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乡村纪事:我的二叔和二婶,真是一对“活宝”

图:来自网络

娘家斜对门有个独门独院,院子里住着我的远房二叔和二婶。

记得那天回娘家,正赶上一个老太太在大声嚷嚷:“你个老不死的,你当年把我骗过来,这么多年我给你生儿育女,每天伺候你吃喝,到这个岁数了,你还嫌弃我?这日子没法过了,你快点滚!快点滚!这个家是我的!”


乡村纪事:我的二叔和二婶,真是一对“活宝”

这个大声咋乎叫嚷的就是我远房二婶,今年86岁了,嗓门还给当年一样这么大,耳不聋,眼不花,精神奕奕。这嚷嚷声邻居们都听了几十年了,也都习以为常了!而那个不吱声光吸烟的就是我的远房二叔,他今年87岁高龄了!身体也是倍儿棒,精神矍铄!

我二叔和父亲是一个老奶奶的,同龄人,只是生日比我父亲小两个月。两个人一起长大,关系不一般,平时也好上父亲那里打老牌。他家住在我哥哥斜对面。因为二婶是个大嗓门,所以他老两口一生气,绝对家户喻晓。那次回故乡,我正好碰见了。

平时一回去,都好上长辈那里串个门,所以听见二婶又大声骂二叔,我就过去了。

口里喊着二叔二婶我进了她家的门。二婶看见了我也不咋乎了,也不骂二叔了,赶快招呼我:“俺翠来了,快点坐,快点进屋坐。”二叔慌着拿板凳,又给倒茶。

我笑着说:“二婶,怎么又发脾气了?”

她老人家哈哈大笑:“还不是让你二叔气的?嫌我不给他炒菜,烧疙瘩汤了。”

一直当哑巴的二叔在一旁倒说话了:“喝了一辈子疙瘩了,还喝不够?我还没说什么呢,这死老妈子就大声咋乎起来,咋乎多半辈子了,也不嫌丢人!”

“你个死老头子,说啥?还丢人?我跟着你一辈子了,快进黄土的人了,走的正,行的端,含辛茹苦给你拉吧大四个孩子,我还给你丢人现眼了,是吧?再怎么着,也不像当年的你,相亲自己都不敢去,让人替你去?把我骗过来吃糠咽菜苦了一辈子了,你还嫌丢人?”

二叔不吱声了。

这是二婶给他生气时提了数不清楚多少次的话题。

二叔年轻的时候个头不高,也就一米六,加上家里穷,父母双亲身体也不好。但是他老人家长得挺精神的,浓眉大眼,也称得上“短小精悍”这四个字。


但是二婶年轻的时候长相很漂亮,个头一米六八,皮肤也白,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性格豪爽泼辣。关键是识字,娘家哥哥曾是私塾先生,顺便教了

二婶文化。老一辈的人女人有点文化真的很稀少!

所以二婶当年条件不错的!就是娘家成分是富农,在当时那个年代有点不符合老农民提亲的条件。现在这个年代男方女方成亲家,讲究所谓的“门当户对”,原来也是。


二叔家是贫农,成分好,但是他知道二婶长得漂亮,相亲的时候不是他自己不愿意去,而是被父亲安排出去有事了,没在家。

所以媒人来的时候,叫一个长相帅气点的兄弟替代相的亲。


乡村纪事:我的二叔和二婶,真是一对“活宝”


上个世纪老一辈结婚又不像现在,婚姻自由,整天见面。原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方女方根本就见不到面,只要女方父母看着小伙子精神,不憨不傻,老实巴交就可以。至于家庭只要不是地主富农资本家的孩子,贫下中农的孩子都可以说。那个时候这样的家庭都不富裕,只要成分好就可以了。

结婚的时候,二婶才见到了二叔……但不是家里所说的那个人的形象!可生米煮成熟饭,婚姻不是儿戏,就这样给二叔过了这么多年!

老两口一生四个儿女,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经历过一段苦日子,那时候养育几个孩子很不容易。我母亲也好提当年的条件艰苦,我婆婆也是经常提当年拉扯六个孩子作了多少难,吃没吃的,喝没喝的,老大的衣服老二接着穿,穿不烂老三再接着穿……

所以二婶给二叔一生气,就把陈年旧事提多遍……“相亲不是本人去,把我骗过来跟着你过了一辈子苦日子了!你还有理呢。”

二叔听的多了,也不当回事了!

可是二婶真的是个好媳妇!当年伺候公婆:在村里出了名的孝顺,擦屎端尿,洗衣做饭,拆洗被子棉衣都是她,一直把两位老人家送到南北地。教育孩子也是出类拔萃,与同村的妈妈们不一样,毕竟是识文断字,娘家当年条件不错的!

所以几个孩子都出人头地:大儿子从县城工作,二儿子从镇政府工作,女儿嫁的婆家条件很好,小儿子考上大学在外地工作。孙子孙女们都大了,也用不着他们看了。逢年过节除了小儿子离的太远不是经常来,其他的全部到。所以春节他们家放烟花爆竹特别多!

现在家里就他老两口,二叔的意思是:原来条件差,吃饭糊弄填饱肚子就完了;现在条件好了,孩子每个月还都给两个钱,这个岁数了吃好喝好,身体健康最重要。吃饭尽量别糊弄。


可二婶一辈子好喝“疙瘩”糊涂,家里有点白菜心一呛,锅有馒头就是一顿饭,原来挨饿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有这饭吃就不错了。我做饭我做主,我做啥你吃啥。

就这老两口,因为吃饭做饭整天生气。

原来生气的时候好上女儿家过上一阵子:但是住不长!担心二叔不会做饭百。哪个儿子劝他们老两口去他们家,老两口都摇头不去!他们说:“楼房不如平房,在谁家住都不随便,上厕所不如家里的茅厕,随地吐痰习惯了,怕儿媳妇烦!”


乡村纪事:我的二叔和二婶,真是一对“活宝”

现在一生气就咋乎咋乎,也不出去了!现在就让二叔滚,家是她的家。嘴里说着让二叔走,二叔真的走一天,她老人家让邻居得打好几个电话,担心二叔呢!

所谓“少年夫妻老来伴”,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听了二叔二婶各自说自己的理,我笑了笑说:“两位老人家以后别吵了,要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吃饭也得有营养,平时肉类吃不多,但要保持一天一个白煮鸡蛋;蔬菜水果少不了,青菜增加各种维生素;水果硬的吃不动,那就吃软的,每天吃一个香蕉,防止便秘;每天出去走走,活动活动,晒晒太阳。这样身体会更好,活的岁数大,看看能成百岁老人不!”

二婶哈哈大笑,口里说着:“不吵了,不吵了,以后吃饭也不胡弄了,好好伺候老头子,谁先走了都不好,后走的都要有罪受了!就像你母亲走的早,你父亲原来身体多好,最后却痴呆了。唉,遭罪了!”

二婶虽然这个岁数,但还给原来一样明白事理!

“若非黄土白骨,守你百岁无忧。”

婚姻是什么?时间长了,夫妻双方就是一份责任,一份亲情;婚姻如同穿鞋,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有句话更经典透彻:美满的婚姻要由瞎子女人和聋子男人缔成。大概指的就是我二叔二婶吧!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乡村纪事:我的二叔和二婶,真是一对“活宝”

每每想起我的二叔和二婶这对当今社会的活宝 ,我心里倍感温馨亲切,珍惜眼前人,几度夕阳红,老来伴最重要,渐渐的明白这个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