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春繁"六要"記心中,飼養強群並不難

一年之計在於春",蜜蜂養的好不好,除越冬外,還要看春繁繁的好不好。蜜蜂春繁,是個系統工程,環環相扣,出不得半點差錯。而且,春繁的高效率也非常重要,要以有限的蜂數在較短時間內培育出群勢較強的蜂群。針對高效率春繁,有以下"六要":

一、箱外觀察要怎麼看

平時到蜂場觀察蜜蜂活動,推測蜂群的大致情況。

1.發生鼠害

越冬期,蜂箱前有碎蜂屍,表明發生鼠害。如果從箱底板掏出許多蜂屍和碎蠟渣,說明老鼠已潛入蜂箱,需要開箱處理。

2.蜂王喪失

早春,有些蜜蜂在巢門前振翅爬行,可能是喪失了蜂王。有蜜粉源的晴暖天氣,個別蜂群蜜蜂極少出巢採集花粉,蜜蜂在巢門前亂爬,而其他蜂群採集正常,說明該群蜂王可能喪失。

3.飼料缺乏

在越冬後期,個別蜂群不管天氣好壞不斷往外飛,常有蜜蜂從巢門爬進爬出,提起蜂箱感到很輕。這說明巢內缺飼料,急需補喂。

4.下痢症狀

早春,巢門附近、蜂箱前壁有糞汙,這是因為越冬飼料稀薄,含有甘露蜜或者感染了孢子蟲病。

5.蟎害嚴重

不斷出現一些翅殘缺的蜜蜂爬出巢外,箱前有拖出的發育不健全的蜂蛹,是蟎害嚴重的表現。

6.發生盜蜂

蜜源稀少時,巢門前有蜜蜂抱團咬殺。進巢蜂腹小,出巢蜂腹大,還有些蜜蜂在蜂箱周圍盤旋,尋找縫隙,是發生盜蜂的跡象。

7.幼蜂試飛

天氣晴暖,下午有數十隻蜜蜂在蜂箱前盤旋飛舞,這是幼蜂認巢飛翔即試飛,要仔細區別試飛和盜蜂。

二、蜂群飼餵要怎麼喂

1.喂蜜或糖

早春,越冬飼料消耗殆盡,巢內貯蜜不足,需要在較短時間大量飼餵濃稠飼料。濃稠飼料優先選擇成熟蜜脾。若無成熟蜜脾,可將蜂蜜4份加1份開水,攪拌使其融化;或白砂糖2份加1份水,文火化開。在糖漿中加0.1%食用醋,煮沸立刻撤火,可促使蔗糖轉化。

春繁

2.喂花粉或替代品

春季緊縮蜂巢後,可立刻飼餵花粉。花粉4kg加7.5kg濃糖漿混合均勻,製成柔軟適宜的糖餅。意蜂也可用脫脂大豆粉3kg、花粉1kg加濃糖漿製成糖餅。將花粉糖餅攤在蜂巢的框樑上,上蓋一層塑料薄膜,防止硬結。每群每次喂100-300 g,以蜂群能在7日左右取食完為度,一直喂到自然界有粉源為止。

春繁

3. 喂水

早春育蟲時,蜂群每日都有數百隻蜂採水。為了減輕蜜蜂採水勞作和傷亡,可用瓶或飼餵器、自動飼餵器或水瓶加棉條在巢門喂水。春末天氣轉暖後,在蜂場設置飲水器或放有浮板的水盆,也可用框式飼餵器加在蜂巢外側喂水。

4.喂鹽

在喂水或喂糖時,可加0.1%的食鹽。鹽的濃度過高對蜜蜂有害。

三、單脾春繁要怎麼繁

單脾春繁是以1個巢脾為起點的飼養技術,可以在早春寒冷時期,使蜂王產卵面積每脾都達到滿脾程度(除角蜜外,蜂子面積達70%以上),同時保證蜂子不受凍,使蜂群迅速發展壯大,早日投入蜂產品生產。

春繁

春繁開始,每群只用1框蜜粉脾放在蜂箱中央,供蜂王產卵,兩側距離蜜粉脾15-20mm各加1塊隔板,依次將箱中原有的巢脾提出,把上面的蜜蜂抖落,取出。待蜜蜂上脾結團後,用稻草束從兩隔板外側遮住下方的縫隙,保溫。當晚獎飼蜜汁600-800ml,次日將蜂王從王籠放出,當天蜂王就可產卵。以後每晚飼餵糖漿100-200ml,數量以維持消耗並在巢脾上有角蜜為度,避免壓縮產卵圈,每晚繼續進行獎飼。7天后的下午,加第2框粉脾,花粉量400g,將花粉填滿空脾的兩側及兩上角。緊脾14日後,加第3框粉脾;再過7日加第4框粉脾,粉量500g,幾乎將巢脾兩面填滿。此後,當年培育的新蜂陸續出房,進入新老蜜蜂交替時期。緊脾25天時,除在蜂巢外側加1框滿粉脾外,同時在蜂巢中央加1框空脾,這時蜂巢內已有6個脾,取出1塊隔板,將巢脾向兩箱相鄰的一側靠攏,外側有隔板。

此後,新蜂源源出房,群勢擴展,每隔4天左右可加1框空脾,供蜂王產卵,同時更換外側的粉脾。如此經過40多天的增殖,巢箱已經加滿10個脾。這時保持單箱體7天左右,到箱內充滿蜜蜂時加上繼箱。將5框封蓋子脾和大幼蟲脾提到繼箱,兩外側各加1框滿粉脾和蜜脾,巢箱保留5框巢脾,控制蜂王在這幾個巢脾上產卵,巢箱和繼箱之間加隔王板。

四、組織雙王群要怎麼弄

1~2框蜂的弱群,可以組成雙王群,即用閘板插在蜂箱中央,將蜂箱分隔成兩室,緊靠閘板每邊放1群,每群2個巢脾,對於1框多蜂的小群,使裡邊巢脾的一面緊貼閘板,外邊巢脾的外面緊貼外側的隔板,這樣兩個巢脾1條蜂路,便於蜂群保溫。

五、要如何促進蜂巢保溫

早春,蜜蜂排洩以後,為幫助蜂群在蜂巢中心保持較大面積的適宜育蟲的溫度,通常採取緊脾縮巢的措施。在全面檢查蜂群時,就將蜂巢佈置好,一般做法是將蜜蜂護不嚴的空脾提出,有3框蜂以上的蜂群,使蜂數比巢脾數多1框,每個脾上約有蜜蜂3000只,還可將蜂路縮小到9mm。由於蜜蜂密集,能更好地保持和調節巢內溫度,蜂王產卵比較集中,子脾面積大,幼蟲也得到較好的哺育,羽化的新蜂體質健康。

春繁

六、要如何擴大蜂巢和撤除保溫

蜂王通常是從巢脾的中央開始產卵,呈橢圓形逐步向四周擴展,巢脾上蜂子的面積又稱產卵圈。產卵圈的大小和子脾密實度,既反映蜂王的質量,又直接關係著蜂群的發展,產卵圈擴展得越快,面積越大,子脾密實度越高,蜂群發展就越迅速。發現產卵圈受到外圍封蓋蜜的限制時,可將蜜房蓋由裡向外逐步割開,如果是未封蓋蜂蜜,可噴上一些溫熱蜜水,讓蜜蜂將貯蜜搬走,騰出巢房供蜂王產卵。如果巢脾前部產滿了卵,後部有許多貯蜜,可將中間於脾後部的蜜房蓋割開以後調頭,每隔數日調動1張子脾,促使每個巢脾上的產卵圈都均衡擴大。割開蜜房蓋和子脾調頭,要在蜜蜂密集的情況下同時進行,以免凍傷蜂子。

在緊縮蜂巢,使蜂多於脾以後,大約經過1個多月,氣溫上升,蜜粉源出現,越過冬的老蜂大部分已經死亡,新蜂陸續出房,根據蜂群情況和自然條件開始逐步擴大蜂巢。加脾的位置數量,要根據群勢和氣候、蜜源而定。在春季氣候多變的情況下,開始時1次加1張,3框蜂以下的弱群加在蜂巢外側隔板裡面,4框蜂以上強群,可將空脾加在第二位置。採取分區佈置蜂巢時,將冷區的巢脾加到暖區,將有少量蜜粉的巢脾加在冷區。以後每隔7-14日加1張脾,同時調整巢脾,將封蓋子脾放在中央,兩側是卵蟲脾,最外側是新蛹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