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站抗战首位殉国上将遇难处:离敌200米机枪击中,倒下时力呼杀敌

驱车从山西原平市区沿着108国道南行约十几公里,便来到一个座落在金山脚下的一条沟里的村庄,此村以前叫南怀化村,后因村子在北云中河南岸,故后改称河南村。

站抗战首位殉国上将遇难处:离敌200米机枪击中,倒下时力呼杀敌

站在村庄里,可以看到条简易铺就的水泥路上屋后的山,山上的草木显出郁郁葱葱的样子,极目远望,青天白云之下,远处的原平县城在雾霭中若隐若现,近处山梁起伏,几条沟在树木遮蔽下,在山谷间蜿蜒曲折。

站抗战首位殉国上将遇难处:离敌200米机枪击中,倒下时力呼杀敌

此山并不是名山,属于云中山的余脉,在晋北群山万壑之中,只是个特别大的大土包而已。不过现在我们站在山顶,村里人却把这山称之为204高地,只见前面的山梁上,有座黑色的纪念碑,显得分外的耀眼。原来,这座山正是忻口战役中日两军交战最激烈的地方,抗战殉国上将、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就是在这山上壮烈殉国,同时牺牲的还有麾下54师长刘梦麟、独立第5旅旅长郑廷珍以下,伤亡近万人。

站抗战首位殉国上将遇难处:离敌200米机枪击中,倒下时力呼杀敌

当地村民介绍说,南怀化是原平王家庄乡一个较大的村庄 , 位于金山脚下,云中河畔,此村东距铁路 (北同蒲线) 和公路 (当时叫太同公路) 七、八里,人们原以为它既离开了交通干线 , 又位于比较偏僻的山里,是躲避战祸的好地方。因此,当忻口战役开始时 ,不但这个村的人大都没有外逃,而且别的村庄的许多人 (主要是在南怀化有亲戚关系的人 ) 也来此避难。

站抗战首位殉国上将遇难处:离敌200米机枪击中,倒下时力呼杀敌

然而,谁也没想到,南怀化却成了最不安全的地方。因为从南怀化村的沟里一直上去,便是中间地区的制高点,是敌我双方的必争之地,成了忻口战役的主战场,名为忻口战役,实为南怀化战役,在惨烈的21天忻口战役中,这个村子遭受了极大的劫难。

站抗战首位殉国上将遇难处:离敌200米机枪击中,倒下时力呼杀敌

1937年10月13日,战役一开始,狡猾的日军即以板垣师团的萱岛联队等精锐部队万余人从永兴、石河、池上突入南怀化,钻到了下王庄的背后(下王庄在南怀化之东北,两村隔河相距七里) ,企图中央突破,迅速取胜,因此,他集中日军全部精锐,以飞机、大炮、坦克等精良武器装备,组成“立体战争”的密集火力网,疯狂向我忻口阵地猛攻。

站抗战首位殉国上将遇难处:离敌200米机枪击中,倒下时力呼杀敌

战斗一打响,就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日寇气势汹汹地想一举冲破防线直抵太原,中国军队在保家卫国的号召下,存着必死的信念,也迸发出来最大的战斗力。 当时,首当其冲的是布防于中央地区的郝梦龄第九军。

站抗战首位殉国上将遇难处:离敌200米机枪击中,倒下时力呼杀敌

郝梦龄告诫大家说,我们一天不死,抗战任务一天不能完成。郑廷珍说,我们部队上阵后,一定要杀敌立功,如不打败日本,就一个也别回来,因此,他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他指挥部队躲入掩蔽部,待炮火一停,马上出击,用步兵武器狠狠打击日军。双方多次展开白刃肉搏,近距离互掷手榴弹。战况至为惨烈。

站抗战首位殉国上将遇难处:离敌200米机枪击中,倒下时力呼杀敌

当时,日寇分左中右三路向这进攻,中路是其重点突破点。郝梦龄率麾下顽强阻击,阵地几度易手,往往是日寇刚攻下来立足未稳,又被中国军队反冲下来,都是靠着人命在填。为夺回南怀化核心阵地,独立第5旅旅长郑廷珍指挥两个营冲一个山头,屡攻不克,一个营也只剩下了100多人。郑廷珍见状,亲自带领另一个营冲锋,激战中头部中弹牺牲。而继之的代理旅长也牺牲了,兵员损失超过三分之一,无力再战,转为防御。

站抗战首位殉国上将遇难处:离敌200米机枪击中,倒下时力呼杀敌

郝梦龄军长指挥七个旅,由正面袭击,左右两侧同时出击策应,以期夹击敌人,那日凌晨,我反攻大军分数路扑向日军阵地,枪炮声如雷,喊杀声震天,担任反攻指挥任务的郝梦龄和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骐将军亲自到前线督战,连克敌人几个山头,到了早晨5时,天已微明。郝梦龄恐怕天明后我军阵地受敌炮火威胁,不能巩固,不如乘胜追击,迅速歼灭残敌,于是挥兵奋进,敌军混乱,以机枪、手榴弹掩护后退。

站抗战首位殉国上将遇难处:离敌200米机枪击中,倒下时力呼杀敌

就在这种情况下,为勘测敌情、靠前指挥以及鼓舞士气,郝梦龄要去该旅阵地。有人劝他,到该旅有一段路,被日寇机枪封锁,要过去很危险。郝梦龄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前亡,军人战死是很正常的事情。

站抗战首位殉国上将遇难处:离敌200米机枪击中,倒下时力呼杀敌

这时,郝、刘二将军已快到散兵线之前,距离敌人只有200米,在通过一段隘路时,他们这一小队被日寇发现,四挺机枪扫射之下,郝梦龄腰部中弹,倒下之时,全力以赴地对着战友们艰难地力呼杀敌……报国……,旋即光荣殉国,他是全面抗战以来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站抗战首位殉国上将遇难处:离敌200米机枪击中,倒下时力呼杀敌

郝梦龄的遗体被抬回山下的村子,村里面很多人都见过,并一遍遍地向后辈讲起。现在还有年轻人对我们说,郝梦龄是个大个子,很威武。遗体放在村里一户人家的门板上,小腿都伸在外面。

站抗战首位殉国上将遇难处:离敌200米机枪击中,倒下时力呼杀敌

剧照

今天,站在郝梦龄殉国的204高地上,看着眼前的山川树木,脑海中构建一幅幅影像:飞机从空中掠过,扔下一枚枚炸弹,大炮的轰鸣此起彼伏,战场上遍布尘土火光。一个个身影穿梭其间,倒下一个,后面的人从身旁继续跑过,不回头,也不掉泪。每个人都知道,今天,他们为死而来,用他们的死,换整个国家的新生——包括他们的最高长官郝梦龄,从上至下,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站抗战首位殉国上将遇难处:离敌200米机枪击中,倒下时力呼杀敌

郝梦龄壮烈殉国后,灵枢由太原护送武汉,武汉各界隆重举行公祭,后以国葬仪式安葬于卓刀泉伏虎山,万余人参加葬礼。为纪念忠烈功勋,汉口北小路改名郝梦龄路。1938年3月12日,延安举行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高度评价郝梦龄将军抗日殉国的精神。

站抗战首位殉国上将遇难处:离敌200米机枪击中,倒下时力呼杀敌


站抗战首位殉国上将遇难处:离敌200米机枪击中,倒下时力呼杀敌

今天,在伏虎山上郝梦龄墓园坐东南、朝西北,墓的四周砌有0.8米高的砖沙水泥结构的围墙,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前面有一宽25米的墓门,门前有宽1米的33级阶梯。墓分为墓身和墓碑两部分,墓身高0.8米,宽2米,长3米,呈椭园形。墓碑高3米、宽1.1米、厚0.75米,用水泥、砖、沙砌成的小塔,表层为水磨石,呈灰黑色,颇具民族风格。墓碑的正中镑刻着"郝梦龄烈士之墓"七个隶书大字。每一年的清明节,都会有大批人来扫墓献出鲜花,以示对这位抗战英雄的深切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