盡。南下攻打百越的四十萬秦軍更是在失去統帥後割據自立,擁立趙佗為王。秦國當年掃平六國的雄兵大部折損,就是這種情況下秦朝也不是沒有翻身的可能,就是秦王朝最後一員大將章邯。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章邯受命率驪山刑徒及奴產子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屢戰屢勝。又陸續攻滅義軍田臧等部於滎陽直逼陳,迫陳勝遁走。後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咎、田儋、項梁,移師渡河攻趙,連戰連勝威震天下,可以說一檔程度上恢復了秦軍的士氣。雖有鉅鹿被項羽擊敗,但秦二世如果能讓章邯退守函谷關,維持秦國故土還是沒問題的。

但當時趙高朝政專權,讒害忠良,害怕領兵回來的章邯影響他的權力竟然封死函谷關,不讓章邯領兵入關。在章邯派長史司馬欣去咸陽的時候趙高避而不見甚至派人追殺,最後逼得章邯這幫秦朝最後的戰將投降,秦朝徹底沒戲了。


當狗容易做人難


如果秦始皇沒死劉邦,項羽是秦始皇的對手嗎?

答案:不能。分析如下

我們再來說說劉邦和項羽的當時情況



劉邦出身農家,豁達大度,不事生產,少年時代的劉邦不愛讀書,被他父親稱之為“無賴”,又不幹農活整天喝酒,家裡人都不待見他。父母總會低估自己的孩子,尤其是這個孩子跟別人不一樣,就更容易受到排擠打壓,後來劉邦受到呂公的青睞,並把女兒嫁給了他,他的發跡史才真正開始。



初仕秦朝,授沛縣泗水亭長,他曾有個押送犯人的任務,卻因醉酒,導致部分犯人逃走,等到酒醒,劉邦滿心驚慌,不知如何是好,因為逃一個犯人就是死刑,只好釋放全部刑徒,亡匿於芒碭山中。 陳勝起義之後,集合三千子弟響應,攻佔沛縣,自稱沛公,這就是最初的劉邦開始反秦。



然後說下項羽。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區)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傑出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之孫。 勇猛好武,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率軍渡河援救趙王歇。鉅鹿之戰,擊破章邯和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領軍滅亡秦國。自稱西楚霸王



公元前202年,項羽退守垓下(今安徽靈璧縣),突圍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最後霸王別姬,自刎於烏江旁。 作為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項羽是一位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李晚芳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那麼問題來了,秦始皇治下,劉邦或者項羽反秦還能成功嗎?

咱們要明白無論是劉邦還是項羽,反秦的節點在哪裡?那就是陳勝、吳廣起義,

陳勝、吳廣為什麼要起義呢?

胡亥徵發全國的農夫修造阿房宮和驪山墓地,調發五萬士卒來京城咸陽守衛,同時讓各地向咸陽供給糧草,而且禁止運糧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陽周圍三百里以內的糧食,必須自己帶糧食。 除了常年的無償勞役外,農民的賦稅負擔也日益加重,最終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的爆發。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徵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徵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今宿州)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根據秦朝法律,延誤一定日期要斬首,橫豎都是死,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兵變。 然後產生蝴蝶效應,各地揭竿而起,紛紛加入反秦陣營,

假如秦始皇不死,其他反秦力量可以擊敗秦朝嗎。 答案就是:不可能。



首先對於陳勝吳廣起義後,因為胡亥個人問題,太過殘忍,聽不進忠言,大臣不敢上報不利消息,

例如秦二世還曾經問咸陽的群臣,“楚戍卒”正在犯上作亂,你們覺得應該怎麼辦?有三十多個人回答說“願陛下急發兵擊之”,秦二世聽了之後就很不高興,而叔孫通(他後來在劉邦手下受到重用)則看著秦二世的臉色回答說現在天下乃是一家,有誰敢造反?楚國那幾個小兵不過是雞鳴狗盜之徒罷了,有郡守衛緝拿即可,哪用的著皇帝操心?秦二世聽了之後非常高興,“賜叔孫通帛二十匹,衣一襲,拜為博士”,同時,又把那些說陳勝造反的人定罪。


秦二世這種性格,哪裡還有人再敢向他彙報陳勝吳廣起義的嚴重性?所以,一直到了秦二世二年冬天,陳勝手下的周章率領數十萬軍隊至“戲”這個地方的時候,秦二世才大驚失色,並任命章邯為將軍,以司馬欣、董翳為輔前往鎮壓。

要是秦始皇在世,言路開明,對於陳勝吳廣之流起義,秦始皇便會聽取建議,出兵及時鎮壓起義軍,起義軍畢竟是烏合之眾,沒有戰鬥力,及時鎮壓的話,便不會有後來的擴散效應。

其次,軍事力量,秦軍正規軍戰鬥力可以說是所向披靡的,這裡必須強調正規軍。



秦軍的兩大主力 一是趙陀南征的50萬(在秦被攻破的時候他們沒有回援,而是選擇沉默,這部分跟著趙陀後來建立了南越國)

二是當年跟著扶蘇.蒙恬在河套戍邊的30萬(當時也沒有回援,後來一部分融合到匈奴,一部分投降漢朝),

陳勝,吳廣起義後,真正和農民軍對峙的是章邯臨時拼湊的囚犯和勞役,共30萬,就這30萬也把當時趙的國都鉅鹿圍的水洩不通,如果不是碰上破釜沉舟的項羽,伐秦大軍就要被這由囚犯和奴隸組成的軍隊打垮了, 可見當時被打敗的並不是真正的秦軍!



如果秦軍的隨便哪一支精銳部隊能夠回軍保衛秦國,項羽即使再破釜沉舟也不行,不是一個重量級。其毫無勝算。


重生2004


歷史沒有如果,歷史是必然。歷史既然已經成為過去,我們又何必糾結?

秦始皇是我認為最牛的皇帝,漢武帝也比不過。秦始皇知人善用,在將李斯等人的才能盡力達到最大效用的同時,他還擁有所有人無法抗拒、無敢反駁的威勢,歷史上的皇帝最害怕的就是臣子功高蓋主,特別是新立朝時更怕,可能不小心就被臣子奪位。可是秦始皇如同泰山壓在每個人的心裡,根本沒有人可以撼動,秦始皇沒死時,項羽都不敢冒頭,當時勉強算是秦朝鄉鎮公務員的劉邦每天喝酒吃狗肉,更不會冒頭。

秦朝建立後,秦始皇的中央集權制度延續兩千多年,到了今天,中國仍然是這個制度,可見這個制度擁有無與倫比的優越性,但你能想象這種優越性在兩千多年就已經提現了嗎?中央集權讓國家有機組合起來,行政效率和軍事行動能力空前高漲,比如現在有地區發生災難,我們很快就會看到解放軍、武警官兵、消防官兵奔赴災區,如果不是中央集權很難做到如此高效率的。

再有秦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策略,放在當時,對於那些被秦國征服的諸侯國來說可能是災難,但對於中國來說無疑是神來之筆,在文化上讓諸夏民族更進一步融合,最後形成民族凝聚力,沒有秦始皇這神來之筆,誰又能肯定的說現在仍是必然會有漢族?誰又能肯定中國會有如今這麼廣袤的疆土?

秦始皇活著時,誰不是低頭彎腰仰始皇鼻息?胡人蠻夷誰不是老老實實趴著?項羽自視甚高,難聽人言,便是他亞父范增的話他也基本上聽不進去,也無識人慧眼,韓信在他手底下這麼久都沒被重用,最終黯然投劉,而且項羽還是小地主小資本家心態,到了咸陽進了秦皇宮後就被迷花了眼,范增如何苦勸都沒用。

劉邦的話,沛縣有名的老賴,同時又是鄉鎮公務員,可以說是衣食無憂,如果沒有呂雉,他也就頂多是在秦朝滅亡後投靠新朝繼續過著公務員的小資生活。在呂雉的鞭策下,劉邦終於走上了“爭霸天下”之路,劉邦在很大程度上是投機倒把,而且臉皮之後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沒兵了腆著老臉向項羽借兵,哥哥長哥哥短的,項羽說要煮了他老爹,他也能諂媚著說,項羽哥哥,可以分我點湯喝喝嗎?

秦始皇:朕要是沒死,項羽劉邦這兩個渣渣哪敢冒頭?

一個妄自尊大的項羽,一個潑皮無賴的劉邦,根本不可能會是秦始皇的對手!如果秦始皇不是年輕時落下病根,可能也不會那麼早死了,可能也沒有李斯趙高陷害扶蘇擁立胡亥了,也就可能沒有陳勝吳廣的吶喊,項羽也不敢起兵,劉邦仍然是沛縣那個好吃懶做的亭長。

但是歷史沒有如果,我們不必太過糾結這種“如果式”的虛無歷史,正因為歷史是必然的,所以秦始皇死了,陳勝吳廣揭竿起義了,項羽起兵了,最終劉邦坐了江山,所以中國90%以上的人,我們有了共同的名字——漢人。


寧糊塗


秦始皇沒有死的時候,六國的後人們就開始密謀伺機作亂,恢復六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張良博浪坡擊殺秦始皇一案,雖然沒有成功殺死秦始皇,但給秦國的震動也不小。

因為秦始皇是第一個在中國建立大一統皇權專治制度的人,他改變了許多舊制度,侵犯了六國貴族利益,引起了六國後人的強烈不滿。

秦始皇之前中國推行的是封建制度,就是天子分封諸侯,諸侯分封大夫,大夫養士的制度。諸侯王和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和軍事文化,享有很大的權力。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防止六國貴族依持宗族“死灰復燃”,強迫他們遷徒到咸陽,要他們看護皇陵,或者遷徙於西南邊遠地區,一些平民也同時被迫遷徙,叫做“遷虜”,做開礦、開鹽井等苦役。

秦國推行的郡縣制度,取消了諸侯王和大夫們的封地,採用中央委派官吏進行治理,並對六國貴族採取打壓態勢。

還有許多貴族到處流亡,最著名莫過於楚國項氏後人,以項梁項羽為首。他們到處聯絡六國後,散佈對秦國不利的流言,資助和發動民間人士密謀反秦。

當時剛建立的大秦帝國是很不穩定的,但在秦始皇個人威望和秦帝國軍隊的壓制下,並沒有出現大的騷動。

秦始皇一死,六國後人趁秦國內部皇權爭鬥和外部人心未附的機會,發動大規模農民起義,比如陳勝吳廣的起義背後就有六國貴族操縱的影子。

這就是秦始皇死亡前後的政治格局。

如果秦始皇沒有死,這一切都是很難出現的。

在此之前,秦國已推行法家思想治國路線二百多年,大秦律在秦國已根深蒂固,難以動搖。

但在向山東六國推行過程中,有點操之過急。六國貴族為了自己的利益,展開反撲也是正常的事。

秦始皇在世的時候,六國後人的活動都是地下組織偷偷進行的,根本不敢浮出水面。秦始皇的權威還可以維持對天下的正常統治秩序。

至少原秦國人和軍隊還掌握在秦始皇手上,秦始皇對他們的調度還是非常高效的。不管什麼地方出現叛亂,秦軍都可以在第一時間開赴前線,進行平叛。

針對各國都有自己的文化,中央難以統一管理的的問題,秦始皇採取了焚書坑儒的高壓政策,確保法家治國路線的主導地位。

秦國要實現從原秦國向山東六國的平穩過渡,最需要的是強有力中央政府的領導和慢慢融合的時間。只要秦始皇沒死,就能保持二者的完美結合,保證山東六國人可以慢慢短命秦國的法家治國政策。

秦國的滅亡,從很大程度來說是內憂外患共同發作的結果。

秦國沒有正式的王位繼承製度,也沒有明確規定是哪位公子接班,然後秦始皇就死了。

不管是哪位公子上位當皇帝,都會受到其它公子的側目和反叛,不管是扶蘇還是胡亥都是如此。

從另一個角度說,扶蘇的路線不符合秦國法家治天下的國策,不太可能接班,反而是喜歡法家路線的胡亥更適合這一角色。

胡亥當上皇帝后,對反對他的皇族成員進行了嚴厲的打壓政策,使得秦國統治集團內部產生極大的人心動盪,這是秦國滅亡的內因。

外因方面是六國貴族趁機組織和發動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一時間六國後人紛紛復國。而秦國統治集團內部還沒有形成強有力的權威,對軍隊和資源調度不是那麼高效,整體的戰鬥力大大打了折扣。

新生的政權和社會制度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這非常考驗領導者的能力和智慧。隋朝的新制度為唐宋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工具,而自己卻因制度改革被關隴集團打倒。元朝的制度改革為明清提供了新型國家治理工具,而自己卻成了短命王朝。

同樣,秦國作為第一個建立皇權專制制度的國家,在政治和文化制度方面都沒有形成完備的體系,其倒臺也是大概率事件。


新知傳習閣


這種問答只是小學生的問題,侯寶林先生曾經說過一個經典相聲,叫關公戰秦瓊,諷刺那些不學無術,隨意附會,異想天開的一類人。如果是一個小學生問孫悟空與超人誰厲害,說明這個小學生有想法。如果一個成人問這樣的問題,大家會覺得這人要不是開玩笑,要不就是無聊弱智。但頭條一天要出現幾次這一類的問題。甚至有人問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放在一起會怎樣。有句話叫時事造英雄,不同時代會有不同的英雄人物,人物之間的比較也不是純武力值的比較,而是時代因素,環境因素,與其同時代人物對其的影響都和自身的因素都會決定一個人的成就。把劉邦項羽放在戰國時代,肯定不是他們統一天下,因為他們不是諸侯,劉邦更不可能。把嬴政放在秦末,他的人設又如何定義,你讓他當劉邦一樣的平民還是給他一個國家,沒有手下的文臣武將,幾十萬士兵,嬴政如何統一中國。所以這種問題沒有答案,小編還是問一個成熟的問題吧。


飛翔的候鳥86961210


秦的制度是商君綜合了歷史以來幾千年,許多政治家的政治經驗,所建立起來的一套最完整有效的法治體系。這套制度漢朝只是繼承和效仿了,而且還有部分復辟了落後的舊制,尤其是漢宣帝以後,更是刪除了秦律中最重要的親人之間的連坐法,使親親相隱陋習一直流毒但現代。

秦國一百多年的步步為營,國力在戰國環境中一直強勁的上升,國土一直在擴張,這種制度幾乎是完美的。要不是二世背法去勢,六國根本沒有機會復辟。漢也就不存在了,但大秦將比漢朝更強大。


大秦魂的微博


如果秦始皇沒死,那麼劉邦項羽是秦始皇的對手嗎

秦始皇如果沒死,則秦王朝的倒坍勢必要被緩上一緩,但腐朽的王朝必為歷史的車輪碾碎。至於劉邦、項羽是不是秦始皇的對手,類似的問題我們已經討論多次,這裡面充滿了偶然性,俗話說得好,一切皆有可能。

《漢書•張良傳》記載,“良與客狙擊秦皇帝,誤中副車”,還有人嘆息“惜乎,擊之不中”,而燕太子丹則早在“暴秦崛起”之時便遣荊軻等人計以刺秦,……此處對各種出乎不意的刺殺略過不贅:早期人們在權位之爭面前,若敵強我弱,第一時間想到的應對還是掀桌。

刺殺這一手,雖然是各家無奈之時的選擇,卻也是非常有效的做法,若能成功,當可重排時局,在各方勢力“矢志不渝”的“掀桌”之下,秦始皇是有可能“仆街”的,這世上從來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甚至秦始皇死於沙丘就很有些考究的餘地。

假定秦始皇在各種刺殺之下堅挺如故,甚至將事情推向極端,這人就是“長生不老”的,那麼劉邦、項羽當難啃秦朝這塊骨頭。當然,就算秦始皇能夠一直活到當今,秦朝也是必倒,除非他能夠順應時勢進行改革,否則必然會激起下層人們不斷的反抗。


我們知道秦的國祚不算前期,那就僅十五年而已,那個時代的制度其實尚未達到極限,各國紛紛覆亡,不過是秦朝“暴力拆遷”的結果,這並不是來自於社會底層的“革命”,勞動人民對上層貴族的忍耐還遠未到達極限。楚人敢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便是基於此,泥腿子對上層貴族還是止不住的高山仰止,六國貴族就算落魄了,還是一呼百應,這對秦朝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我們知道,其實在秦始皇時期,秦朝的矛盾已經達到空前的地步,秦始皇晚年可說驕奢,長城、陵墓、尋仙藥,哪個都是耗費鉅萬,這裡面雖然存了一些削弱六國遺族勢力的舉措,更多的苦難還是加在了勞動人民的身上,動輒砍人雖然讓人畏懼,當然也讓民眾興起反抗的心理,所以張良選擇在秦始皇出遊途中襲擊實在妙極,秦始皇縱然暴怒,還是連張良一根毛都捸不到。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這人廢物被趙高把持朝政,進一步激化了階級的矛盾,更因為李斯這個唯利是圖的丞相,將矛盾引向了當官的。大概預料到大勢已去,秦二世為防手下反叛,實施恐怖統治,殺人多者是功臣,進一步將秦王朝引向深淵。在戰國時代不可一世之大秦,終於被這幾個廢物玩廢掉。

反觀反秦勢力,最出名的當是劉邦、項羽二人所率大軍。反秦勢力擁楚懷王的孫子,仍稱楚懷王,麾下諸侯不在少數,可仍被秦軍攆的如喪家之犬,其決定性的幾戰,當數劉邦繞道入武關,項羽擊破章邯部數十萬,秦朝這才大勢已去——如果秦朝方面的領導是秦始皇,還是能多撐上幾年的。

劉邦、項羽倒未見得文韜武略比不過秦始皇,實在秦朝方面底子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