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纳粹德国有哪些技术落后于盟军?

光辉十万


纳粹德国的军事科技其实并不像它所表现的那么厉害,落后于盟军的技术确实有不少,我们就拣选几个来说说吧。

脱壳穿甲弹

德军的88mm坦克炮虽然猛,但它们来自高射炮技术,靠的是巨大的弹体装药和高膛压推动性能,在坦克炮弹的发展上,德国并不如盟军方面。虽然德国的碳化钨芯被帽穿甲弹(Armor Piercing Capped Ballistic Cap APCBC)和次口径硬芯穿甲弹(Armor Piercing Composite Rigid,APCR)并不差,但英国人推出的“脱壳穿甲弹”(Armor-Piercing Discarding Sabot shell,APDS)却比德国炮弹更先进。

英国在大名鼎鼎的17磅炮上使用了APDS技术,这种早期的次口径脱壳穿甲弹是今天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APFSDS)的祖宗,它拥有一个圆头的弹罩,炮弹出膛后罩壳脱离,让其中的次口径硬芯攻击敌人,具有相当良好的穿甲能力。正是依靠新型的炮弹,17磅炮如虎添翼,为德军装甲带去了很多惨痛的教训。


坦克自动化生产

德国坦克的品质有口皆碑,诞生了许多“神车”,但这些神车最后依然抵不过“战略化生产”的数量优势,让苏联的钢铁洪流淹没了。二战中德国坦克的产能一直成问题,除了数量繁杂、工艺过多以外,太过于依靠手工焊接和高级技工生产也是个问题。

然而在这一点上,苏联人却走到了前面,之所以T34坦克能像蝗虫一样推出,与苏联的坦克工厂生产方式有关,他们将人员按照级别和流水线安排的极为妥当,而尤其重要的是,在焊接技术上,苏联使用了自动化的“坦克焊接机”。

准确的说,苏联拥有完整的流水线式铸造平台,以及自动化的坦克焊接设备,能对坦克的整车进行从铸造到焊接的全部工序。如此高效的流程生产,德意志霸王龙当然挡不住苏联乌压压的迅猛龙哒。你拿手焊,焊得过机器么?

雷达和无线电导引、干扰技术

众所周知,二战时期英国的雷达技术相当出名,也是英国克制德国空军的重要法宝。正是借助了插满英伦三岛甚至海外殖民地的雷达杆,英国人在对德空战中哪怕再霉也能稳住一头。尤其是不列颠空战的夜间轰炸中,采用了雷达预警的英国防空比德国表现的好的多,让德国纳粹的战果一直提不起来,损失却与日俱增。虽然德国后来也开发了雷达技术,但总体上二战中英国雷达是最强的。

在双方的夜间战斗中,使用了雷达导航的英国战机异常灵活,时而有“蚊式”等夜间战机通过导航埋伏德军,时而有轰炸德国的轰炸机群在夜间与护航集群汇合编队,可谓占尽了优势。而反观德国那边,英吉利海峡最宽240公里,加来等地区才34公里,加上机场距离也就200-300公里的雷达导航,德国人却从来没玩转过,每次一涉及到雷达导航战斗,那肯定是让英国人抓着狂按。

不过后来德国在雷达技术上还是雄起了一把的,他们开发出了高炮火控雷达,用以对美英大规模轰炸的机群进行探测攻击,打出了很不错的战绩。但是英、美吃了几次亏以后,开发出了专用的雷达干扰机,从此德国雷达彻底抓瞎了。

军舰技术

二战德国海军的光环不少,但主要集中在U艇对货轮的战绩上,德国海军的实力一直都很弱,军舰思维也比较过时,仍然是大炮巨舰占主流,即便有航母制造计划,最终也因为能力问题,没等建成就撂了荒。无论在设计能力、前瞻性、工程建造能力上,德军都差美、英很远。

德军二战最高水准的战列舰“俾斯麦”在设计上其实非常一般,火力相比同级英美战列舰并不占什么优势,防空能力上更是哭笑不得。

所以一直有人笑谈,如果将俾斯麦送到太平洋战场上去溜一圈,估计它与英军“威尔士亲王号”的下场差不多,轻飘飘就让航空兵干掉了。这并非胡诌,当年“皇家方舟”上的剑鱼双翼攻击机就能虐得俾斯麦死去活来,换上97舰攻或F4U的话,恐怕那些37手拉机是顶不住邪的。

无线电通讯技术

德军一度非常羡慕盟军手里的无线电步话机,这种设备远比普通无线电台方便,能移动式的传声交流,士兵们可以直接在战场上打电话。尤其是炮兵观察所,可以直接前出侦察兵呼叫炮火,远比发报机靠谱,然而德国人生产不出来牢靠的战场步话机。

美军二战步话机有SCR-300(Walkie-Talkie)、SCR-536(handie talkie)两种,它们是由当时专注于汽车音响的摩托罗拉公司开发出来的。

SCR-300通讯范围较广,但需要人员背负使用;SCR-536虽然通讯范围只有1.6公里,但相当小巧,就像个超大号的“大哥大”,十分便携。美军一般将SCR-300配到连一级,而SCR-536配到排一级,在20世纪40年代就实现了战场语音实时通讯。

核物理技术和原子弹

德国人的核物理发展起步相当早,而且人才济济,光拥有诺贝尔头衔的科学家就有海森伯格、奥托·哈恩等两人,很早就具备了丰富核物理学科积累,并且一度触摸到了核反应堆和裂变的床沿。

但是,纳粹对研究核技术的“铀计划”并不太感冒,尽管获得了比利时的铀矿、还在挪威建造了重水工厂,却对核武器制造超级炸弹没当回事儿,他们更希望海森伯格能开发出“电厂”,让原子能解决德国短缺的能源问题。实际上,尽管后世吹的玄乎其玄,海森伯格本人一直在牢里关到日本核爆,都没有算出原子弹反应的正确公式。

而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却是个犹如黑洞一般的大投入,它云集了美国当年能拉到的所有高能学者,先后几次投入巨额资金,动员人数超过10万,从科技树底层全方位的攀爬核物理技术,建设出了浓缩铀工厂和浓缩钚工厂,很快就发展出成熟的原子弹。并且核弹只是附属产品,它是实实在在的给美国搭了座核物理的万丈高楼。

诺顿瞄准器

诺顿瞄准器(NordenBombsight)是美军轰炸机上的投弹瞄准装置,不要小看这玩意儿,原子弹研究投入了20亿美元,诺顿瞄准器则花费了15亿美元,都是当时的巨额研究。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轰炸,也都是通过诺顿瞄准器投掷的。

按今天的说法,诺顿瞄准器其实是个机械计算机,它能通过自身机械进行弹道逻辑运算,为轰炸机提供从瞄准到自动化对准、投弹的流程,极大的提高轰炸机的轰炸水准,比德军靠光学瞄具投弹的方式先进很多,被当时的飞行员称为“魔法道具”。

正因为诺顿瞄准具的先进性,飞行员需要进行保密宣誓,飞机坠毁前必须确保诺顿瞄准器被摧毁,被俘后也需要保守其秘密,每次战机出任务时瞄准器才被安装,任务结束它被拆下锁进保险柜。

电子计算机

德国在二战时期只有比较落后的机械式计算机,然而美国在30年代已经开始了基于电子管的电子计算机研发,1937年-1941年,由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约翰·文森特教授与研究所克利福德·贝瑞一同开发出了最早的电子计算机“ABC”(Atanasoff-Berry Computer)。

紧接着,由美国陆军阿伯丁试验场“弹道研究实验室”投资,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莫奇莱(John Mauchly)、数学家冯·诺依曼等人团队开发的电子计算机“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 埃尼阿克)诞生了,虽然它的公布时间是1946年2月,但1945年前,埃尼阿克就已经对曼哈顿计划以及弹道实验室的数据进行过演算,需要200人的计算量,它3秒就能完成。

除了这些,德军的主动声呐、远程轰炸机、鱼雷、燃烧弹、航空炸弹、近炸引信、航空发动机、军粮补给等许多技术都落后于盟军,一方面许多事物并不存在代差,所以显示不出什么太大差异。另一方面,后世过于看重德国的“末日黑科技”,将这些不成熟的东西吹得太过,反倒忽略了盟军这边,照样有许多厉害东西。


王司徒军武百科


最明显的,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在海军技术上可以说是全面落后于盟军,唯一能玩的也就是拿U型潜艇去打“不对称对抗”来阴盟军了,其他的主力战舰在设计上看就是被下了降头, 比如在战列舰上就仍然迷信于一战时期的全防护思想,没错,说的就是你,俾斯麦。不好意思,我又要黑你们的俾斯麦了,一个从设计上就已经开始落后于同时代战列舰的“半吊子”玩意。

▲俾斯麦

就说黑点最多的防护吧,别人早就已经玩重点防护理念了,俾斯麦却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全装甲防护理念,然后就是差不多40%的重量堆在了装甲上,但是这种所谓“首尾兼顾”的设计在实际中却是“顾此失彼”,先不说俾斯麦的这种防护设计连自己的380水管+AP都挡不住,更因为吨位堆在了防护上,导致在输出上也是尴尬的不行,要知道俾斯麦的满载排水量可是超过了50000吨,然后用的还是15寸380主炮,而且要不是元首都看不下去了俾斯麦可能连15寸的传家宝都没有,而是迷之自信的觉得13寸的330炮就够用了。

▲黎塞留

装了8门380后的俾斯麦在火力上也仅仅是和黎塞留同一个等级的,一样是在倒数的地位,唯一能打赢的可能也就是倒数第一的乔治五世了,乔五用的是10门14寸356主炮,但是别忘了乔五的吨位满排也只有42000多吨,而俾斯麦满排已经上50000了,至于黎塞留,满排也不过是在44000左右,还有,就是不要拿俾斯麦是条约舰来说事,只看标排,你见过有超标6700吨的条约舰?黎塞留只超标了2000多吨就有了差不多的火力输出,而俾斯麦超了6000结果却只能打打砍了2门火炮的乔五,是的,乔五原本的设计是12门14寸炮的,因为超重然后被砍了两门,不然凭借火力密度,搞不好反而是乔五的优势更大(因为乔五14寸的MK7在穿深上不一定会比俾斯麦的15寸传家宝差,差的可能是口径带来的穿深后效)。

▲乔五的外部垂直装甲带

总之,俾斯麦在设计上就是浪费吨位的杰出代表,这个不仅仅是在装甲的设计上(设计师应该是一战穿越过来的),主炮的吨位同样也是非常感人,俾斯麦15寸的SKC/34重量超过了110吨(不包括炮塔),而黎塞留上同样的15寸/45 Modèle 1935主炮不过才90多吨,依阿华上面的16寸406毫米Mark 7其实也才120吨,可能这也是俾斯麦吨位那么大却只能用15寸炮的原因之一吧。


哨兵ZH


2000年前后,因为很多军史作者刻意渲染德国二战时期的技术成就,让人们觉得二战德国黑科技很厉害,德意志科技世界第一。但就实际的情况看,至少英美两国在很多领域都是比德国更先进的。

这玩意很出名了,很多人以为德国的Me-262是最早的喷气式战斗机,但英国的喷气式战斗机要更早一些。

早在1937年4月,英国的弗兰克·惠特尔爵士就试验了第一台喷气式发动机。

也就是惠特尔W1X离心式喷气发动机,推力达到了545Kg,和德国人在Me262上用的那个发动机推力已经差不太多了。

1941年,搭载该发动机的E-28/29试验机试飞。

英美各自的“流星”战斗机都在1944年服役,不过没有投入空战,用来拦截德国的V1导弹了。因为这个时候西线的德国空军狗头都快被打烂了。

无论是传统的活塞发动机,还是当时新锐的喷气式发动机,或者说航空器设计,空气动力学领域,英美相比德国的技术优势,都是非常大的。只是说英美战局实在是太顺利,根本没有玩弄黑科技的必要。

很多人津津乐道“弗利茨X制导炸弹击沉罗马号战列舰”一事在美国人看来根本不值得一提。

在1945年,美国海军已经开始用SB2C俯冲轰炸机+LBD1石像鬼反舰导弹的组合炸日本人了。

至少在当时,制导武器这个领域,美国人说自己是第二那没人敢说第一。

军工,只是科研与工业领域的一个部分而已。比起英美,一战被揍趴下的德国在很多地方都是有欠账的。特别是希特勒在30年代上台之后的一系列激进政策,使得德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才外流现象,不然爱因斯坦怎么可能跑去给美国造原子弹?


战斗机解说家


人类进入到工业问明之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声称在武器装备方面领先于全世界,纳粹德国也不例外,从工业化程度来说纳粹德国在当时确实是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二战时期也发展出来V1/V2导弹这样划时代意义的武器,但是他们在二战期间所研制出来的陆海空武器也有非常落后于盟军的地方,甚至因为这些落后导致了德国的战败,

比如说:在远程轰炸机方面,德国就全方位的落后于美国甚至英国,其研制的最先进远程轰炸机不要说与图片上的B29轰炸机相比,即便是与B17、B24轰炸机相比也有所不如。那么,以德国在当时的航空技术水平为何不大力发展远程轰炸机呢?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说,德国属于“大陆型国家”,其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崛起之后首先就要在欧洲大陆进行争霸,当飞机出现并且较为完善之后德国利用科技领先的优势在活塞战斗机方面做到了与世界同步,但是在轰炸机方面德国认为作战半径有1000公里就够用了,以德国为中心完全可以欧洲大陆和英伦三岛,甚至将来占领其他国家利用他们的机场,轰炸机的作战半径还能延伸,由于在这种作战思想的指导下德国的斯图卡、容克...这类战术轰炸机可以说是比较先进,配合装甲部队实施“闪电战”的效果也非常好,但战争进入到1942年之后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道尼尔217双引擎中程轰炸机是二战期间德国批量生产的最大型轰炸机,该机航程2000公里,作战半径75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485公里/小时,最大载弹量4吨,这些数据仅相当于美军的B25中程轰炸机,远不及美军的那三个型号的战略轰炸机和英国的兰开斯特轰炸机。

由于作战半径太近德国在东线对苏联的战争当中不能轰炸苏联的战略大后方,不但让苏联得以喘息,并且加快了军工制造,而这些工厂制造大量的武器装备也为盟军最后消灭德国法西斯创造了物质基础。

机翼下挂载量两枚HS293反舰导弹(叫无线电制导炸弹滑翔炸弹也行)的DO217M轰炸机,这个能力是当时所有盟军轰炸机不具备的,虽然217轰炸机使用HS293击沉了意大利“罗马号”战列舰,开创了反舰导弹击沉大型战舰的先河,但是该轰炸机生产数量太少,E型和M型加一起才生产了不到1600架,实在是杯水车薪。


还有就是德国因为对远程轰炸机研制方面的滞后在航空发动机方面也确实落后于美英,217轰炸机使用的是宝马公司的BMW801型14缸星型发动机,功率为1580马力,远不及B29所用的莱特R–3350–23发动机的2100马力,发动机相当于人的心脏,功率太小直接影响了轰炸机的体积大小和载弹量,所以德国轰炸机不但小载弹量也受限制。
B29轰炸机的莱特R–3350–23

发动机,不但功率强劲,B29还装了4台,使得它体积更大载弹量更多,才可以横空半个西太平洋轰炸去日本本土。

总得来说,德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虽说比日本强一点,但在武器装备研制方面也扣扣索索,有些的资源要投入到陆军的坦克装甲车辆方面,海军由于战争早期大型水面舰艇损失过大,最后也只能建造大量的U艇打非对称战争,而空军又被不懂技术的戈林元帅把持,虽然战术空军的飞机质量很高,但在战略空军建设方面是严重滞后的,说白了就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如果德国资源丰富在战略空军的建设方面思维就会开阔一些。
与道尼尔217性能相当的美军B25轰炸机,战争期间生产了9800架,不但搭载在“大黄蜂号”航母上横跨太平洋去轰炸东京,而且在战争期间通过各种改装执行各种对地和对海任务,甚至将75毫米加农炮安装在了飞机上干“舔地”的脏活...有钱有资源就是任性啊!这一点是德国做不到的。


皇家橡树1972


1 雷达 对空对海都落后

2 优质汽油和其他油品

3 无线电控制近炸引信

4 飞机坦克的成本控制

5 舰用高压锅炉和汽轮机

6 3000马力以上的航发

7 高空重型轰炸机

8 废气涡轮

9 概率论指导的护航机制

10 供应链

11 大型航母和特混舰队战斗群

12 半自动步枪

13 中口径高穿深反坦克炮

14 原子弹

15 基于计算机和雷达的火控技术


温城百夫长


没人提密码破译技术吗??英国佬早早就破译了纳粹德国的密码,他们可曾破译过同盟国的密码?

重型轰炸机,戈林这混账怎么就不想生产吗?还是发动机技术不行?

大型潜艇,美国的千吨级潜艇在太平洋猎杀日本运输船那叫一个爽,邓尼茨就不想多制造些远程潜艇猎杀英美舰队。还是惧怕他们的反潜技术太强?


手机用户腊肉


德军相对于盟军主要落后于核技术上面,德国科学家斯特拉斯曼发现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但是并没有将它广泛运用在军事方面,一方面是德国本土的恶劣环境所导致,另一方面则因为德国当时的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美国等盟国,而美国则利用了小男孩和胖子两颗原子弹摧毁了广岛和长崎,导致太平洋战争提前结束


易帆500


比如海军方面的某些技术。大名鼎鼎的卑斯麦号其实并不算先进,设计相对保守。和大和、衣阿华这样的顶级战列舰比差了一个档次。在航母方面差的就更远了。另外就是大型战略轰炸机,德国没有合格的四发动机远程轰炸机,仅有的四发远程侦查轰炸飞机系民机客串,强度不足,难堪大用。


荠菜糰子


基本上是全方位的落后吧,基本如此!


狸花猫22


雷达,密码,炼油,造船,战略轰炸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