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巢虫是从蜂箱底下慢慢往上爬的吗?

大宝244841702


巢虫并不一定都是从蜂巢底部爬上来的,只要有可能隐藏巢虫卵的地方,孵化出来的幼虫就会爬入蜂巢脾。如果巢虫卵产在蜂巢脾上,巢虫就会直接啃吃巢脾。



我们要明白,巢虫是一种蜡蛾产下来的卵孵化出来的。蜡蛾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巢虫的成虫。雌性蜡蛾交配完成以后,会寻找机会钻入蜂箱产卵,卵孵化出来就是巢虫。

因为巢虫喜欢吃蜂蜡,蜡蛾会尽量选择把卵产在有蜂蜡的地方。当然,工蜂是不允许蜡蛾进入蜂箱的,如果发现巢虫卵,以及孵化出来的幼虫,工蜂也会清理出去。所以蜡蛾产卵必须要藏在隐蔽的地方,不能从蜂巢门直接进入蜂箱里,就会寻找蜂箱的破洞缝隙偷偷产下卵。


蜂箱底部经常有蜡屑垃圾,活动的工蜂也比较少,比较容易隐藏巢虫卵。所以蜡蛾经常会把卵产在蜂箱底部的垃圾里,等卵孵化成巢虫以后,就会爬到蜂巢上危害蜜蜂。

可是如果蜂群的守卫蜂比较厉害,蜡蛾不能进入蜂箱里面,就不可能到蜂箱底部产卵了。就有可能另辟蹊径,在蜂箱缝隙破洞处产卵,只要卵能正常孵化出来,这些巢虫还是一样能爬到蜂巢脾上去的。

所以想要避免巢虫害的发生,一定要有严密的蜂箱,不能让蜡蛾在蜂箱缝隙破洞处钻入。还要有强盛密集的蜂群,让工蜂能守卫住蜂巢门,不准蜡蛾钻入产卵。蜂巢的每个角落都要有足够的清理蜂,能及时发现清理巢虫卵和幼虫,这样就不会有巢虫的危害。

蜂箱底部的垃圾要及时清理,不能让其成为巢虫的隐藏地。蜂箱出现破洞缝隙也要及时填补,防止蜡蛾钻入,隐匿虫卵。

如果蜂群弱小,守卫和清理能力不足,蜡蛾能够大摇大摆的进入蜂箱,会把卵直接产在蜂巢脾上的。这样蜂箱的任何角落,都可能孵化出巢虫,包括蜂巢脾。弱小稀疏是造成巢虫害的主要原因,只有养出密集强盛的蜂群才能避免巢虫害的发生。



追花精灵


说到巢虫,对养中锋到人来说应该不会陌生吧,也许你还深恶痛绝它,也许正绞尽脑汁去预防和治理它。那么,巢虫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巢虫是从蜂箱底下慢慢往上爬的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巢虫是怎么滋生的。

巢虫, 蜡螟的幼虫,也叫螟虫。蜡螟白天隐藏在蜂场附近草丛中和树干缝隙里,夜间活动,卵产在蜂箱缝隙、箱盖、箱底板上有蜂蜡的残渣中。幼虫以箱底蜡屑为食,然后开始上脾,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空吐丝,形成隧道。随着隧道的不断延伸,导致蜜蜂幼虫和蛹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这就是养蜂人常常说的白头蛹。巢虫,影响蜂群的发展,导致群势衰退,更严重的直接导致蜂群的弃巢飞逃,给养蜂带来损失。

巢虫又该如何防治呢?1.造新脾换老脾,巢虫嗜好黑色老脾。2.饲养强群,蜂多于脾,蜂不露脾。3.经常清理箱底蜡屑,清除巢虫滋生的温床。4.将巢脾放在零下七度的冷库中五小时以上,可以有效杀灭巢虫。5.将巢脾放烈日下暴晒,也能起到好到效果。6.有一种含有苏云金杆孢子的巢础,对杀死巢虫有一定的作用。7.在箱底喷水,可以遏制巢虫的生长。8.巢虫清木片可以防治巢虫。

养中蜂,不到万不得已,不推荐药物治疗,既麻烦又污染蜂产品。养蜂人对于病虫害关键在于防,防重于治!老蜂农养蜂很少有巢虫。新手养蜂因为经验不足或贪脾多群多,满场的弱群让巢虫滋生蔓延。。。结果,搞得手忙脚乱穷于应付。打个不很恰当的比方,如果有一个小孩体弱多病,做家长的并不在于学习多少病理常识和 配备多少药物,关键在于加强小孩的营养提高抵抗能力。养蜂也如此。饲养强群、蜂多于脾、换除老脾、勤清箱底,既能有效遏制病虫害,又能提高产蜜量。何乐而不为呢?


蜂语语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巢虫是否是从蜂箱底下慢慢往上爬还是其它形式到蜂脾上。需要看蜡螟产卵的地点在什么地方。

虫卵产在蜂箱底蜡屑中

蜡螟趁夜晚将卵产在蜂箱底部,虫卵经过十天后孵化出来。刚出生的巢虫约1mm左右,行动灵活,每秒可爬行7mm左右。巢虫虽然在蜂箱底的蜡屑里面出生,但并不喜欢吃蜡屑。所以会设法向上爬到蜂脾里面去。

虫卵产在蜂箱上的缝隙中

蜡螟虫卵产在蜂箱的缝隙中,经过十天孵化出生。巢虫就会闻着蜂蜡的味道爬向蜂脾上,此时的方向可能是由上盖向下方的活框爬入,或者在蜂箱壁上横向爬行进入蜂脾。

虫卵产在蜂箱内的蜂脾上

弱蜂因护脾的蜜蜂不足,很容易被蜡螟钻入蜂箱。蜡螟直接将卵产在蜂脾巢内,虫卵直接从巢内出生。不需要经过爬行就对蜂脾产生危害。

巢虫的危害

巢虫进入蜂脾后,直接啃食巢基,使巢基底部产生很多隧道。巢虫遇到蜂蛹就会吐丝,造成蜂蛹死亡,俗称“白头蛹”。当在蜂脾中生存5天左右,巢虫发育到一定的状态,食量大增,对巢脾的破坏也越来越厉害。如蜂群内工蜂数量不足清理巢虫,就会造成蜜蜂弃脾而逃。

巢虫的预防

巢虫的预防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四个方法进行预防:

  1. 蜂箱平整,不留有缝隙,在蜂箱刚做好时,刷一层清漆,将缝隙填满,避免被蜡螟在缝隙中产卵;

  2. 及时清理蜂箱底部的垃圾,特别是蜂蜡的碎屑,让巢虫没有藏身的地点;

  3. 半年左右换一次蜂箱与老巢脾,巢虫不适应在新的蜂蜡上生长,无法对蜂脾造成破坏;

  4. 对蜂箱与活框蜂脾进行开水煮透,巢虫在50度以上的水中煮1小时就会被彻底清理干净;

巢虫从哪个方向爬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做好巢虫的预防工作,避免巢虫危害蜂群,导致蜂蜜减产或者蜂群消失。

以上是儒生的个人观点,欢迎您将自己的观点留在评论区,我们可以在评论区交流。如果可以也请您帮忙点赞、转发、评论与关注。

农村业儒


巢虫是从蜂箱底下慢慢往上爬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巢虫的形成,和有关的生长条件才会明白巢虫是怎样上巢脾,下面把我们对巢虫的详细情况,以及对巢虫的防御办法告诉你,希望能帮到你。



1,巢虫的来由

巢虫是蜡螟在晚上悄悄潜入蜂箱内,产卵在隐蔽的地方,依附着蜜蜂的蜡屑生长而成,巢虫分为成年虫和幼虫两种,成年的巢虫体长是幼虫的两三倍。在巢虫卵变成虫后,它们会想方设法的爬上蜜蜂的巢脾,在巢脾内打隧道蛀坏巢脾,损害蜜蜂幼虫和蜂蛹。巢虫常见于弱势蜂群,因为弱势蜂群在护卫方面有松懈,蜡螟就有潜入蜂箱的机会产卵,在巢脾多蜜蜂少时,成虫的巢虫又容易上脾,所以巢虫多见弱势蜂群。



2,巢虫的危害

在检查蜂群时我们发现子脾上有“白头蛹”,用针挑出死蛹时,有些死蛹尾部还有巢虫排泄的黑色小颗粒屑状,这是巢虫上脾后在危害蜂蛹,白头蛹是巢虫在巢房内破坏使蜂蛹死亡,孵化工蜂才把蜂蛹的封盖咬开,准备让清扫工蜂拖出巢房。被巢虫危害的蜂蛹多成线状,因为像虫爬行的轨迹,但也有成小块状的白头蛹,情况轻时会使蜂群衰退,严重时蜜蜂会弃巢飞逃。



3,巢虫的防治

巢虫的防御工作要分几步进行,1,巢虫卵是产在箱底部蜡屑上,我们就要保持蜂箱内清洁,勤换蜂箱让巢虫卵没有生长的机会和空间。2,巢虫上脾是在蜂群弱脾多蜂少的情况下,我们要让蜂群保持蜂多余巢脾,巢虫才没那么容易上脾。3,前两项没做好,使巢虫上脾后开始大面积危害蜂蛹时,可以把有巢虫的巢脾撤换成新巢脾,也可以把巢脾放在太阳下晒,巢虫会全部爬出来,但子和蜂蛹也会死亡,这个办法虽然不理想,但蜂群还是能保留下来,等巢虫根治后蜂群以后还是有发展。



个人总结

网上流传巢虫木清片效果说的神乎其神,看买家评价也是好评如潮,不知为什么用起来效果就不行,与其这样耗时的用药治,不如从源头控制巢虫发展,对于已有巢虫危害的蜂群,可以用失小保大的方法,这也是我们从教训中得出的经验。


蜂天下


养殖蜜蜂的过程中,环境气候变化和人为管理因素会出现巢虫病发生在问题,尤其是使用圆桶养蜂的时候更容易受到巢虫侵害,那么什么是蜜蜂巢虫?如何进行预防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所谓巢虫其实就是蜡螟的幼虫,是中华蜜蜂主要虫害之一。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成虫和幼虫,成虫体长3厘米左右,幼虫体长2厘米左右。巢虫的繁殖速度很快,巢虫的卵和幼虫有很强的生命力,对养蜂危害极大,特别是中蜂弱群更是有致命的危害。巢虫滋生后会在蜂巢的底部繁殖,巢虫以巢脾碎削为食,足渐向蜂箱顶端蔓延蛀食巢脾蜡质,对蜜蜂幼虫和蜂蛹造成伤害,轻则蜂群出现衰退,重则导致蜜蜂弃巢飞逃,会对养蜂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在中蜂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巢虫的预防和治理。



那么怎样预防和治疗蜂箱巢虫呢?现在给大家分享几个切实可行的小技巧,让初学者养蜂无忧!

一,药物熏蒸法。

将抽出的多余巢脾及换下的蜂箱,要及时保存并做好熏蒸处理。具体处理方法:方法一,每箱用5-10克的二氧化硫燃烧产生的烟雾,对蜂箱、空脾密闭熏蒸30小时;方法二,用90%的冰乙酸(冰醋酸)或96%的甲醛蒸汽熏蒸巢脾及蜂箱30小时,能够有效地杀死缝隙中的越冬幼虫和病菌,防止巢虫滋生。

二,药物浸泡法。

对于蜂箱和空巢脾,可用5%的石灰水或1%的烧碱溶液浸泡30小时左右,然后洗清干净后晾干,可有效清除隐藏的越冬巢虫。

三,中草药防治巢虫。

可将百部20克浸入到500毫升60%以上浓度的白酒中,放置7天。用洁净的水将浸出液稀释一倍,喷洒蜂群和巢脾,以有薄雾为度,3天一次,3-4次为佳;每箱放10粒左右的八角果,也可起到防巢虫滋生的作用,但八角果的气味容易随时间消失,应定期更换。




四,巢虫危害严重的蜂群。

可用专杀巢虫的药物—“巢虫净”消灭巢虫。取5克巢虫净,加水稀释至1500毫升,喷洒巢脾,晾干后保存。若在流蜜期,可取出巢脾后抖落蜜蜂再喷药,晾干后放回蜂箱。

五,苏云金杆菌的伴孢晶体,在被巢虫食入后,就会释放出有毒物质将其杀死,而对蜜蜂无害。蜡螟吃后的第五天死亡率达90%,为了达到长期的防治效果,可以把苏云金杆菌的芽孢杆菌压入巢础内,巢虫上脾危害时即被毒死。


六,利用寄生蜂防治,当今已发现蜡螟绒茧蜂寄生在蜡螟体上,把卵产在蜡螟幼虫体内,靠吸食蜡螟体液生活,使幼虫死亡。在巢虫危害盛期到来之前,把培养的寄生蜂放入蜂箱内,让其寄生、产卵繁殖、吸食蜡螟幼虫体液至死,达到防治的目的。

蜜蜂养殖过程中,要以强群饲养为目标,强群的清巢能力强,而且一般的简单巢虫对强群根本够不成威胁。定期做好蜂蜂场的清洁工作,清扫蜂箱底部的残渣碎屑,不给巢虫留下滋生的环境。一般中蜂半年换一次蜂王,多数的蜂场是养蜂人自己培育新王,一直保持着自繁自养的状态,导致本场中蜂种性退化,蜂王难以维持群势,产卵力低下,蜂群抵抗病虫害能力下降。因此,有条件的蜂场,平均2-3年就要引进一只优质的蜂王,以改善蜂场内的遗传基因,不断提高蜂群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定期勤换巢脾,根据具体养殖条件,至少一年更换一次,因中蜂喜新脾厌旧脾,要保证蜂箱中的巢脾是新鲜的,一方面减少了蜜蜂咬脾,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蜂箱底部残渣的堆积,减少了巢虫滋生的可能。


鄂硒农技


巢虫听着这名字就难听,但是巢虫真的存在,在蜜蜂养殖过程中,意蜂清理能力强,不存在巢虫,但中蜂存在巢虫的时候很多,因为中蜂清巢能力差,蜂箱里出现了巢虫,严重的影响了中蜂的生产生活秩序,巢虫的出现会导致蜜蜂的幼虫死亡,使蜜蜂成为弱蜂,甚至集体出逃,让蜂农遭到经济损失。

巢虫是从蜂箱底下慢慢往上爬的吗?

1、巢虫产生的原因。

巢虫是一种飞蛾的幼虫,这种飞蛾叫蜡蛾,蜡蛾会在晚上蜜蜂休息的时间,悄悄的潜入蜂箱中,在蜂巢里面产卵,产卵的地点就在蜂巢下面的碎屑中,这些碎屑的蜜蜂也不来巡查,巢虫可以在这里安心成长,卵孵化了以后就成了巢虫,所以巢虫是从箱底慢慢往上爬的,它吃蜂蜡,巢虫对中蜂的危害巨大。

2、对巢虫产生的预防措施。

①严密箱蜂。

要对蜂箱进行检查,除了蜂箱口以外,封箱的其他地方要封严密,不让蜡蛾有潜入的机会,而蜂箱口有蜜蜂守卫,蜡蛾不容易潜入。

②在风箱内壁粘上透明胶。

这样的好处就是,使蜂箱内壁表面光滑,即使巢虫产生了,也不容易沿着蜂箱内壁爬上蜂巢,危害蜜蜂。

③勤于打扫。

在养蜂过程中,要勤于打扫,打开蜂箱将蜂箱底部的蜡屑清理干净,至少每个月清扫一次,让巢虫没有滋生的环境。

④饲养强蜂。

蜜蜂养殖过程中,最想做的事就是把蜜蜂养成前强蜂,蜜蜂强大了,清巢能力也增加了,简单的巢虫不能对蜜蜂构成威胁。

⑤勤换蜂脾。

每年至少更换一次蜂宵脾,因为巢虫喜欢旧的蜂脾,通过更换蜂脾,让巢虫无法生存。

⑥选择抗巢虫力强的蜂王。

这需要我们在养殖蜜蜂过程中,细心观察和比对,找到不容易感染巢虫的蜂群,说明这个蜂群强大,巢虫抵抗能力强,我们要有意识的在里面培养蜂王,培养到蜂王以后,去替换掉那些容易感染蜂群蜂王,这是个有效的办法。

总结

通过细心观察,仔细了解,巢虫是产生在蜂巢里下面的碎屑中,卵化以后顺着蜂箱壁慢慢往上爬的,我们可以在蜂箱壁内部贴上透明胶,让巢虫无法上爬,同时采取严密箱蜂、在风箱内壁粘上透明胶、勤于打扫、饲养强蜂、勤换蜂脾、选择抗巢虫力强的蜂王等措施,避免巢虫对蜜蜂的伤害,养出强蜂,酿出更多的蜂蜜,增加蜂农的经济收入。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如果有不妥的地方可以交流讨论,喜欢我的回答,点击关注我。

以文温暖三农


蜂箱底滋生巢虫,巢虫爬向蜂巢脾的过程

中蜂有咬脾的习性,蜂箱底积累的蜡渣成为巢虫成长的温床,蜡暝飞蛾在蜂箱的缝隙处产卵,气温在25度左右,蜂箱内有相对的湿度,当蜂箱壁内的巢虫卵化之后,巢虫从蜂箱壁上掉落在蜂箱底部,巢虫开始从蜂箱底部慢慢往上爬,直到爬上蜂巢脾。

蜂群内的工蜂会出巢进行采集工作,这时蜂群内会出现“蜂少于脾”的情况,巢虫在这时最容易爬上蜂巢脾。蜂群有清理巢虫的能力,强群内不容易出现巢虫,就是蜂群内“蜂多于脾”,巢虫无法爬上蜂巢脾。

预防巢虫的方法,可以在蜂箱内放置一片巢虫清,同时,我们在夏季的时候,饲养强群,提高蜂群抗巢虫入侵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